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汉书地理志是卷多少

汉书地理志是卷多少

发布时间:2022-02-12 04:01:24

❶ 汉书总共有多少篇分为什么分别有多少篇

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❷ 《汉书·地理志》分为几卷

《汉书·地理志》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所着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分为上、下两卷。

由于历代编修的疆域政区地理志是古代地理着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传统特色。而这种传统的体系和古代地理学体系的形成正是从《汉书·地理志》开始的。

❸ 《汉书·地理志》成书年代

《汉书·地理志》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着作。由东汉学者班固撰写,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为《汉书》十志之一。是中国最早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着作,开创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地理的体例, 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着作。

❹ 《汉书·地理志》写的是什么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着作,也是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为班固首创,这种体例为中国两千年来沿革地理着作树立了楷模。

《汉书·地理志》的内容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从黄帝时代到汉帝这一段时间疆域变迁概况,转录《禹贡》、《周礼·职方》的全文。第二部分叙述汉朝地理,这是《汉书·地理志》的主体。以汉平帝元始二年建置的行政区域为纲,按照行政区域大小的划分,一一叙述了当时的103个郡(国)及其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制沿革以及各郡县的户口数字、山川湖泽、物产、水利工程、古今重要聚落、关塞和名胜古迹等。另外,《汉书·地理志》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比如它记载的石油产地是最早的,它记载的户数和人口数也是最早的。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数据,可以给出西汉元始二年全国人口分布图,矿产分布图和手工业分布图等。第三部分转录刘向《域分》及朱赣《风俗》的有关内容。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为纲领的地理着作。它开创了我国撰写疆域地理志的新体例。《汉书·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内16部《地理志》中最好的一部。《汉书·地理志》又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着作。不少汉以前古籍所记载的地名都是由于《汉书·地理志》用汉地名予以注释,后人才知道它们的正确位置。《汉书·地理志》是一篇史料价值很高的古代地理文献,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代表作。

❺ 25史中地理志分别在什么位置具体卷数

o

❻ 元人所撰《宋史》中第几卷至第几卷为地理志

卷085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东路 京西路
卷086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河北路 河东路
卷087 志第四十 地理三 ○陕西
卷088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两浙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卷089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潼川府路 利州路 夔州路
卷090 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燕山府路

❼ 《汉书地理志》都记载了哪些内容

《汉书·地理志》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撰写的古代地理杰作,简称《汉志》。它记录有关郡国的矿产,以及管理矿产的铁官、铜官、金官、盐官所在的地方,对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是一篇具有重大价值的古代地理着作。此书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全国性地理着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着作。不仅首创“地理志”之先河,对于研究西汉的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我国渤海海域曾经发生鲸鱼游弋和集体自杀事件。据记载,公元前16年春,“北海出大鱼,长6丈,高一丈,4条,皆死”。又记载,公元前4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9丈,高1.1丈,7条,皆死。”

这两条记录,均来自于班固所着的《汉书·五行志》。文中的北海、东莱平度,都是指今天的渤海湾。汉代的一丈合2.3米。长6丈,即长达13.8米,

❽ 汉书地理志的内容介绍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历史的时、空不可分,故写历史必记及地理。此志,首先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并总记了西汉平帝时郡、国、县、道、侯国的总数,全国的幅员,土地面积,定垦田、不可垦地、可垦不可垦地,民户、人口总数等;再就是参考了《史记·货殖列传》写各地风俗特产的内容,汇总了刘向“略言其地分”、朱赣“条其风俗”的成果,加以班固本人对历史和地理的了解和研究,按经济和风俗特点区分地域,写了各个地域的范围、历史、地理、民生、风俗和特点,以及中外交通和交流的情况。从而大大地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志重点在“风俗”,意在说明地理与政治的关系,提示为政者注意各地风俗,从地理实际出发以施其政。
《汉书·地理志》由三部分组成,卷首收录我国古代地理名着《禹贡》和《职分》二篇,这是对前代沿革的简单交待;卷末有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作为附录;中间是主体部分,是班固的创作,这部分以记述疆域政区的建制为主,为地理学着作开创了一种新的体制,即疆域地理志。作者根据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建制,以疆域政区为纲,依次叙述了103个郡国及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置沿革。在郡国项下,都记有户口数字,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就能得出汉平帝二年的全国人口数为59594978人,这个数字虽不能说十分准确,但它却是当时全国各郡县户口数汇总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也是最早的提供全国人口数字的一部史书。在县、道、邑、侯国的项下,则根据地区特点,分别选择有关山川河流、矿藏、物产、经济发展和民情风俗等等,各郡写法体例一致,便于对比、查找,为今天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全书还记录了周秦以来许多宝贵的地理资料,如在上郡高奴县下记 有洧(wěi,音委,洧水,水名,在河南省)水,可(燃) ,这是最早的关于石油资源的记载;在西河郡鸿门县下记 有天封火井祠,火从地出也 ,这里所记的火井,就是天然气;据统计,它载有盐官共36处,铁官共48处,反映了当时盐、铁产地的分布情况;书中记水道和陂、泽、湖、池等,合计300多处,记在发源地所在的县下说明它的发源和流向,较大的河流还记所纳支流和经行里数,这为了解古今水道的改变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❾ 汉书一共有几册啊!

现在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共12册。其他的版本册数各有不同

❿ 汉书地理志不者数年来还是什么意思

未淹死的人(未遇难的)几年后才回还了。
又苦逢风波溺死,不(否)者数年来还,不 通“否”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酒泉郡(1),武帝太初元年开(2)。莽曰辅平。户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县九:禄福(3),呼蚕水出南羌中(4),东北至会水入羌谷。莽曰显德。表是(5),莽曰载武。乐涫(6),莽曰乐亭。天(7),玉门(8),莽曰辅平亭。会水(9),北部都尉治偃泉障(10)。东部都尉治东部障(11)。莽曰萧武。池头(12),绥弥(13),干齐(14)。西部都尉治西部障(15)。莽曰测虏。

(1)酒泉郡:辖境在今甘肃省西部,郡治禄福。(2)太初元年开:据施之勉考证,河西四郡中的酒泉郡,乃武帝元鼎六年最先开。(3)禄福:故城即今甘肃酒泉县治。(4)呼蚕水:其中酒泉以上一段今称北大河。(5)表是:故城在今甘肃高台县西约四十里。(6)乐涫:故城在今甘肃酒泉县东南约百里。(7)天(yī)在今甘肃玉门市南。(8)玉门:故城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约五十里。(9)会水:故城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南约八十里,长城遗址北。(10)偃泉障:在今付肃金塔县东北百余里。 (11)东部障:在汉会水县东十余里,今金塔县东南约百里。(12)池头:故城在今甘肃安西县东疏勒河镇附近。(13)绥弥:在今甘肃酒泉县东。 (14)干齐:故城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低窝铺附近。 (15)西部障:故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玉门镇以西十余里。

朔方郡(1),武帝无朔二年开。西部都尉治窥浑。莽曰沟搜。属并州。户三万四千三百三十八,口十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县十:三封(2),武帝元狩三年城。朔方(3),金连盐泽、青盐泽皆在南。莽曰武符。修都(4),临河(5),莽曰监河。呼遒(7),窳浑(7),有道西北出鸡鹿塞。屠申泽在东。莽曰极武。渠搜(8),中部都尉治。莽曰沟搜(9)。沃野(10),武帝元狩三年城。有盐官。莽曰绥武。广牧(11),东部都尉治。莽曰盐官。临戎(12),武帝元朔五年城。莽曰推武。

(1)朔方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郡治朔方。(2)三封:故城在今内蒙占瞪口县西北约八十里。(3)朔方:故城在今内蒙占杭锦旗北一百五十余里。(4)修都:故城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三十余里。(5)临河:故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约百里。(6)呼遒:故城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偏东,在朔方故城东南。(7)窳(yu)浑:故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南近百里。(8)渠搜:故城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在故朔方与呼遒之间。(9)莽曰渠搜:其下脱“亭”字(王先谦说)。(10)沃野:故城在今内蒙古临河县西南约六十里。(11)广牧:故城在今内蒙占五原县南五十余里。(12)临戎:故城在今内蒙古磴口县北约三十里。

五原郡(1),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东部都尉治稠阳。莽曰获降。属并州。户三万九千三百二十二,口二十三万一千三百二十八。县十六:九原(2),莽曰成平。固陵(3),莽曰固调。五原(4),莽曰填河亭。临沃(5),莽曰振武。文国(6),莽曰繁聚。河阴(7),蒲泽(8),属国都尉治。南兴(9),莽曰南利。武都(10),莽曰桓都。宜梁(11),曼柏(12),莽曰延柏。成宜(13),中部都尉治原高(14),西部都尉治田辟(15),有盐官。莽曰艾虏。稠阳(16),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17),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莽曰固阴。莫(18),西安阳(19),莽曰鄣安。河目(20)。

(1)五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准格尔等旗地。郡治九原。(2)九原: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3)固陵:地点无考。(4)五原:在九原故城西北,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5)临沃: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故九原城东南。(6)文国:地点无考。(7)河阴:故城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偏北。(8)蒲泽:地点无考。“蒱”,一作“蒲”。(9)南兴: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约八十里。(10)武都:故城在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北召坡附近。(11)宜梁: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故五原城西南。(12)曼柏:故城在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北盐店附近。(13)成宜: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约百里,在故宜梁城西。(14)原商:当作“原亭”。在故成宜县城东南。(15)田僻(bi):在故成宜县城西北。(16)稒阳: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东约十里。(17)光禄城:在古稠阳城西北约百里,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约七十里。(18)莫:地点无考。(19)西安阳: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约六十里,故成宜城西。(20)河目:赦城在今内蒙古乌梁素海东。

云中郡(1),秦置(2)。莽曰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六万三千二百七十。县十一(3):云中(4),莽曰远服。咸阳(5),莽曰贲武。陶林(6),东部都尉治。桢陵(7),缘胡山在西北。西部都尉治。莽曰桢陆。犊和(8),沙陵(9),莽曰希恩。原阳(10),沙南(11),北舆(12),中部都尉治。武泉(13),莽曰顺泉。阳寿(14)。莽曰常得。

(1)云中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秦时辖境较大,西汉时缩小。郡治云中。(2)秦置:赵武灵王时置,秦始皇十三年因之。全祖望曰:楚汉之际属赵国,寻分属代国,高帝三年属汉,四年复以属赵国,六年属代国,十一年以边郡收。(3)县十一:秦时领县十二,见《史记·周勃世家》。(4)云中:故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约七十里。(5)咸阳:故城在今内蒙占上默特右旗东约三十里。(6)陶林:故城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 约七十里。(7)桢陵:故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南约七十里。(8)犊和:在今内蒙占土默特右旗西北。(9)沙陵:故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北约十里。(10)原阳:故城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约十里。(11)沙南:故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南约七十里,在故桢陵城西约十里。(12)北舆:故城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3)武泉:故城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约三十里。(14)阳寿:故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

雁门郡(1),秦置(2)。句注山在阴馆(3)。莽曰填狄。属并州。户七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口二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县十四(4):善无(5),莽曰阴馆。沃阳(6),盐泽在东北(7),有长丞。西部都尉治(8),莽曰敬阳。繁畤(9),莽曰当要。中陵(10),莽曰遮害。阴馆(11),楼烦乡(12)。景帝后三年置。累头山(13),治水所出(14),东至泉州入海(15),过郡六(16),行千一百里。莽曰富代(17)。楼烦(18),有盐官。武州(19),莽曰桓州。汪陶(20),剧阳(21),莽曰善阳。崞(22),莽曰崞张。平城(22),东部都尉治。莽曰平顺。埒(24),莽曰填狄亭。马邑(25),莽曰章昭。强阴(26)。诸闻泽在东北(27)。莽曰伏阴。

(1)雁门郡:辖境在今山西省北部,及今内蒙古集宁市以南地区。郡治善无。(2)秦置:赵武灵王时置,秦因之。全祖望曰:楚汉之际属赵国,寻分属代国,高帝三年属汉,四年仍属赵国,六年属代国,景帝后以边郡收。(3)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4)县十四:秦时领县十六,见《史记·周勃世家》。(5)善无:故城在今山西右玉县南。(6)沃阳:故城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五十余里。(7)盐泽:今名岱海。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8)西部都尉治:在故沃阳城北约三十里。(9)繁畤:故城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南约四十里。(10)中陵:故城在今山西平鲁县北六十余里。(11)阴馆:故城在今山西朔县东南约七十里。(12)楼烦乡:其上脱一“故”字。(13)累头山:在故阴馆县西南,今山西宁武县东北。(14)治水:今桑于河。(15)泉州:故城在今河北安次县东南。(16)过郡六:过雁门、代郡、上谷;广阳、渔阳,“六”当为“五”。(17)富代:《漯水注》作“富藏”。(18)楼烦:故城即今山西宁武县治。(19)武州:故城即今山西左云县治。(20)汪陶:故城在今山西应县西约十里。(21)剧阳:故城在今山西应县东北约二十里。(22)崞:故城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余里。(23)平城:故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数里。(24)埒:故城在今山西神池县东北约十里。(25)马邑:故城即今山西朔县治。(26)强阴:故城在今内蒙古丰镇县西约六十里。(27)诸闻泽:今黄旗海。在今内蒙古集宁市东南约六十里。

代郡(1),秦置(2)。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3)。属幽州(4)。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六万八千七百五十四。县十八:桑干(5),莽曰安德。道人(6),莽曰道仁。当城(7),高柳(8),西部都尉治。马城(9),东部都尉治。班氏(10),秦地图书班氏。莽曰班副。延陵(11),狋氏(12),莽曰狋聚。且如(13),于延水出塞外(14),东至宁入沽(15)。中部都尉治。平邑(16),莽曰平胡。阳原(17),东安阳(18),莽曰竟安。参合(19),平舒(20),祁夷水北至桑干入沽(21)。莽曰平葆。代(22),莽曰厌狄亭。灵丘(23),滱河东至文安入大河(24),过郡五(25),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广昌(26),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27),过郡三(28),行五百里,并州浸。莽曰广屏。卤城(29)。虖池河东至参户入虖池别(30),过郡九(31),行千三百四十里,并州川。从河东至文安入海(32),过郡六(33),行千三百七十里。莽曰鲁盾。

(1)代郡: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怀安、蔚县以西,山西省阳高、浑源以东的内、外长城间地,以及内蒙古兴和、尚义县境。郡治代县。(2)秦置:赵武灵王时置,秦、汉因之。全祖望曰:楚汉之际属赵国,寻为代国,高帝三年属汉,六年仍为代国,武帝元鼎三年复故。(3)五原关:当为“五阮关”。故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偏北)约七十里。常山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南(偏西)约五十里。(4)幽州:当为“并州”。(5)桑干:故城在今河北阳原县东七十余里。(6)道人:故城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约七十里。(7)当城:故城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七十余里。(8)高柳:故城即今山西阳高县治。(9)马城:故城在今河北怀安县西北数里。(10)班氏:故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南约六十里。(11)延陵:故城在今山西天镇县北约六十里。(12)狋(quān)氏:故城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北。(13)且(jū)如:故城在今内蒙古尚义县西约三十里。(14)于延水:今洋河。(15)宁:当作“广宁”。沽:“治”之误。(16)平邑:故城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北。(17)阳原:故城在今河北阳原县西南约三十里。(18)东安阳:故城在今河北蔚县西北约八十里。(19)参合:故城在今山西阳高县南数里。(20)平舒:故城在今山西广灵县西数里。(21)沽:“治”之误。治水,即桑干河。(22)代县:故城在今河北蔚县东北约三十里。(23)灵丘:故城在今山西灵丘县东数里。(24)滱河:今唐河。文安:故城在今河北文安县东北。(25)过郡五:代郡、常山、中山、涿郡、渤海。(26)广昌:故城在今河北涞源县北部。(27)涞水:今拒马河。容城:故城在今河北雄县西北。(28)过郡三:代郡、上谷、涿郡。(29)卤城:故城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约八十里。(30)卤池河:今滹沱河。参户:渤海郡的县名。故城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北。别:别流。(31)过九郡:此及下文“过郡六”,可能有误。二派相去不远,不知何以有“九”、“六”之差。(32)文安:故城在今河北文安县东北。(33)过郡六:可能有误。

上谷郡(1),秦置(2)。莽曰朔调。属幽州。户三万六千八,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县十五”(3):沮阳(4),莽曰沮阴。泉上(5),莽曰塞泉。潘(6),莽曰树武。军都(7),温余水东至路(8),南入沽。居庸(9),有关。雊瞀(10),夷舆(11),莽曰朔调亭。宁(12),西部都尉治。莽曰博康。昌平(13),莽曰长昌。广宁(14),莽曰广康。涿鹿(15),莽曰抪陆。且居(16),阳乐水出东,南入沽。莽曰久居。茹(17),莽曰榖武。女祁(18),东部都尉治。莽曰祁。下落(19)。莽曰下忠。

(1)上谷郡:辖境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及北京市延庆、昌平等县。郡治沮阳。(2)秦置:战国时燕置,秦、汉因之。初辖境较大,汉时缩小。全祖望曰:楚汉之际属燕国,高帝六年属汉,仍属燕国;景帝后以边郡收。(3)县十五:《周勃传》定上谷十二县,可知秦领县十二。《说文》上谷有县,今《志》无。(4)沮阳:故城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5)泉上:故城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北。(6)潘:故城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7)军都:故城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南。(8)温:“漯”之讹。漯余水:今沙河。(10)居庸:故城在今北京市延庆县。(10)雊瞀(gòumào):故城在今河北蔚县东北。(11)夷舆:故城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12)宁:故城在今河北万全县。(13)昌平:故城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北。(14)广宁:故城在今河北张家口市。(15)涿鹿:故城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16)且居:故城在今河北怀来县西,故茹县东,(17)茹(县):故城在河北宣比县东南。(18)女祁:故城在今河北赤城县南。 (19)下落:故城即今河北涿鹿县治。

渔阳郡(1),秦置(2)。莽曰通路。属幽州。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县十二:渔阳(3),沽水出塞外(4),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有铁官。莽曰得渔。狐奴(5),莽曰举符。路(6),莽曰通路亭。雍奴(7),泉州(8),有盐官。莽曰泉调。平谷(9),安乐(10),厗奚(11),莽曰敦德。犷平(12),莽曰平犷。要阳(13),都尉治。莽曰要术。白檀(14),洫水出北蛮夷(15)。滑盐(16)。莽曰匡德。

(1)渔阳郡:辖境相当今北京市东部,天津市宝坻县,河北省廊坊地区与承德地区西部。郡治渔阳。(2)秦置:秦始皇二十二年置,汉因之。(3)渔阳:故城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4)沽水:今白河、潮白河。(5)狐奴:故城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6)路:故城在今河北廊坊地区回族自治县西北。(7)雍奴:故城在今天津市武清县东北。(8)泉州:故城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南。(9)平谷:故城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郊。(10)安乐:故城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郊。(11)厗:“虒”之误。虒奚:故城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12)犷平:故城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内。(13)要阳:故城在今河北滦平县西北。(14)白檀:故城在今河北滦平县北。故要阳东南。(15)洫水:“濡水”之误。今滦河。(16)滑盐:故城在今河北滦平县南约四十里。

南海郡(1),秦置(2)。秦败,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户万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有圃羞官(3)。县六:番禺(4),尉佗都。有盐官。博罗(5),中宿(6),有洭浦官(7)。龙川(8),四会(9),揭阳(10)。莽曰南海亭。

(1)南海郡: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大部(中、东部),及福建省诏安、东山、云霄、漳浦等县。郡治番禹。(2)秦置:秦始皇三十三年置。(3)圃羞官:主管园圃备作佳肴的蔬菜之官。(4)番(pān)禹:故城在今广东广州市。(5)博罗:故城即今广东博罗县治。(6)中宿:故城在今广东清远县西北六十里。(7)洭浦官:主管洭浦关(在今英德县西南四十里)之官。(8)龙川:故城在今广东龙川县西约二十里。(9)四会:故城即今广东四会具治。(10)揭阳:故城在今广东揭阳县西北。县因处揭岭之阳而得名。

郁林郡(1),故秦桂林郡,属尉佗。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溪川水七,并行三千一百一十里。莽曰郁平,属交州。户万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万一千一百六十二。县十二:布山(2),安广(3),阿林(4),广郁(5),郁水首受夜郎豚水(6),东至四会入海(7),过郡四(8),行四千三十里。中留(9),桂林(10),潭中(11),莽曰中潭。临尘(12),朱涯水入领方(13)。又有斤南水(14)。又有侵离水(15),行七百里。莽曰监尘。定周(16),周水首受无敛(17),东入潭,行七百九十里。增食(18),欢水首受牂柯东界(19),入朱涯水,行五百七十里。领方(20),斤南水入郁。又有水(21)。都尉治。雍鸡(22)。有关。

(1)郁林郡: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中:西部),贵州从江、榕江二县,及越南高平地区。郡治布山。(2)布山:故城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十余里。(3)安广:故城在今广西横山县西北。(4)阿林:故城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南约四十里。(5)广郁:在今广西凌云县东。(6)郁水:今右江。(7)四会:故城即今广东四会县治。(8)过郡四:牂柯、郁林、苍梧、南海。(9)中留:故城在今广西武宣县南。(10)桂林:故城在今广西象州县南。(11)潭中:故城在今广西柳州市东南郊。(12)临尘:故城即今广西崇左县治。(13)朱涯水:今水口河。(14)斤南水:今左江。“南”,或作“员”。(15)侵离水:今明江。(16)定周:故城即今广西宣山县治。(17)周水:今龙江。无敛:即毋敛,牂柯郡之县名,故城在今贵州独山县北。(18)增食:在今广西隆安县东。(19)欢水:今黑水河。(20)领方:故城在今广西宾阳县西南郊。(21)水:今清水江。(22)雍鸡:在今广西龙州县。

苍梧郡(1),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新广。属交州。有离水关。(2)户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九,口十四万六千一百六十。县十:广信(3),莽曰广信亭。谢沐(4),有关(5),高要(6),有盐官。封阳(7),临贺(8),莽曰大贺。端溪(9),冯乘(10),富川(11),荔蒲(12),有荔平关。猛陵。(13)龙山(14),合水所出,南至布山入海(15)。莽曰猛陆。

(1)苍梧郡:辖境约当今广东肇庆地区、广西梧州地区,及湖南江华、江永等县。郡治广信。(2)离水关:在今广西苍梧县。(3)广信:故城在今广西梧州市。(4)谢沐:故城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5)关:谢沐关。在故谢沐城西南。(6)高要:故城在今广东肇庆市。(7)封阳:故城在今广西梧州市东北信都镇附近。(8)临贺:故城在今广西贺县东南。(9)端溪:放城即今广东德庆县治。(10)冯乘:故城在今湖南江华县西南。(11)富川:故城即今广西钟山县治。(12)荔蒲:故城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十余里。(13)猛陵:故城在今广西藤县东北南安镇北。(14)龙山:在今广西金秀县南。 (15)布山:郁林郡之县名。故城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

交趾郡(1),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户九万二千四百四十,口七十四万六千二百三十七。县十:羸(2),有羞官(3)。安定(4),苟屚(5),麋泠(6),都尉治。曲(7),北带(8),稽徐(9),西于(10),龙编(11),朱(12)。

(1)交趾郡: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郡治羸戢。(2)羸:故城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郊。(3)羞官:主管佳肴美味之官。(4)安定:故城即今越南兴安城。(5)苟屚:故城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约五十里。“屚”,与:漏”同。(6)麋泠:故城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五十余里,在故苟屚城北。(7)曲易:故城即今越南海阳城。(8)北带:在今越南河内市东,故曲易城西北。(9)稽徐: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南,今兴安北。(10)西于:故城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故羸戢城西北。(11)龙编:故城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北江镇附近。(12)朱(yuān):故城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南,红河西。

合浦郡(1),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属交州。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2),高凉(3),合浦(4),有关。莽曰桓亭。临允(5),牢水北入高要入郁(6),过郡三(7),行五百三十里。莽曰大允。朱卢(8)。都尉治。

(1)合浦郡:辖境约当今广西钦州地区及玉林地区一部分,广东湛江地区及新兴、恩平等县。郡治合浦。(2)徐闻:故城在广东徐闻县南十余里。(3)高凉:故城在今广东阳春县东南约四十里。(4)合浦:故城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约百里。(5)临允:故城在今广东新兴县南约五十里。(6)牢水:今新兴江。高要:故城在今广东肇庆市。(7)过郡三:过合浦、苍梧。“三”当作“二”。(8)朱卢:地点无考。

九真郡(1),武帝元鼎六年开。有小水五十二,并行八千五百六十里。户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三,口十六万六千一十三。有界关。县七:胥浦(2),莽曰欢成。居风(3),都庞(4),余发(5),咸欢(6),无切(7),都尉治。无编(8)。莽曰九真亭。

(1)九真郡:辖境在今越南中部。郡治胥浦。(2)胥浦:故城在今越南清化西北十余里。(3)居风:在故胥浦城北约十里。(4)都庞:在今越南宁平西南。(5)余发:在今越南宁平东南。(6)咸欢:故城在今越南演州西。(7)无切:当作“无功”。在今越南宁平境。(8)无编:故城在今越南靖嘉境。

日南郡(1),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水十六,并行三千一百八十里。属交州。户万五千四百六十,口六万九千四百八十五。县五:朱吾(2),比景(3),卢容(4),西卷(5),水入海,有竹,可为杖。莽曰日南亭。象林(6)。

(1)日南郡:辖境在今越南中南部。郡治西卷。(2)朱吾:故城在今越南洞海城南约三十里。(3)比景:故城在今越南洞海城西北约六十里。(4)卢容:故城即今越南顺化城。(5)西卷:故城在今越南广治西北十余里。(6)象林:故城在今越南会安南三十余里。

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1),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厓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2)。男子耕农,种禾稻苎麻,女子桑蚕织绩。亡(无)马与虎,民有五畜(3),山多麈麈(4)。兵则矛、盾、刀(5),木gōng弩(),竹矢、或骨为链。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一反。元帝时,遂罢弃之。

(1)大州:今海南岛。(2)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穿衣从头上套下去,如今套衫的穿法。(3)五畜:牛、羊、猪、鸡、犬。(4)麈(zhū):兽名。鹿属。角类鹿,蹄类牛,尾类驴,颈背类骆驼,故俗谓四不像。麠(jīng):兽名。大鹿。(5)兵:武器。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1);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2);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湛离国(3);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4)。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5),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6),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廪)食为耦(偶)(7),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8)。又苦逢风波溺死,不(否)者数年来还(9)。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10);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11),汉之译使自此还矣(12)。

(1)都元国:地点无考。(2)邑卢没国:古国名。古地或以为在今缅甸勃固附近。(3)谌离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4)夫甘都卢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5)黄支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马德拉斯西南的康契普腊姆附近,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亚齐附近。(6)璧流离:宝石名。流离,即琉璃。(7)廪:给也。为耦(偶):为同伴。(8)剽:抢劫。(9)否者:否则。(10) 皮宗:古地名。故址有数说:(1)在今新加坡西面的皮散岛;(2)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部宽但河口的皮散岛;(3)在今苏门答腊岛北部;(4)在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帕克强河口。为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要地。(11)已程不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半岛南部;或以为在今斯里兰卡。(12)译使:翻译使者。

阅读全文

与汉书地理志是卷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