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地理条件
广义的地理条件包括人文地理条件与自然地理条件。狭义的地理条件指自然地理条件,即本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气候特点;地形、地势、植被、矿产、资源
、河流、山川等特点。
人文地理条件包括,当地的人口,居民组成,民族构成、生活习性、工农业发展等特点。
不知说清楚没有?希望对你有点用
2. 回答地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土壤、自然资源,水源,降水。。。
社会经济条件有
区位、资源、产业、交通、人才,周围地区的经济。
3. 地理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包括哪些呢
政策、应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去分析、地势、教育、温度、交通、自然资源、科技、水源、人力资源、海拔。自然条件:地形、市场、土壤:工农业发展水平、植被等社会条件、气候(降雨、大气)、光照、历史、文化环境等是的
4. 什么是地理资源 它包括什么类型的资源
研究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的地域组合、分布规律以及评价、利用和保护的领域。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资源地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前者除研究自然资源外,还研究非自然资源,诸如劳动力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资源地理,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它们是社会生产的原料和燃料的来源,或是社会生产力布局的必要条件和场所。
资源分类 按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一般可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 6个方面。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能源资源,鉴于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已纳入能源地理的研究领域。
①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来源之一。由于矿产资源的储量、产量和质量以及地理分布的区域性,对于经济区划的制定和生产布局的规模、投资、时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矿产资源往往被视为资源地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按其特点和用途又可分为铁、锰、铬、钨等黑色金属,铜、铅、锌等有色金属,铝、镁等轻金属,金、银、铂等贵金属,铀、镭等放射性元素和锂、铍、铌、钽等稀有、稀土金属。非金属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原料,磷、盐、硫等化工原料,金刚石、石棉、云母等工业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建筑材料。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它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对各类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包括:矿床的工业类型、储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矿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后者又包括矿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的地域组成、运输条件、工农业生产水平、城镇人口劳动力状况等。
②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按土地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大致分为农业用地、工业交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类型土地(如荒山、荒地、沼泽、海涂、沙漠等)。地球上各类土地资源的地理分布有很大差异,各国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③ 水资源。自然界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海洋、冰川、江河、湖泊和沼泽)、地下水和大气水 3种类型。地球上的水资源共约1386×107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水,陆地水约占3.3%。其中 30.4%分布在河流、湖泊、土壤和地下 600米以内的含水层,便于人类利用,其余的分布在极地和山岳冰川、永久雪盖、永久冻土中。由于陆地淡水资源在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工业、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世界陆地的很大一部分已出现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现象,并出现了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目前,海水淡化和极地冰川利用问题,已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从一国一地区来说,查清水资源情况,防止水污染,制订合理利用方案,乃是确定工业、城市发展规模、保护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④ 气候资源。由光照、热量(温度)、降水、风力等要素组成的各种气候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光、热、水、风等气候要素与相应的土地、生物、水资源的地域组成,往往对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和旅游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因此,了解一国一地区气候资源的地域差异、历年和季节变化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资源的组合特点,是进行农业区划,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和进行旅游业布局的先导因素之一。
⑤ 生物资源。地球上生物物种浩繁,按其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可分为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类。前者包括栽培植物和自然植物;后者包括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生物资源是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工工业的部分原料来源。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已为世界各国普通重视。
⑥ 海洋资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开发已成为当今世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方向之一。海洋资源包括海水资源(可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和制取淡水)、海底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和锰结核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可建立海底居所、海底仓库、人工岛等)、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海流等)。因此,调查研究各种海洋资源的数量、质量、区域分布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已被许多国家列为重大新课题。
研究概况 自然资源,就其地域组合和分布规律来说,有其自然属性;就其开发利用和与生产布局的关系来说,又有其社会属性。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种类和范围)和深度(使用价值)也日益增加,自然资源研究要把自然基础、社会需要、技术可能和经济合理结合起来。
资料地理的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战后基于对战略物资的需求和开展土地利用、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厂址选择和设计规模等的需求,均对自然资源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资源地理的形成和发展。欧美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有资源地理的研究,并在大学设置有关资源地理的课程。苏联于1960年建立了这门学科。中国到70年代后期开展对资源地理的研究。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问题。资源地理研究不仅同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密切相关,而且要充分运用生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钻采技术、遥感遥测、工艺学、农艺学等技术科学,以及经济科学等的成果。资源地理的研究方法,陆上主要是实地踏勘、航空遥测,海上还要借助于船只、潜水器等探测。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已将航天遥测与传统的实地勘察结合起来,效果更为显着。
(张绍飞)
5. 地理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包括哪些
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资源、能源、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人地关系、机械化水平、协作条件等。
6. 回答地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自然条件有:位置(纬度、经度、周围环境等),气候(气温、降水等),地形,地貌,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区位、资源、产业、交通、人才等。
7. 回答地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一、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部分,自然资源则是一定时空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自然环境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自然前提;
2)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地区专业化)提供自然基础;
3)它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4)它影响着产业地理分布的地区界限。
总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人类产业活动及其分布具有重大影响,但它们最终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与产业布局。
二、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或称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如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线、人口、历史、文化、政治、军事、企事业单位、
工农业产值、商务、贸易、通信、电力、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疾病与防治、旅游设施,等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程度。
(7)地理资源条件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1)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1)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1)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2)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8. 回答地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自然条件有:位置(纬度、经度、周围环境等),气候(气温、降水等),地形,地貌,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区位、资源、产业、交通、人才等。
9. 地理要素有哪些
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10. 地理课程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课程资源包括旨在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地理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更好地贯彻地理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广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断拓展学生的学和深度。
按照地理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将其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而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应当占据主要地位。但从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来说校外课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校内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拓展,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地理观、环境观和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太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地理学习和创造性的地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