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1. 重视地图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的学生对地图很不熟悉,有些学生甚至不会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这就给其学习地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为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教学中,在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要向学生特别强调地图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并养成经常查看地图的习惯。
在地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出表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的态度、用图的技巧和艺术都会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重视教材插图、地图册和教学挂图的使用,多用图、常用图、用好图,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实现图文转化和文图转化,使学生对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逐渐熟悉起来。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带好地图,养成左图右书、经常查看地图的习惯,坚持一看图名、二看图边、三看图中的顺序;看地图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图中的某种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延伸方向或轮廓形状特征,必须仔细查看并进行记忆。第三,教学中要强化填绘地图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 “心理地图”,最终在脑中分别形成一张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2. 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及析图能力。读图能力的关键是完整而准确地获取地理图像中的有用地理信息,并调动相关知识对所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最终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或位置特征)、变化规律、组成结构、形成原因或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读懂各种地理图像,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有意识地设计出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读图,引领学生正确的读图方向,以免学生不知如何入手,或者出现在读图过程中“胡思乱想”、偏离主题的现象。
❷ 初中地理看图技巧
初中的地理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关于地图的知识通过形象的记忆就可以了,比如说行政区划,主要的山脉,主要的河流,主要的地形,主要的气候。这些基本上都是分区域背诵记忆就好了。
❸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
对于地理地图的学习,有什么好方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读图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地理与其他学科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不同的是,除了文字系统以外,还有较多的图像,各种地图、景观图、描绘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它们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与课本文字部分密切配合,有的“以图释文”,有的“以图代文”,成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不仅具有知识传播的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能,它可以储存、选择、模拟和表达地理信息,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等多方面能力的任务,尤其在空间概念的形式、空间规律的掌握、空间因果关系分析上,地理图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搞好地理图像的学习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之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 要排除看图的“障碍”。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两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
(2) 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如看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首先要看石油分布是否均匀,南半球多还是北半球多;其次看分布的地区和国家;再次是石油输出地区和石油输入国;最后看输油路线,途径的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这样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关于地理位置、方向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4)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经哪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区市、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之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
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话,那么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1)一般有这样两类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比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分布面积小并呈狭长条带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比如,在“世界自然带”图上可以看到赤道经过的地方多是热带雨林,为什么在东非却出现草原甚至荒漠?这样的问题提得越多,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析图越深刻。
(2)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比如在图上对亚洲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么很自然对澳大利亚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形成也能做出正确解释。
(3)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分析初中地理的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应该用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论“统帅”初中地理知识,深入浅出地分析。如“澳大利亚”一节中的“自流井成因”的示意图,与高中地理承压水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这样多方位地联系分析,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将散落在若干章节中的相关插图集中起来,把图和图有关的知识灵活地组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读图方法。
(4)析图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过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比如,澳大利亚西部的气候类型不同于其他大陆,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南北两侧为热带和亚热带草原气候,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呈现半环状分布,如果学生把一般的气候分布规律推广,套用到澳大利亚,就会产生错误。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之绘图
绘图是对读图的提高和再创造,是提高学生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绘图时,学生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不断产生各种疑问。绘图是读图过程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学习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彩描,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即利用课本插图与空白的暗射图,用彩色笔勾描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
彩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重点、目的明确。一张图不能点、线、面兼施,描得“琳琅满目”,而要有所侧重。彩描要运用各种线条、颜色与表达方式。不同性质的地理界限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在彩描区域范围时,还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有的可以打“点”子,有的可以划斜线等等,这样也能达到预定效果,并能够节省涂大片彩色的时间。2、彩描要配以适当的注记。如这个“点”是“徐州”,这条“线”是京沪线,这片“面”(区域)是华北地区,要用文字注一下。
如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是个难点,我在讲《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一节时,为了学生易于读图,我分两节课进行。我按照活动中要求把全国按方位划分为7块进行。学生先用彩笔圈出7小块,再分别进行填、认、记,这样既减小了难度,划整为零,又教给了学生读图的方法,打牢了基础。再加上在以后的教学时再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复习巩固,学生掌握就较好了。又如我在讲《中国地形》一节中,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水彩笔在复杂的地形图上分别按山脉的走向描绘不同的山,这样就很明了,利于记忆掌握。
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比较高层次的要求,绘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始时,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的分布、国家的轮廓图。当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绘图技能,再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并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随着学生绘图能力的逐步提高,可以要求他们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之默图
默图是读图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高境界,通过看、析、绘图学习之后,重新回顾该地理图像所蕴含的知识是否全面掌握,并进行查漏补缺,然后进行疏理并结合实际或时事增添新的知识,形成新的图像系统;再通过默读、默记达到课文与图像融会贯通,并能根据图像复述课文,借助图像回忆思考地理知识;将各种地理要素的内容逐步填充或迭加,不断丰富“印”在脑海中,进而达到独立运用各种图像进行空间思维、描绘地理特征、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做到胸有成图,运用自如,图文升华,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如学习中国地理第四章中国的铁路干线分布时,我通过引导学生看、析“五纵三横”的分布,并与省级行政区划和省级行政中心结合记忆,当堂课上要求学生每人手绘一幅简易的示意图,下节课上默图,效果较佳。
❹ 初一地理学会看图的正确方法
初一地理是初中生新增的一门科目,想要在初一地理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掌握好初一地理看图的正确 方法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初一地理学会看图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学会看图的方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地图和地图的用途。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距离。能识别和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地图知识与技能。
3、了解我国在世界地图科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学会仔细观察,养成良好的 学习方法 。
二、学习要求
1、基本知识
⑴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图例和注记的作用。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⑵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⑶应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进行距离计算。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基本能力
⑴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识别经线、经度、纬线、纬度。识别常用图例和注记,并能正确填注图例和注记。
⑵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运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位置。
3、实践能力
⑴搜集城市及旅游点的地图
⑵绘制自己住宅的简易平面图。
4、德育要求: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三、学习建议
1、在掌握地图知识的基础上,要多运用地图。
2、注意看图的顺序。
初一地理读图技巧
一类问题是定性问题;
一类问题是定量问题。
所以大家研究分布规律、示意图的解释原理过程,这些 往往是定性的问题。再有地理考试中也会出现一些定量,就是给你图表数据,一旦出现了图表数据问题的时候,大家横纵坐标必须观察的很细致,因为有些问题是确 实需要你计算的。
这是定量的问题,但是,考题中更多的还是关注定性问题的分析。这就是读图。就地理读图来说,包括的图象类型很丰富,很多。那么怎么读图呢?
第一,就是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这是一个大的轮廓图。七大洲、四大洋,大家一定要熟悉他们的基本分布和轮廓,另外重要的运河、海峡的关键运口。我觉得这是读图的第一个层次,把整个世界最大的面貌先记住。而且这种记住,要作为一种常识。
第二,就是具体的图。提醒大家学习自然地理的时候,就是《必修(上册)》,要关注阅读自然地理规律图,主要包括四幅图,这是在《必修(上册)》,每一个单元大家要关注一幅图,是什么呢?其中大气圈,大家比较关注气候类型分布图,水圈,就是陆地和海洋这一块,大家要关注洋流的分布图,当然陆地淡水,就是水循环的分布图也要给予理解。再有陆地环境中,大家还要关注自然带的分布图。最后是板块分布图。
第三就是大家最头疼的世界级中国区域图,大家觉得在读区域图时觉得复杂,而且担心考试中随便出了两条经线、纬线画一个小方块让你确定这个地方是什么,这并不是现在考试的方向,现在考试并不是要考查你对某一块地方是不是可以背下来它在什么位置。
而是考试中它一定会把非常明确的位置给你框定好,是在什么纬度,什么经度,典型的城市、典型的地形区都标注出来,让你肯定认出这个区域,就像在考试当中你自己读地图一样,确定了位置之后,让你干什么呢?要让你在这个区域图上分析问题,分析什么?分析自然的规律、人类活动的规律。
初一地理读图步骤
第一,先选好一个区域。每天随便拿地图掏一个纸窟窿,找一小块,选定一个区域,选定区域之后做区域定位。这个定位很重要,考地理的时候,你一定要抓住这点,就是拿到地理题,第一件事就问在哪儿,然后再问是什么时间,最后是发生什么事,我们再去研究。进行空间定位很重要。空间定位怎么定位呢?一般来说,先看纬度,再看海陆,再看相互的关系。位置是定热量关系,海陆位置是定水分关系。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定海陆位置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关注三类国家:
一类国家是岛国,
一类国家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一类国家是内陆国。
这三类国家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三类国家,因为所处的海陆位置不一样,发展策略是不同的,所以要关注这三类国家。再有根据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一些典型的湖、河等典型地形区可以帮助你确定这个位置在哪儿。
第二,定好位置之后,分析这个区域的自然要素特征。自然要素特征最核心的是地形、气候、水。这三个自然要素去分析的时候,
①要找气候,这是自然界最基础的要素,而且是地带性要素的基础。
②去找地形要素,这是非地带性要素。
③看水,因为水文要素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气候影响水量,地形影响水的流向、流速。
这样把三个要素叠在区域,这是单一要素一个一个往上叠,之后对不同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琢磨一下。比如说,这个地区是这样的气候,这种气候会使它的水量怎么样呢?这个地区是这种地形,这种地形会影响到气候、水文什么呢?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这是第二步叠加自然要素。
第三,分析这个区域的各项人类活动,这个就由你自己想象。在这样一个纬度海陆范围之内,这种气候、地形、水的状况下,人类的衣食住行该怎么安排呢?你就去想。衣食住行实际上就是工业、农业、交通、城市、人口等这样的一些活动,于是你围绕着这样的活动,去把相应的区位因素回忆起来,进行区域分析。
第三方面,分析了自然、人文、区位要素之后,你就去推断这个地区的区位的优势是什么?是水最优越,还是气候最优越,人文因素当中是劳动力最丰富,还是资金最丰富,去找它的优势。找到优势,再找劣势,优、劣势找到之后就可以确定出这个地区中的核心问题了。如果说发展的话,自然条件中水是限制条件,缺水肯定是它的问题。
人文要素中,如果这个地方劳动力短缺或者什么,你也可以找到它人文方面的问题,所以确定区位问题,最后确定这个区域的发展方向。所谓“发展方向”就是把劣势转化成优势,或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或取长补短,都可以作为发展战略。这是第三方面读世界和中国区域图随便找出一个区域来做这样叠加性的练习。
第四方面,就是大家同时要关注教材中的图,关注教材中图就是刚才提到的,教材中的每一幅图往往是有个性特征,大家除了关注前面说的规律性的图之外,同时也要关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个性化的图。
最后我还想提一点,大家要熟悉地理工具中的图象,它有很多类型,不同的类型在读图的时候也有一些差异,我这里有一个表,这点可能老师也给大家说过,地理的图象大致分为这么几类。这样的分类大家是熟悉的,也就是说,地理图象一般可以分成六类:包括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表、图象和等值线图,不同类型的图解决的问题有差异。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2. 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梳理
3.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4. 7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试题及答案
5.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内容
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❺ 初中地理读图技巧
1、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地图教学进行指导和强化,并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每节课向同学说明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时时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并举实例分析.并且在每班选地理学习成绩好的、对地图掌握有一定心得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引起同学对地图的重视.
2、在教学中注重图文结合.要让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即引导学生先阅读图名、图例,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来确定地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就为地图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而在课堂上注重将教材中的文字与插图紧密联系,然后,培养学生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找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准确理解图像内涵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3、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使一些地理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析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4、注重地图之间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一幅地图或多幅地图反映其逻辑关系.因此,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来比较分析,是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利用地理图册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与延伸,建立思维线索,引导学生将密切相关的、同一区域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引申迁移,寻找问题中潜隐的联系,反映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例如,通过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图,得出“东部人口密度比西部人口密度大”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再用一幅“中国地形图”对比阅读,就可看出地形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同理,还可以看出地形与河流、地形与城市分布等的关系.
5、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会读图还要能画图,画图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提高地图记忆的精确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理解知识.绘图是对读图的提高和再创造,是提高学生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平时注重加强边听边画、边看边画、边想边画、边做边画的训练,力求做好地图笔记,地图作业,做到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都要求能勾画出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另外还注重加强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训练,“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读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过程,使学生养成的动手习惯,加强对地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6、以图导练.在课堂作业、以及每月的月练习,还有单元、半期及期末测试时注意加强对地理观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察,让同学感到学图有所成,学图有所用,从而能够从地图学习中尝到甜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地理学习中要及时总结狠抓重点加强地图学习的有效性.挖掘地图信息,善于将热点问题及时通过地图表现,反复进行图文的转换.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❻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识图能力
初中地理其实并不难,学好地理首先要会看图,邦德华纳老师总结了一些地理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参考看看。
1.地理图册抱着睡,没事默画地图。相信大家都人手一本地理图册吧,毕竟是学习地理科目必备的武器。
2.把地理图册逐字阅读一遍,边看边做笔记。图册上的所有图都要看,包括图片旁边的文字也要认真通读,比如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都要看,这些将来都是你答题时的要点。
如果有看不懂的一定要标注出来,找时间集中问老师,千万不能搁置不管。掌握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通过整体读图实现相关的地图信息的提取。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读图方法如空间顺序法(如气温、人口分布图等等)、逻辑顺序法(如气候形成示意图)、时间顺序法(如产量增产图)等等。这些读图的方法应渗透于地图本身蕴含内容的挖掘之中。
你也可以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贴到床头,睡前醒后都看一遍,这样中国的疆域和区划以及地形、温度带分布等知识心里就有谱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也印在脑子里了。
背会了,就拿张白纸,自己默画地图,脑海里回想着这些地方的山川河流、人口、城市等。之后不管题目考你什么,你脑子里都能想起相关内容,分自然全得了。
❼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
学习初中地理时我们知道地图很难懂,读图 方法 需要良好的指导。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任何学科都需要有技巧的学习。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一)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可问题是在课堂上,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挺浓,但成绩却提高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当今学生读图能力弱的原因
1.对地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通过与很多学生的交谈以及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重要性的了解,总以为考试来临之前,拿本书,临时抱佛脚,就会万事大吉,不大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读图能力不足
也有一些学生,认识到了读图的重要性,在地理学习中也注意认真仔细读图,但是对读图的步骤缺乏一定的了解,不会读图,更别说理解地图的整体含义。
二、针对读图问题采取的 措施
1.强调地图的重要性
在每节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举实例来分析论证。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地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让他们结合自身的 经验 ,谈谈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读图热情。
2.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的重要保证,学习地理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比如,在平时的课堂中,时不时有意无意地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地理地图的图片,用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便于记忆的图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做一些地理游戏,用地理地图做道具,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很快地培养读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教室中等合适的位置悬挂地理展示图片,让学生时刻能感受到地理图片的存在,潜移默化中,联想到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等地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民风民俗。
3.图文并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文字与图片紧密结合,对于重点图片要逐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从而一步一步地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深刻地记忆图片所要表达和反映的信息。例如,在教授“34个省级行政区”这一章节时,教材上只有几个文字,没有形象的图片加以引导,图片却安排在 八年级 上册第七页了,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一章节时,要充分利用这幅图,在学生看图、读图、析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记忆,从而使学生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
4.指导学生读图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光靠给予学生大量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要教会他们读图的技巧。尤其是在学习地理图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表,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地理事物,在观察地理事物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在逐步引导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地理事物的各自特征、分布规律、分布的时间顺序、地域顺序、逻辑顺序等来读图。
(3)由浅入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制作一些图片,分步展示,逐步指导。
(4)要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首先看清楚图片的名称,了解这幅图片的意义;其次,看清楚图片的比例尺,读懂图片的注记,知道图片的表现方法;最后,根据需要有重点地读图。总之,使学生学会读图技巧,就好比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
5.以图导图,以图导练
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上,要注重以图导图,注意各个地理地图之间的联系,在平时的授课中,要紧密地结合每一幅图片,引导出另一幅图片,使学生心中有“图”。例如,在我国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区。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都有相应的坐落位置。在讲区域划分时,可以把我国的行政区配套上去,在联系中学会地理知识。
另外,要以图导练,在平时的课堂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地理地图方面的作业,在课下让学生自主读图、看图、析图、懂图,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地图的学习中慢慢尝到甜头,逐步提高对地理地图学习的热情。
三、评价与 反思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笔者自己的亲身体验,可以看到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有的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开始,根本不知道“地理三要素”是什么,更别提自己去读图。很多学生都有读图的愿望和热情,但苦于能力有限,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加引导,逐步培养,加强学生对地理地图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图文并茂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的读图技巧,以图导图,以图导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二)
纵观现在初中地理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革,在原有的文字叙述之上,加上了很多的图表。这一改革表明在初中的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图表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图可以作为一个媒介帮助我们理解初中地理知识。这包括世界的各大洲、各大洋的地理特征以及人口、交通、资源等情况。但是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读图能力,图表的展示不仅不能够给他们带来帮助,反而理解地图成为他们的负担和压力,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 总结 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一、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地图,对于刚刚触及初中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对于专业地图(比如等高线图)理解更为吃力。所以读图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对读图能力的训练应当贯穿于每一节地理课堂当中,有耐心地从基础开始教学。在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中最基本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即地图比例尺、方向坐标以及图例。
在教学中学生清楚扎实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的基础后,方能继续深入地理解地图的内涵。在这一基本训练之上,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提高对地图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清地图的类型。这其中包括地图、地理原理图、剖面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各种类型,经常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慢慢地就能够区别每种地图不同的特点、性质以及各自不同的读图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引导看图
初中生对于图表有陌生感,很多学生拿到图表之后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图表繁杂的表现形式和数字经常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初中生普看图的通病。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图。比如教导学生在拿到地图的时候先看图表名称,了解图表所要展示的内容。在这基础之上,利用地图三要素找到图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确他们的性质和概念,对他们进行分类。再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的事物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文字化概括,最后依靠文字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这种教学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面对地图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无所适从,让其明白了自己拿到地图后,该干什么,该想什么,该做什么。
三、培养感情
由于读图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图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所起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世界地图》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感觉记忆各个大洲、大洋的轮廓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增加这节课的趣味性,可以展开一个绘画竞赛,主题就是描绘各大洲大洋的形状,并要展开丰富联想,利用大洲大洋的轮廓再进行创作性的绘画。比如中国的疆域轮廓可以指引学生记忆成一只大公鸡,或是一个穿着纱裙的美少女战士。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就会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深刻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利用世界地形地貌分析各大洲出现的各种地理现象的原因。
四、贯穿教学
对于读图能力训练并不能脱离课堂,只要求学生一味地自我理解。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一方面通过图表的展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理解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做到图文并茂,将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地理第二语言。
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时,在介绍当地地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一部分当地居民生活的真实图片或视频,以及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图片,给学生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起学生对这一地区的兴趣。之后将这一地区的自然山川景观图片抽象化,向学生展示地形图和农牧业分布图等地理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结合书本知识,讲解图片的内容。这样的 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补充训练
在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影响读图、识图能力。教师不能对这部分学生丧失耐心,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读图能力补充训练。比如和他们一起用趣味形象的生动的图形记忆法来区分各大洲、大洋的轮廓;进行一系列的填图训练,或是裁剪一些简易地图。
总之,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单纯的背诵地理知识以应付考试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无法激发起学生兴趣,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❽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几年的地理教学使我深深感觉到,如果学生掌握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的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析图、绘图等地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下面,我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识别地图
认识地图就是让学生掌握构成地图的基本条件和要素,能够看懂地图并分清地图的类别和所表现的区域范围。认识地图是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使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能够在图中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图例和注记,这一阶段的知识在初中地理《地图》一章中做了专题介绍。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它又是今后使用地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起点放低,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指导,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基础打牢固。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编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图的数量,各种不同类别的地图散布于教材的各章节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整理归类,由计划的分类渗透,使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并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在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地图。第三步使学生熟练识别不同区域的地图。初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是教材内容到重中之重,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分别讲述了多个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区地图多而复杂,学生难记,并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学中,利用形状观察法,就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地图记住。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所表现的是哪个区域。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阅读地图是学生从图中直接获取某些信息点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地图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重在教他们阅读的方法。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地图表的标题或图名,因为图名是一幅图的主体和主要地理事物的概括。有些学生看了半天图,还是不知该看什么,看的又是什么,很多时候因为忽略了图名,抓不住要点就降低了读图的效率。二看图例、注释,这是读图是基础。三看图表的内容,看时要细,要抓重点。一幅地图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些信息是需要读出并牢记的,但有些信息是无需知道的。因此要求学生读图时一定要按课标要求和教师的设问读图,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选择的读图,即抓重点。通过这些步骤,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阅读地图,就为下一步析图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教会学生分析地图
仅仅会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直接获取到某些信息这是远远不够的,地图中往往隐含着好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需要在读图的基础上加以析图才能够获得。所谓析图,就是对读图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通过对直观信息的分析、取舍和重组,归纳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及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是培养学生析图能力的重要方法。
每一幅地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直至解决“怎么办”。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思维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我在教学“辽中南工业基地”时,就利用《辽中南工业基地》图,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各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个工业城市?”“根据图中的信息说一说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等。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是教学中经常性使用的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时,就选用了《中国的地形分布图》、《中国的降水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等多幅地图。学生通过多幅图的分析会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导致我国人口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特点。
教学中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地图教学,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会学生填绘地图
填绘地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动手操作的阶段。学生通过模仿、记忆、想象,做到脑想、眼看、手动,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巩固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地图实质的理解,是阅读地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绘制草图、简图,如轮廓图、水系图、等高线地型图等。
绘图训练需要经教师示范,学生由临摹发展到自绘,并养成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严格图例、相对准确的习惯。七年级的绘图,主要指导学生绘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分区国家的轮廓图,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单项地理要素。八年级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绘图技能,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再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河流、铁路、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随着绘图能力的提高,之后要求学生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以上四个方面,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相互联系,互相支持。地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使学生看懂地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地图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
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地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用好地图。
2、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
3、要认识到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
一、地理地图能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总结。
二、地理地图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三、地理地图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教学地图也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四、地理地图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就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在讲到等高线时,就仿照军事中的沙盘的制作,通过等高线图来制作沙盘,通过沙盘来划等高线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是课文数页的内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把它们表现在地图上。所以说,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会读图,就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第二步,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开始可分题(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够熟悉时,再复习课文,直到能完全熟练地看图叙述为止。然后,再根据各种专业地图(如,政区图、工农业图等)来综合叙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三步,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读图训练的步骤,或者说是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可以概括为:左图右书,边看(书)边读(图),图文结合。要反复读图,使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地图,然后再让地理知识重现,即让地图“活化”。读图是使文字语言与地图形象化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地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读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图;读图时,脑际中呈现出有条有理、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图训练,使读图能力达到看深看透、看穿看破的境界。所谓“深”、“透”是指不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到实质。所谓“穿”、“破”是指不是孤立地看各种地理要素,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地理综合体。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图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初中地理课堂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中国、了解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地图。如果没有用到地图,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地理课。
(1)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引领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专门来讲解地图知识。教师如果不对这节内容进行深挖细究,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因为在以后的章节中无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还是区域地理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地图。
(2)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无声老师”。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学生读懂地图、运用好地图就是学好地理的最佳方法。地图犹如无声的老师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区地理概况,在讲到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东南亚地形图,并让其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山脉、河流、岛屿以及它们在东南亚的大概位置。学生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当地的自然地理概况,比教师口述以及文字叙述印象更深。
(3)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调味剂”。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初中生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一开始对地理有很大兴趣,但最后就觉得地理学习高深、难懂。于是地理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作用。一读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画地图可以增强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三感知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诉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地图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实施我主要注意了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好的读图习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是地图的三大要素。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他们面对一幅地图时看见了线条、颜色、符号等地图元素,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方面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的河流”中,主要有四条河流,编制成口诀“伏尔加毕业了”,学生会很感兴趣,这分别是指什么呢,学生自己就会将这些名称对号入座,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
第三方面、培养学生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⑴形状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⑵重点突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⑶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不同气候图中降水和气温的比较,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和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对比,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第四方面、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景君梅认为,使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应掌握使用方法,达到使用功效,培养读图习惯,真正理解和掌握地图语言。
⑵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态度、用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⑷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在教学中多使用彩色地图,而实际应考中多是黑白色地图,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完彩色地图后应适当给出黑白色简图让学生加以辨认。课后练习也要找好相应内容的综合读图,加强学生对于该地区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认知。因此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
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通过近些年的各级考试命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地图是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勾圈地图、绘制地图、填涂地图等教学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参考文献】
[1]黄煜。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地图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2]郑银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0(13);
[3]景君梅,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6);
[4]刘淑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文理导航,2011(8)
;❾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读图能力
【热点导读】: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新形式下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 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更多精品文章来源自 3 e 教育网 纵观现在初中地理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革,在原有的文字叙述之上,加上了很多的图表。这一改革表明在初中的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图表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图可以作为一个媒介帮助我们理解初中地理知识。这包括世界的各大洲、各大洋的地理特征以及人口、交通、资源等情况。但是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读图能力,图表的展示不仅不能够给他们带来帮助,反而理解地图成为他们的负担和压力,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一、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地图,对于刚刚触及初中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对于专业地图(比如等高线图)理解更为吃力。所以读图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对读图能力的训练应当贯穿于每一节地理课堂当中,有耐心地从基础开始教学。在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中最基本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即地图比例尺、方向坐标以及图例。
在教学中学生清楚扎实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的基础后,方能继续深入地理解地图的内涵。在这一基本训练之上,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提高对地图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清地图的类型。这其中包括地图、地理原理图、剖面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各种类型,经常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慢慢地就能够区别每种地图不同的特点、性质以及各自不同的读图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引导看图
初中生对于图表有陌生感,很多学生拿到图表之后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图表繁杂的表现形式和数字经常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初中生普看图的通病。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图。比如教导学生在拿到地图的时候先看图表名称,了解图表所要展示的内容。在这基础之上,利用地图三要素找到图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确他们的性质和概念,对他们进行分类。再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的事物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文字化概括,最后依靠文字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这种教学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面对地图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无所适从,让其明白了自己拿到地图后,该干什么,该想什么,该做什么。
三、培养感情
由于读图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图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所起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世界地图》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感觉记忆各个大洲、大洋的轮廓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增加这节课的趣味性,可以展开一个绘画竞赛,主题就是描绘各大洲大洋的形状,并要展开丰富联想,利用大洲大洋的轮廓再进行创作性的绘画。 比如中国的疆域轮廓可以指引学生记忆成一只大公鸡,或是一个穿着纱裙的美少女战士。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就会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深刻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利用世界地形地貌分析各大洲出现的各种地理现象的原因。
四、贯穿教学
对于读图能力训练并不能脱离课堂,只要求学生一味地自我理解。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一方面通过图表的展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理解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做到图文并茂,将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地理第二语言。
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时,在介绍当地地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一部分当地居民生活的真实图片或视频,以及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图片,给学生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起学生对这一地区的兴趣。之后将这一地区的自然山川景观图片抽象化,向学生展示地形图和农牧业分布图等地理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结合书本知识,讲解图片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补充训练
在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影响读图、识图能力。教师不能对这部分学生丧失耐心,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读图能力补充训练。比如和他们一起用趣味形象的生动的图形记忆法来区分各大洲、大洋的轮廓;进行一系列的填图训练,或是裁剪一些简易地图。
总之,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单纯的背诵地理知识以应付考试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无法激发起学生兴趣,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更多精品文章来源自 3 e 教育网
❿ 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所有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来,有些知识还可以用演示表现出来。平时练习或考试,有些知识课本上没有明确说出,但是地图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学生不能正确答出,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观察造成的。要弥补这个缺憾,就要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恰恰对地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法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可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二、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后,为了让学生能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形状,课后我布置学生制作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图的活动。经过制作行政区图,学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轮廓。在过后做练习和考试中有关这方面的题基本上。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以前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教学挂图或投影图、投影片,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山脉,那是什么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学生不用观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学生识图能力低下:翻开地图时找不到,找不准。所以在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例如在讲地球自转运动时,先让学生用一物(如课本、文具盒等)充当太阳,假想它们是圆的球体,并能自身发光,然后一手托地球仪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另一手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学生会发现地球仪上的各个地方,有时候会背向太阳(黑夜),有时候会面向太阳(白昼),于是很快得出,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同样,改变和附加一定条件也可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从而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现象并能看到演示过程中,哪里做得不到位,也有利于学生在做练习指出图中地球公转图中的错误能正确迅速地指出来。再如:“根治黄河”的关键——治沙这个问题,我制作了一个上表面倾斜的小木箱,里面装满沙土,然后让学生向上面浇水,发现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铺一层草皮再浇水,学生会发现沙土流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