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怎么写

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9-13 23:10:03

㈠ 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教案

‘摘’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着,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 农业发展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

㈡ 地理学情分析怎么写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学情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通过平时观察交流听课教研活动,从高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偏差、学习风格与习惯、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延伸及日常生活的表现等方面去了解学生,通过定性分析我们发现以下情况。
1.初、高中地理知识跨度大,致使高一新生在思想、学习方法以及地理知识和能力储备方面一时不能适应或准备不足,普遍感觉地理难学。
2.面对地理课本不知从哪里下手,总感觉脑子里乱糟糟的,不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即便是认真学了,努力背了,但还是记不准、记不全,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理解出现偏差,就是没有解题的思路,或是有了思路答不完整。
3.课堂参与程度低,仅限于一问一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深入思考。
4.很多同学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发言,几乎不质疑,更别提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了。
二、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教学脱离学情的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互听互评课,交流教法,探讨教育理论,发现存在以下原因:
1.备课过程中重“文本”轻“学生”
在“知识本位”“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时间、精力几乎都用于研究大纲、钻研教材、撰写教案。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闭门造车”式的教学设计,有些青年教师往往还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特别研究,常常花大量的时间制作出精彩生动、内容丰富的课件,然后用设计好的教案、课件机械式地上课,不能随机应变,也不会调整教学进程和策略。
2.教学起点和要求定位不恰当,分层教学措施缺失
一方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班级和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起点时搞“一刀切”,提出的学习要求相同,导致对有的班级和学生教学起点偏高,有的班级则相反;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难度、作业难度和作业量、完成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等,难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收获,从而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3.不能根据学情妥善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善于因势利导、深入浅出,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抑制情绪,这是学生感到地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㈢ 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一上册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教学。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2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教学措施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3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针对当前的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㈣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怎么写教案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必修2中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的第一节。本章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三节内容.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和服务中心。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两部分内容,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本节在本章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习和理解下面的内容。城市是人类聚落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舞台,既与前一章紧密联系,又对后面的学习起着启下的作用。 二、课标解读:
课标: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
(1)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及其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分布图上,指出城市及其功能分区分布的情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3)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三、学情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此外,从课程以外的媒体中,学生也能经常接触具体城市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居住在城市中,具有对城市的体验性知识。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相当多的有关城市的感性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以具体城市的形象孤立存在的。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城市的特征来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 (2)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变化与变化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难点:城市功能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六、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讲述、归纳总结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教师展示一些自己曾拍摄过的城市形状鸟瞰图,引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城市形态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引起悬念进而引入课题。 【板书】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更好地吸引注意力投入到本节课中。 【活动设计】结合课本设计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及引出不同的功能分区。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提问】1.根据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北京市的城市用地分为哪些类型? 2.阅读教材P18,回答什么是集聚效应? 【板书】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通过集聚效应,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合作看图2.1找出有哪些功能分区?以那种功能区为主?
【板书】3.城市主要的功能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住宅区为最广泛的功能区。
【提问】结合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功能区之间有无明确的界线?如何分清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哪种功能区?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提高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对知识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分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抽象概括及表达能力。利用学生居住的城市提出问题,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P19—20 内容和图2.2—2.4,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阅读课本、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掌握人文地理学习思路。
【活动设计】结合P21“活动”,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的一般步骤;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香港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分析步骤:(1)阅读图例,了解香港具有哪些功能区。
(2)分析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尤其要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解释原因。 (3)归纳其分布特点。 【板书】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提问:结合江宁区的变化,分析江宁区城市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课本24页活动题,提出功能结构布局方案?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掌握城市结构布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活动题方案的提出,学生能够掌握布局的规律性,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不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够通过总结,深层次认识城市结构布局,活学活用。 5.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城市功能区 位置
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多建在城市的外缘,面积较大,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
低级住宅区 在内城与工业区附近,面积较小,拥挤密集,环境较差 商业区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工业区
多位于城市外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P19—20 内容和图2.2—2.4,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阅读课本、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掌握人文地理学习思路。
【活动设计】结合P21“活动”,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的一般步骤;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香港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分析步骤:(1)阅读图例,了解香港具有哪些功能区。
(2)分析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尤其要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解释原因。 (3)归纳其分布特点。 【板书】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提问:结合江宁区的变化,分析江宁区城市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课本24页活动题,提出功能结构布局方案?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掌握城市结构布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活动题方案的提出,学生能够掌握布局的规律性,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不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够通过总结,深层次认识城市结构布局,活学活用。 5.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城市功能区 位置
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多建在城市的外缘,面积较大,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
低级住宅区 在内城与工业区附近,面积较小,拥挤密集,环境较差 商业区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工业区
多位于城市外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

㈤ 地理教师怎么上好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地理课

方法如下: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

好的开场白能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生动的地理课程资源,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地理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四、引入乡土地理内容

乡土地理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更为感兴趣,易被学生理解接受,运用乡土地理知识的实例能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

五、采用激励性评价

一节课地理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在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始终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

成为一名初中地理老师的方法

按照《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要求,拥有合法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师行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部分省市专科不能报考初中教师资格证)。

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具体的申报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㈥ 高中一年级地理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
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③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
④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太阳活动对地面的影响
地球表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作为太阳系中的地球,在它的整个历史上始终受到太阳光和热的作用,它们与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的各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驱动着地球表层的演化。当地球的大气圈河水圈形成以后,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太阳这台发动机驱动着大气和大洋环流,形成风、云、雨、雪。河流出现了,开始流入大洋,山脉受到剥蚀。这一切都在塑造和改变着地表的环境,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圈,使地球的气候、生物以及地球化学循环趋于多样化。
当太阳的活动增强时,太阳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同时抛射出不同能量的粒子,使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迅速增强,并引起磁暴、极光,骚扰大气电离层,使近地空间状态发生扰动变化。当大耀斑爆发时,地球轨道附近粒子流的密度超过平时的10倍以上,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及其中的仪器设备造成损伤,并严重威胁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增强的x射线会破坏电离层正常状态,导致信号衰减甚至中断。大量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前引起磁暴和电离层暴,严重影响无线电通信、地面与人造卫星或飞船间的空间通信、航空及航海通信。在高纬度地
磁暴会产生感应电流,严重干扰高压供电系统,以致造成重大事故。太阳活动的地球物理区,效应和日地空间系统能量质量、动量的转化过程已成为当代科学前沿的活跃的研究领域。

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利与弊
利:提供能量,维持地表温度,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
弊:磁暴,皮肤癌,对飞船和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有很大影响。

太阳对地球生命演化的影响
地球上面的万物都间接或直接从太阳获取能量。
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就是来自太阳。
稳定的太阳才能稳定的提供能量,地球上面的万物才能适应他并利用它。

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利与弊
利:提供能量,维持地表温度,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
弊:磁暴,皮肤癌,对飞船和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有很大影响。

1. 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 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 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 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最大,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最大,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5. 晨昏线的画法
依据晨昏线的特征,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然后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意斜线不与经线或纬线平行)。
6. 与晨昏线有关的计算
(1)晨昏线与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
(2)晨昏线与节气及太阳直射点
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则节气为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也就是与地轴交角最大,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及以北为极昼,则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是北极圈及以北的极夜,则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部分,即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昼夜长度。春、秋分,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圈,全球各地昼夜相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与之相反。
(4)、若α=0,即晨昏线(圈)与某经线圈重合。
(5)、若α最大,则晨昏线(圈)与极圈相切。
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若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若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6)、α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各纬度的昼夜长短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长,若α减小,则昼变短,这段时间里昼长始终大于夜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短,若α减小,则昼变长,这段时间里昼长始终小于夜长。

定义 :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它们之间的界限即晨昏线或晨昏圈

㈦ 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必修一集
第一章 第一节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 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 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 “上 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 地球。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 (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 生: (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 绕行星转的卫星……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 人造天体。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 2 页,看图 1.1 中的四幅图片。 ①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团无 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的大小为 12 光年×7 光年,总辐射强度比太阳强几万倍。 -1- ②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体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土 星有美丽的光环,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 740 倍之多,质量约是地球的 95 倍。 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着增加,有时甚至 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狮 子座流星雨,是 1998 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摄到的。 ④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 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着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 争辉。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 76 年。 师: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 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 (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答得好。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 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1 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 38.4 万千米。 2 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 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 1.5 亿千米。太阳是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 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它的轨道直径约为 120 亿千米。 3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 2000 多 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 8 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 2.7 万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 间距离的单位,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 94605 亿千米。 4 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远 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 150 亿~200 亿光年。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 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师: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教材第 4 页的活动。 (合作探究) 师: (学生填写后)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1 课时完)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显得太渺小,在银河系中想发现它的身 影也比较困难,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算是九大骨干之一了,特别是太阳对地球的关照很多,使 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别的表现。我们就到太阳系中了解一下地球。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投影图片:太阳系模式图) 师:太阳系中有哪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师:回答正确!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 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方向相同。 -2- 师:大家观察得很准确,回答得非常好 A 九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大家再看表 1.1——九大行星 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然后回答: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别是大还是小? 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都较小。 师:很好!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 4°,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 17°。因此, 九大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的特点。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 0, 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较大,分别为 0.21 和 0.25。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的特点。 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非常正确!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下面再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见下表)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 行星 水星 类地 行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巨行 星 远日 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质量 (地球为 1) 0.05 0.82 1.00 0.11 317.94 95.18 14.63 17.22 0.0024 体积 (地球为 1) 0.056 0.856 1.000 0.150 1316.000 745.000 65.200 57.100 0.009 平均密度 (g/cm2) 5.46 5.26 5.52 3.96 1.33 0.70 1.24 1.66 1.50 公转周期 87.9d 224.7d 1a 19a 11.8a 29.5a 84.0a 164.8a 247.9a 自转周期 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9h50 min 10h14min 约 16h 约 18h 6d9h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生: (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 师: (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 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 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 ℃以下,平均密度 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冥王星有无大气还不清楚。远日行星都有卫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没有。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 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师: (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 P6 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生: (读书,讨论,总结) 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 亿千米) ,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 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3-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 了以氢、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 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 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 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师: (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 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 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 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合作探究)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 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 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4-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 书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 ,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论述太阳系的概括。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板书) 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 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 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 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 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 4 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 ,靠的就是太 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看教材 P8 的四幅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 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 师:刚才几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 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 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投影照片) (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 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 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 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其次,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板书)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一是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例如,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 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 家之一。在一些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还用太阳能发 电,看上了电视。 师:太阳这么巨大的能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大家看书 P9“阅读”部分——太阳能量的来源。 师:哪一位同学能讲一讲太阳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生: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4 个氢原子核 经过一连串的聚变,变成 1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 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 400 万吨。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 50 亿年的漫长时间 中,只消耗了 0.03%的质量。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 P9 的“活动”要求,并思考课本中的问题 师: (总结讲解) 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 1 和 2 的结论有相关性。因为低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 -5- 高纬度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 一定情况下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师: (过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 的重要能源,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麻烦。例如,2003 年 10 月 23~11 月 5 日,太阳风 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日本的一颗通信卫 星信号中断, 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 那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投影)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师:同学们看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外部结构分为哪几层? 生:分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师: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分别位于太阳大气层的什么位置呢?请 3 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 位学生分别回答)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呈玫瑰色;日冕是太 (3 阳大气的最外层。 师:很好。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就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板书)有哪些呢?主要 有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射电等的变化,我们这里主要介绍黑子和耀斑。 (投影)太阳黑子 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 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11 年。 (投影)太阳耀斑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 至几十分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 100 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 大量的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耀斑活动的周期大约也是 11 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 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 阳活动的整体性。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太阳活动的类型。 (过渡)太阳活动改变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因此,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接 下来我们就了解这些影响。 (板书)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师:大家看教材 P11 第 2、3 段内容,看看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生:扰动地球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师:很好!主要是这三大影响: (1)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 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例如, 1989 年 3 月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 15 次突然中断,24 次全部中断。 (2)对地球磁场的影 响。地球上存在着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 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的高空 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另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等。 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作好 准备,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太阳辐射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设计 -6- 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有关 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 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投影展示)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经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线,也叫子午线 特 点 形状 方向 长度 半个圆,且都不平行 指示南北方向 都相等(约 2 万千米) 纬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与赤道平行的线) 一个圆,且都平行 指示东西方向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投影展示) 起点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 纬度 赤道 北各分作 度数含义 当地纬线上的点 与地心的连线与 赤道平面的夹角 代号 常用划分界线 北纬(N)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 南纬(S) 半球。以 300、600 把 地球划分为低、 中、 高 纬度 (00 纬线) 900 本初子午 经度 0 向东、向 西各分作 0 当地经线所在平 面与本初子午平 面的二面角 东经(E) 200W、1600E 经线圈 、 西经(W)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线 (0 经线) 180 东西经度区分: 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经度递增的是东经,递减的是西经。 5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 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 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 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6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 10 的弧长约是 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 10 的弧长约是 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 10 的弧长约是 111km×cos 该地纬度 -7- 讲解习题。从 A 地(60°N,90°E)到 B 地(60°N,140°E)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 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 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 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8-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师:很好。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生:没有。 师:正确。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 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 (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 (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

㈧ 高中地理说课稿

【必备】高中地理说课稿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说课稿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2.4全球性大气环流》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第二单元第四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整个说课共分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线。前几节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

2.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

确立三圈环流的形成为重点的依据是三圈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确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

确立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为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式,更难在三维空间模式上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

(四)教材处理:

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探究的全过程,先提醒学生紧紧抓住以前学过的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将前后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增加了一个内容——即单圈环流的形成;另外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分解为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四部分。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气压带、风带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确立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确立依据:有位着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各种地理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

2.方法和手段:

①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三圈环流的形成;

②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

3.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引课,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

(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一、三圈环流

1.成因

2.单圈环流的形成

3.三圈环流的形成

4.三圈环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或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

2.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七月气压分布图,或黑板上绘制的板图或多媒体动画)以亚欧大陆为例,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

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亚洲季风是一图或多媒体动画思考)由于在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因此不同季节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成因有什么差异?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么?影响范围有多大?

(探究活动)题目: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着名的鱼米之乡?而与之纬度相近的撒哈拉地区却是沙漠广布?

分析:本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内使用(最好放在已经讲授了全球大气环流还没有讲季风环流时进行。这样可以引入季风环流的教学。本探究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实际上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海陆分布和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板书)四、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成因

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成因

2.单圈环流的形成

3 三圈环流的形成

4.三圈环流的作用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

2.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

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

四、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成因

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设,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而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发现者,从而使创新的思想在他们身上得以闪光。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

二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难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又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这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思考,敢探究,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更好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理念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引入(四季沐歌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的转移引入)

(二)新课学习

1、实例分析 明确概念

实例分析:

1.日本汽车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技术,市场

2.服装,制鞋企业的转移————劳动力

学生结合教材,解释产业转移的概念

2、比较分析 区分类型

生结合教材分清类型: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

3、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主要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式变化、原生产地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

4、课堂活动

(三)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并强调:不同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状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情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产业转移中所处的环节、地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因而在分析不同的案例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态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是自然地理中关于地形要素的重要内容。对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选修的“旅游地理”的地质景观以及“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有着广泛的联系,起着很强的基础知识的作用。

(二)。说教材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用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成因;

②。了解简单的地质构造的概念和类型,能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观察力;图文转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

②。运用动画演示板块运动,更直观的去理解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

③。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把板块的两种运动形式对宏观地形的形成作为本节重点之一;

②。重点之二即为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

2。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①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从很大的尺度来介绍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生直接感知比较困难,须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中一年级的同学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理解板块运动机制及其所形成的地貌方面会有一些困难。

②地质构造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由于这种地貌不同于背斜、向斜的基本形态,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作为一个难点。

二、说学情

心理特点: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行为任然已兴趣为引导,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学中运用音象、动画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基础: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地形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仅从感性上认识到地形在变化,至于地壳变化原因、运动的形式及结果等抽象的理论知识一无所知,而高一学生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与学法

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视听观察法;逻辑思维法;讨论分析法;图文转换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和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构思

导入: 从观看各种地形图片,给学生以感官刺激,美的享受;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增强学生兴趣,也使导入对本节课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通过导入,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能让地球表面如此的千姿百态?”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归纳,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列表对比分析,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更能够记住内外力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加强了形象记忆,同时增强学生探究自然奥妙的热情。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承转(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有关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引出板块学说)

①。 引导分析照板块分布示意图2—10,介绍板块学说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认识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及板块的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教师澄清讲解】①板块是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单元,而不是地壳的单元,也不是硅铝层的单元。②六大板块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的范围不一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块都包括了海洋和陆地。板块不是大洲、大陆或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③消亡边界(图中实线)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造山带;生长边界(图中虚线)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或断层。

通过“喜马拉雅山的形成”音像视频,在演示的工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视听过程,看到板块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宏观地形(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会依次形成海沟,岛弧,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然后再演示东非裂谷的动画,说明板块运动与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大规模山系、高原、裂谷、海沟、岛弧等地貌格局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动画,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学生根据动画及教材讨论归纳,老师点拨总结活动探究1。2。,再归纳总结板块运动和宏观地形的关系,来完成对这一重点内容的突破。这里我是采用先把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引出地质构造的概念,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用动画演示直观认识褶皱和断层,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

针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一难点,首先让学生理解背斜与向斜的基本成因和区别,分析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岩石的坚硬程度,抵抗外力侵蚀的能力;然后再从岩层新老关系上来判断,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思考沉积岩岩层新老的识别,给他们提供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断层,在演示动画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断层线两侧的运动方向,让学生讨论分析所形成的地貌,断层线上的岩石抗侵蚀强度,侵蚀后形成的地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拓展】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对地形影响的规律,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开矿石也应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为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开石方可降低成本。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

;

㈨ 地理怎么说课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7&class_id=253

‘初中地理说课’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 教材结构与地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从全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2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法国”说课教案

·“法国”一课时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教材分二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欧洲的经济大”叙述法国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3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印度说课稿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教学说课案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印度,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1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日本》教学设计(说课稿)湘教版地理七年级

·3.1 《日本》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设计的教学载体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二、授课类型: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08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81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多变的天气”说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多变的天气”说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阿城区进修学校的地理教师赵秀波。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1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公转说课稿

·地球和地图 说课稿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公转泉州实验中学 陈维权一、课题陈述: (一)课题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该部分内容历来......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7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地形的变化 说课稿

· 《地形的变化》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①使学生掌握褶皱、断层的成因; ②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 ③使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7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土地资源》说课稿

·《土地资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6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一、 说教材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着〉〉的第一课时。(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通过阅读等......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4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地势和地形 说课

·地势和地形的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5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

·《第一章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的内容,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4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众多的人口 说课稿

·第二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教材编排是以人口—环境—资源为主线,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8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9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黄河的治理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说课稿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60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南方地区>说课稿

·说教材一. 说教材内容,作用 本节内容从农业,工业,人民生活和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等几个方面来讲述南方地区。“山清水碧,鱼米之乡”形象说明了南方地区的景观特征以及平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37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69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祖国宝岛"——台湾省》

·"台湾省"说课设计【说教材】 1,教材内容:《"祖国宝岛"——台湾省》一节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丰富.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0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澳大利亚”说课稿

·“澳大利亚”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5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印度 说课案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印度 说课案龙海市莲花中学:林风勇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印度,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2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一、说课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中东是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之后,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2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日本

·说课稿 日本第2课时 一、对教材的剖析和处理——说教材(一) 本课在本章及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东亚是世界分区地理中的第一个,具有开篇启迪的作用,而日本是东亚五国......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27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设计的教学载体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3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黄河的治理》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备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1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日本

·一、对教材的剖析和处理——说教材(一) 本课在本章及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东亚是世界分区地理中的第一个,具有开篇启迪的作用,而日本是东亚五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在学生学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4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设计的教学载体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73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初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1,WebQuest由来 WebQuest课程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创立,是较为成熟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所以将其命名为"W......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6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南阳师院环旅游学院03级1班学生刘兆兴.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93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说课稿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63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地理学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943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84
《人口的迁移》说课设计 高一地理说课[高中地理说课]
《人口的迁移》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0 10:52:44 高中地理说课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 必修1[高中地理说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题:热力环流及问题研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0 10:44:13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八年地理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结构与地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从全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基础。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它主要反映了我国地区划分的原则和现状。是全章重点。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及分布不仅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0 10:32:32 高中地理说课稿 《洋流》地理(必修1)说课[高中地理说课]
《洋流》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07 11:19:40 《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地理说课]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07 08:18:51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运动、气压带饿风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前两节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02 10:09:04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设计 高一地理说课[高中地理说课]
高一地理必修1说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28 10:10:24 《地势和地形》说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稿[八年地理说课]
人教版初二地理说课稿:关于地势和地形的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22 09:59:47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六年级地理说课稿[小学地理说课]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六年级第二学期,全球篇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本节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好这一节,能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变的天气”一节包括“看天行事”、“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三部分。我在上课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中的顺序进...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22 09:58:58 六年级地理说课《狮子城—新加坡》说课[小学地理说课]
《狮子城——新加坡》说课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一只白粉笔、一块小黑板、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师再也不能满足课堂和学生们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第二种语言的渗透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甚至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起来。只到二期课改、聚焦课堂、改进教学的警钟敲响,才让我意识到:课堂的聚焦点、闪光点,再也不能集中于口若悬河的教师,或者是工艺精美的教学课件上。我们的重...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7 17:17:30 《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高中地理说课]
《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7 17:15:12 《澳大利亚》说课[七年地理说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说课教案课题: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七节“澳大利亚”所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澳大利亚”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1 17:01:05 《洋流》说课设计[高中地理说课]
《洋流》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4 09:46:06 《南亚概述》说课[七年地理说课]
《南亚概述》一节说课南亚概述设有四个小标题,分别从南亚的位置范围、历史宗教、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方面来讲述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它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通过本区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重面去分析、评价一个地区。本节内容较多,且有的问题很抽象,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图,主要采用提问题的形式,引...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7:00:32 人教七上《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七年地理说课]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6:56:49 人教高一必修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教材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即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一、说教学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了三种意义,即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这三种意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学习下节课的基础。,yRD¬x0v-D昼夜交替这部分内容,教材分为三步走:首先对昼夜的静态...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6:55:51 人教高一必修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说教材: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6:54:39 人教高一必修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doc[高中地理说课]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二,说教学目标1...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6:51:5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人教高一必修上[高中地理说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与1.4课《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1.5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3:23:40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七年地理说课]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阅读全文

与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