Ⅰ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周家山行政村海拔有多高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海拔6003600米。武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毗邻川、陕两省。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既有南国的灵秀,又虽具北国之雄奇
Ⅱ 武都区地形特征
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毗邻川、陕两省。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既有南国的灵秀,又虽具北国之雄奇,是典型的“七山二林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
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辖44个乡镇、689村 、12.18万户、 53.05万人。幅员面积4683平方公里,折合702万亩,其中耕地71.53万亩,林地和蔬林地190多万亩。海拔600—3600米,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气温最高40℃(1951),最低-9℃(19910。年日照时数1911.3小时,年降雨量400mm左右,无霜期210—240天,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温暖湿润,光热资源比较充足,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有各类动植物1300多种,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米仓红氏”、“武都黄连”饮誉中外。有花椒、桔柑、油橄榄等经济林果百余种,其中“大红袍花椒”品质优良,畅销国外;白龙江河谷地带则被专家认为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地。水资源总量53.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70.62万千瓦时,可开发利用19.53万千瓦时。境内有神奇的万象洞天、朝阳仙洞、水濂瀑布、千坝草原、太白积雪、五凤彩云、六月冰泉、南宋古建筑广严院和红桐河自然保护区等。
Ⅲ 陇南的地理环境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阶梯地形的过渡带。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的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陇南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陇南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着,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东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经银洞山(海拔2468米)、牛头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断头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峦叠嶂,崖壁陡绝,角峰锯脊,石骨嶙峋。其间河谷幽深狭长,深切曲流十分发育,多急流险滩和瀑布。峡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狭窄的冲积平原断续出现,其中武都平原绵长近50公里,宽不过1公里。
陇南周边山峰: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之大拉梁和岷峨山,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陇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体差别和区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
浅中切割浅山丘陵盆地地貌区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县、徽县、两当县三县全部。西秦岭分为南北二支伸入本区域,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凹、长槽形断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岭断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为浅切割中山区,地势平缓,浅山已垦殖为农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养林,植被覆盖良好。南边系南秦岭地垒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对高差500~1000米左右,为中切割中山区。中间系缓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坝地散布于山丘之间,土厚水丰,历史上就是粮食的集中产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区
本区域系南秦岭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东延部分相互交错地带,包括康县、武都区、文县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处于北纬33度以南,属亚热带边缘区。这一区域因山势较高、沟壑纵横,高山河谷交错分布,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较薄,石块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气候条件好,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气候,既能生产粮食,也是纹党、当归、红芪、油橄榄、茶叶、大红袍花椒等名贵药材和稀有树种的理想适生区。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区
本区域包括宕昌县、礼县、西和三县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间,谷峰相对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县哈达铺、理川、南阳一带,礼县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西和县漾水河及其支流两岸等地屑浅丘陵黄土梁峁地形,相对高差小,地势平缓,河谷开阔,土地连片面积大,有许多山间小平原分布,西礼盆地就在其中。西汉水下游山陡谷狭,山地、旱地较多,土地较为分散,但耕地较多,有大面积的草地和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 陇南江河溪流纵横密布,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间,处处溪水跌宕,飞瀑流泉。陇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等48条,总长1297公里;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条,总长4756公里;三级支流有1651条,总长4313公里;四级支流有1312条,总长3428公里。百川争流,河网纵横,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5条。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公里,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6平方公里。
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宕昌县、武都区、文县等两县一区,境内流程229.5公里,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公里。白水江,为嘉陵江二级支流,于文县石鸡坝乡入境,在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境内流程107.3公里,年径流量34.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040平方公里。白龙江因其与秦岭、淮河同在北纬33°――34°之间,同属1月0℃等温线经过区,此线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冻,因而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一级支流,流经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等4县,境内流程205.6公里,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569平方公里。 陇南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北亚热带包括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在这一带有全市两个热量高值区,一个是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浅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14℃≥10℃的积温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积约30万亩,占全市地总面积的6.7%,属一年两热农业区。另一个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气温10—12℃,≥10℃积温3500—4000℃,耕地面积约为17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7.8%,为两年三熟农业区。
暖温带包括全市的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100--2000米之间,≥10℃的积温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间,耕地曲积约15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3.3%,为二年四熟农业区。中温带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是宕昌、西和县大部,武都区的金厂、马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等区域。这一区域诲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积温小于2100℃,年最低气温在-20℃以下,耕地面积约100万亩左右,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2.2%,为一年一熟、三年两熟农业区。
Ⅳ 甘肃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 ,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Ⅳ 陇南 西和 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区、康县,西与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接礼县、天水秦州区。 面积1861平方公里,人43.4017万人(2010年),辖9镇11乡,384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先后年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物产有半夏、西和麻纸、花椒等。有仇池山、伏羲崖、晚霞湖等旅游景点。
位置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州区接壤。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
地貌
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
气候
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
水文
西和县境内有西汉水、漾水河等有大小河流8条,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
Ⅵ 甘肃的气候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
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6)武都的地理环境怎么写扩展阅读
1、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水、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
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
2、甘肃省总土地面积约为45.44万平方千米(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千米),居中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
3、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七次甘肃省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林地面积1042.65万公顷,全省森林面积507.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28%;全省活立木总蓄积24054.8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1453.97万立方米。森林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
在全省活立木蓄积资源中,冷杉占52.9%,云杉占11.7%,栎类占26.9%,杨类、华山松、桦类只占8.5%。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山等处。
4、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康县、成县、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中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
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5、甘肃省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中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
Ⅶ 在地理位置上,甘肃陇南有多重要,竟引得曹操和刘备激烈争夺
首先要知道现在的陇南就是那个时候的武都郡,它之所以成为曹操和刘备争夺的对象是因为它处在3个地带的衔接口,这3个地带分别是中原,西蜀以及氐人所控制的地区,可以说战略位置非常的重要,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只要有一方掌握武都郡可以说进可攻退可守。
后来打赢这场汉中之战之后,刘备短暂的占领过武都郡一段时间,刘备去世之后这块地又重新回到了曹魏的手上,再往后诸葛亮北伐的第一目标也是这里,但是可惜的是6次北伐没有1次真正的能够打下来,然后诸葛亮死后就再也没有后续了。
Ⅷ 甘肃省武都县1994年有多少人口
人 口
54万人
武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毗邻川、陕两省。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既有南国的灵秀,又虽具北国之雄奇,是典型的“七山二林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武都作为地名,始于先秦。
Ⅸ 甘肃的地理环境
甘肃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陇南山地:
陇南山地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
陇东、中黄土高原
陇东、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历史上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区成了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陇东、中黄土高原蕴含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着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省内最高点为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827米。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河西走廊以北地,东西长6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Ⅹ 甘肃“武都”的海拔有多高
600米至3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