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方面以及经济、民俗等社会经济方面的介绍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全境由东向西可分为5个地理区:东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两部分。这一地带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数由河川冲积而成,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泽地。位于这一地理区的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最大的半岛
美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由于地理的阻隔、时间的流逝,美英两国语言已产生了很大的差异,美国人通常讲话较慢,语调较平缓,整个句子的语调、重音也不同。美国人在讲话时也不过份遵守语法,例如常把介词省略,或把名词变成动词使用,使整个句子显得简练、随便。此外,在一些习惯用法、词组甚至词的构成与拼写都与英语不同,这就演变出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美式英语。此外,有些地区和民族还使用其它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等,印第安人用美洲印第安语。来自各国移民及其后裔也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这就在美国形成了一块块不同的语言区
气候
由于幅员辽阔和广泛的地理特征,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美国相较之下相当理想的气候也是促成它迈向世界强权的原因之一,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氾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派、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大脸盆地区和哥伦比亚河高原则是干旱而极少降雨的地区,最干旱时平均降雨量少于15英吋(38厘米)。美国西南部是干旱的沙漠,夏季时最热的数个礼拜温度超过华氏100度(摄氏38度)。西南部和大脸盆地区也会受到来自加利福尼亚湾的季风影响,偶而会带来少见的大雨。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区域都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有时会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发强烈豪雨,而其他月份几乎全无降雨。濒临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区则终年豪雨不断,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脉吸收了充足的湿气,降雨量和降雪都相当沉重。喀斯喀特山脉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降雪不多。
人口与民族源流
根据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调查显示,1980年美国现 有人口是226,545,805人.其中包括了18,371万的白种人, 以及总数超过2,649万的黑种人.黑人是这个国家少数民族中之最多数,占人口总数的11%.而包括在白种人之内的600万名墨西哥美国人则是美国第二大少数民 族.在美国境内也有将近80万的美籍印第安人. 每一个美国人基本上都是移民或是移民的后裔.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夏威夷人是最早安居在美国土地的原住民.美国早期的移民多半来自欧洲,但到美 国独立战争前后,大批移民由各地蜂涌而至,他们分别是分布在宾州的德国人、分布在纽约的何兰人、分布在路易斯安那的法国人及分布在佛罗里达与加州的西班人.同时南方也有许多由非洲输入的黑奴, 进行耕作.1840年到1860年间将近440万的移民涌入美国.他们被发展中的城市与工业、肥沃的土壤,西部 未开发的土地,以及自由、财富吸引而来.移民们不断地涌入美国,一直到20世纪初期,美国才通过限制 移民人数的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成千上万的欧洲 人无家可归,于是美国再一次打开大门.从1945年大战 结束到今天,美国又已接受900万之多的移民. 不过,现在的美国人多半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在 100个人里,只有将近5个人是在外地出生.而且100个人中也只有将近18个人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外来 的几大人种分别是:意大利、德国、波兰、俄国、墨西 哥、英格兰及威尔斯.美国一直被视为一个大熔炉,其人民分属不同的种 族,来自不同的国家.然而他们却发展出共同的文 化.大多数的人都顺应美国的风俗,遵循着她的传 统.甚至积极参加政党.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外来者, 仍遵循其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与节庆.这种遵奉有助 于美国生活的多样性.
返回
⑵ 新经济地理学核心内容
新经济地理学又名空间经济学。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主流经济学理论在解释现有经济现象时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以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又重新回归到经济地理学视角,以边际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与路径依赖为基础,拓展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全球化等经济现象,借此开创了“新经济地理学”。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全面介绍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理论、思想及其巨大影响。
克鲁格曼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引入国际贸易,指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从而成功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变化的新格局,建立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同时,克鲁格曼考虑了运输费用问题,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运输成本为零的假定,提出了经济活动的区位问题。克鲁格曼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为出发点,将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分析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开创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时代,被誉为“新经济地理学之父”。
本书把高深的理论进行通俗解释,使读者能轻松领略经济学大师的思想理论,同时学会用大师的智慧来观察和指导生活,借助巨人的肩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按照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在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世界,比较利益决定国际贸易模式,而人口增长等外部因素则决定经济的增长水平。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和长期经济增长的现实表现展示出一个与新古典理论所预测的相当不同的经济图景。以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理念为基础的新的方法开始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迪克西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将张伯伦垄断竞争形式化之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在解释行业内贸易、专业化和无限增长方面获得长足进展,对传统贸易与增长理论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补充。新贸易理论所揭示的专业化与贸易机制及新增长理论所阐明的“无限增长”原理与传统经济地理研究中的集聚现象的相似性,一下子拉近了这三方面理论之间的距离。
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所采用的报酬递增假设及赖之而建立的分析框架为解释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但是,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在各,自的框架内不能完全解释的问题。比方说,新增长理论虽然对投资促进长期增长的时间动态机制——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时间版本——做出了一定的解释,但它却缺少空间维度,并不涉及要素流动,不能对集聚现象——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空间版本——提供解释,亦不能预测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化规律。新贸易理论(Krugman,1980)虽然聚焦于市场结构,但它与传统理论有一个相似之处,即通过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来说明生产结构上的差异——它一开始就假定有市场大小不同的国家存在,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大小差异,特别是为什么原本非常相似的国家会发展出非常不同的生产结构;它也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一个部门的厂商趋向于群集在一起,导致区域专业化。此外,它将工业发展描述成是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逐渐且同时发生的,而事实上工业化常常采取快速的波浪形式,在工业化的波浪中产业从一个国家依次向另一个国家扩散。
⑶ 数字经济成为什么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发展数字经济发面,中国的确实现弯道超车,后来者居上,具体体现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创造了新动能;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已经呈现出新的格局。产业数字化的推进是数字经济得以全面开花结果的重点。
数字经济作用:
1、“新能源+”催生增量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在双碳长期目标下,产业新能源化的趋势已经确立,由此带来的是整体工业体系基于能源结构变化而进行的再造和重构,其中会对产业数字化带来重要的增量需求。
2、服务业的数字化过程解决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产业数字化不仅是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赋能,更多还体现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实践表明,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一方面提升了服务供给效率,另一方面又催生了市场需求。
3、产业数字化提升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双循环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夯实,在“宽带中国”战略等重大政策推动下,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数字经济规模全球领先(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⑷ 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如何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比、全球数字经济增速、全球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全球数字经济三次产业渗透率、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前景
1、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超过32万亿美元
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2018-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⑸ 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 下载
eterterre
⑹ 美国的地理地形对其经济发展的意义
下面这些都是本人考试复习总结,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什么,至于英文,表示很不好,达不到理想效果……
美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1. 地理位置优越,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
第一,大部分位于N25O—N49O之间,属于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其水热条件有利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第二,两大洋之间,居欧洲只有一海之隔,早期欧洲殖民者的开拓起到了经济发展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远离战场,免受战争的破坏,起到了保护作用。
第三,南北两面分临两个领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弱国为邻,有利于其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现在整个美洲范围都成为美国经济的投资和产品市场。
2.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1.)地形条件:土地辽阔,平原广大为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温带气候为主,类型多样
水热条件来说,美国大部分地区宜于农耕,利于栽培多种作物。
但由于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方作物易受冻害。西部大面积的干旱农业区需要灌溉。
3.)水系庞大,河湖海连通条件好
美国有庞大而完整的密西西比水系,并与加拿大共有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众多的河流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西部高原潜在水能尤为巨大。
4.)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煤 、铁矿 、石油 等等
美国拥有发展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丰富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这是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无可以拟的,它使美国有可能主要依靠本国资源建立现代工农业。但一些矿藏开采过度,已处于枯竭状态,在资源利用上又浪费严重,因此还要从国外进口不少的矿产,如锰、铝矾土、钨、镍、铬等,石油进口的比重更高。
3. 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很早就确立了的移民国家
2.)大量廉价的黑人奴隶为美国农业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为资本积累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条件。
3.)原住居民数量稀少,没有封建土地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迅速。
4.)土地的广阔和劳动力的相对稀缺,机械化的和大农场农业成为必然
5.)两次世界大战又为美国提供了“外部节约”,大发战争财。
4. 雄厚的经济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高等教育与人才资源优势
2.)雄厚的政府财政能力
3.)庞大的金融产业
4.)科技信息遥遥领先
⑺ 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重塑什么和什么形态
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重塑产业组织形态和实体经济形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组织形态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的内容:
数字经济包括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移动支付、3R产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四众模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应用等形态。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称谓和内涵,很多情况下人们将其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互联网+、新经济、新动能等概念交叉使用。
因具体形态正在动态衍生和不断“刷新”中,数字经济的统计口径也难以明确下来。当下语境下,凡是与信息技术及应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可归入数字经济范畴。
⑻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是怎么样的
近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创新创业活跃,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美两国处于领跑地位。据浪潮信息联合国权威机构IDC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十分密切,调查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并且AI计算占整体计算市场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从2015年的7%增长到2019年的12%,专家预测到2024年将达到23%。而中国在全球对于数字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尤其是2015-2019年期间,在样本国家的AI计算市场支出增长中,有近50%来自于中国的贡献。
数字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它能够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突破障碍,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虽然中国没有抓住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但是幸运的是,我国抓住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