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火山口是怎么形成的地理

火山口是怎么形成的地理

发布时间:2022-09-20 09:10:00

Ⅰ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原理:

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 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

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在一起并在地球的浅部形成岩浆囊。当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造成火山爆发。

还有一种火山的成因是由于板块相互作用,比如在板块的俯冲带或碰撞带,由于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温,一些含水矿物的脱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点,这时也会形成岩浆囊,从而引发火山活动。

(1)火山口是怎么形成的地理扩展阅读:

火山种类:

前面讲到的坦博拉火山和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山,现在还在活动,这就是活火山。

死火山是指史前有过活动,但历史上无喷发记载的火山。我国境内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

有些火山在历史上有过活动的记载,但后来一直没有活动,这种火山就称作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可能会突然“醒来”,成为活火山。

特殊意义:

猛烈的火山爆发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把大批生命、财产烧为灰烬。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日本的那须火山和富士火山周围就是这样。

原来,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士山地区的桑树长得特别好,有利于养蚕业;维苏威火山地区则盛产葡萄。火山地区景象奇特,往往成为旅游胜地。

Ⅱ 火山口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逸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我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 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象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 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3、熔透式喷发 岩浆熔透地壳大面积地溢出地表,称为熔透式喷发。这是一种古老的火山活动方式,现代已不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在太古代时,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出活动。 火山喷发可分为三个阶段: 1、气体的爆炸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 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喷发柱又可分为三个区: (1)气冲区:如图中的A区,它位于喷发柱的下部,相当于整个喷发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气体从火山口冲出时的速度和力量很大,虽然喷射出来的岩块等物质的密度远远超过大气的密度,但它也会被抛向高空。气冲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内上升时逐渐加快,当它喷出地表射向高空时,由于大气的压力和喷气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渐减小,被气冲到高空的物质,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开始降落。 (2)对流区:位于气冲区的上部,因喷发柱气冲的速度减慢,气柱中的气体向外散射,大气中的气体不断加入,形成了喷发柱内外气体的对流,因此称其为对流区(图中的B区)。该区密度大的物质开始下落。密度小于大气的物质,靠大气的浮力继续上升。对流区气柱的高度较大,约占喷发柱总高度的十分之七。 (3)扩散区:位于喷发柱的最顶部,此区喷发柱与高空大气的压力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喷发柱不断上升,柱内的气体和密度小的物质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扩散,故称其为扩散区(图中的C区)。被带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云,火山灰云能长时间飘流在空中,而对区域性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灾害。此区柱体高度占柱体总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3. 喷发柱的塌落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决定喷发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1)火山口半径大的,气体冲力小,柱体塌落的就快; (2)若喷发柱中岩屑含量高,并且粒径和密度大,柱体塌落的就快; (3)若喷发柱中重复返回空中的固体岩块多,柱体塌落的就快; (4)喷发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体的密度,柱体塌落的就快。反之,喷发柱在空中停留时间长,塌落的就慢。

Ⅲ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在地球的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在距离地面大约32千米的深处,温度就可以高到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而岩石在熔化时受热膨胀,便需要更大的空间。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于是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部的压力就在变小,在这些山脉的下面便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当熔化的岩浆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并且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火山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时,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Ⅳ 火山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991年,日本、菲律宾的火山相继爆发,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们不禁想起,公元79年8月24日,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将整个庞贝城及七万居民统统埋在火山灰中的历史惨剧。

那么,火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人类能准确地预报或制止火山的爆发吗?许多科学家正在尽力探索这一问题,有的科学家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科学家们认为,驱动火山活动的能量深深地隐埋在地下65公里到80公里处,而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是80年代苏联打成的,深12公里。科学家现在还不可能将实验仪器置于理想的深处,去探测火山爆发之源。目前,研究火山的主要方法有:采用轨道卫星、计算机和高度精密的仪器对喷发中的火山进行观测、收集并分析各种数据;在实验室对火山口的岩石和火山喷发生物进行分析或做模拟实验以推测火山爆发的机制。

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火山形成的假说,主要有:

板块理论。六十年代中期兴起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板块结构理论。它认为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全球可被划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火山学家根据这一理论认为,当组成地球最外层的巨形岩石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及挤磨时,俯冲带的温度大幅度上升,甚至达到使地壳下面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程度,从而导致火山的形成。由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火山都分布在各个板块的边缘地带,看来这种解释是合理的。

热点理论。夏威夷群岛火山是人们研究较多的火山。但夏威夷群岛离最近的板块边缘有3200公里。显然用板块理论释解释是行不通的。热点理论认为,夏威夷群岛是由地球内部一个神秘的“热点”形成的。当太平洋板块在这个热点上移动时,板块底层岩石就被熔化,借助地下的压力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库,最后变成火山。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夏威夷群岛形成的过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热点是产生于地核深处还是局限于该地区地壳底部尚有争论。

此外,有的火山学家研究了冰川变化与火山活动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冰岛、潘特莱里亚岛火山的活动。

总之,目前尚未找到,或者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可以解释世界各地的火山为什么会喷发。也许不同地区的火山有着不同的成因。

二、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根据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四种类型。

(一):构造地震(Tectonic Earthquake)

由构造运动所引发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此种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世界上绝大多数震级较大的地震均属此类型。此类地震的特点为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而破坏性也最大。因此,构造地震多为地震研究的主要对象(图7-5、图7-6)。例如921集集大地震及最近新疆巴楚的大地震均属此类。

(二):火山地震(Volcanic Earthquake)

由火山活动所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及其挥发物质向上移动,一旦冲破火山口附近的围岩时即会产生地震(图7-7)。此类地震有时发生在火山喷发前夕,可成为火山活动的前兆。有时直接伴随火山喷发而发生。通常火山地震的强度多不太大、震源也较浅,因此,其影响的范围也较小。此类地震为数不多,主要见于现代火山的分布地区(图7-7及图7-8)。

(三):陷落地震(Depression Earthquake)

石灰岩地区,经地下水溶蚀后常可形成许多地下洞坑,如果坑洞不断地扩大,最后导致坑洞的上覆岩石突然陷落,由此所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此类地震震的源极浅,影响范围很小,主要见于石灰岩及其它易溶岩石地区如岩塩、煤田发达的地区(图7-9及图7-10)。

(四):诱发地震

由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例如水水库地震和人工爆破地震等。水库地震为由水库蓄水而引发的地震。因为水库蓄水后,厚层水体的静压力作用改变了地下岩石的应力,加上水库中的水沿着岩石裂隙、孔隙和空洞渗透到岩层中,形成润滑剂的作用,最后导致岩层滑动或断裂,并进而引起地震。此种地震的起因为水库的压力,但地震形式为属于断层地震。地下核爆炸时产生的短暂巨大压力脉冲,也可诱发原有的断层再度发生滑动因而造成地震。

Ⅳ 火山口是如何形成的

火山口,顾名思义,就是火山喷发时的出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圆的洼地,形状如碗,它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碗”。
火山口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今天的样子。墨西哥帕里库丁火山刚刚开始活动的时候,人们亲眼看到了地下仅仅有个几厘米宽的裂缝在冒烟,当时这里也没有什么“山”,是一片平坦的庄稼地。可是在 3小时后裂缝就加宽到 9米,喷发逐渐猛烈了。
以后,喷出的碎屑物质和熔岩不断在喷火口的周围堆积起来,越堆越高,才成为锥形的山峰,达到了几百米的高度,而火山口也高高地位于山的顶端了。
但是火山并非经常活动,它所能堆积的高度也是有限的。在它暂时停止活动以后,火山口还会因雨水冲刷等作用而被破坏。
地下的岩浆如果冷凝,体积发生收缩,更会使上面的岩层因下面空虚而产生裂缝,火山口四周沿裂缝塌陷,扩展得很大。
有的火山在再一次喷发时,因为地下的岩浆粘滞,在能量蓄积得很大时才以爆炸的形式冲出来,这时往往会把原来的火山锥炸掉一大块,甚至全部炸掉,仅在平地上留下一个大坑,许多时候就在这坑中或坑的边缘再次喷发,形成新的火山锥和火山口。
位于平地上的火山口也并不全由再一次爆发造成,有些火山开始喷发不久就停止活动,没有堆成锥形的山,火山口看起来不过是平地上的坑,其中常常积水成湖。

Ⅵ 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爆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还有一种火山的成因是由于板块相互作用,比如在板块的俯冲带或碰撞带,由于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温,一些含水矿物的脱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点。

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

(6)火山口是怎么形成的地理扩展阅读:

地球上的火山在爆发时,会辐射出大量的强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束,会影响火山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会出现电子钟表的计时误差。

这类似于太空辐射的带电粒子对地球空间的电子通讯、电器设备、计时装置等产生的干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火山在爆发过程中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带电粒子飘逸。

同时,这些飘逸出的带电粒子又会对电子设备构成磁脉冲干扰。最关键的一环是脉冲磁场在电子设备中可形成较强的感应电荷聚集累加,并可导致电子电路产生非正常状态下的运行错误。

Ⅶ 关于火山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
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
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大多数火山如不是广阔圆丘形的盾状火山,就是火山坡陡峭成锥形的成层火山。盾状火山由多层流动性很高的熔岩堆积而成,因为熔岩在硬化前可以流到很远的地方,结果便形成倒置浅碟似的低矮圆丘形山。盾状火山的山坡虽然不陡峭,但是火山本身可以非常巨大,夏威夷的冒纳开亚火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海床计起,高三万多英尺,比喜玛拉雅山的珠穆琅玛峰还高,只是其海拔高度不及后者而已。
成层火山是由较复杂的喷发循环形成的。火山口交替喷出熔岩及火山灰及其其它固体物质,因此形成一层熔岩、一层岩屑的陡峭山坡。有时熔岩会从副火山口喷出,在山坡上形成所谓的寄生火山锥。但在一些成层火山山坡上,并无寄生火山锥破坏外观,而许多成层火山,例如日本的富士山,更以几近完美的对称山形着称于世。

Ⅷ 火山的成因是怎样的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无法散发到地面,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内部的高温融化状态。这些岩浆一旦冲破地壳喷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

(8)火山口是怎么形成的地理扩展阅读:

火山喷发类型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熔透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三大类。

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或裂隙溢出地表,这样形成的火山通道在地表呈窄而长的线状,向下呈墙壁状。

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发温和宁静,喷出的岩浆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浆,碎屑和气体少。基性熔岩溢出后,可以形成广而薄的熔岩流、熔岩坡或熔岩台地,甚至形成熔岩高原。

熔透式喷发熔透式喷发的岩浆上升时,由于温度很高,再加上岩浆和岩石之间的一些化学作用,致使上面的岩石被熔透而顶开,形成直径很大、形状不规则的火山通道;岩浆失去压力后大面积溢出地表。炽热的岩浆从火山通道缓慢溢出形成熔岩流,最后逐渐冷凝形成熔岩。

熔透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广,火山口一般不明显。这类喷发有时岩浆上升停留在中途,没能融化顶部岩层便冷凝下来,只在地面隆起成丘,这种火山称为“潜火山”或“地下火山”。一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发,现代已不存在。

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其名称用代表性的火山名或地名、人名命名。

阅读全文

与火山口是怎么形成的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