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中什么线

地理中什么线

发布时间:2022-09-10 07:10:44

A. 地理书中纬线经线的定义是什么

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线圈”。经线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子午线命名的由来:某一天体视运动轨迹中,同一子午线上的各点该天体在上中天(午)与下中天(子)出现的时刻相同。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重要的经线 曾引起过一场国际性纷争,时至1953年格林尼治才选取20°W与160°E两条经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本初子午线 · 180度经线 · 西经20度 · 东经160度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零度经线直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经线的长度约为20037km,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略有不同。
为什么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为什么要以格林尼治子午线(即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
本初子午线又叫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理经度和协调时间的计量而建立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地球上有天然的零度纬线—赤道,却没有天然的零度经线,因此,本初子午线只能从无数的子午线中人为地选出一条。最初的本初子午线,是各国因确定位置的需要而设置的。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才逐渐有所改变。 1767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开林编制了《英国航海天文历》,它是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地球和天球的零子午线的。该书出版后很快被众多的航海家采用。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各国的海图要统一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
1883年10月在罗马召开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会议决议:“本初子午线必须是通过一级天文台的子午线,考虑到有90%的从事海外贸易的航海者已经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来计算船的位置(经度)这一实际情况,各国政府应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关于时间问题,会议认为:在国际交往中应采用统一的世界时,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1881年10月1日,国际子午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最后大会通过了七个决议案,其中:
决议案之二:出席会议的各国政府应采用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环中心的子牛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决议案之四:提倡采用世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地方时或标准时。
决议案之五: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线的零时为起点,民用日也从子夜零时开始。
至此,本初子午线、世界时等最终得以确立,并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在初一课程中学习纬线 也叫“纬线圈”。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与经线相对应.
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垂直;赤道纬线圈最长。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 纬线的长度不一样,每一条纬线就是一个圆圈,纬线分为南纬和北纬.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弧线,经线和纬线 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度数。
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
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
纬线是向东西延伸,并指向东西。~~~~
经度 (λ)
经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弯曲和垂直的线,但实际上是大圆的一半。
纬度 (φ)
纬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线,但实际上是不同半径的圆。有相同特定纬度的所有位置都在同一个纬线上。
赤道的纬度为0°,将行星平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B. 地理中的等低线的概念

等低线与等高线原理基本相同。将一些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得到等低线。等低线一般用来描述海底的地形状况,故而相对于海平面来说高度是负的,表示水体的深度(也称等深线)。其他的比如等低线越密集的地方水下地形越陡峭,越稀疏的地方水下地形越平缓,和等高线基本同理。
当然有的时候等低线还包括温度,海水盐度,一些股票的走势图,一个事件发生频率的走势图,可以按照上面的道理进行测绘,原理一样

C. 中国地理中重要的点和线

系列当中比较重要的线和点主要就是我们的等高线,还有就是一些分界线来表明这些区域的不同。

D. 世界中重要的地理线

1.各洲的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2.世界大洋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4.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6.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7.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8.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9.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10.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1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2.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E. 地理书中经线和纬线的定义是什么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
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
其实就是横纬竖经

F. 地理中横的是什么线,是经线吗

一般记忆是横纬竖经
经线
经过南北两极点,而且每条的长度都一样,分东西经,从0°—180°
纬线
分南北,从0°—90°,纬线的度数是不一样,赤道是0°,极点是90°

G. 高中地理中有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二)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
(1).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
(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线。
(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三)水文界线:
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2.分水岭:
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
④.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怒山。
⑤.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
(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韩国济州岛西南角。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五)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
2. 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二、地理界线综合归纳:
1.秦岭——淮河一线:
(1).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
(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
(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秦岭
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淮河:
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2. 长城:
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
③.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
④.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
⑤.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
⑥.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
3.大兴安岭: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
②. 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
④.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⑤.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⑥. 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
⑦. 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
⑧. 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
⑨. 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4.太行山:
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④.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
5.巫山:
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省区:四川省(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
6.横断山:
①.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
③.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④.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
7.武夷山:
①.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
②.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
8.天山:
①.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噶尔盆地(北)的分界线。
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
③.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
9.昆仑山:
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
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0.阴山: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③.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1.南岭:
①.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
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
12.祁连山:
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
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3.大娄山:
①.地形:云贵高原(南)与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线。
14.雪峰山:
①.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
15.巴颜喀拉山:
①.河流流域:长江水系(南)与黄河水系(北)的分界线。
16.贺兰山:
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
③.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⑥.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7. 冈底斯山: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②.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④.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

H. 世界地理中的经线,纬线,如何正确的划分并做出正确的解答

横着的是韦线,最长的韦线是赤道,竖着的是经线

I. 在地理上的三线合一指哪三线

一般而言,地理学上的三线合一是指一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重叠,也不一定就是三线。就拿秦岭淮河一线来说吧,它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水岭。具体而言,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一月零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南北旱田和水田、不同作物熟制等的界线等等。(三线合一特指温度界线、降水量界线、地形区的界线等的重叠)

J. 地理中都有什么线

有经线和纬线。这是在整个地球上都有的,纬度越高越冷,纬度越低越热。

阅读全文

与地理中什么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9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5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41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10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94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6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5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5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8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10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5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6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19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9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8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72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7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53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