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地理学会荣誉证书含金量
很高。
中国地理学会荣誉证书就是中国地理学会设立的奖项,能获得此奖的都是在我国地理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或教育工作者。
中国地理学会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❷ 中国国家地理和国家地理有什么区别
一、创建时间不同
1、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南京,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2、国家地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于1888年10月,它由美国的一家非盈利科学教育组织“美国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创办。
二、内容不同
1、中国国家地理: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着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
2、国家地理:涉及到环境,森林砍伐,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和濒危物种,一系列的主题远远超过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章还重点涉及到历史和新产品,新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比如说一种金属,基因技术,食物和农产品或者是新的考古发现。
三、发行状况不同
1、中国国家地理:各种版本累计销售300万册。发行量及读者分析由世界权威BPA认证机构诚证国际传媒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官方唯一认可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提供第三方监测。
2、国家地理:杂志总体品牌多种版本的审计数据(包含印刷发行量和电子发行量)为3090万,总体包括主要版本如印刷版发行量、电子版本、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网站和NewsLetter,以及国际、全球和旅行者版本。
❸ 中国地理学会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吗
中国地理学会的定义:中国地理学会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社会力量。
可见,该学会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❹ 中国地理学会一等奖论文对于教师评职称老说有用吗可以给加分吗
不可以加分的
❺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英文名: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缩写:GSC)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理学会拥有全国会员2万人,学会下设16个专业委员会、7个分会、6个工作委员会,联系地方学会31个(未含台、港、澳),学会理事会设有分会:沙漠、冰川冻土、环境遥感、山地研究、长江流域开发、沿海开放地区研究分会。专业委员会: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貌、气候、水文、化学地理、历史地理(附古地理组)、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世界地理、人文地理(附数量地理组)、海洋地理。此外,还有教育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对应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会和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这些分会和委员会开展的工作,对地理研究和科学普及起到很大作用。
❻ 中国地理学会的主要职责
组织和支持会员开展国内外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地理科技书刊;宣传普及地理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组织开展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涉及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政策建议;组织进行涉及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接受委托进行涉及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评价、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组织举办展览;开展对会员和地理工作者涉及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维护地理科技工作者的权益;表彰优秀地理工作者,评选优秀地理论着、图集,发现举荐优秀地理人才;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❼ 地理学在三农问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三农”问题密不可分
“地理学要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是要为农业服务!”我国人文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向《科学时报》记者强调了这一重要观点。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吴传钧引用恩格斯的这一经典话语,说明农业生产是生产过程中与自然环境最密切的一个生产部门。
吴传钧强调,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这“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地理工作者也不例外。“三农”问题三者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这种密切联系的关系,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地理学者更要发挥地理学的专业优势,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❽ 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是什么关系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教育学会是教育方面的,地理学会是科研方面的,而且这些都是民间组织,没有从属关系,两者可以进行联络协作
❾ 中国地理学史的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和近现代
展(清末以来,19世纪中至今)
明中叶以后,以徐霞客为代表的一些先进地理学家,开辟了中国地理学实地考察自然、研究自然规律的新方向,有些成果当时居于世界地理学的前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成果并没有进一步发展成为近代地理学。中国的近代地理学是在引进欧美的近代地理学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清末和中华民国初年,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地学杂志》的创刊,以及地理学课程的教授、地理教科书的出版和各大学地理系的设置等,都在中国地理学向新阶段发展过程中起了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地理学在与国家的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 (19世纪中~20世纪初) 鸦片战争(1840~1842)之后,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富国强兵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在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除兴办一些工厂企业外,还编译出版一些科学技术书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地理学知识。
1897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留学生班,地理课是所要讲授的课程之一。任教于上海南洋公学的张相文,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编着中国最早的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等该国地理教科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编出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学教科学《地文学》(图10), 为培养地理人才和促进中国近代地理眩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光绪二十二年(1896)邹代钧在湖北武昌创办舆地学会,学会译绘中外舆图700多幅,推动了中国近代地图事业的发展。宣统元年(1909),张相文、白雅雨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地学会,它是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地学会创办的《地理杂志》(图11)于1910年问世,所载论着以地理学方面的最多。中国地学会和《地学杂志》是中国近代地理学萌芽时期最重要的组织和文献。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地理学继续取得重要成就;如何秋涛的《朔方备乘》(1858),王先谦的《合校水经注》(1892),王锡祺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1897),杨守敬等的《水经注疏》(初稿成于1904年)、《水经注图》(1904)和《历代舆地图》(1906)等。因此,也有人主张将19世纪中~20世纪初中国地理学的情况,划入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中。 (20世纪20~40年代) 1920年以后,一些高等学校先后创设地理系或地学系等,如南京的东南大学地理系(1921)、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1928)、清华大学地理系(一说地学系,1929)、中山大学地理系(1929)、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地理系(1931)、浙江大学史地系(1936)等。由竺可桢、翁文灏等讲授地理学课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地理学家。1934年,翁文灏等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创办《地理学报》。顾颉刚和谭其骧于1934年发起建立禹贡学会(1936年正式成立)、创办《禹贡》半月刊。1940年,中国地理研究所建立,创办《地理》刊物。上述机构和刊物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作了贡献。
这一时期较为重要的成果有:竺可桢的《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24)、《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翁文灏的《中国山脉考》(1925),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张其昀的《该国地理》(1926),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1935)、《中国之农业区域》(1936),王庸的《中国地理学史》(1938),李旭旦的《白龙江中游人生地理观察》(1941),任美锷的《建设地理新论》(1946),林超等的《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报告》(1946)和谭其骧的《秦郡新考》(1947)等。 (20世纪50~80年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并向现代地理学迈进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50~70年代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时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开始时期。这40年中,中国地理学在地理教育和机构、地理考察、地理研究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