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10大高峰
1、三省坡:侗族大香格里拉
海拔高度:1336.7米。地理位置:湖南通道县境内,与广西、贵州交界处。
云雾缭绕的三省坡充满了神秘感。三省坡,被称为侗族的“香格里拉”,座落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主峰海拔1337米。坡之西是“中国侗族第一县”贵州黎平县的平架;坡之东是有“天然森林公园”美誉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坡之南是享有世界四大古名桥之一——“程阳风雨桥”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
三省坡在当地侗话中另一个名字是“粱蒙”,汉语“云雾缭绕”之意。三省坡上有一个日月潭,又叫天鹅湖,侗语称“哎(Heit)”,意为面积很大的海。湖水清幽,清如镜,蓝如海。三省坡顶有一道自然奇景——天然“长城”。天然“长城”为三省坡顶裸露的岩石山脉,其出露长度达三百多公里,高度在十至三十米之间。
层层叠叠的巨石之上,怪石嶙峋,危崖兀立,错落有致,浑朴自然,初看似人为设计、垒砌,实则自然天成。三省坡还是一座文明的山坡,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侗族文化,它既是侗族历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保持最为完整的“圣地”,更是侗族原始生态旅游的一颗亮丽明珠。
2、莽山:同纬度上的绿洲
海拔高度:1902米。地理位置:湖南桑植县西北部,与湖北宣恩、鹤峰两县毗邻处。
莽山位于湖南省郴州最南端宜章县境内,在南岭山脉北麓,总面积2万公顷,东、西、南与广东省乳源、连州、阳山相邻。莽山地形复杂,山峰尖削,沟壑纵横,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峰猛坑石海拔1902米,号称“天南第一峰”。是湖南,广东两省的最高峰,蜿蜒山间的长乐河是珠江的发源地之一。
莽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典之作,森林覆盖率高达99%!莽山因拥有世界湿润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而享有“地球同纬度带上的绿色明珠”之美称。莽山有植物170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种;有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雪豹、黄腹角雉、梅花鹿、金猫、蟒蛇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中外专家称为“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库”。
3、紫鹊界:近6万亩的梯田风光
海拔高度:1585.2米。地理位置:湖南娄底境内,属于雪峰山中部的奉家山体系。紫鹊界梯田的开垦历史,据称已经有2000余年。现在的梯田以最高峰风车巷为基点,面向东北,展开呈一个扇形。海拔500米至1000余米的十几个山头上有500多级、56996亩梯田,最大的不过1亩,最小的只能插几十蔸禾。
4、八大公山
海拔高度:2004米。地理位置:湖南桑植县西北部,与湖北宣恩、鹤峰两县毗邻处。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有高等植物206科2408种,脊椎动物146种,鸟类64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18种,其中一、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云豹、林麝、红腹角雉、黑熊等40余种,此外还有各类昆虫4175种。1993年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观测站。
山上的珙桐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5月中上旬是珙桐花盛开的时节,珙桐花是白色的。“微风一吹,花瓣一摆,像鸽子”,因而又称鸽子花。山上瀑布众多,有情人瀑、彩虹瀑、百丈瀑、乌龙瀑等521个瀑布。
5、酃峰:湖南第一高峰
海拔高度:2122米。地理位置:湖南炎陵县境内。酃峰位于湖南省炎陵县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作为罗霄山脉的主峰历来鲜为人知,至今仍“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里没有公路,方圆几十里都是“无人区”,人迹罕至,一切都充满了原始的神秘色彩。
6、壶瓶山:世界面积最大的珙桐群落集中地
海拔高度:2099米。地理位置:湖南石门县境内。
壶瓶山山顶四周高、中间低,形如壶口,故名壶瓶山,山上珍木异草遍野,壶瓶山小溪一带的珙桐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珙桐群落集中地。壶瓶山的南、西、北三面峭峻,坡度70°左右,东南面稍缓,有崎岖狭径可登。春夏晴日登临屋脊,可见大片的高山杜鹃、千年映山红、红花木兰群落争相竞艳,互斗芬芳。
7、桂东齐云山:陡峭到可以从山脚看到山顶
海拔高度:2061米。地理位置:湖南郴州桂东与江西交界处。
湖南郴州桂东齐云山,又名齐云仙、骑云仙,是五岭诸广山脉的主峰,海拔2061米。位于湖南省桂东县普乐乡和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上犹县五指峰乡交界处,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林由花岗岩组成,山势巍峨,终日云腾雾绕。在天气晴朗,视线非常好的时候爬上山顶,能看到三省十八个县,平常在山顶也能看到远在资兴的东江湖。
8、八面山:这山望着那山高
海拔高度:2042米。地理位置:湖南资兴市境内。属罗霄山脉分支八面山系列。南北向,纵列于资兴市东部边境的青腰镇境内,其东面是桂东县城,为桂东、资兴、汝城的天然屏障。八面山有山八面,以此而得名。桂东县管辖东面四面,资兴市管辖西南四面。
山体联叠危耸,恒绵陡峭。山体起伏变化,沟谷纵横,平均坡度约为35度,山路险峻难行,古民谣说“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去鞍”。主峰海拔2042米,在海拔1000——1500米的山段主要生长灌木林,1500米以上主要为高山草甸。
9、二宝顶:运气好可以看到雾凇
海拔高度:2021米。地理位置:位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部。二宝顶地处城步,新宁、城步、资源三县处,是越城岭第一高峰,也是邵阳境内第一高峰,其海拔2021米。1月水气较重,山上有落差达400多米的雾凇景观。
10、韭菜岭:驴友心中最难登的山
海拔高度:2009米。地理位置:位于湖南道县西部,与广西交界处。韭菜岭是千家峒主峰,海拔2009米,山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黄腹角雉、猕猴、飞虎、穿山甲、虎纹蛙、山雀、锦鸡等珍稀动物在林中不时出没。
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也丰富多彩,是瑶族寻根访祖的圣地。韭菜岭穿越是驴友心中最高难度的“自残线路”,穿越有多种走法,通常的线路是从灌阳都庞岭林场进,湖南道县大江源村出,共需三天以上的时间,途经荒无人烟的原始林区,对穿越者的体力、毅力和智慧都是很大的挑战。
2. 贵阳海拔高度是多少
1100米左右。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地理位置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6°55′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2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6%。
地势地貌
贵阳地貌贵阳地处云贵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相对高差100—200米,最高峰在水田镇庙窝顶,海拔1659米;最低处在南明河出境处,海拔880米。
中部层状地貌明显,主要有贵阳-中曹司向斜盆地和白云-花溪-青岩构成的多级台地及溶丘洼地地貌。峰丛与碟状洼地、漏斗、伏流、溶洞发育。较平坦的坝子有花溪、孟关、乌当、金华、朱昌等处。南明河自西南向东北纵贯市区,流域面积约占市区总面积的70%。
贵阳地貌属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4218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842平方公里;坝地较少,仅9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约1.2%的峡谷等地貌。境内主要山峰有:青龙山,在清镇市南部、城关镇东隅,面积10.5平方公里,海拔1333.5米。
3. 贵州省黔西县海拔多少
境内最高点海拔为1679.3米,最低点海拔为760米,平均海拔1250米。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位置特点。黔西县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北、西南及南部山峦绵延。
东南西三面呈河谷深切,中部为浅洼地、缓丘坡地和丘峰洼地,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县城属丘陵地形,在群山环抱之中,九座狮山分布在城内外,城池如含莲花,故有“九狮闹莲”之称。
黔西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经105°47′~106°26′、北纬26°45′~27°21′间,县域面积2389.5平方公里。东邻修文县,以六广河为界;南邻清镇市和织金县,以鸭池河为界;西邻大方县。
黔西县的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类型多样,四季分明,水热同季,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
最低月平均气温3.3℃(1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3℃(7月),极端最高气温35.4℃,降雨量1087.5毫米、日照时长1066.9小时、无霜期271天,三伏无酷暑、三九不严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黔西县的矿产主要有煤、高岭土、大理石、重晶石、水泥石灰岩、软质黏土、土陶原料黏土、黄铁矿、赤铁矿、钴锰矿。黔西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拉开序幕的地方,能源优势明显。
4. 南岳衡山海拔高度多少米
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祝融峰,南岳衡山主峰,也是南岳七十二峰最高峰。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
衡山自古天下闻名,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并存的人文景观而着称。处处是茂松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衡山四季佳景”。
(4)瑶岗仙地理位置海拔多少米扩展阅读
衡山是中国着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
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摩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5. 宜章有哪些乡镇
5乡14镇:浆水、长村、关溪、赤石、莽山瑶族乡;玉溪、白石渡、瑶岗仙、迎春、黄沙、一六、栗源、岩泉、梅田、杨梅山、笆篱、天塘、里田、五岭镇。
1、浆水
地处宜章县西南部,距县城30公里,东与梅田乡毗邻,南与长村乡、迎春乡接壤,西与临武县同益乡、汾市乡交界,北与麻田乡相连。浆水是康水的源流之一,以纳入金鸡塝下的琼浆泉水而得名。
2、长村
长村乡位于宜章县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7.5公里,海拔高度:333米。截止2006年底,人口1.4万人。乡政府驻长村圩。坪梅铁路经此。
3、赤石
赤石乡地处宜章县东北部,距县城37公里,东与里田乡相邻,南与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交界,西与杨梅山镇、平和乡毗连,北与苏仙区接壤。世界第一大跨径四塔混凝土斜拉桥——赤石特大桥如天堑横亘赤石。
4、五岭镇
五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原五岭乡的行政区域,下辖21个建制村,总面积146.6平方千米,总人口3.62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桃子湾。
5、杨梅山镇
杨梅山镇位于宜章县县境东北部,东南与广东接壤,距县城19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海拔高度:320米。
6. 巫山的海拔是多少
海拔2400米。
巫山山脉,横贯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东北-西南”走向的连绵群峰。主峰为重庆奉节县境内乌云顶,海拔2400米,是中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与大巴山相连,南面深入武陵山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为四川盆地。
7. 云南保山市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一、云南省保山市的海拔高度约是1673米,如图所示:
保山市,是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邻,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隆阳区、腾冲市、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一区一市三县,总人口246.8万人。
保山有世居少数民族13种,有华侨、侨眷、归侨28.9万人,是云南省主要的侨乡。
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保山市生产总值(GDP)389.96亿元。
8. 南岭地区
5.3.1 概况
南岭地区为一跨湘南、赣南、桂北、粤北的成矿远景区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6°,北纬24°~27°,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
南岭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矿产资源产地,优势矿种有W、Sn、Bi、Mo、Pb、Zn、Ag等。已探明大中型矿床260多处,其中柿竹园、凡口、水口山、西华山等大型超大型矿床闻名中外。湖南的锡铅汞、广西的锡锌、江西钨铋金银、广东铋铅等储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湖南骑田岭发现了具超大型找矿前景的芙蓉锡多金属矿田,说明本区地质工作程度虽然相对较高,但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区内水、陆交通发达。纵贯南北的京九、京广、焦柳、湘桂、黔桂线与横穿东西的浙赣—湘黔、南昆线相互交叉,构成本区以铁路干线为主的交通格局;可供通航的水系具有北达长江航道、南抵大海的水运能力;公路干线107国道贯通南北,众多高速、高等级或低等级支线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运输网。便利的交通对本区经济发展及地质调查工作极其有利。
区内地势总体为中低山区,间有少量河谷盆地、冲积平原及坡地丘陵。中部为横贯东西的南岭山脉,是华南地理分区的天然屏障,形成南、北两区并在气候、人文、地理、经济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东部与西部山脉走向北东。其中东部为武夷山与罗霄山,西部为云贵高原东南缘的雪峰山、九万大山、元宝山、越城岭。山区地形陡峻,切割强烈,最高海拔高2141米(华南第一高峰越城岭主峰猫儿山),最低500米,最大高差在1500米以上。盆地、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
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河流有湘江、赣江、沅水、资江与珠江。湘江、赣江、珠江源于南岭,沅水与资江源于雪峰山脉,以横贯东西的南岭山脉为分水岭,形成南、北两个主要水系。北区主要河流为湘江、资江、沅水,赣江,洞庭湖与鄱阳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形成向心形水系,是国内严重水患地区之一;南区河流主要是通达大海的珠江水系(支流主要有西江、东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扇形河流)。
南岭地区是我国南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的重要资源地和产区。但由于本区以山区为主,信息闭塞,导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多数地区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局部地区以本地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原材料加工业较为兴旺。由于特有的矿产资源优势,矿业成为本区的产业支柱。其中湘南、赣南、广西大厂、粤北凡口已形成较大的采、选、冶生产规模和能力,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的重要产业基地。
5.3.2 研究程度
新中国成立之前,一批地质学家先后到本区进行过地质矿产考察、研究,初步确定了区内地层层序、构造轮廓、矿产种类和分布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本区地质矿产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由各省(区)区调队先后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至“六五”前全面完成。通过1∶20万区调在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各期岩浆活动、查明构造格架的同时,开展了区域矿产调查,为区内后续地质矿产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本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部署在各成矿区带和地质走廊。至今已完成289个图幅,占南岭地区面积的49%。目前尚有一定数量图幅正在开展工作。
1∶100万区域重力测量、1∶100万航磁测量及1∶20万化探扫面已覆盖全区。部分地区开展了1∶20万至1∶50万区域重力测量。1995年由原地矿部地物化遥知名专家牵头,组织相关省局技术负责人及业务带头人编制提交了南方九省(区)物化遥编图成果。其中《南岭重点片综合解译成果报告》对南岭全区基础地质、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上述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解决了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并发现了一批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及物化探异常区带,从而为地质找矿和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主要为寻找钨、锡多金属、稀有、稀土和铁矿于局部地区开展的1∶50000~1∶2000不同比例尺物化探工作,地域上局限于成矿带、褶皱或断裂带、花岗岩体及接触带、矿床或矿田。工作方法包括地面磁测、重力、电法、放射性测量、土壤化探、水系沉积物化探、溪流重砂测量等。
南岭地区矿产评价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矿、冶金、有色金属、煤炭系统、武警黄金部队和地方地质队进行了众多矿床的普查、详查、勘探工作,包括大厂、珊瑚、栗木、柿竹园、瑶岗仙、黄沙坪、大宝山、大吉山、锯板坑、岩背等在内的一大批大型、特大型矿床闻名国内外。1999年以来,本区部署地质调查项目10余项,经过两年的工作在地质找矿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湖南省千里山-骑田岭锡铅锌矿评价初现重大突破前景。
1979~1982年,广西、广东、湖南、江西4省(区)分别对南岭地区主要成矿区(带)开展了以钨、锡、铜、铀、铅锌为主的首轮区划工作。1994年各省(区)分别完成了金、银、铅锌、铜、锑、稀有、稀土等矿种的第二轮远景区划。各省(区)通过区划总结了成矿地质条件,探讨了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预测区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几十年来,4省(区)地矿局及国内主要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本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找矿预测等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工作。“六五”期间南岭国家攻关项目及其子课题都直接或间接对本区控岩控矿构造、成矿岩体、稀有多金属矿床及成矿系列、区域地球化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突出成果有陈毓川、裴荣富等完成的《南岭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有色及稀有金属矿床地质》专着。“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我国东部隐伏矿床研究》的有关子项目,着重对本区锡多金属矿床形成条件、控矿因素、隐伏矿床的找矿标志、综合找矿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隐伏矿床预测,提出了预测区及找矿靶区。
以上区划及科研工作所取得的丰富成果为其后续的地质找矿和地学领域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
南岭地区是我国有色、黑色(锰)、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产地。据粗略统计,主要矿种占全国保有储量比例为:钨15%,锡35%,铅33%,锌28%,银24%,铋16%,硫48%,汞13%,铜2%,离子吸附型稀土位居全国前列。区内共有矿床260余处(有正式报告者),其中大型矿床50余处,世界级特大型矿床2~3处。但这些成果主要是“六五”以前获得的,此后随着地质勘查业的低谷走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除个别商业性勘查外,战略性矿产调查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九五”才逐步得以恢复。1999年地质大调查于南岭片湘南地区重新开启锡多金属矿调查评价项目2个,2001年又相继部署了粤北、桂北及赣南的锡铅锌矿评价工作,两年中新发现矿产地近10处。其中千里山-骑田岭地区锡铅锌矿调查在完成并提交铅锌103万吨、银1000吨、锡13万吨、铋10万吨的基础上,又在锡多金属的找矿上再获重大进展,新发现的芙蓉矿田现已控制具大型前景的单脉在5条以上,其中王牌脉估算资源潜力在20万~30万吨间。点上取得的重大进展,不仅使实现特大型矿产地目标成为可能,有悖于传统理论的大岩基中找与成矿小岩体有关的大矿、根据成矿元素组合好的弱异常找隐伏—半隐伏大矿等认识,一定程度上为重新评估南岭矿产资源潜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由于南岭片区资源调查评价启动时间较短,现有项目较为分散,普遍存在综合研究滞后于找矿进展的现象。基础数据库散布各省及现有项目缺少交流的现状,使汇集全区成果资料难度大,利用区域地、物、化、遥数据成果渠道不畅,导致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研究现状较之以往有所下降,加上现有成矿远景区划工作以省为界,致使南岭全区找矿区划薄弱,资源调查工作的规划、布局有待从整体上加强。
南岭地区是我国稀有、有色金属重要产地,举世瞩目的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床、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凡口铅锌(银)矿床皆分布于本区。大中型矿床数以百计,重要者有西华山、大吉山、盘古山、黄沙坪、锯板坑、珊瑚、大明山等。据全国累计探明矿产储量表统计,江西铜银及湖南钨铋锑为全国之冠,湖南铅汞锡,广西锡锌,江西钨铋金,广东铋铅等矿种排位亦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矿床有广东银岩斑岩型锡矿床、江西岩背火山-次火山岩型锡矿床、广西北山铅锌矿床、湖南宝山铅锌矿床等,新近又发现更具规模的芙蓉锡多金属矿田,充分展示出该区巨大的资源潜力。
5.3.3 主要锡矿类型
区内优势矿种为Sn、Bi、W、Mo、稀有、稀土,重要矿种为Pb、Zn、Ag、Sb、Mn,一般矿种为Hg、Au、Cu,具有一定潜力的矿种为金刚石及高效非金属等。
南岭地区锡矿成矿在空间、时间上均离不开燕山期花岗岩,且现有找矿重大进展均位于有成矿小岩体存在的大岩体内。为统一锡矿类型提法并指导找矿,本次根据赋矿围岩性质(主要系指岩浆岩、沉积岩两类)、成矿岩体初步认识、容矿构造及其控制矿体形态上的差别作为锡矿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表5.3)。
表5.3 南岭地区主要锡矿类型划分表
续表
本区的找矿模式可简要归纳为“一凹”、“二带”、“三区”、“四异常”。
“一凹”:幔凹及凹隆过渡处。深部构造的坳陷区,是重要的找矿信息。
“二带”:构造岩浆岩带、矿化带。产于深断裂带、隆起与拗陷交替带新发育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是锡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蚀变矿化分带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三区”:构造复合区、有利赋矿地层区、花岗岩穹区。两组主干构造或主干构造与次级构造交切部位,是矿田(床)定位的构造标志;桂北的四堡群,丹池地区、湘南、粤北的泥盆-石炭系,武夷山地区的上侏罗统,均是赋存大型、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层位;隐伏、半隐伏岩体的岩凸、岩脊,特别是与断裂构造的复合,是预测隐伏矿体的标志。
“四异常”:遥感影像异常、物探异常、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环形影像与线性影像及其交汇部位是找矿的遥感影像标志;区域重力场密集梯度带及其交叉部位,局部重力(低)异常分布区,磁法环形正异常所环绕的似等轴状负异常或低磁正异常等是花岗岩及有关锡多金属矿化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较大规模和高强度的成矿元素组合异常以及锡石重砂异常是寻找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标志。
5.3.4 区域成矿规律
(1)扬子、华夏成矿省具各不相同的成矿特点
在矿种组合及储量分布上,扬子成矿省富锑、铜、锡,储量分别占全国的72%、43%、23%,成矿元素组合为锑、锡、铜、铅锌、钨、钼;华夏成矿省富钨、铋、锡,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3%、49%、23%,成矿元素组合为钨、铋、锡、铅、锌、铂、铜。
大型—特大型矿产地与构造环境密切相关。扬子板块在雪峰隆起主要为与晋宁期花岗岩相关的电英岩锡(铜)矿;东侧坳陷区为晚古生代滨岸、台地碳酸盐岩过渡相区的受层位、岩相、构造、隐伏岩体多因素控制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北山、泗顶矿田);右江裂谷边缘丹池断裂带为受燕山期小岩体控制、位于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及台沟相碳硅泥岩中的锡锑铅锌多金属矿(大厂、芒场、五圩矿田);南华过渡带受燕山期重熔花岗岩控制的锡钨铌钽矿(栗木、珊瑚、新路锡钨铌钽矿床及大义山锡矿田),以及受二叠纪含锰岩系与风化作用控制的碳酸锰、氧化锰矿(湖南永州一带);贺县—郴州—炎陵一线及衡阳盆地南缘为受燕山期同熔花岗岩控制、主要赋存于寒武、泥盆、石炭纪碳酸盐岩中的铅锌银铜矿(水口山、宝山、黄沙坪、铜山岭矿田等)。华夏古板块大型—特大型矿产地(东坡钨多金属、芙蓉锡矿田)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其次为位于粤北凹陷、赋存于上寒武、中上泥盆、中下石炭统与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或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凡口铅锌矿田)。
(2)成矿作用极不均一
根据铜、铅、锌、锡、钨储量统计,72%的铜产在4%的矿床中,41%的铅和43%的锌分别产在3%和5%的矿床中,56%的锡矿集中在6%的矿床中,而36%的钨产在6%的矿床内。东坡矿田集中了湖南99%的铋、67%的锡、50%的钼和34%的钨;丹池多金属矿带占广西全区储量比例锡为60%、锌为45%、铅为20%;韶关盆地周缘锌、铅、铜分别占广东全省储量的61%、49%、45%;岩背锡矿储量占江西全省的45%。矿产地密集出现组成矿集区。如湖南千里山-骑田岭岩体汇聚了40多个钨、锡、铜、铅锌矿床,广西宝坛、大厂、花鱼塘—风门坳,广东韶关盆地周缘,江西崇-余-犹地区亦具相同特征。
(3)燕山期断块运动形成的坳陷对成矿有利
据区内300多个矿床储量统计,产于坳陷区内的铜、铅锌、锡分别占总储量的97%、95%、88%,钨矿为隆起区的16倍。许多大矿,包括超大型锡(大厂)、锑(锡矿山)、钨(柿竹园)矿床,和本区最大的铅锌(凡口)、铜(大宝山)矿床均位于坳陷区。
(4)古板块拼接带控制了大型、特大型矿化集中区的分布
区内沿扬子、华夏古板块接合带分布有东坡、宝山-黄沙坪、香花岭-香花铺、芙蓉、富贺钟等大型—特大型矿田,控制的锡、铜、铅锌储量为4省(区)总量的近半;南岭以北的赣北德兴铜矿、七阳铁砂街铜矿、贵溪冷水坑铅锌矿亦位于该带或其附近。
(5)岩石圈断裂、地壳断裂直接控制区内岩浆岩带及矿产的分布
据重磁推断,南岭地区地表不同成因岩体,向下至一定深度相连并组成规模巨大的北东、北西向深部岩浆岩带,两者交汇处是形成资源潜力巨大矿化集中区的最有利部位。
(6)多数矿床与花岗岩类在时、空关系上联系密切
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形成轻稀土-重稀土-Nb、Ta-Be、W、Sn、Mo、Bi-Cu、Pb、Zn-U矿床系列,混源同熔型花岗岩形成Cu、Mo、Pb、Zn、Au、Ag、Fe矿床系列。
(7)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
锡矿,根据占全区资源量85.3%的44个主要矿床年龄资料统计,成矿时代虽散布于前寒武纪至第三纪间,但锡总量的96%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其中形成于燕山期早白垩世的占资源总量的58%。铜矿,根据16个矿床年龄资料统计,成矿高峰期界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中侏罗为主,次为早白垩世,再为晚侏罗世。铅锌矿成矿时代复杂。根据成因与花岗岩类有关矿床(岩体源,水口山、康家湾、黄沙坪、祥林铺、东坡等)及广东、广西复合成因多金属矿床(大厂、芒场、大宝山)资料统计,83%的铅锌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贡献大小排序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中侏罗世。
(8)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具明显分带规律
南岭地区由北至南、由西至东成矿时代逐渐变新,主成矿元素出现从高中温—中高温—高温的空间递变分带。
(9)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可为战略上判断成矿岩体提供快速、有效信息
锡铋钨异常与岩体空间分布密切。据湖南资料统计,下限(下同)为锡15×10-6、铋1×10-6、钨6×10-6的单元素异常范围基本与岩体分布相同;综合异常下限为锡30×10-6、铋7.5×10-6、钨15×10-6、铅120×10-6、锌300×10-6、铜70×10-6、银0.2×10-6、锑10×10-6、锂100×10-6、氟1000×10-6时,有指示燕山期成矿岩体的作用。锡铋钨(高温)—铅锌铜银(中温)—锑(低温)以及锂氟(矿化剂)4类元素齐全的综合异常是寻找大型矿床的重要标志,其中规模和强度最大的元素类多为成矿主矿种。以上综合异常通常位于大岩基的南部及西部,湘南已知大型—特大型矿产地亦具相同特征,说明成矿(小)岩体在侵位时具一定的方向性。
(10)成矿岩体顶面及其附近是成大矿的有利部位
侵入于地层中的岩体可根据出露面积进行判别;大岩基中的成矿岩体不易识别,简易、有效的方法是根据矿床类型齐全程度间接判断。位于成矿岩体顶面的矿田(床),在空间产出上具有矽卡岩型(岩体外、岩体内)—岩体型(成矿岩体顶面)—大脉或细脉带型(岩体中)的递变分带,特大型矿产地一般离不开矽卡岩体。
上述(4)~(10)条以矿床时空定位为主的区域成矿规律,是本次划分远景区和进行资源潜力分析的重要依据。
5.3.5 成矿远景区
南岭成矿远景区以锡多金属为主攻矿种,兼顾铅、锌、银,注意钨、锰、铜、金、铌、钽等的综合找矿与评价。
锡矿以矽卡岩-破碎带蚀变岩复合型(岩体内)为主攻对象,兼顾矽卡岩型(正接触带)、破碎带蚀变岩型(岩体中)、火山-次火山岩型、岩体型(成矿岩体顶面及其附近),注意岩脉类新类型。其他矿产主攻类型为层控型铅锌银矿,兼顾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铅锌银矿。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区域成矿规律为依据,以具有重要控矿作用的构造-岩浆岩带为单元,本次在南岭区内共圈定找矿远景区20个,其中锡矿找矿远景区12个(千里山-骑田岭、姑婆山-花山、阳明山-大义山、九嶷山、都庞岭、九万大山、大东山、崇余犹、芒场-北香、诸广山-万洋山、锡迳坑-菖蒲、三亨),以铅锌银为主的其他矿种8个。
1类找矿远景区:主攻锡矿,目标为特大型矿床(田)并争取成为国家级资源富集区。
2类找矿远景区:主攻锡矿,目标为找到多个大型矿床或数倍于大型矿床下限的资源量。
3类找矿远景区:一是锡矿找矿前景一般区与久攻不克、找矿目标尚难定论的地区,以安排资料二次开发及综合研究为主。二是其他矿种,主攻铅锌银多金属矿,目标为大型矿床,工作安排以开展预查、筛选工作靶区为主。
南岭地区主要找矿远景区类型及主攻矿种见表5.4:
表5.4 南岭地区主要找矿远景区类型及主攻矿种
9. 瑶岗仙镇的介绍
该镇位于宜章县县境东北部,海拔高度623米引。距县城47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0.9万人。镇政府驻上坪坳。通公路。辖建新、永红2个居委会和瑶岗仙村委会。 该镇企业有钨矿、炼砷厂等。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之一,建有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瑶岗仙钨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