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介绍地理实验室

如何介绍地理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09-26 15:50:14

‘壹’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我省唯一的地理学科专业研究机构,原隶属中国科学院,是建国后我省成立较早的科研机构之一,也是当时我国设立的七家专业地理研究机构之一, 1980年河南省科学院成立后划归河南省地方领导,1987年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由省科学院和省计划委员会双重领导,1995年经上级批准对外同时称河南省软科学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硅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负责筹建河南省硅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1999年11月经专家验收后,已经正式对外开展工作。
法定代表人:董卫国
成立时间:1991-02-01
工商注册号:86995197
企业类型:国有事业单位营业
公司地址:郑州市陇海西路64号

‘贰’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发展历史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于1985年;1986年实验室主楼落成,VAX11-785超小型计算机系统及Arc/Info软件系统、I2S等国际一流的软硬件系统全部引进并投入运行服务,并启动了第一个国家级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项目——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国家“七五”攻关第73项项目);1987年实验室通过国家的验收,对国内外正式开放。

‘叁’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组织机构

【党政领导】
龚常智,党委书记,副院长
王建力,院长
何凯,党委副书记
谢世友,副院长
杨庆媛,副院长
【院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科研秘书:陈晓红
行政、研究生秘书:张小兰
教学秘书:李元庆
【下设各系】
地理科学系
城乡规划系
GIS与工程系
教师教育系
【实验室】
自然地理实验室
机构功能:本室主要为土壤、地质、天文、植物、气象等自然地理学相关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设备情况:本室的地质、植物、土壤等标本较为齐全,并配备自然地理学科的常规教学仪器、科研所需的NIKON偏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广度计、紫外分光广度计、天文望远镜、总有机碳测定仪器、自动元素分析仪等大型设备,还有本科教学和科普兼顾的天文馆、地质标本展览馆等实验场所。
实验室主任: 谢世友教授(正) 邹小红高级实验师(副)
GIS实验室
机构功能:本室具有采集、处理地理信息的研究手段和仪器设备,供学生学习地图、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与计算机有关课程,能够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等工作。
设备情况: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有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静态GPS、激光测距仪、观摩航片的立体镜、地物光谱测定仪等地测遥感仪器,有计算机200余台,以及A3、B0彩色扫描仪、 B0幅面彩色喷绘、A3彩色激光打印机等一系列先进的输入输出设备,此外,还配有最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大大改善了教学手段。
实验室主任: 谢世友教授(正) 邹小红高级实验师(副)
岩溶环境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 谢世友教授(正) 邹小红高级实验师(副)
【其他机构】
资料室
资料室分为教师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内部资料室三大部。有工作人员二人。共藏图书8324册、期刊200多种、5500多册、外文期刊20多种,100多册。大比例尺地图和其它地图共5580多幅。
教师阅览室以图书为主,对象是教师和研究生。2003年底已完成图书的进网工作、已发送到校图书馆网页上。室内藏有一定数量的、种类比较齐全的地图集和具有一些地理专业各方向的工具书,还有大量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专业书,内容丰富,常常吸引外单位高层人员前来查阅。期刊室的主要期刊全部精装成册,其余简装成册、部分期刊从50年代至今。资料完整,并具有连续性。内部资料室收藏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地质图,用于野外考察。我院资料室已具有重点高校资料室的规模,管理规范,对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了辅助作用。
工作人员:熊至康、龙 建
继续教育办公室
继续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同等学学力学位申请、短训班培训等招生宣传;计划申报、教学计划制定、调整;大纲制定和修改;教材选定和组织;课程安排和协调;教学检查和评估;教师的聘请;学生的学籍管理等以及校际间的交流。
主管院长:谢世友院长
办公室主任:邹国华

‘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1截至2014年底,共有在职职工584人,其中科研人员450人、科技支撑人员83人;该所科研系统由7个实验室(中心)、30个研究室(中心)组成。

‘伍’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组织机构

据有关资料显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由6个研究室(中心)、1个学术期刊编辑部和5个联合实验室组成,另外还有10个国内外学术机构依托或挂靠在实验室。包括:
1、地理空间分析与系统模拟研究室:主要开展时空数据分析与建模方法、地表过程模式挖掘与知识发现研究。
2、遥感地学分析与计算研究室:主要开展多源遥感信息融合、地表参数遥感反演与遥感地学分析模型研究。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研究室:主要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与软件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
4、地图学研究室:主要开展数字制图与时空信息可视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5、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主要开展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处理与国家级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库体系建设研究。
6、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主要开展资源环境科学信息共享与国家级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7、《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辑部:负责《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杂志的编辑和出版。

‘陆’ 地理实验室要怎样装修

对于试验室这种比较重要场所的装修

‘柒’ 中科院有几个地理研究所各个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如何请有经验的大师帮帮忙!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考研资料链接:https://pan..com/s/1cLEwjKJWkONjA6WHd3pjsw

提取码:ybnx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捌’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介绍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国际上成立最早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机构之一,为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开拓者,是国际开放地理信息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以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从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需要出发,建立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基础理论,探讨数字地球发展战略与国家对策,发展技术示范系统,促进地球科学数据集成与共享,享誉国内外。

‘玖’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研究所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环境与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旨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研究所于2002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特色研究所序列。“十三五”期间,研究所重点开展“苏打盐碱地高效治理与草地生产力提升技术”、“东北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黑土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领域的研究工作,可望取得重大突破;重点培育“松嫩平原资源高效型作物生产模式研发与应用”、“三江-松嫩平原湿地水文调蓄能力与农业水资源保障”、“退化湿地恢复与人工湿地构建”、“东北农田环境影响机制及污染控制修复”、“东北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优化”等研究方向。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逐渐优化。截止2018年,东北地理所在岗职工313人。其中科研岗199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3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9人。
科研平台稳步发展。研究所构筑了包括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12个野外实验站,24个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的科学研究及技术示范体系。建立了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打造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东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了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草地畜牧重点实验室、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建成以黑龙江三江沼泽湿地国家野外观测站为核心、涵盖主要湿地类型的东北湿地观测网络,以黑龙江海伦农田国家野外观测站为核心的东北农业监测网络,以及中科院净月潭遥感实验站等野外研究站。在东北地区建有中科院东辽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等24个示范基地。
60年的耕耘,东北地理所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创建了我国湿地学科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湿地形成与发育规律,研发退化湿地恢复和苏打盐碱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阐明了黑土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研发和创新集成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关键技术、苏打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和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技术、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育成东北优势作物大豆、水稻和玉米20个新品种,其中多个品种被列为国家主推品种,“东生”系列10个大豆品种已全部获得市场转化,品种转让资金超过2000万元;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面积累计达2.4亿亩。研制机载三频段微波辐射计,奠定了我国卫星微波遥感器研究和应用基础;建设东北地区时空分辨率最高的资源环境信息库;主持编制吉林省、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建所60年来,发表SCI论文2000余篇,其中Ⅰ区和Ⅱ区SCI论文500余篇;部分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Plant Cell、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湿地领域发表SCI论文数量居国内首位、全球第四;黑土领域发表SCI论文数量居国际前列。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27项,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123项。研究所共获得科技奖励20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一完成单位1项),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7项。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研究所现有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和8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自1981年招生以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192名。有115名研究生荣获中科院院长奖等各类冠名奖;4名博士生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11名导师荣获中科院优秀教师、朱李月华优秀导师等奖励。在站博士后25人,在读博士生125人、硕士生78人。
国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入。研究所与国内优秀的科研机构、大学、创新企业联手,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和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与中国农科院,吉、黑两省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进行联合攻关;与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开展协同创新;与吉、黑两省各级政府,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相关创新企业共同开展成果转让与示范推广。不断拓展与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与湿地国际、美国国家湿地中心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埃迪斯科文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和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
东北地理所建成的跨学科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拥有国家CMA计量认证资质。主办了《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科学》、《湿地科学》、《土壤与作物》4个期刊,其中《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被国际《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地理科学》被公认为国内地理学3大核心期刊之一。挂靠学术组织和学会有: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中国分会、世界黑土联合会、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理学会、吉林省遥感学会、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利用学会、黑龙江省山野菜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
和谐奋进的创新文化支撑研究所实现跨越发展。60年来,研究所形成了以人为本、开放合作、兼容并蓄的创新文化和“团结、务实、开拓、发展”的东地精神。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多位科学家荣获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中科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阅读全文

与如何介绍地理实验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