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贵州红色旅游路线有哪些
1、贵阳——息烽集中营——遵义:遵义会址遗址、红军政治部旧址、毛主席旧居;
2、遵义——桐梓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3、遵义——习水——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相关遗址;
4、瓮安——黎平:黎平会议旧址、黎平会议旧址。
B. 简述贵州的特殊地理环境,并说明如何结合特殊地理环境打造大交通、大旅游战略
摘要 优势: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境内地形复杂,垂直气候明显,有利于于多种动植物种类的生长繁衍、引种驯化和种植,培育了我省地区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C. 如何开发黄大仙旅游文化
借鉴一下
抗战时期,恩施是国民党湖北省临时省会及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是中国国统区西南地区抗战中心城市之一。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抗战文化,是恩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讲,它也是恩施近现代文化史峰巅时刻的产物,其影响之重大、意义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8年反法西斯侵略战争中积淀的抗战文化资源,更是我们今天开发文化旅游新产品、建设“旅游大州”的宝贵财富。
从目前恩施州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经过近几年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旅游经济还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同时,由于恩施以观光型为主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客停留时间短、回头率不高等问题也还比较突出,阻碍着恩施旅游的快速发展。面对国内旅游新产品不断涌现,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本来就没有很大优势的恩施旅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在市场竞争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也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无论是对现有自然景观的改进包装,还是对新产品的策划开发,必须注重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近几年来,恩施在营造文化旅游景点上花费的精力多、投入大,相继开发了一批新文化旅游产品,已逐渐为游客所青睐。但是,在这一系列文化旅游建设中,一直忽略了恩施文化史上辉煌而灿烂的抗战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就全国来看,目前一些抗战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如重庆、南京、桂林等地已开始重视抗战文化对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响亮地打出了“抗战文化”旅游城市的名片。从长远来说,要真正使恩施州旅游有着一定的文化品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一份满意的市场份额并保持不败优势,还是应当从文化名城的历史积淀中去挖掘其中的精华。8年艰苦的抗战,给恩施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存(本报已多次报道或介绍过),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亟待我们去挖掘、开发和利用。抗战文化旅游产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与恩施山水风光属于不同的旅游产品类型,两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只要善于挖掘,详细规划,精心打造,抗战文化旅游将会是恩施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开发恩施州的“抗战文化”旅游新产品,打造“抗战文化”旅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像其他文化景点工程那样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对于恩施抗战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当务之急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从提高认识着手,充分重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把它作为一项独特的、长期的、综合的旅游产品,纳入恩施旅游发展的总体和详细规划中,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既统一又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努力打造好恩施抗战文化品牌。
二要成立专门的抗战文化研究会,建立抗战文化史料中心,收集、整理、保存好恩施州抗战文化资源相关史料,深入发掘抗战文化的丰富内涵;修建恩施州抗战文化纪念馆或陈列馆,加大修复、维护抗战文化遗址的力度,若原址建筑不便拆除,重建位置可稍作移动。
三要在抗战遗址保存较多、较好的地方如土桥坝,开辟“抗战文化一条街”,基本复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恩施城区街道的风貌。
四要加强对外宣传,定期举办恩施州“抗战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一些抗战史专家、学者前来研讨交流,营造浓厚的抗战文化学术氛围,扩大恩施州抗战文化城市的影响。五要把恩施州“抗战文化”纳入“红色文化”范畴,将“抗战文化”景点纳入“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纳入“红色旅游”线路来统筹考虑。同时,加强对抗战曲艺、戏剧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一些当时具有影响的抗战戏剧作品公演,使游客在享受恩施迷人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恩施厚重的抗战文化,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D. 井冈山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着趋同化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新意、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对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和新亮点、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提高导游员和解说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空间。
[关键词]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问题与对策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资源,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笔者这里主要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当前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一部分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2.有些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冈山、赣州瑞金等革命老区,而这些地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3.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誉的南昌,所在红色旧址缺少秀丽的山水风景,影响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4.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都是这样,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5.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红色旅游属于新兴产业,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6.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如2005年是红色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达到高潮,而2006年是乡村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业、做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陕西、贵州在内的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江西的红色旅游市场一定要在全国叫响“红色摇篮”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2.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红色旅游新亮点。近年来,江西各红色旅游基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化节事开发,提升旅游品位。如井冈山完成了“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和“红色歌曲——唱响井冈山”大型红歌会。同时,江西正着力于高标准打造旅游新亮点,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等红色旅游新亮点。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另外,在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4.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的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各地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在项目选择上统筹兼顾,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各自为政、争抢项目、自成体系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5.加强对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相对于山水风光游,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因此,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
6.稳定红色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区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不断推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E. 地理∼贵州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从贵州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其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
1、环境的多样性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最高海拔2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位于世界上最大喀斯特区——华南喀斯特区的中心部位,是我国喀斯特最发育的省份之一。喀斯特地貌形态齐全,类型多样,几乎包括了除冰川喀斯特以外的所有类型。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使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2、景观的独特性
贵州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独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瀑布群、溶洞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
贵州有世界上惟一的三叠纪奇观(世界上仅有瑞士圣乔治山有部分出露),在这里每走一步,跨越万年,天然造化,自然传承,拥有六项世界之最:全球最壮观的浅海次深海过渡带;全球最好的早三叠纪深水生物遗迹化石群;全球最早、最大的三叠纪管壳石生物礁;全球最完整的三叠纪孤立石灰岩台地——大贵州滩;全球最好的海生爬行类——海百合动物群;全球保存最系统最完好的三叠纪海陆变迁和浅海——次深海“拉锯战”。
贵州三叠纪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的文化、科技含金量。
3、气候的宜人性
贵州气候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4、资源的丰富性
贵州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既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良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全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
5、民族风情的多彩性
贵州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6个少数民族,贵州有49个,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6、地域分布的广泛性
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安顺、遵义、贵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黔西北、黔中、黔东北、黔西南、黔东南、黔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有大量分布,并且相对集中,构成景观集群。全省各市、州、地、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
7、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物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
8、同纬度上的原生态性
贵州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梵净山亚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旅游奇观、民族风情于一体,是喀斯特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黔东南的民族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贵州一大民族原生态旅游景观。
9、开发潜力的巨大性
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内陆,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雷公山、月亮山、九洞天、威宁草海、乌江画廊、世界三叠纪公园、惠水涟江天生桥群和惠水燕子洞等至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这些地方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景物神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全省还有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仍处于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10、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坡度,全省的平均坡度17.8度,15度以上的陡坡占全省总面积的59.6%;二是高度带,全省最高点2901米,最低点148米,平均海拔1110米;三是喀斯特,全省喀斯特比重为61.9%;四是河网密度,全省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00米,大大低于周边省份;五是山丘比重大,占到全省92.5%,山间平坝仅占7.
F. 分析贵州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气候优越: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矿产丰富: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着名的矿产资源大省。
河流众多: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水能丰富。
生物资源丰富: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50%。
2、不利因素:
交通不便: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耕地不足: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G. 贵州红色旅游路线有哪些
1,贵阳——息烽集中营——遵义会址遗址;红军政治部旧址;毛主席旧居。
2.遵义——桐梓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3.遵义——习水——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相关遗址
4,瓮安县:猴场会议旧址
5.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
H. 阐述贵州红色文化特点
贵州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贵州红色文化遗产呈现出以长征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性、内容与形式丰富、兼具官方性与民间性等特点。贵州红色文化遗产现状喜忧参半,核心区得到了有效保护,边缘区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加强贵州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需要加大调查,摸清家底,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相关软硬件建设,加大红色文化遗产的协同创新与对外交流宣传。
(8)如何开发贵州的红色旅游地理扩展阅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贵州红色文化得天独厚,资源遍及全省各地。新时期弘扬贵州 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为推进贵州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弘扬贵州红色文化有利于我党保持先进性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I. 苟坝为什么成为红色旅游景点
苟坝是枫香镇西北的一个小山村。1935年1月,红军长征来到遵义后,中央不仅召开了着名的遵义会议,而且召开了非同小可的“苟坝会议”,这次会议,取消了攻打金沙打鼓新场的战略计划,让红军避免了灭顶之灾,同时还成立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央新“三人团”。
然而,历经70多年风雨,苟坝会议遗址已破败不堪。借助遵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东风,苟坝会议革命遗址终于迎来春天。2014年3月,苟坝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破土动工,并作为贵州“5个100”工程之一。整个工程耗资近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
据了解,整个景区将依照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风格进行修建,景区看不到电杆电线,所有建筑全是木质结构的房屋,其中,有陈列室、红军村、红军医院等,并将配套建设便民村、服务区、商业街、流金岁月养老基地和汽车露营基地等等。
据介绍,苟坝红色旅游景区工程预计在5年内全部完工。届时,这里将冠名:苟坝1935。
J. 红色旅游发展状况
今年,延安以红色旅游等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年综合收入将达25亿元。图为延安市安塞县一处“农家乐”接待点的农民在给客人上菜。 李晓果摄
自“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的红色旅游发展已经走过了3年历程。3年中,各地通过大力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开发管理体制创新等手段,使我国的红色旅游稳步发展,红色旅游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日前,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全国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座谈会上,来自10个省份旅游局的领导以及红色旅游景区的负责人会聚一堂,畅谈3年来各地发展红色旅游工作的经验,并对未来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
作为红色旅游发展基础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落后的革命老区,交通不便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大力改善红色旅游交通条件,加强红色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如江西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220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万多公里,还建设了10条景区公路。井冈山旅游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井冈山铁路也开通了九江—南昌—井冈山“红色之旅”列车。贵州遵义至重庆、贵阳的高速路相继开通;遵义至茅台的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建设;开通了遵义至北京、上海、广州的始发列车;完成了乌江、赤水河险滩整治建设,通航里程已达513公里;遵义机场的启用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为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很多红色旅游地都充分整合资源,将红色旅游产品与休闲、观光游相配套,走出了一条发展红色旅游的新路。
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说,“为了使红色旅游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我们将培育6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重点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6条‘红色精品旅游线’,重点开发建设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全面实现以‘红’带‘绿’、以‘红’促‘彩’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观光游、度假游、生态游、乡村游等的协调发展。”遵义开发出以红色旅游为重点,生态旅游、国酒文化、地域文化、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为组合的7个旅游产品系列。陕西省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特点,推动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红古结合”、与生态旅游的“红绿结合”、与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红黄结合”,形成了陕西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同时,陕西省还积极构建红色旅游相关产业链,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办“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配套服务项目,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
以往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多为事业单位,市场意识不强,展品陈旧、缺乏吸引力,服务水平不高,配套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等客上门的思想比较严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目前很多红色旅游景区都在积极创新,引入市场体制,建立激励机制,推进企业集团化进程。江西的井冈山、瑞金、南昌组建了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或股份制公司。遵义市依托遵义会议纪念馆,建立了遵义红色旅游集团公司,其具有代表性的开发产品当属“红军街”了。据遵义市旅游局局长黄天舜介绍,红军街占地面积17000多平方米,拥有商铺176间,原为遵义会议时红军的驻扎地,现在成为中国第一条汇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商业街,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红军街上设立了红军一、三、五、九军团等红军部队陈列室,在继续开发中还将复原红军邮局、苏维埃币兑换点,推出红军歌舞,放映革命电影,上映红色戏剧,修建红军雕塑,出售红军草鞋、竹筒、服饰等纪念品,推出小米饭、南瓜汤“忆苦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载体,形成鲜明的“红色”主线、浓郁的文化气息,充分体现了遵义革命老区独特的红军文化和乡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