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

高中地理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2-09-11 16:20:53

A. 地理学怎么促进城市化

我认为地理学要想促进城市化,主要发展的是旅游业,如果地理书你把每个地方描写的非常的美的话,大家都会去那个地方玩,那么就可以出现那里的经济发展。

B.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2.综合农业开发区
3.植物园
2.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
...
因此第一题不可能是加工工业区。
第2小题,城市化造成很多问题,噪声污染,住房问题,交通拥挤,都市人自身的生存环境倍加恶劣等,
如果再把非城市化地区都用来作为城市化地区会令城市化问题更恶劣,所以答案是2.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C. 问有关高中地理的城市化的几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和第二和问题:第一个问题强调的是产生过程,第二个问题的主要强调是在第一种过程下的结果。第三个问题是城市发展与其主要动力的关系问题。

1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成城镇的过程。
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郊区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主要指发生在特大城市周围、城乡交错地带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和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城市外围地带的过程
逆城市化: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进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即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乡村人口数量增多的过程。
2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楼房、街道、医院、学校、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城镇:①城市和集镇。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
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中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
郊区:城市周围属该城市管辖的地区。
农村: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
乡镇企业主要在郊区创办,其次农村也有,但由于城市带动力不足等原因很少,例如我国的典型 珠三角发展模式中的 前店后厂,它的厂便是遍布整个广州等地区的乡镇{郊区}企业。
3
城市化大于工业化:这种趋势会造成虚假城市化等低水平的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城市发展动力不足,城市没有持久的发展动力。例如印度的首都 新德里。
工业化大于城市化:这种趋势虽然不会产生上面的问题,但会造成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产生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如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不适应城市需求,其次庞大的工业体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城市污染,治理污染费用高等环境问题。例如我国的 沈阳{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D. 高中地理城市化发展潜力

首先城市化发展的潜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所处地理位置,是平原还是山地地区,是处于沿海经济带,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偏远地区。
2、是否拥有发展的根基,比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或者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第二,第三产业是否发达
3、人才储备量,教育是否发达,教育发达的城市,人力资源丰富,人才众多,各行各业都拥有优质的人才,发展潜力更大
4、科技是否发达,这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潜力,城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越能适应发展迅速的时代和社会
5、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城市文化建设水平是否发达等等都有一定影响

E. (高中地理)城市化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里面城市问题貌似主要分4类
1环境问题,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地污染、光污染等, 解决措施,一般就什么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工厂外迁或者对工业、生活的废弃物、废水废气等进行处理再排放;加大宣传与法制建设,提高环保意识与公民素质等等
2交通问题, 解决措施, 交通公共化、轨道化,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什么的);完善交通网络,改善路面状况等
3居住问题 加大住房建设的投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等;改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4社会问题(一般就是指软实力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失业率较高导致犯罪率上升,其他的还有道德、人口素质等方面。(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大多可以归于社会问题的~)
解决措施么,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完善养老体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社会福利等);普及教育,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加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等等

其实城市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多,人口增长快。
尽管如此,解决措施也不能是什么限制人口进入城市之类的。以上讲的措施主要是大方面,可以根据具体问题提出更具体的建议

F. 高中地理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

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措施,首先要考虑影响城市化的因素,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有很多措施,比如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正确的国家政策等等。

G. 高中地理城市群发展的措施

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应该合理布局城市,当然应该规划城市道路网.多选的话是应该选的,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都是城市化的题中之意.应该选的.这是多选

H.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批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的最明显表示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
表现为:一、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出现城市群
会,由于城市人口增多,环境恶化,城市人口向乡村转移,称之逆城市化

I. 高中地理城镇化的知识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理解其本质特征是有益无害的。
从农村城镇化的角度而言,城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时间特征,表现为过程和阶段的统一,以渐进为主;二是空间特征,表现为城镇结合,以镇为主;三是就业特征,表现为亦工亦农,非农为主;四是生活方式特征,表现为亦土亦“洋”,以“洋”为主,亦新亦旧,以新为主。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类型看可分为发达型城镇化与发展型城镇化,其特点是不一样的。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西部均属发展型城镇化。发展型城镇化有5个特点:一是城镇化原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二是城镇化偏重于发展第二产业,而非发展第三产业;三是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五是城镇化中城市贫民占有很大比重。
其实在高中地理中关于城市化的知识,在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还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四大圈层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和过快的城市化的影响,书上都有。

阅读全文

与高中地理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9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4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40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9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94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7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5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5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5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8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10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53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6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1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9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8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72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7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53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