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和实验版修订考哪个
随机的,往年实验版考的较多。
建议着重复习实验版。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对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于2017年底印发。
实验版中关于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
2017版是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高度整合和提炼,并以“地理核心素养”的方式体现出来,实现地理学科塑造品格和提升能力的价值。
Ⅱ 上海地理科学初一会考成绩对中考有什么影响,我地理只有78分,那以后是不是没有希望进重点高中了
地理生物成绩不算入中考总成绩是因为地理生物是初二考的相当于结业考试。相当于毕业考试成绩。
深圳市中考的原则是“成绩第一,按自愿顺序”。在中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择优录取应遵循“同分比较原则”,比较顺序为:生物、地理(组合测试)成绩优者优先;综合性能评价优先录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以高分优先录取。
高考成绩在中考中非常重要。例如,2018年深圳深度实验AC分为432分(97分)。这种情况可以这样解释:A和B在中考中都得了432分,并且都选择了深圳深度实验作为第一选择。
生地会考成绩作用:
在中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最好是生物与地理(合并)成绩最高。成绩可以作为高中入学的参考条件之一。未参加考试者,可于三年级结束时申请补考。
如在高中成绩相同,则按照“与成绩比较原则”录取,比较顺序如下:生物和地理(卷)成绩优先录取。综合绩效评价水平高优先录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以高分优先录取。
Ⅲ 广州初二生物地理结业考和升高中有关吗
有关,广州初二生物地理结业考属于学业水平的测试,而综合素质会将学业水平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因为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会作为升高中的依据,因此结业考也间接和升高中有关。
广东省各市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并明确具体的要求;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市将其作为招生录取依据。
在使用相关评价材料时,高中学校可使用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可组织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可作为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的主要依据。
(3)地理实践能力考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广东省综合素质考察内容
(一)思想品德
主要考察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热爱集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重点记录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品德发展方面的表现。
(二)学业水平
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
重点考察初中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含实验操作成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习内容与成绩、研究性学习的经历与成果,以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表现。
(三)身心健康
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身体机能与运动技能、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安全素养等。
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体育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表现及课余体育训练情况、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以及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绪特点、认知方式和青春期适应,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与相关技能等。
(四)艺术素养
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美术、书法、播音和主持等方面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包括参观艺术场馆、参加艺术学习、欣赏或参与艺术表演等)的经历与成果等。
(五)社会实践
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探究和调查研究,形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等情况。重点是生活技能、劳动实践、职业体验、参观学习、研学旅行和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的经历、培养的能力和形成的成果等。
Ⅳ 我想问一下,初一科学和地理的会考对初三中考有什么影响吗
会考是和毕业证书挂钩的,和中考是无关的。但你必须考上高中,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或者考上大学获得大学毕业证书。有了后面的证书,前面的就没用了。不参加会考就是拿不到毕业证书。
Ⅳ 09地理会考对中考有什么影响
若会考不过关拿不到普通中学的毕业证书,而且,会考成绩要进档案袋。如果想考好的学校,市重点什么的,学校会看你的档案袋,你分数如果只有及格之类的,它可能会觉得你综合素质不高,会退你的档
Ⅵ 我地理会考考了B,会影响到自主招生吗
大部分学校自主招生是不看会考成绩的,都是看学校自己安排的自主招生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是否录取。自主招生由高等职业院校在高考前组织命题、考试、评卷、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录取名单,直接报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录取~~
Ⅶ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点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基于学生主体性需求及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通过地理教学中一系列实践活动所获得,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以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阐述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指导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及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必须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实践力素养作为地理课程理念之一,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多个方面渗透了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即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计划;能够设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并选择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2]。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对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便于地理实践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层次性。
2.以学生需求为基础
学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现自我的需求等深层次需求,也有希望轻松学习的浅层次需求。从需求本身看,有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即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还有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能力发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遵循学生的需求。
地理实践力培养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所以,地理实践力培养宜从学生兴趣出发。同时,地理实践力培养还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高中阶段学生相比初中阶段已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其一,感知觉目的性和系统性增强,观察力大有提升,并且趋向精确;其二,注意力更加稳定,思维表现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应遵循学生年龄特征,体现出弹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体验,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行动、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结合点
地理实践力培养不仅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还需更为真实的情景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观察、探究实验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社会生活,其中充分结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是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结合点。
1.充分结合校内资源
依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将其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地理校内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校内教材、设施、地理师生等。丰富多样的地理校内资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充足的条件。应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教具制作、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天文观测等。
室内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仪器演示、音像图片等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如在讲授“昼夜交替和时差”时,视频演示或地球仪演示,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地理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学校地理实验室、地理活动室,充分利用相关设备也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如“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借鉴各版本教材优势基础上整合教材,为学生构建基础性模拟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地理园等地理场馆或校内自然环境也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如结合气象站观测气温和降水,在地理园观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观测能力,还有利于提升问题探究能力。
2.积极结合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即学校范围外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研究机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台、有关政府部门、工厂、农村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资源为学生的地理观测、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研究机构参观,如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参观,可通过“山水都市”、“地球奥秘”、“生态家园”等场馆线路,丰富学生地理知识同时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利用国家地质公园、地方自然或人文资源环境供学生参观学习,如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等考察,可弥补学校实践场地不足,促使学生体验学习、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利用到工业园区、农业园、科技园等参观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独立行动、主动思考、自主认知。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到学校附近工厂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学生将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个人发展所需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落脚点
地理实践力培养不仅应充分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具体还要落实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会调查和地理模拟实验等各项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学生对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直接观察,一般包括地质地貌、气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专项观察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观察;还包括农业、工业、环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观察[1]。通过地理野外考察,可促进学生地理观察观测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生能够运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和其它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关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能够观察比较不同区域的特点,掌握归纳区域特点的方法;能够在野外观察、测量和分析地质地貌基本形态,推断其形成过程。
2.提升社会调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会即学校”,突出体现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社会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展开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社会调查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三峡库区移民”问题调查中,学生自主合作性设计方案,搜寻该区域统计信息及发展规划,进而参与调查,并对相关问题及成因作出简要解释,有理有据提出可行性策略。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并展开交流评价。
3.提升地理模拟实验能力
地理模拟实验即使用一定实验器材及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地理实验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为能够设计和实施地理模拟实验并作出解释;能够解决高考地理试题中相关问题。如模拟实验“模拟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实验,利用白纸和细沙等实验材料进行模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其中科学道理,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认知和情感等素养提升,发展地理实践力。
Ⅷ 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实践包括到野外考察,考察地形地物可以观察大海和陆地之间的等高差,可以坐火车从东到西看看自然景物的变化,可以体会太阳东早西迟的时差
Ⅸ 什么是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2)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3)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
(9)地理实践能力考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培养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方法
1.课前教学设计培养意识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地理教师树立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进程的主力军,也是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师,这个课前的设计对于整个地理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的了整个课堂的培养方向和重点。
因此在课前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
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空间视角这一核心素养的意识,通过设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这样的活动以达到这一培养目的。
2.课中培养方式和学科教学内容和逻辑的结合
核心素养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等多个方面,教材中的各个地理知识点都有其侧重的方向,一个地理知识点往往不能兼顾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知识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
例如,在学习各类地图时,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用图的地图技能,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三要素区分各类不同的地图类型、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通过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等。
另外地理的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载体,在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时候也需要符合学科的逻辑性,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相应的学科逻辑相结合,有效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
3.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学的大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就要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侧重点,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或是对三维目标的评价。
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的记忆,要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其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如在设计对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这一章内容的评价量表时,不能单纯地设计“请绘制出热力环流模式图”而应该设计成“请根据热力环流模式图,绘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间的热力环路模式图”,这样就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测量到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及人地观念的核心素养。由于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其内隐性,在评价时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和开发出信效度高的测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测量工具,对教学活动中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测量才能精确的把握住培养的动态以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中的相应的策略。
Ⅹ 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解读地理课标的陈述结构、分析课标要求。
2.全面、适切,“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符合学生实际。
3.表述明确、可测,采用行为目标方式。
4.体现层次性、差异性,重点、难点准确。
二、教学内容设计
5.能对比和分析各种版本教材,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
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有效。
7.重视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
8.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等,体现地理特色。
三、教学策略设计
9.能体现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所隐含的认知规律。
10.课堂交往方式多样,合作、竞争和个体化活动和谐统一。
11.强调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2.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特征。
13.媒体选择与组合体现实效性和先进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
14.体现对学习的积极评价,并强调标准参照评价。
15.评价内容全面,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地理语言。
1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相结合。
五、整体设计
17.系统、全面、有序、反馈。
六、设计特色
18.考虑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A、教师表现
一、内容呈现
1.目标呈现明确,并可激起学生学习愿望。
2.内容充分分析和把握,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有概括和检查,满足学生需求。
3.充分使用地理(含图表)语言,体现地理特色。
二、组织教学
4.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因材施教。
5.学法指导有效,情境创设合理,组织有序,引导得法。
6.教学民主,尊重、理解、激励学生,师生互动,反馈与调控及时。
7.传统与现代地理媒体、传统与现代地理教学方法匹配、恰当。
B、学生表现
三、学习状态
8.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参与面广,主体地位体现充分。
9.学习方式多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现。
10.思维活跃,能质疑问难,充分展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四、学习效果
11.达到预期的基础、提高、体验等学习目标,有成功体验。
1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13.思维活动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体效果
14.系统、有序,效果明显。
D、特色创新
15.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教学反思写什么?
课后用随笔的方式及时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是实现自我反思、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
(1)记录反思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2)记录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汲取的教训。
(3)记录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4)记录和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5)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
我们地理教师还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时再实施、再感悟,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