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算的 国际日期变更线 高一地理啊拜托举几个例子!
日界线[1] :日界线是地球表面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即国际日界线的简称,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人们早晨 起来,常撕一张日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对于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对用飞机、轮船作洲际航行的旅行者,就有点不方便了。例如,当你在从东向西的航行中,因为你是在追赶太阳,所以就感到白天“加长”了;相反,当你从西向东航行时、由于是背离太阳、所以就好像有点白天“短”了的感觉。这样,你就往往会记错日子,把日历翻错。为了避免这种不方便,1884年起人们决定在太平洋中,也即在东经180度经线附近划一条线,规定当各种交通工具自东向西越过此线后,日期增加1天(例如,由7月31日改为8月1日〕,而由西向东越过此线后,日期减少1天(例如,由8月1日日改为7月31)。这条线就称为“日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同时为了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日界线并不严格地指东经180c的经线。而是由北极沿东经180度经线,折向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经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由新西兰东边再沿180度经线直到南极、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也都将此线标出来,以便识别。
日界线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日期混乱。日期混乱问题,是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产生的:
——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当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却是东方)。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1日。这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造成这一混乱的原因是,船舶在向西行进中,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推迟,即每天都在推迟中午的到来。按这种被延长了的昼夜来计算日子,在绕行地球一周后,便要减少1日。反之,若船舶向东航行,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提早,昼夜缩短,环球一周后,日期便会“多”出1日。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每绕行地球一周,日期便差1日。这就造成日期的混乱。
——时刻换算中出现日期混乱:时刻换算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问题。已知一地的时刻,推算另一地点的时刻,向东推算和向西推算的结果,虽然得到的钟点相同,但日期却相差1日。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东 8区)为 6时,求当时的华盛顿(西5区)时间?向东推算进 11时,华盛顿时间为同日17时;向西推算退13时,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向东推算总比向西推算超前1日。这也引起日期的混乱。
为了避免在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必须在向东航行一周中,把日期退回1日;在向西航行一周中,把日期推进一日。为避免在时刻换算中发生日期混乱,必须在向东推算时把日期退回1日;或者在向西推算时把日期推进1日。日期进退的界线,就叫日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如果仅仅为了解决日期混乱的问题,日界线可以安在任何一条经线上。显而易见,180°经线是它的最佳选择。180°经线纵贯太平洋中部,为了避免它通过岛屿,给当地居民带来日期变更的麻烦,日界线有三处偏离180°经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端向东偏离;在美国阿留申群岛以西向西偏离;在5°S—51°30′S之间向东偏离,使斐济群岛和汤加群岛等全部属于东12区。这是因为,西伯利亚采用俄罗斯的日期,而阿留申群岛采用美国阿拉斯加的日期;斐济和汤加历来采用新西兰的日期。
日界线的设置,把时区的排列,变无限方向为有限方向,分出了最东时区和最西时区。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成了全球最东的时区,它的时刻最早;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则成了全球最西的时区,它的时刻最迟。
经日界线划分之后,东12区和西12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者既属于同一时区(它们有相同的钟点),又是相隔最远的二个时区(一个在极东,一个在极西,它们相隔24个时区,日期相差1日)。东12区比西12区要早1日。因此,船舶和飞机在越过日界线时,要变更日期:自东12区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退回1日;反之,自西12区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要跳过1日。虽然两个时区的日期不同,但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同。
有了日界线,并在过日界线时进行日期进退,环球航行和时刻换算就可以避免日期混乱。在上例中,华盛顿所在的西5区,只能被看作位于北京所在的东8区之西。因此,华盛顿的时刻,只能是迟于北京时间13小时,而不是早于北京时间11小时。但是,推算的方法可以有两种:既可以向西推算,也可以向东推算,只要在越过日界线进行日期进退,其结果完全相同。例如,自北京向西推算,退13时,不经过日界线,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向东推算,进11时,为同日17时,因向东越过日界线,退 1日,华盛顿时间仍为昨日17时。两种推算途径结果相同,避免了日期混乱。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以西为东十二区,以东为西十二区,因此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而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加一天。
多说几句,0度经线对应的时区是中时区,0度经线以东地区得经线度数为东经,时区也对应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同理,0度经线以西地区得经线度数为西经,时区也对应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因此可以想象一下,当你从中时区向东走的时候,将从东一区到达东十二区,再向东走,就要进入西十二区了,日期也要相应减一天了。
相关的利用日界线:
在推理小说中,特别是叙述性诡计的小说,在时间上,会利用到国际日界变更线。
相关的小说,张震扬《星岛之不可思议》
相关的谜题也会用到。
在一些谜题中,往往会出现坐飞机时生下的双胞胎,妹妹比姐姐大。
日界线是不动的,在2008年8月8日20时的北京奥运会中,这一时刻,可使全世界的人们处在同一天。
日界线一共有两条,基本位于180度经线的日界线被成为“国际日界线”。而另一条,则被称为“自然日界线”。它实际上就是地方时为零时的那条经线,它与国际日界线(180度经线)共同将地球分为两个不同的日期。而当自然日界线与国际日界线重合的时候,地球所有的地方都是同一日期。
注:我在网络贴来的 我觉得很有道理 你看能看懂吗?
2. 如何确定今天和明天的范围 地理
确定今天和明天的范围,要找到两条日界线。一条是国际日界线,即180°经线。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及地方时间0时的经线。
这类问题的分析思路是:(1)根据所给图,找到两条日界线;
(2)根据图上已知条件判断哪条日界线是自然日界线,哪条是国际日界线;
(3)根据两条日界线之间的夹角(经度差),再结合该图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地方时间0时经线的经度;
(4)由地方时间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所跨的经度就是明天的范围。由地方时间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所跨的经度就是明天的范围。
例1: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旧的一天,非阴影部分表示新的一天,计算新的一天所跨的经度。
(1)NA、NB是两条日界线;
(2)该图是北半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新的一天,非阴影部分表示旧的一天,可以判断NB是地方时间0时经线,NA是180°经线。
(3)地方时间0时经线的经度是60°W。
(4)由60°W向东到180°经线之间所跨的经度就是新的一天范围。由60°W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所跨的经度就是旧的一天的范围。
3. 地理上怎样 区分 昨天和今天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International date line )。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 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又叫“人为日界线”。
4. (地理问题)地理上时间和日期上的疑问.达人请帮忙!
基本知识点
1.地球的自转规律: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
3.日界线(或者说该线两侧日期不同)有两条: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这是在地球表面固定的,东晚西早;另一条在地球表面是活动的,即0时所在的经线,东早西晚。
引申知识点
1.春分、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日出(晨线所在的经度)地方时为6时 ,日落(昏线所在的经度)地方时为1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解析
(1)选B,(2)选C,(3)选B。
在前面(1)题和(2)题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理现象不同,(1)题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阴影和非阴影部分的分界线为晨昏线,由于昼夜平分(极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晨线所在的经度为6时,昏线所在的经度为18时。题中说明了此图中心点为北极。所以甲地为9时。
(2)题中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两者分界线分别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0时),判断何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是解决该题的关键。由于中心点为北极,地球是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运动,如果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所以和甲所在经线相差45°的分界线为0时,甲地是3时。
(3)题中的0时所在经线正是0°经线,所以北京时间为7日8时。
基本知识点
1.地球的自转规律: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
3.日界线(或者说该线两侧日期不同)有两条: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这是在地球表面固定的,东晚西早;另一条在地球表面是活动的,即0时所在的经线,东早西晚。
引申知识点
1.春分、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日出(晨线所在的经度)地方时为6时 ,日落(昏线所在的经度)地方时为18时。
2.赤道上昼夜永远等长→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3.太阳直射经线(白天正中的经线)为12时,夜晚正中的经线为0时。
4.南、北半球相等纬度昼夜有“互补对称”现象,即相同纬度,南半球的昼长等于北半球的夜长(反之亦成立)。
下面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分析上面知识点的具体应用。
例1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判断下题。(图祥见《高中生》杂志05年4期上半月刊学习辅导)
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一个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判断的步骤主要有:
①由图中标注的经线度数可知其经度间隔是30°且为西经。
②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和赤道相交的晨昏线是昏线,且该点的经度为95°W。
③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④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8时20分。
换个角度思考:若题中阴影部分表示白天,则北京时间是多少?请同学们思考。答案为20时20分。
5. (初一地理!)怎么看世界时区
看180度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当地(不是当地所在的时区)时间为0点的地区经线。由西往东过日界线减1天,由东往西过日界线加一天,值得注意的是日界线不与任意一条经线重合,通过看图就知道了
6. 地理,怎么看是否属于同一日期
从0时子午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一天,从0时子午线向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另一天,前者比后者早一天。0时子午线就是黑夜部分的最中间的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与180°经线重合。
7. (地理)日期怎么判断急
(1)E点是北极点.(由于是地球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时,就是以北极为中心;顺时针时,就是以南极为中心.)
(2)C地是9月23日12时(因为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所以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与晨昏线重合,因此,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0度经线与晨线重合,为6时,180度经线与昏线重合,为18时,而C点正好是白天的中间,因此刚好是12时).
此时北京时间是9月23日14时(北京经度为120度E,而C点刚好是90度E,因此,在C点地方时再加上2小时就是北京时间了).
D点时间是9月22日21时(前面说过180度经线为18时,而D点刚好为A经线90度W与180度经线的中间,为135度W,因此其具体时间是21时,但由于其位于180度经线以东,日期要减一天,因此其日期为9月22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用.
8. 地理中的日期怎么计算
根据太阳直射位子和国际日界线计算的
9. 地理中怎样从图中看出日期和时间
首先晨昏线要会看,这个可以确定日落时间和日出时间。
其次一条是0°线,一条是180°线(有条可以记住,当北京时间是八点的时候,全球日期是平分的)
但是具体你要看情况,因为春秋分是全球昼夜平分,但是夏冬至却是不同(那时晨线和赤道交点是六点,昏线和赤道交点是18点,其他时间就要按经度类推了,因为那时候有些地方不是六点钟准时日出的,有的提前或推后,这时候赤道线就很重要)
我觉得这些你问人技巧其实作用不会很大,因为你不一定了解。你要找相关的题目,或者叫老师给类似的题目你,做多了就可以从中找到技巧。而且如果问老师现场讲解会更加好的。
10. 地理时间问题
是这样的,这问题有点复杂,待我道来。
世界每时每刻存在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为人为划定的大约与180度经线一致(稍有偏离),叫作国际日期分界线;另一条是自然形成的的零时日期分界线。人为划定的国际日期分界线是固定不动的,而零时日期分界线是每时每刻在作自东向西移动。
一天中的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出零时日界线的位置。如上“已知零时区为7月27日19:12”,即可推知零时位于东经72度。这样的话东经72度以东至180度地区为7月28日,东经72度以西至180度地区为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