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森林是怎么形成的地理

森林是怎么形成的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3 05:21:26

㈠ 原始森林是怎样形成的

几千年前.火山喷发覆盖并摧毁了澳大利亚从北部库克敦的雨林到南部阿瑟顿高原的广大区域。有趣的是,位于其中部丹特里地区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的湿热带原始森林却未受丝毫损伤,依然保持着往日的生机。

原始森林总因为“原始”二字显得神秘莫测。只有曾经走进这绿色世界的人,才会真的为眼前呈现的一切而惊叹、折服,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这份独有的古老的美丽。

然而,走进湿热带原始森林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定的气候,会让林子里潜伏着各种奇异而危险的动物。那里有大量传播疾病的昆虫,植物上总是爬满了咬人的大蚂蚁。地面潮湿的树叶层下经常是又滑又软的泥浆和腐烂的木头。一团团的藤蔓和乱七八糟匍匐的植物使行走变得更加困难,再加上林子里闷热异常,身陷其中的人不久便会满身大汗

㈡ 地下森林是如何形成的

沿着山路上行,登上火山顶时,眼前会突然出现一个个硕大的火山口?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40000米?宽5000米的狭长形地带上共有10个?它们的直径在400米至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口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据科学家考察得知,经千万年沧桑变化,大约10000年前的火山爆发形成了低陷的奇特罕见的“地下森林”,故称“火山口原始森林”?

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关于地下森林的成因众说不一,但有一说颇近情理?此说认为,火山口的内壁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剥蚀,早与火山灰等物质一起变为肥沃的土壤?而衔着各种植物种子飞越火山口的群鸟则成为天然播种者?如此日积月累,火山口的内壁上终于长满了树,形成了森林?

其环境的特殊性不仅使它成为美妙的风景区,而且成为中外科学家理想的科研基地?

地下森林的火山口

㈢ 地下森林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土壤.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矿物养分,火山口的内壁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形成风化层,与火山灰等物质一起演变为肥沃的土壤.
2、光照水热条件.
3、植物种子.飞越火山口的群鸟衔来的植物种子,或者鸟粪中带来的;或者风吹来的在土壤中扎根发芽,形成了森林.

㈣ 原始森林是如何形成的

几千年前.火山喷发覆盖并摧毁了澳大利亚从北部库克敦的雨林到南部阿瑟顿高原的广大区域。有趣的是,位于其中部丹特里地区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的湿热带原始森林却未受丝毫损伤,依然保持着往日的生机。 原始森林总因为“原始”二字显得神秘莫测。只有曾经走进这绿色世界的人,才会真的为眼前呈现的一切而惊叹、折服,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这份独有的古老的美丽。 然而,走进湿热带原始森林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定的气候,会让林子里潜伏着各种奇异而危险的动物。那里有大量传播疾病的昆虫,植物上总是爬满了咬人的大蚂蚁。地面潮湿的树叶层下经常是又滑又软的泥浆和腐烂的木头。

㈤ 森林是怎样形成的

迄今通过人类的发现和各种学说的推测,认为:
◆ 地球发展到距今约6亿年前出现了植物.植物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新陈代谢、逐渐繁盛,形成了种类繁多、形态各易的植物界,现今已知植物约50万种.
◆ 在3亿年以前地球上便有了茂密的森林,是以木本蕨类为主形成的.现在构成森林的乔木主要是种子植物.
◆ 森林是由无数生物与各种非生命因子有机结合的整体,它是有生命的,具有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各种规律.天然林形成的完整过程,以原生基面是否有水,分为旱生演替和水生演替.
◆ 旱生演替,以岩石基面为代表,分为以下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 水生演替,以淡水湖泊为例,分为以下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木本植物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森林的形成,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阶段发展的,森林群落长期稳定时,称为顶级群落.当森林中的主要树木衰老死亡后,或遇到其他自然或人类活动干预时,会发生在不同演替阶段循环、逆行演替、形成多顶级群落等现象.
顶级森林群落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为破坏却立竿见影.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日益关注,森林的作用也日渐清晰.了解了森林形成的过程,有助于人类规范自我行为,保护及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与森林和谐相处,并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㈥ 石炭纪的茂密森林是怎么形成的这个时期有哪些奇特生物

石炭纪是蕨类植物形成茂盛森林的时代。与早石炭世孢子繁殖的蕨类植物相比,中石炭世种子植物更能适应干旱环境,种子蕨林覆盖季节性冲积平原;而且最早的裸子植物也出现在晚石炭世,分布在远离水系的高原和山区。这时候地球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绿色植物占据,让石炭纪的地球绿了!

事实上,自寒武纪以来,巨大的节肢动物层出不穷,巨型羽状马蹄蟹、雷蝎和Icerer马蹄蟹一度占据顶级捕食者的生态位。然而,经过1000万年的复兴,脊椎动物强势崛起,彻底打破了这种格局。从海洋到淡水,节肢巨魔都是来砍头的。石炭纪更像是巨型蠕虫时代的终结。当四足脊椎动物只能笨拙地在泥泞中爬行时,蕨林就成了这些巨虫最后的伊甸园。

㈦ 森林的形成的影响因素是降水还是热量

考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专题: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着.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依据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规律,甲、乙、丙、丁对应的植被分别为荒漠、草原、草原、荒漠.北部天山的山麓与山腰地带因降水差异而分别形成荒漠带与森林带. A.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形成与水热组合有关,与土壤关系不大,故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丁对应的植被分别为荒漠、草原、草原、荒漠.北部天山的山麓与山腰地带因降水差异而分别形成荒漠带与森林带,故不符合题意;C.甲、乙、丙、丁对应的植被分别为荒漠、草原、草原、荒漠.北部天山的山麓与山腰地带因降水差异而分别形成荒漠带与森林带,故正确;D.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形成与水热组合有关,与地形关系不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

㈧ 亚马孙原始森林是怎么形成的

亚马逊亚马孙一样。
地处热带低压带和信风带,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加上世界上最广阔的平原地形,有利于雨林的形成。长期以来远离人类开发活动活跃的区域是保存至今的人文条件。不过最近二三十年已经开始被大规模的开发了。

阅读全文

与森林是怎么形成的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