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0年高考地理考前最后应注意什么
2010年高考地理考前最后提醒
一、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关注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在近几年全国卷中每年都出现,而对这部分内容考核却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几个特点:由静态考察向动态考察变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从全面向局部的变化,即呈现材料不在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图来呈现,而是注重局部和细微处的信息呈现,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面到线和点的变化,主要关注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及这些点的空间运动变化的规律;由光照图到模拟图变化,不再以学生熟悉的图形作为命题背景,而是另辟蹊径由书本抽象出一种变式图式来考察。要密切注意文图和图文之间的转换,把所给图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利于解题。
遇到光照图的变式要多考虑,记住尽可能缺图补图、变式图还原,努力实现图图转换和图文转化或文图转化,这样变不熟悉为熟悉,许多问题不难解决。
关注气候:气象和气候是高考考察的又一个钟情点,气象现象和气候要素的变化要善于从成因角度去分析,任何现象的产生必然事出有因,影响因素要从现象的有无地带性规律性去思考,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而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多由地面状况造成,而其中地形因素是重要的非地带性因素。有些现象要从所给的材料中去寻找答题依据,而不是单纯靠记忆来完成的。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一般笼统地说成是“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但要注意这主要指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是受西风的影响,有的地区要考虑地形的影响,如南美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对一些小知识的放大考察是高考重要特点,如热力环流、如天气系统等,如果单独考察难度不大,而命题者往往把这类小知识放在大的解题背景中去考察,如考察大气环境问题中就可能会把热力环流、反气旋、锋面逆温等嵌入其中,往往不易发现解题点(或者得分点)。
关注人地问题:人地关系问题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人地矛盾的加剧必然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对这类问题要注意从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危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生物等)、对策(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和措施层面——从原因方面找,尤其关注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去考虑。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方面去寻求答题的依据(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防治、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区际协调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就业问题、劳动力短缺问题、社会稳定)。对于资源问题分析思路与环境问题相似,要注意资源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和人为;时间和空间)、影响(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尤其是森林和水)、对策(开源和节流、区际协调等)。
关注区位分析和区际协调:区位思想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区位因素是区位分析的关键,区位的两层含义要清楚,区位因素的实质就是影响因素,强调一定区域内部各种要素与核心事物的关系。区位思想要注重区位的比较分析和区位的综合分析,关注区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两类题型,一类重在区位因素的分析,从理论上确立区位思想。另一类重在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分析、区位因素的比较较各自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例如,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产业转移问题等,其实质就是区位分析,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地理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因此,要关注区位思想、关注区位分析方法和区位分析具体案例。对于某些人类活动(自己比较陌生的)首先要进行归类,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如07年江苏卷,要求依据所给资料分析江苏风能发电的有利自然因素?首先要确定风能发电是工业中的采掘工业,再依据影响工业生产地自然因素区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但事实上许多考生只能回答出风能资源丰富,而对材料中滩涂广却视而不见。区域发展过程中区际协调发展是现代生产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区际协调主要包括产业转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有:生产协作、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
关注台湾问题:台湾大选及两岸三通揭开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新篇章,台湾问题再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台湾及其相关问题成为09高考应该重点关注的时事地理,宝岛丰富的物种、宝岛的自然地理特征等可以通过一幅带有经纬线的地形图就可以完成资料的提供,宝岛与大陆的关系中重点要关注闽南经济区的建立问题,区位分析理应成为重点,两岸关系的改善对台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等问题有必要关注。
二、谈谈应试:
应试心理:《羿射不中》的故事。故事中后羿平日箭无虚发,可一天,夏王指着一尺见方,靶心一寸的兽皮靶子对他说:“请射吧!射中赏你万金,不中削掉你千户的封邑。”后羿听后射不中。其实高考也像后羿射箭,如果你患得患失,心念不静,也很容易适得其反。在高考的这段时间内,大家不防多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平复自己的心绪。其实一个人的价值本就不是用简单的一两次考试来衡量的,俗话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所以不用担心什么发挥失常或考试失利,尽管按部就班地考下去就好。
心态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必须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学阶段最后一战。
1.我行,一定行。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复习,该掌握的,我已经全部掌握,没有掌握的,高考不会考。
2.我能,肯定能。所有问题已经全部解决,所有方法,已经全部掌握。从容应对考试,绰绰有余。以无畏、无不能的心理迎接考试。会做的,别人不一定;不会做的,别人也不会。相信自己,信心影响心态,心态决定成败。
(一)、考前——克服考试焦虑情绪
(1)挑战消极评价。认真分析自己的想法,用自问自答的方法挑战和解除这些消极评价。
(2)放松脱敏。正因为对考试太敏感,想的太多,所以才导致了考试焦虑。方法:在安静的环境中,静坐两分钟,使呼吸均匀。全身肌肉由脚开始,先紧张(10秒)--放松交替练习,逐渐到头(面)。
(3)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做“呼吸放松”。深吸一口气,把自己的肺想象成一个吹胀的气球,持续6-7秒钟,再从嘴里缓慢地呼出来。连续做5-6个。
(二)、考中——酸甜苦辣
1.如入无人之境。拥有一份宁静的心境参加考试,将考试看成表现自己的好时机。不断排除因难题带来的紧张,做到积极的思考,冷静地分析,日积月累,练就出入无人之境的心理功夫。
2.挥汗如雨,心乱如麻。适应不了考场严肃紧张的气氛、几道不会做的题。此时,不要去想(解题的思路,欲速则不达)。做“呼吸放松”,进一步进行心理暗示:“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就会做”,“这道题做不出来没关系,过一会儿就能想出来”。
3.“四先四后,一快一慢”:先做简单题,后做难题;先做熟悉题,后做陌生题;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先做同类型题,后做不同类型题。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4.重视第一选择。一般来说选择的第一个答案准确率较高。因为这时的思路最清晰,所受的干扰最少。一旦产生怀疑,必然会受干扰项的影响,使选择变得越来越难。
5.认清题型,对症下药。弄清题目的要求(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不留空白试卷。它反映一个人面临困难时的心理素质。保持卷面整洁,俗语说“美味不能装在一只邋遢的盘子里”。
(三)、考后——不要忙着对答案。
三、应试技巧
(一)、时间把握
1.首先,考试时间足够答题,不要怕来不及。只要从容应对,以良好心态、有效利用时间。考前对自己默默地说:够的,来得及。不要怕时间不够,出现焦虑心态,导致简单的题目失分,导致可以得分的不得分。相信自己,时间足够应付考试。
2.其次,合理分配时间。地理试题,一般选做题相对比较容易得分,在考前5分钟浏览试卷时,迅速把整张试卷浏览,有无印刷问题、缺页问题,然后判断题的难易程度,开考后,先做选做题,力争不要失分。
3.再次,不要隐性浪费时间。比如不该做的却做了,不要写的却写了,不用画的却画了。这些都是隐性浪费时间。解决的方法,就是认真读题,明确要求,然后解答。
4.最后,一定要留有时间,检查答题情况。主要检查什么呢?一是考试答题卷的姓名、考号等有无写错。二是重点是选择题有无涂错。这是必须要做的一步。三是检查有没有漏做题目、漏画图。四是检查是否按照要求画图。图例符号、线的类型(曲线、折线)、图的类型(柱状图、扇形图)、画图是否完整,有无图例符号等。五是检查是否在答题区域内答题,这步工作也必须要做,否则写了也白写。
(二)、审题第一
做题目就是与命题者斗智斗勇,能够防范并避开一个个陷阱,就是成功。对于考试来说就是智谋的运用,就像是一局象棋的残局,解局的方法不多,你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棋局的每一个子的运用,因此审题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的口号是:审题不失误就是成功。审题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审题决定成败。
方法指点: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浪费时间,用手中的笔,在试卷上将关键信息划线、画圈等,提醒自己不要掉入陷阱。
1.选择题的要求,一般不会改变,得分标准说明也不会变,可以不看。
2.审题时,无论是选择题、读图题,都必须逐字、逐词、逐句地看,读图、读表时,必须看图表的名称(中心主题)、图例符号、图表信息等,绝对不能遗漏。
3.完整获取信息。要全面,不要遗漏
4、认真、仔细、深入解读信息,不要错误读取、理解信息和题目要求。
(三)、明确方向
审题后思考:①考什么?即明确考点;②在哪里?到记忆仓库中、货架上(知识网络)找;③怎样阐述的?回忆书中是如何阐述、描述的;④如何表述?知识迁移、无缝对接、按照要求、规范表述。
(四)、思维要严密
审题后,积极进行地理思维活动,如何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在思考时要做到思维严密,考虑周到。条件、影响等一定要分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一定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入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分析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分析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要分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意义、积极意义,一般是从有利方面分析。另外,若题目只是要求从某一方面分析,则不需要全部分析,否则是浪费时间。
(五)、区域定位
正确的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前提,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一旦区域定位错误,则该道题全盘皆输,而且白忙乎,作无用功。因此,出现需要区域定位的题目,千万不要着急,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所有信息,判断区域位置。
方法指导:区域定位的依据是什么?一是经纬度,这是常见的,因此主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大洲、海域、岛屿、国家(地区)、地形区、地形剖面、河流、湖泊、城市、工业区、农业区等要清楚。二是根据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区域定位,如地势起伏、水系形状、自然带分布和更替、气压带风带位置、气候分布、植被分布等。三是根据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区域定位,如人口、民族、风俗、国家轮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等。三是综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如河流流向、盛行风向、洋流流向、地质构造、气候要素分布、等值线分布规律等来判断定位。
(六)、卷面要求
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要求;
2.写字要端正,字迹要清楚;
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
4.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5.画图先用铅笔,然后加粗或用黑色签字笔再描绘;
6.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
7.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如方向表述,不能用上下,而应该用东西南北。
方法指导:分要点答题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草拟要点,然后书写表述。这样能做到思维严密,而且不会遗漏,也不会过多使用橡皮进行修改。
四、不同题型及答题方法
用最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准,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具体到各类题型又有不同的方法:
(一)、选择题
1、地理选择题的应考策略
⑴.“睁大眼睛看题目”:就是要认真审题。审题除通览题目,看懂题意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的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如指向标箭头、地图比例尺等);二是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这些关键字句往往是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的重要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对……的评价等)。审题要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⑵.选择题组——“擒贼先擒王”:地理选择的特点是一图带多题,而这一组题是有关联的,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当第一道题难度较大难以得出结论时,不要着急,我们完全可以先跳过这一道,先做其他题目大多时候我们能从其他的题目中得到启发。
⑶.大胆使用“排除法”。
⑷.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⑸.一般情况下有三种答案不能轻易作答:①一看就对的答案;②绝对化的答案;③完全陌生的答案。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2、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与思路有如下几点:
①细读试题的主干和选择项,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A 提供了什么明朗和“隐含”的条件。
B 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
C 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
②进行回忆联想,比较筛选:
A 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
B 找出主导因素和主控因子。
C 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
③看清编码、准确选择。
A 注意上下题不要错位 B 涂卡时A、B、C、D的位置切忌错位。五道题一涂。
3、从不同的角度条理化知识,深刻理解知识
(1)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
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季节变化—大气运动—洋流运动—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生产活动
(2)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
大洲大洋的分布—板块构造—地形的分布—地震火山带—地热资源—人类活动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产—工业生产
纬度位置—气候—水文特征(海水温度、盐度)—内河航运
地质作用、岩石、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工业生产—人口的分布—城市
(3)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形成条件进行重组
农业基础:生产发展—人口密集—工业原料丰富—加工工业发展—城市形成
(4)结合人地协调发展,对各类人地关系的案例进行重组
人类与土地资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毁草开荒——土地荒漠化——退耕还牧、建设人工草场);(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轮牧、围栏放牧、人工草场);(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中游过渡引水——土地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田——过度灌溉、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碱化);(内陆地区山前冲积扇、洪积扇——扇顶过度开采地下水——扇缘扇底土地荒漠化);(围湖造田——湖面减小——调节作用失衡——洪水泛滥——退田还湖);(滥垦湿地——调节作用降低——生态退化——建立湿地保护区)
人类与矿产资源:(盲目开采——资源浪费——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人类与水资源:(工业生产——排放污水——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水体生态系统受损——综合治理);(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污染水源、土壤、大气、食品——生态农业);(生活污水排放——水体营养物质增多——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污水处理)。
人类与生物资源:(破坏森林、草原、湿地或过度捕猎——生物多样性减少——禁止捕猎,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类与大气环境:(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生活燃煤——排放废气——酸雨——威胁生命——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5)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定位;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寻找区域优势条件、限制性条件;立足本区域优势资源,扬长避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具体举措。
重点区域
世界区域:中东、欧盟(巴尔干地区)、非盟(北非、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南亚、东盟、中亚、马来群岛和西印度群岛、墨西哥湾和孟加拉湾、极地地区
国家地理: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中国区域:江苏、新疆、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崛起
地缘政治敏感区(中东地区、克什米尔地区、朝鲜半岛、巴尔干半岛);
战略资源丰富区(海湾地区、北冰洋、南极洲);海陆交通枢纽区(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好望角、土耳其海峡、亚欧大陆桥)
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河流域、三大酸雨区等),
高新技术开发区(硅谷、班加罗尔、浦东、中关村)
经济持续增长区(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
自然灾害多发区(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中国西南山区的滑坡、泥石流;东亚、南亚地区的热带风暴;北美飓风;非洲干旱;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寒潮)
人口集中分布区(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探险旅游活动区(北极、南极、喜马拉雅山地区);文化沉淀深厚区(埃及、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中美洲、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
4、地理选择题的特点和趋向
1.对纯记忆知识的考察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材料型选择题有逐年加大的趋向,且多为选择题组。
3.考察学生思维深刻的程度的选择题比例加大。
4.综合型选择担负起多项选择题的考察功能。
5.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5、地理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
选择题类型:
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
解题方法: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8年江苏卷)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答案:D 点拨:选项B、C意识相同,由于是单项选择,故排除这两个选项。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因此排除A选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具有时空差异,全球各地降水有多的地方必然也有少的地方,故选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Ⅱ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试卷
如何命制好一份试卷
对命题的看法
•命制一份合适的试卷,是很不容易的。依我看,命题可见命题者的真正功力。不会独立命题,其实是教师水平与能力的缺陷。一般来说,命题大都经历三部曲:拿来、模仿、创造。先是从众多的试卷中,筛选自以为满意的部分试卷,用于日常练习与考试中。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它未必与自己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吻合;其次,把若干他们试卷中的试题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整合,拼凑成一份试卷。这样做省时省力,目前较为普遍存在。其缺点是教师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化要求去有针对性地测试学生。最后,就是自己独立命制试卷。这有风险与困难,却是需要教师们尽力追求的。
好的试卷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遵循教学目标
• 2、符合教学实际
• 3、客观、全面、准确
• 4、独立、简明、新颖
•5、耐心、细致、勤奋
•6、难度和区分度适度
遵循教学目标
•命题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能力培养进行命题,即我们平常讲的不超纲。这样就可以通过考试强化教与学双方追求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意识,强化教学目标得到具体落实。按照课程标准以及中考纲要、考试说明等,依照不同考试种类命制试卷。
符合教学实际
•命题要从教学水平的实际出发,一是考试内容的确定要科学,严格按照学科特点、知识体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确定命题内容。二是试卷的编排要科学,本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命题梯度、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编排,使应试者在答题时能较好地发挥。这些可以参考期末考试、中考试卷,因为它们是最为规范的。
客观、全面、准确
•命题的依据要客观,是依据教学目标的规定,而不凭主观意志确定。命题的标准要客观,难度符合考试的目的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学生巩固及理解及训练的程度。试题内容要根据学段教学内容,全面检查上课学过的重难点、考点知识,更要体现“能力立意”。
独立、简明、新颖
•一份试卷中,各试题内容彼此独立,不能出现有答案暗示或引导答案线索的问题。在试题文字表述上,要力求简明,寓意明确,用词准确,解答要求清楚具体,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明白答题思路,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答案用什么形式表述。试题所提问题的方式、设置解题任务的情景要新颖,不落俗套;试题的形式要多样,但活而不怪,多而有序,是非清楚。试题的正确答案要有定论,涉及内容不应有争议。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样符合新课程提倡的开放性、可选择性的原则。
耐心、细致、勤奋
•命题工作是一份耐心细致的工作。很多老师命题大多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资料或外地一些试卷结合教材考试范围组合或改编而成,可以说这份题是有训练价值的。而只依靠考试大纲独立命制试卷,那更是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认真钻研教纲教材,对命题技巧与考试测量理论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多模仿,多请教高人,逐渐理解命题的诀窍,这一切除了悟性之外,还要具备耐心、细致、勤奋。
难度和区分度适度
•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按总校要求,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初三要求难度是为0.6—0.7,初二难度为0.65—0.75,初一难度为0.7—0.8, 难度的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 。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2~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低于0.2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命题工作的几个环节
•1. 明确考试目的。
•2. 研读相关内容。
•3. 列出命题的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
•4. 编制试卷内容。
•5. 审查修改筛选。
•6. 试答全部试题
•7. 调整试题内容。
•8. 制定评分标准。
•9.积累实测数据。
明确考试目的。
•学校的各种考试都有一定的目的,但“能力立意”是其灵魂。如以了解教学情况为目的的调研考试、期末考试及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由于各种性质的考试,其目的不同,那么命题的难易程度、各类知识的比例、试题形式就会有所 不同。因此,命题前必须明确考试目的,把握难度及区分度。
研读相关内容。
• 命题者要结合各备课成员统一的的教学进度来命题,根据被考的对象,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有关部门对考试的具体要求等。
列出命题的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
•首先,命题者根据考试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细目,制定出命题、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其次,考查什么,怎样考,命题者要列出考点与能力要求层次,以便试题评讲更有利于考点复习,以达到学生知识巩固的目的。历史学科要关注新史观的贯彻,以及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的“三新”原则在试题中的体现。
编制试卷内容。
• 编制试题要依据命题条件,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细目,严格选择试题材料,进行排列组合。在编制试题过程中,所编试题的数量应超过试卷实际需要量,以供精选。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审查修改筛选。
• 试题拟好后要逐题进行审查、修改,并进行筛选,简单的内容防止出现考点重复现象,重点难点及热点知识不怕检查重复,但最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试题的类型去检查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答案要科学、准确、合理。
试答全部试题。
•命题结束后,命题人或备课组成员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学生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试卷时间的2倍左右。
调整试题内容。
•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可根据答题实际时间的需要,对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作出必要的调整。
制定评分标准。
• 评分标准要包括参考答案、分值比例等。答案的难度与长度应该与配置的分数对等。
积累实测数据。
•老师对每道试题试做后,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生水平做出预估,写出预测分数。操作时候,最好是几个老师独立评判,最后合并分数取平均值。在考试实施后,应该采集实测数据并与预测数据对比,分析吻合与差异的原因并写出。这样,就为将来命题留下十分可贵的实验数据作为参考,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命题的尺度
Ⅲ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试卷
一份合适的比较好的试卷应该符合如下几个基本条件:
1.遵循教学目标。命题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能力培养进行命题,即我们平常讲的不超纲。这样就可以通过考试强化教与学双方追求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意识,强化教学目标得到具体落实。按照课程标准以及会考纲要、考试说明等,依照不同考试种类命制试卷。
2.符合教学实际。命题要从教学水平的实际出发,一是考试内容的确定要科学,严格按照学科特点、知识体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确定命题内容。二是试卷的编排要科学,本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命题梯度、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编排,使应试者在答题时能较好地发挥。这些可以参考中考、高考试卷,因为它们是最为规范的。
3.客观、全面、准确。命题依据要客观,依据教学目标,而不凭主观意志确定。命题的标准要客观,难度符合考试的目的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学生巩固、理解及训练的程度。如果每份试题或每道题学生绝大部分都不会做,只能够说这是一份废卷或废题。命题的内容要客观,所测内容必须以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严禁出偏题、怪题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试题。试题内容要根据学段教学内容,全面检查上课学过的重难点、考点知识,更要体现“能力立意”。
4.独立、简明、新颖。一份试卷中,各试题内容彼此独立,不能出现有答案暗示或引导答案线索的问题。在试题文字表述上,要力求简明,寓意明确,用词准确,解答要求清楚具体,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明白答题思路,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答案用什么形式表述。试题所提问题的方式、设置解题任务的情景要新颖,不落俗套;试题的形式要多样,但活而不怪,多而有序,是非清楚。试题的正确答案要有定论,涉及内容不应有争议。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样符合新课程提倡的开放性、可选择性的原则。
5.耐心、细致、勤奋。命题工作是一份耐心细致的工作。很多老师命题大多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资料或外地一些试卷结合教材考试范围组合或改编而成,可以说这份题是有训练价值的。而只依靠考试大纲独立命制试卷,那更是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认真钻研教纲教材,对命题技巧与考试测量理论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多模仿,多请教高人,逐渐理解命题的诀窍,这一切除了悟性之外,还要具备耐心、细致、勤奋。
6.难度和区分度适度。难度值是指该题的实际均分除以应得分的值。简单地说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Ⅳ 地理做题技巧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二)应试策略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2、认真审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四)解题方法介绍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环境优美B、交通便利C、知识技术D、市场广阔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A、热带沙漠气候B、寒流C、冷锋活动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南半球,向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北移动答案:B 点拨:可以用下图帮助理解选择。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例如:(2005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6月 B.7月 C.8月 D.9月答案:C 点拨: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五)选择题类型: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二、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综合题常见类别有:(一)、描述和阐释事物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二)、论证和探讨问题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综合题答题过程: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Ⅳ 政治、历史地理考试各有什么技巧
总体概述
成绩的取得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抓书本知识,二抓解题策略即应试能力。
1、是细心审题:
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必须先看清时间、限定词和求答项,尤其是在关键词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2、是规范答题:
格式规范:不同题型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果格式一错就可能全盘皆输,如评论式的问答题就要注意三要素,比较式问答题要先答比较项再展开具体内容。
语言规范:也就是语言表达要用学科语言,我们应尽可能用书本语言去答题。要点表述规范:一是强调答案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抓了要点而丢了得分点;二是表述必须条理化,不能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3、是迁移知识:
这种迁移能力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学生看到一个题目往往不联系书本知识,不知道用书本语言来表达,结果造成不能得分。我们要重视知识的迁移:
(1)、做选择题时,不少题目在确定选项时很难判断,但如果结合书本知识的相关内容就很容易判断;
(2)、做材料题时,有的材料很难理解,只要联系书本相关知识就会迎刃而解,看到问题中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就必须回归书本找答案。
(3)、做问答题时,这点更重要,遇到比较灵活的题目也是最容易丢分的地方,做这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先必须学会解剖题目,理解题意,不能云里雾里,然后在脑子中过滤这段时期的有关内容,从中挑出题目需要的内容组合答案,如果能养成习惯的话,解答这样的问答题就很简单了。
4、是掌握技巧:
(1)、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主要是讲选择题时一般至少用两种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开阔思路,训练发散思维。
(2)、抓住一般规律,切忌满天撒网。例如,比较改革运动一般都是要从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去找比较项,同时注意抓住参照项来思考。
(3)、不同题型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如材料式选择题,所选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确的反映材料原则。程度式选择题就要学会推理,如根本原因就是原因的原因。再如材料分析题,方法很多,但至少要养成一个习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抓有效信息,并且将找到的信息予以标注,然后再组织答案。
分例解说
一、关于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一、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类型简介
根据近几年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和常考题型,选择题的题型主要分七类:
1.排列选择题(组合选择题)
近几年排列选择题的排列一般分三种:(1)按某一类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2)按历史地理知识的排列。(3)按因果关系顺序排列。
例如: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2004年江苏高考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两种情况:(1)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形式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考查原因时常用的概念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思想原因等。(2)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形式为题干是因,备选项是果。
例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2004年广东高考题)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动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3.程度型选择题
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这种题型的题干往往设置一个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如“主要”、“重要”或者“最主要”、“最重大”等等,其考查往往侧重于因果关系,考查范围往往注重于历史结论。
例如: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2004年广东题)
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
4.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中引用的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学作品等;另一类是图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种地图、图画、照片、统计图表等。
例如: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2004年广东)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5.否定型选择题
否定型选择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就是在题干中往往用“不正确”、“错误”等否定式的词语予以提示。
例如:下列关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004年广东高考题)
A.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B.拉美人民受启蒙学说影响,民主意识增长
C.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
D.美国的独立鼓舞人民的斗志
6.比较型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考查分析、比较历史的能力,其特点是在题干中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几个相同点及不同点,其表述一般都是教材中没有叙述过的新的结论,要求应试者通过比较后选出正确答案。
例如: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2004江苏高考题)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7.填空式选择题(单纯识记题)
填空型选择题,其特点是题干表述不完整,用选项补充完整,其实是填空题的变形。这类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否准确。
例如: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2004年广东高考题)
A.明州 B.扬州 C.泉州 D.广州
二、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审题
一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二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关键。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领会题意和要求。在此前提下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正确解读命题用语;
第二,妙用解题技巧。
三、审题的钥匙—— 正确解读“命题用语”
(1)明确题目结构,注意题干中的各要素。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搞清时空范围。
(2)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3)注意题干中叙述的转义
(4)注意题干中的特殊要求,如“不正确”、“不包括”、“无关”、“都属于”、“共同点”、“相同之处”等。
(5)注意区别题目中的比较固定的各种用语
近几年的历史高考,由于强调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所以试题中要求学生回答历史事件的过程、内容即回答“是什么?”的相对减少,而要求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现象产生的背景要素(含原因、条件等),即回答“为什么?”以及“如何评价?”(含性质、特征、作用、影响等)的试题则大量增加,这种命题特点不仅体现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上,还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上。
二、关于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
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所以,一般来说,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集中思维,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
2、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很重要的环节)
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4、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罗里罗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①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②根据以上材料,比较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③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政策进行客观的评价。
步骤分析
第一步:浏览材料、明确主题。
从材料中的“永乐二年”、“顺治元年”等有关时间和内容的表述,可以看出,本题所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海外政策”——这就是本道题的主题。这时,应该马上从脑海里调出有关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如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占据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的斗争、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等知识点和“闭关锁国”这一外交政策,从而为进一步阅读材料打下基础。
第二步:分析问题、细读材料。
显然,本题是要求比较明清两个时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异同点,并归纳出其历史影响。带着这个问题,仔细的阅读材料,明白每段材料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比如材料二的摘引“台湾”就很重要,它隐含着当时清政府制定政策时的心态和目的,即“害怕反清势力的增长,维护满清的长久统治。”
第三步: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先带着问题到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如第①问,材料一的“禁民下海”,材料二的“不许下水”、“不许越界”,材料三的“内外隔”等;第②问,材料一的“因以为寇”,材料三的“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等,就是本题重要的材料信息。
再根据材料意思和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第①问的“相似之处”很好概括,就是“禁海”;第②问的“不同”,应具体从材料中的意思出发,结合所学,得出“海患”、“固统”这一关键区别。第③问,应该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去理解其历史影响。
这样,已经初步形成本题的答题提纲。
第四步: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根据上述提纲,在试卷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注意要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恰当的概括说明,不要照抄材料或简单翻译材料,避免“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①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②明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清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沿海反清势力联系,威胁其统治。
③明清的海禁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贫穷挨打的重要原因。
解答材料解析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解答材料题一定得紧扣材料,上述四个步骤始终没有离开材料,其中关键步骤应该放在第二、三步上,这两个步骤做好了,动笔书写答案应该是非常迅速、非常准确的。而考生们恰恰容易忽视这两个环节,不少考生害怕时间不济,往往是材料都没有读完,意思也没有完全明白,就匆匆下笔,结果是离题千里,答非所问,命中率低下。因此解答材料题(包括问答题),一定要养成“明题意、列提纲”的良好审题习惯。
2、下笔作答时,应该根据材料的语言环境和提取的有效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可把教材中的表述、老师授课的讲述和材料中的原话照搬照抄,同时做到语言精炼、流畅,书写清晰、规范。
由此可见,解答材料题是有其特殊规律和方法的,考生们如果能很好的落实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四步法”,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关于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三、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答案规范化。
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答案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答案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第五、认真检查,及时更正:对题目和答案要认真而严格地检查一遍。看审题是否偏差,题意是否抓准,要点是否齐全,答案是否完整。通过检查,应及时更正,做到对题作答,要点分明,书写规范,亦无错别字。
地理
做选择题善用排除法
1.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试题要求你以果推因,有时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比如让你选择正确答案,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显错误的,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
2.综合题的解答要有整体性思维
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有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回答。
地理,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要遗漏提干和问题里的每一个信息。地理题应该可以算作是文科中的理科,理解计算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自然地理类的,首先就是准确地判断出地理位置,然后才能根据基本知识点答题,使很容易拿到全分的;如果是人文地理的话就要注意要点一定尽量答全。
参考资料: http://hi..com/simyandfour/blog/category/Study谢谢采纳!
Ⅵ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地理是最难得一门,它跟历史、政治的 学习 方法 迥异,出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读图题,作图题,还有简答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3、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 提示语 ,然后再从容做题。
二、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
(2)表述绝对化 例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
例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3)前后矛盾 例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4)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例如:“以 雨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5)与题干无关
(6)概念混淆
三、选择题类型
1、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2、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一定要看清楚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3、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再用排除法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4、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5、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6、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 逆向思维 法。
四、地理选择题常见题型
题型一:计算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对于各类地理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练习,只有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答题技巧】 结合地理原理,运用计算公式来完成计算。
题型二: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该类选择题的选择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
【答题技巧】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个选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选项中出现多的经常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具体做题时经常用到下列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③逻辑推理法:
题型三:地理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图象。坐标图有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图、三维坐标图和多维坐标图。二维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要素,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点和线的不同,二维坐标图可分为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和点状图等。
三维坐标图是用三维空间反映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将三个地理要素统一放在一个平面内,最常见的多维坐标图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图上,常见的有雷达统计图、风玫瑰图等。
【答题技巧】 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读、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
解读坐标图,可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
(2)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象对照,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图象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
(3)要重视对地理图象内容的综合分析。如钢铁工业的布局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与交通、科学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相关。综合分析,可以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深刻理解地理内涵。
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要看清横、纵坐标单位数值;不仅要注意图象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
题型四:地理图象解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试题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
【答题技巧】 (1)先读图名。 (2)细辨图例。 (3)挖掘信息。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表分析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归宿。
题型五:比较排序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比较型选择题可以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清晰度。考查考生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可以是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也可以是对某一组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
【答题技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其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一般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
题型六:正误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判断正误是该题型最主要的考核目的。该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
【答题技巧】解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充分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题型七:最佳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
【答题技巧】这样的题型四个选项可能都与题干相关,做题时要通过比较优化并抓住关键字“最”,仔细斟酌每个选项,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关的选项就盲目作答。
题型八:等值线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1)在等值线图上根据等值线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判断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的特点。 (2)等值线图是将大量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既科学严谨又简明扼要。
【答题技巧】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如等温线图→读出气温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总之,等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题型九: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该类选择题的重要特征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特征之一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第二特征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答题技巧】解答该类试题时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及题目提供信息,熟练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运用直选法、逻辑推理法或逆向思维法得出结论。
①直选法: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基础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的选项再选择。
②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逆向思维法:即由结论推已知,亦称倒推法。
五、解题方法 总结
1、直选法:一些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2、同意相溶法: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3、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4、精确计算与估算法: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5、比较法: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6、排序法: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7、图解法: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如在做地球运动习题时最好是画出最常见的图来辅助思考、想象,如侧视日照图、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区时计算模板图等。
8、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9、优选法: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10、逆向思维法: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或确定。
11、特例反证法: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12、因果联系法: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13、分析推理法:对于高考来说,绝大多数试题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这类题目一般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这些试题选项与题干之间知识转换的环节往往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有可能遇到这类试题。此外,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因果推理。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答题解题技巧方法
★ 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 高中地理大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 高中地理命题规律与综合题答题技巧
★ 高中地理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分析
★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
★ 高二地理大题答题技巧整理
Ⅶ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有什么技巧
1、认真审题,画出要点
(1)仔细阅读材料,充分挖掘解题信息。材料长的题,可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显性条件要认定,隐性条件要挖掘,多重条件要兼顾,关联条件要转换,模糊条件要辨析
(2)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关键性的字词、数据、时间等。如:前提、有利、突出、主导、最、直接、正确、错误、不属于等等。
(3)分析选项内容,结合材料,甄别正误。
(4)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题组中的各题有一定的联系,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
2、选择恰当的方法
(1)直选法: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高考地理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高考地理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2)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高考地理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应试技巧注意
1、做到“三审”:一审材料(加以引申、延展),把很专业的术语转化为自己的话;二审题干设问(画出关键词、限定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设问有关的选项)。
2、选择题看到平时从未遇见过的陌生表达语的选项,要慎选,可能是正确答案。
3、慎用宏观的知识点去解释和推理微观或小区域的题(高考题喜欢考矛盾,考特例)。做大区域的题时,勿钻牛角,做小区域题找与材料有关的选项,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
Ⅷ 怎样命制出高质量的地理原创试题
这要分是单元试卷,还是上册试卷(人教版分为上下两册),还是全书试卷。但是出题基本要求基本上相同,但是还有很多不同,例如知识的侧重点,分数分配,.
首先,要考察出题范围的知识结构,分清各知识点教学要求;
其次,考虑各单元(或各章节)知识点的分布;
第三,拟好试题大纲----各知识点的出题分数分配;
第四,根据知识点的要求列出典型的试题;
第五,重新考虑试卷中各种知识点的分配和试题的合理性,以及答案的准确度。
第六,整理样卷。
Ⅸ 地理选择题的选项命制有什么具体要求
先国内后国外,先浅后难!先自然后人文!就是这样的要求,第一题一定是世界的自然地理,像用日出日落要你分辨该地在那或季节这类的
Ⅹ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
导语:2017年高考地理做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当然面对高考的试卷,我们还要注意答题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掌握如何得高分的技巧。我下面的这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2、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3.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4.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5.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一、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综合题常见类别有:
(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
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
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
回答思路:三套系统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
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
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
③面:形状、大小
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
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二、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B 点拨:可以用下图帮助理解选择。
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例如:(2005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 点拨: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
(五)选择题类型:
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
(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
(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
1.高考地理答题注意事项
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考生首先必须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答题要求。
答题时要注意反馈教材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答案尽可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因此,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区分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隐含风向和河流流向、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答题时要仔细,对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要甄别,以减少失误。
简答题做题时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即题目考什么?在书本和考点的什么地方?书本和考点怎么解释?在问了三个问题之后,再来根据题目设问组织答案。这样的答案就有依据,而不是自己编造的答案。答题书写要工整清晰,避免出现错别字。
2.高考地理答题高分技巧
技巧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 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技巧二: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
技巧三: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
要力求一次准确作答,容易做的要尽快作答,对难题要给予适当的时间。
技巧四:答题时应画辅助图
地理学科几乎大部分试题都与地图有关,这段时间考生要加强对地图的复习,要拿出地图册把它完整看一遍。不能只是手中有图,最终要达到心中有图,高考题当中以前曾经考过没有图的题,考生自己需要构建一个图。考生在做题的同时还应把地图册拿到手里,而高考答题时最好画辅助图,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技巧五:选择题不宜二次检查
过去老师总倡导考试结束之后如果有剩余时间可以检查选择题,把当时做错的题改过来。但从目前的高考来看,检查选择题不是最佳方法,因为选择题的容量特别大,如果第二次检查会很匆忙,没有第一次答题的时候细致,所以容易把对答案改错。从这几年的命题方式来看,选择题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建议考生最好按照顺序答,不要跳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