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好高中地理的八种方法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 热点 等,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好高中地理的八种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好高中地理的八种方法
1、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兴趣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摸索、 总结 出最适合自己的具体 学习方法 和学习习惯。以我的看法,正确而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方法更基本、更重要。
3、理解是关键。地理学的知识,即使是地理事实和现象,大多也是可以通过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来记住的。而关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要理解。学习地理跟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也要多问为什么。有了起码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实地理学得不好的同学,他们关于地理的为什么应该是很多的--只是问题太多、怕麻烦、怕思考、怕问老师、羞于问同学,而没有深究下去。
4、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好地理的保证。有些成绩差的同学也许在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发面比其他同学弱一些,但完全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弥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而迎难而进和畏难而退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以中学阶段的知识基础不可能解释所有的疑问,迎难而进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这可以通过请教老师来判断。
5、克服自卑的心理。别人能行的,我也行。这句话,应该当做一个无条件的信念而深藏在自己心里。天才和弱智都是极少数的。其实自卑并不可怕,适度的自卑感更有利于激发人的潜能。意识到自己比别人差,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自卑,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努力。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从前的我--也许有的同学跟我一样,不喜欢以别人为目标为追赶对象,那么就以自己为目标--超越自我。顺便提一下,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是由于喜欢刨根问底而又经常得不到令他们满意的答案,影响了学习。我自己就是这样,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些成绩比我好的同学看到我有那么多的问题而感到奇怪。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就更用不着自卑了。
6、平时勤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对着名的高原、山脉、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岛屿、海峡、城市、矿藏资源、交通线(铁路、航道等)、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熟悉,形成所谓的心理地图。这主要靠平时的逐渐积累。
7、遵循学习和记忆的基本规律。正如楼主所说的那样, 课前预习 、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必要的练习,这些是起码的环节。此外,循序渐进原则、遗忘曲线规律等也是必须遵循的。
8、养成计划做事和学习的习惯。学习必须靠平时心平气和地坚持,不能靠一时冲动而虎头蛇尾、断断续续,否则前功尽弃。
高中 地理学习方法
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着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高考地理备考 经验 总结
一、学会整理归纳, 编织 知识网络
地理高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复习并不是简单重复学过的内容,而应以每章为单元,或以地理要素为专题,对地理知识整理、归纳、记忆、巩固,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学生要进行概括归纳,整理编织知识网络,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掌握地理概念,善于记忆,善于区别
地理概念是构成地理知识的基点。每道地理高考题都是由一个个地理概念组合而成的。在地理复习中,可通过以下方法掌握地理概念。
1.理解地理概念的含义,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例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各有什么特征?”一题中包含了三个概念,第一个是自然带的概念,第二个是气候的概念,第三个是植被的概念。学生要搞清不同的内涵,根据每个概念的含义准确地答出其特征。
2.掌握浓缩概念的方法,利于记忆。浓缩概念的方法,就是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例如,“一些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就是矿产。”可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有用矿物、富集、利用,矿产的概念也就容易记住了。
3.弄清概念的层次或关系,把概念串联起来记忆。例如,地质构造分为皱褶和断层,皱褶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4.注意把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本质特征加以区别,增强记忆。例如,“地壳与岩石圈”,前者是莫霍面以上,后者是软流层以上;“时区与区时”,前者是空间概念,后者是时间概念。
5.注意把对立的地理概念进行比较,对称记忆。例如,“冷气团和暖气团”“冬季风和夏季风”“冷锋和暖锋”,要记住其一,便可推出其二,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掌握读图技巧,提高读图分析能力,熟练地掌握图文互变的方法
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很大,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是区分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学生如何掌握读图技巧,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呢?
1.对地图知识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初中教材中的地图部分只是地图的基础知识,学生要把各种地图的类型及特点、各类图像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要认真领会。要精选精做一批有代表性的读图题作为例题。如读等值线图,应先明确读图步骤:一看极端值的大小,二看弯曲方向,三看疏密程度,再判断等值线的基本要素。分析统计图表时,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坐标,四读数据,五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
2.培养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把所有与图相关的知识,都落实到图上。形成“心理地图”。例如在复习长江、黄河时,把河流概况及水文特征都附在图上,边画边记忆边思考,要养成画图的习惯。
3.要学会图文转换,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在读懂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原图之后,可通过变换图形,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要明确读图分析的思路,经常做图文变换的练习。
四、比较分析,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比较法是地理高考复习中最常见的方法,在整理知识、记忆知识、评讲试题时常常要运用它。学生掌握比较法时,关键确定比较项目,主要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反复运用。例如“比较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比较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发展方向的异同”。也可以把不同章节、不同教材、不同学科、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
五、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复习质量
学生在考试时失分的原因不一,有的粗心,有的概念不清,有的读图能力差,有的记忆不牢,有的回答不准确。因此,要学会查漏补缺的方法。首先,学生必须用红笔在试卷上纠正自己的错漏;其次,要分析错漏的原因,然后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对程度好的学生,查漏补缺主要在审题和答题的准确性方面,通过查漏补缺,能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程度中等的学生,主要补能力和技巧方面的不足;对漏缺太多的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补,主要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最基本的读图技能。
六、掌握答题的技巧,学会考试
高考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试,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须防止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要掌握答题步骤、答题的技巧、答题的策略、审题和检查的方法,要通过考试,把考试的技巧和方法牢记在心中。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必须认真参加模拟考试,积累考试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应考方法,学会考试。
学好高中地理的八种方法相关 文章 :
★ 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技巧
★ 高考地理提分的八种方法,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 学好高中地理具体的方法有哪些
★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 学好高中地理的有效技巧及方法
★ 学好高中地理的技巧和方法
★ 学好高中地理的四种方法
★ 学好地理的几个好方法
★ 学好高中地理的技巧方法
★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Ⅱ 如何学地理
学习地理,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内容多动脑筋,想一想:“它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然后,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除了这些之外,还要多阅读地理书籍、报刊、观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中有关地理的内容,从电脑网络上获取有关地理的信息,这些都能丰富我们的地理知识、锻炼我们的才智,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地理!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Ⅲ 通过读图可以获得哪些地理知识
作者:张桂兰(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研究所 100054) 来源: 本站 日期:2005-11-1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我国地理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以学生为本,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关注“过程与方法”,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地理教材中,渗透到地理教学的方方面面。地理图册作为与课本配套的地理教材之一,在课程改革中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展现出新的风采,与课本相辅相成,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图像教材。
下面就我社地理教学图的改革与体会向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作一汇报。
一、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图的编制情况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图册》的编制众所周知,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空间差异和内在联系、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学离不开地图,学地理更离不开教学地图。教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了我社编制教学地图历史责任。我社从正式成立前的1950年就已经开始了编制教学地图,半个多世纪以来,我社出版的教学地图在我国中小学地理教学中,以及在推动地理课程改革、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社深明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积极投身教学地图的改革中。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按照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新教材在结构上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在呈现方式上,增强了直观性,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无论是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都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新教材呼唤新图册,如何编制与新课本配套的地理图册,是摆在我们地图编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适应教材改革的新形势,我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密切合作,共同编制地图册。在多位地理教育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编辑们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读,深刻理解新教材的内涵,分析了现代教育理念下地理图册应具备的功能。我们认为地理图册作为地图的集合体,能够系统地表现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为地图语言的表达提供广阔的空间,图册中丰富的图像内容,还为课本提供丰富的地理和教学素材,弥补课本中语言文字对空间信息描述不够充分的缺憾。与课本插图相比较具有系统性、相关知识的关联性、信息量丰富、综合性强、可复习性等优点。由此,确定了新编图册的编制原则,编制出版了与人教版以及其他版本的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科书配套的《地理图册》。
2.地理图册的编制特点
1)与教材密切配合并保持图册自身相对独立的科学知识体系
地理图册作为地理课本的配套教材,在地图内容的选取主要应考虑教学的需要,体现出教学地图册依附于课本,对课本内容起映衬、补充作用;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应适当地超越课本,体现出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相对独立的科学知识体系。因此,图册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与课本密切配合。在编排体系上,与课本保持分册章节和标题内容的一一对应,方便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老师的教学过程。在内容设计上,对课本内容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并保持地图册相对独立的科学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密切前后内容的联系。使得图册不仅作为学生上课的教材,还可以作为课下的读物,同时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例如,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下中,在认识大洲、认识区域、认识国家的内容选择上,以亚洲为例,讲述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其特点,图册将世界六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系统图像表示出来,使学生通过亚洲的学习和探究,在掌握了认识亚洲的学习方法后,能够自主学习,通过地图了解其他大洲的地理概况,进而认识世界。
2)图面设计上,主图与附图相配合,加强图文要素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册在表现地理要素的整体性时,对每一个主题设计都尽量选择一幅主图,并且围绕主图配置若干附图,附图说明主图,主图串联附图,主图与附图相互映衬构成体现地理事物的内在整体性,使学生从不同的地图内容或同一地理事物的不同呈现角度来认识地理事物的现象和规律性。同时,在地图编排时注重地图阅读的逻辑顺序,避免了以往图面设计上各类地图的简单罗列、无顺序、主次不明,使学生在阅读时抓不住重点的不足。例如,关于等高线判读的内容,图册选编了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作为主图,配置等高线的绘法示意图、地形鸟瞰图、地形平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模型图作为辅助图,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且按照学生心理特征,遵循阅读的逻辑顺序编排等高线判读图像内容。首先等高线示意图,简洁、直观表明了等高线的来由即什么是等高线,学生一目了然,使等高线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第二,用地形平面图和对应的地形剖面图,表明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同时表示出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的关系;第三,地形鸟瞰图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图要素一一对应,使学生通过鸟瞰图中的地形特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图符号特征的对比,实现景观图与地形图之间的图形转换,使学生能够从认识等高线逐渐建立地形图的概念,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打下基础。
又如,在讲述世界气候类型时,图册用了一幅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作为主题图,配置气温降水柱状图、景观照片和文字说明,从不同角度体现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差异。在编排上注重体现气候类型的规律性即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变化,东西向的排列反映沿海向内陆的经度地带性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围绕气候类型的主题,体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地区差异。用文字来说明气候类型的特点,景观照片反映气候类型的景观特征,气温降水柱状图表示该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特征。地图、图表、景观照片、文字相互映衬,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拓展了知识面,深化了主题,帮助学生将具体的、相对独立的地理要素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概念。
3)多角度多层面深化拓展课本内容,与课本形成互补
新编教科书在注重学生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方面,加强了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的联系,强调了图像系统的作用,突出了主题和视觉效果。图册从拓展课文内涵,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入手,所选地图尽量不与课本雷同,而又能很好地诠释课文内容,扩大知识范围,与课本形成互补。例如,证明地球是一球体内容时,课本采用了人造地球卫星照片和麦哲伦航线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册除了用人造地球卫星照片和日食与地影、高度与视线示意图来证明地球是球体外,还采用了正方位投影的地图来表示麦哲伦航线图。用红线、箭头标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一直西行又回到西班牙的航行轨迹,证明地球是圆的。图上表现出的轨迹为封闭曲线,这与课本中圆柱投影图像相比,更为形象直观,对课本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4)采用多种多样的地图类型,加强地图内容的直观性
地理事物因其属性特征不同,就要求用不同的地理图像来表示。图册在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增加了形象逼真的模式图、景观图、示意图、鸟瞰图、曲线图、素描图以及形态各异的统计图,用来充分体现图像教材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也极大地丰富了地图表现形式,加强了地图内容的直观性。照片不再只是用来填补空白,而是作为一种形象生动直观的图像表现形式,显示地理事象的地域和形态特征,再加上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的文字说明或导读材料构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一目了然的完美地理图像系统。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图像,可以掌握不同的读图技巧,积累读图经验。另外,文字与图像的有机结合,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从一幅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掌握那些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加上图像设计更具人性化和更具亲和力的体现,更能拉近地图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亲近感。同时,经常变换的地理图像,不断给学生以新奇感,能吸引学生想继续读下去,激发学生读图兴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地图内容的易读性
地图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地图的阅读功能,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取地理信息。因此,图册在设计上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出发,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突出教学实用性,改变以往的地图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系统而使地图复杂化的状况,在内容表示的深度上,减轻图面载负量,使主题内容图像鲜明突出,学生能轻松、快速获取准确信息,这种改变的结果就是使得地图清晰易读;在地图内容形象表达上,强调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设计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地图,色彩明快、符号象形,以吸引学生读图。学生通过自我解读图像,获取地理知识,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还会进一步激发其读图情趣。学生在掌握读图方法,熟悉地图语言,逐渐从地图中获得更多新的地理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读图兴趣就会变成用图能力,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其学到了对终身发展有用知识。
6)用生活中的实例来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
图册选编了许多与生活有关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地理知识,感受自己身处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环境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例如,讲天气与气候的内容时,图册用一组图画和照片附加少量的文字说明,表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气候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生产与生活带来危害,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用实例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环境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组照片和简洁的文字,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启示:当学生看到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空气而引起多种疾病时,就会联想到应该保护我们的地球。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用车载地图、卫星影像图等现代高科技发展成果,让学生感受高科技的发展,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国际与合作相关的地图和图片反映国际大合作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体现时代性。
总之,我社新编《地理图册》无论从内容结构还是地图表现形式上都渗透了《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社与人教社合作编制的地理图册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全新地图册。也是我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密切合作的又一新成果。该套图册2002年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认定为独家配套图册。在实验区受到的师生的广泛认同。
除此之外,我社还编制出版了与地理课本配套的填充图册和教学挂图,在内容上密切配合地理课本,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力图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是实施地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可缺少的传统教学资源。
3.课程标准高中地理图册的编制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我社开始投入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地理教学图的研制工作。在2004年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再度合作,图册编制人员与人教社的课本编写编辑人员面对面沟通、研究编制方案、商定具体内容。编制出版了一套与人教版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本配套的地理图册。该套图册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一定创新与突破,较好地体现高中新地理的新意。紧密配合课本,强调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剖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广度进行讲解;注重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资源,以图解和印证相关知识点;牢牢把握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编排和表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使师生好用、爱用。为了更好地配合高中地理教学,我社还编制出版了高中地理填充册。
二、 强对课程标准研究和对地图教材的编制进行理论探索
为了做好课程标准地图教材建设,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加强对课程标准研究和对地图教材的编制进行理论探索,我社成立了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研究所。目前,结合当前课程改革教学实际,巩固和扩展教学改革新成果,我社教材研究所专题研究并编制出版了《地图与中学史地教学研究》一书,该书作者为教材研究所研究人员和来自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其论文大多论述地图教材的编辑新思路和用图体会,立意新颖,很有参考价值。同时这部研究成果也将为我社地图编辑加深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对当代地理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理解提供帮助,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地图改革与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三、设立地图教学网,加强信息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关于教学地图和地图教材的资源,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地图教材产品的售后服务,我社开通了“地图教学网”www.ditu.cn。 “地图教学网”设有“业界动态”“教学服务”“教学探航”等栏目,为教师提供发表和交流教研成果的互动平台。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向广大中小学教师征集和免费提供教案、课件、地图、图片、试题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通过“地图教学网”,我们能高效地与广大师生和读者沟通,倾听并吸收他们对教材和教学地图的改进意见,目前已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绩,并已与很多师生和读者建立了友谊。网站还及时地发布我社教学新品种的出版信息及其内容简介,使广大教师能及时了解我社教学地图的出版新动态,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四、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图的展望
教学地图是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我社50多年来编制出版的各类教学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挂图累计已达20亿册幅。这意味着在中国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是从形象直观的教学地图中认识了家乡、认识了祖国、认识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未来仍有更多的学生,需要接受义务教育并学习地理科目。这使得我们感到编制出版教学地图册的分量和责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地理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特别是面对国外教学地图进步与创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地图创新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地图内容的创新上还要进一步加强,还有许多问题诸如创新与继承、科学性与实用性、地图册与课本的定位与统一等问题都有待作更深入地探讨。
我社将加大教学地图表示方法和内容创新的研究和探索力度,利用我社地图教学网,广泛吸纳地理专家和老师对教学地图提出的建议。尽管目前我国教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社将一如既往,坚持把为教学服务、为教学服好务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我国地理教学编制高质量的地图教材,为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Ⅳ ArcGIS如何获取地理要素的几何边界
可以用底图矢量化的办法来获取
Ⅳ 学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地理贯穿初中、高中的学习阶段,但是对于地里的学习,不少同学苦恼,抓不到头绪,记不住等等,各种问题都冒了出来,学习地理是不能盲学的,我们还要借助于一些小技巧,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地理的技巧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一、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 方法 。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老师或网校中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 总结 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五、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 思维方式 ,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化分为五带。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 其它 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对比”找“异同”
在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位谩。
八、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1.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2.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3.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垂直气温的计算。
5.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昼夜长短的计算。
8.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九、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 想象力 ,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要求:
1.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学好初中地理的技巧和方法
一.学会概括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四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可概括为:预热同期。
二.抓重点概念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和要点,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就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业产品。例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才是自然资源。例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资源。
三.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四.整合知识点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 思维导图 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学好地理的方法技巧
培养空间概念,学会读图、用图
1、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地图也非常重要。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会看教材,看懂教材
1.掌握教材内容
阅读教材,首先要看明白书中所讲的内容。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2.读出知识脉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3.找出异同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用这种方法。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地理的技巧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学好地理的几个好方法
★ 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技巧
★ 怎么学好地理有哪些技巧
★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 地理学习方法有哪些
★ 学好地理的四招方法
★ 高中地理学习技巧方法有哪些
★ 应该怎样去学习好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推荐
★ 地理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Ⅵ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初中地理怎么学?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成绩?一直是很多初中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学习地理知识关键还在课本上,将课本的知识学懂、学透,加上对地图的深入理解,通常情况下地理成绩都错不了,下面就来说说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如: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三、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着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Ⅶ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现在的地理并不象过去地理那么简单,现在的地理难度加深,容量变大,所以我们的 学习 方法 也要随着改变,以下是我整理的《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一)
理解地理学的特点,明确学习思路
1.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特点表现为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图和图像图表,其突出的规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地理变化过程,地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质是批判性和战略性。
2.高考会考对地理考查要点
地理高考和会考都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强调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思想,选材广泛,材料新颖,创设全新情境,体现公平,联系实际,解答现实问题,具有时代气息,关注 热点 问题,考查人文素养,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3.不同的地理内容,学习方法有不同的要求
地理学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 反思 。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的分析方法。
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二)
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着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三)
培养空间概念,正确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工具。
学会阅读课本,掌握科学方法。
地理课本是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使用好地理课本呢?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其次还要注意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
学习地理应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最后还要学会梳理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学会科学记忆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义务 教育 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程标准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相关 文章 :
1.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2. 学好地理的几个好方法
3.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4. 学好高中地理的有效技巧及方法
5.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6.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7. 应该怎样去学习好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推荐
8.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Ⅷ 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压线高高低低大气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形成低压,遇冷下沉形成高压)和水平运动(风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三个力)的成因:
Ⅸ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正确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大量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二、学会阅读课本,掌握科学方法。
地理课本是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使用好地理课本呢?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其次还要注意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学习地理应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最后还要学会梳理知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着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
Ⅹ 学习地理的方法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着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着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着,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着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假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娱乐,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假,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