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不懂,为什么会有两个大潮,月亮离太阳最远不是应该是小潮吗
摘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形成原因 过程 特征 主要类型 利用 研究历史
海洋潮汐
摘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形成原因
过程
特征
主要类型
利用
研究历史
海洋潮汐
收藏
反馈
正在加载查看图片集
海洋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正在加载潮汐
在日、月等天体的引潮力作用下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潮汐的升降和涨落,与人们的多种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船只航行和进港出港、舰艇活动,沿海地区的农业、渔业、盐业、港口建设、大地测量、环境保护等,都必须掌握潮汐变化的规律。此外,利用潮汐进行发电,也是能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成原因
正在加载潮汐形成
海洋潮汐的形成原因是天等的引潮力。引潮力即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任意天体对地球某处的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地心到天体中心的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还与天体到该处的天顶距有关(天顶距越接近90°,引潮力越小)。因此,地球上引潮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因时因地而异。虽然太阳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但因它离地球更远,结果它的引潮力只有月球的46%。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引潮力与月球或太阳相比甚小,都可以忽略。由月球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叫做太阴潮;由太阳引潮力引起的,叫做太阳潮。两者都属于天文潮。引潮力不仅产生了海洋潮汐,而且引起固体地球潮汐(地潮)和大气潮汐(气潮)。对海洋来说,地潮在海潮之下,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们都对海潮产生影响。
过程
月球和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都有周期性,故潮汐也有周期性。从潮汐过程来看:当潮位上升到最高点时,称为高潮或满潮;在此刻前后的一段时间,潮位不升也不降,称此阶段为平潮;接着潮位开始降落,当它降到最低点时,称为低潮或干潮;在此刻前后的一段时间,潮位又不升不降,称此阶段为停潮。停潮之后,潮位又开始上升。平潮和停潮的时间长短都因地而异。规定平潮的中间时刻为高潮时,当时的潮位高度为高潮高;停潮的中间时刻为低潮时,当时的潮位高度为低潮高。相邻的高潮和低潮的潮位高度差,称为潮差。从低潮至高潮的过程,称为涨潮;从高潮至低潮的过程,称为落潮。涨潮阶段的潮差为涨潮差,时间间隔为涨潮时;落潮阶段的潮差为落潮差,时间间隔为落潮时。
特征
潮汐不等现象
潮汐的过程,每天不同,这是因为月球、太阳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缘故。不仅它们的距离有变化,而且三者还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有时互相增强,有时互相削弱,致使潮高和潮时都随着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其中潮汐不等现象,主要的有半月不等、月不等、赤纬不等和日不等4种现象。
1. 半月不等现象:农历每月的朔(初一)和望(十五或十六),月球、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大致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的方向相同,它们所引起的潮汐相互增强,使潮差出现极大值。
这种极大值每半个朔望月(14.7653天)出现一次,相应的潮汐称为大潮或朔望潮。大潮过后,潮差逐渐减小,在农历每月的上弦(初八或初九)和下弦(廿二或廿三)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的方向接近正交,因而互相削弱的情况最为显着,故潮差达极小值。这种极小值也是每半个月出现一次,相应的潮汐称为小潮或方照潮。这种大潮、小潮的依次更替,称为半月不等现象。实际上,中国海区的大潮通常出现在朔和望之后约两天的时候,小潮通常出现在上弦和下弦过后约两天的时候。
2. 月不等现象: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椭圆,月球从近地点出发, 经过远地点又回到近地点, 需要27.5546天,从而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也随着产生相应的周期变化。由这一原因所导致的潮差变化,叫做潮汐的月不等现象。
3. 赤纬不等现象:由于月球轨道面与天球赤道面斜交,所以月球的赤纬不断变化。在每个回归月中,月球半个月处于赤道面以北,半个月在赤道面以南。因为在上半月和下半月的引潮力效应相同,所以周期为半个回归月(13.6608天),相应的潮汐变化称为赤纬不等现象。
4. 日不等现象:潮汐曲线每天相邻的高潮和低潮的高度差逐日变化的现象,其周期为27.3216天,相应的潮汐变化称为日不等现象。
就潮汐不等现象的总效果而论:
对月球而言,它大约每两周经过赤道一次,这时相邻的高潮和相邻的低潮的不等现象甚小,相应的潮汐称为赤道潮;当月球在南(北)赤纬最大的位置附近时,潮汐不等现象甚大,相应的潮汐称为回归潮。
对太阳而言
㈡ 涨潮、落潮的时间是怎么算的
具体方法如下:
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湖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移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廿二、廿三附近几天。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和廿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
方法一
1、农历日期小于十五的:
涨潮时间 = 农历日期×0.8
退潮时间 = 农历日期×0.8-6
2、农历日期大于十五的:
涨潮时间 =(农历日期-15)×0.8;
退潮时间 =(农历日期-15)×0.8-6
计算出的时间是12小时制的。
㈢ 小潮出现的日期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题选C项;
㈣ 潮汐时间变化规律
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湖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移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廿二、廿三附近几天。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和廿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
避开大潮时间再去海上。
㈤ 什么是月球潮汐
潮汐是由月球的吸引力造成的。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这种现象曾使古人很纳闷,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来细心的人们发现,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迟到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想到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古代地理着作《山海经》中已提到潮汐与月球的关系,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着的《论衡》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但是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从数学上证明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比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要强大得多,但太阳的引潮力却不到月球的1/2。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或称起潮力)虽然起因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但却又不是太阳和月球的绝对引力,而是被吸引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和地心所受到的引力之差。引潮力和引潮天体的质量成正比,和该天体到地球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因为太阳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2710X104倍,而日地间的平均距离是月地间平均距离的389倍,所以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引潮力的2.17倍,因而从力学上证明潮汐确实主要由月球引起。打个比喻,如果某地潮水最高时有10米高,差不多7米是月球造成的,太阳的贡献只有3米,其他行星不足0.6毫米。
太阳的引潮力虽然不算太大,但能影响潮汐的大小。有时它和月球形成合力,相得益彰,有时是斥力,相互牵制抵消。在新月或满月时,太阳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或正相反方向施加引力,产生高潮;但在上弦或下弦时,月球的引力作用对抗太阳的引力作用,产主低潮。其周期约半月。从一年看来,也同样有高低潮两次。春分和秋分时,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这时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两次高潮。此外,潮汐与月球和太阳离地球的远近也有关系。月球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大约每27.55天靠近地球和远离地球一次,近地潮要比远地潮大39%,当近地潮与高潮重合时,潮差特别大,若远地潮与低潮重合时,潮差就特别小。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椭圆,在近日点太阳引力大,潮汐强,远日点,引力小,潮汐弱。
从一天看来,因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潮汐波由东向西,沿周日运动的方向传播,一次潮汐涨落经历的时间是半个太阴日,即12小时25分,也就是所谓的半日潮,生活在海边上的人,每天都可以看到海水有规律地升落两次。白居易“旱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的佳句便打此而来。
实际的潮汐还会受地理环境、海岸位置、洋流运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钱塘江潮为例,我们知道,钱塘江口的杭州湾呈喇叭口状,越往里越窄,加之涨潮时带进的泥沙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从而造成潮势汹涌澎湃。
月球的引潮力不仅会在地球上产生海潮,还会引起大气潮。但是大气潮远没有海潮这样惊天动地,气势磅礴。又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所以是很难察觉的。除此之外,引潮力还会使地球的本体,包括地表(大陆和洋底以下各部分)产生潮汐,这种潮汐称为固体潮,固体潮引起地表的起伏很小,只有用精密的仪器才能测出来,这可能对地球的引力场有细微影响。地球内部有一部分是液态的,因此那里也会产生潮汐,有人认为地球内部的潮汐是诱发地震的原因之一。
作用总是相对的,有作用力便有反作用力。月球对地球有引潮力,反过来,地球对月球同样也有引潮力。按理说,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80多倍,地球对月球的引%B
㈥ 为什么上弦月小潮 满月大潮
您好,这位朋友:
这种小潮、大潮的现象,是由于月亮绕地球旋转时,太阳的引力的原因。满月的时候,地球正好夹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这时会发生大潮,因为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从两旁同时牵引海水,海潮会变得特别高。新月的时候,月亮夹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候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在同一方向牵引海水,海潮也会变得特别高,这也是大潮。小潮是在半月(只看到半个月亮)的时候发生,这时太阳和月亮以地球为中心成一直角的方向。月亮和太阳的牵引力会互相抵消一部分,所以海潮特别低,这就是小潮。
希望帮到你,谢谢!
㈦ 大潮,小潮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
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潮汐是所有海洋现象中较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海水运动现象,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尤其是,永不休止的海面铅直涨落运动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人们的兴趣。
1、潮汐要素
图7—1表示潮位(即海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铅直高度)涨落的过程曲线,图中纵坐标是潮位高度,横坐标是时间。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涨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落潮时。一般来说,在许多地方涨潮时和落潮时并不一样长。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做高潮高,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叫潮差。
2、潮汐不等与潮汐类型
一、潮汐的类型
从各地的潮汐观测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涨、落潮时,还是潮高、潮差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的情况,可以把潮汐大体分为如下的4种类型:
1.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做正规半日潮(图7-2a)。
2.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每个太阴日内一般可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较大的时候),第二次高潮很小,半日潮特征就不显着,这类潮汐就叫做不正规半日潮(图7—2b)。
3.正规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像这样的一种潮汐就叫正规日潮,或称正规全日潮(图7—2c)。
4.不正规日潮图7—2d是不正规日潮潮汐过程曲线。显然,这类潮汐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具有日潮型的特征,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接近零的时候)则具有半日潮的特征。
二、潮汐的不等现象
凡是一天之中两个潮的潮差不等,涨潮时和落潮时也不等,这种不规则现象称为潮汐的日不等现象。高潮中比较高的一个叫高高潮,比较低的叫低高潮;低潮中比较低的叫低低潮,比较高的叫高低潮。
从潮汐过程曲线(图7—2)还可看出潮差也是每天不同。在一个朔望月中,“朔”、“望”之后二、三天潮差最大,这时的潮差叫大潮潮差;反之在上、下弦之后,潮差最小,这时的潮差叫小潮潮差
具体的图看看这个吧,这里面都有
http://202.119.109.14/wj/Subject06/main0604.htm
㈧ 每月的什么时候会出现大小潮
月球、太阳和地球三者相对的位置不同时,引潮力的大小也不相同,但它们在天空里的相对位置又是周期性变化的,因而潮汐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当月球,太阳和地球三者成为一直线时,也就是在阴历初一新月(朔)或十五满望月(望)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方向是一致的。
太阳的引潮力加强了月球的引潮力,或者说在某一地点太阴潮和太阳潮的高潮发生于同一时刻,从而形成了一月中两次特大的太阴,太阳合成潮,这时海水涨得最高,落得也最低,潮差最大,所以叫“大潮”。由于大潮发生在每月朔、望的时候,又叫“朔望潮”。
当月球、太阳和地球处于相互垂直位置时,也就是阴历初七、八(上弦)和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或者说同一地点太阴潮的高潮(低潮),和太阳潮的低潮(高潮)发生于同一时刻,从而形成了一月中两次最小的太阴、太阳合成潮,这时海水涨得不下高,落得也不低,潮差最小,所以叫“小潮”。
主要特征
潮差又称潮幅,指一个周期内相邻的高潮位和低潮位间的水位差。月球和太阳引力使海洋水面发生周期性涨落,每太阴日(24小时50分)两次。水面涨至最高位时称高潮或满潮;水面降至最低位时称低潮或干潮。大小潮因时因地而异。
朔望(农历初一、十五)之日出现大潮;上下弦(农历初八、二十三)出现小潮。亦随一年四季而异。沿海地形对潮差有很大影响。世界上的最大潮差,出现于加拿大的芬地湾,达18.0m。中国最大潮差出现于杭州湾的澉浦,达8.9m。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潮升、网络-潮差
㈨ 地震与月亮有什么潮汐周期
各种潮汐的形成,主要是由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决定的。地震与月球的运转是否有很大关系,科学家们正在探秘之中。
现在我们知道,月亮的盈亏并不是“死而复生”,而是因为日、地、月在运动中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在地球上每天看到月球的不同部分,感觉上便是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我们说月亮围绕地球转,这是不太准确的。严格地说,地球和月球组成了地月系,地球和月球都围绕着它们的共同质心旋转。地月系的质心不在地球的中心,而在地表以下1728千米处。月球围绕地月系质心运动的周期,因选用基点的不同,其数据也有差别。人们用得最多的是朔望月,一个周期为29.53天。我们使用的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就是以朔望月为基础制定的。
月球的质量不大,只有地球的1/6,但它离地球很近;太阳距地球当然要远得多,但它的质量又很大。这两个天体都对地球各处产生很强的引力,从而形成周期性潮汐,称作天文潮汐。这种潮汐主要有:
海潮:海水的周期性涨落;
固体潮:地壳规律性升降;
大气潮:气压周期性变化。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计算,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太阳的2倍多,所以,各种潮汐的形成,主要是由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决定的。
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的位置不同,地球上所受到的引力大小也不同。
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地、月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上各点所受到的日月引力相互叠加,使高潮极高,低潮极低,称之为大潮。(初一的月亮叫做新月或朔,初一前后各一天就叫朔期。十五的月相称满月或望,十五前后各1天就称望期。)
到了农历的初七、初八,或二十二、二十三,月亮转到了和太阳成90度(或270度)角的位置,日、月引力大致垂直,二者抵消,使高潮、低潮的差异最小,称之为小潮。(初七、初八的月相叫做上弦,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叫做下弦。)
这种大一小潮周期为14天左右(14.75天)。
月球绕地月系质心运转的轨道是个椭圆,大约每27.55天靠近地球和远离地球各1次,近地潮要比远地潮大39%。当近地潮与大潮重合时,潮差就特别大;反之,若远地潮与小潮重合,潮差就特别小。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是椭圆,在近日点太阳引力大,潮汐强;远日点引力小,潮汐弱,周期为1年。
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潮汐还存在13.6天、186天、8.85年、18.6年、2.1万年、4.1万年和10万年等周期。
这种日、月引力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海潮周期性涨退,海水不断地冲蚀着海岸及海底,并搬运沉积物到适当的地点沉积保存下来,某些地层上就沉积下了潮汐韵律层,它记录了亿万年来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的有用信息。科学家们对此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无数的未解之谜等待人们去探索。特别是令人备感恐怖的“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之说。
1966年3月22日,中国河北宁晋发生7.2级地震,这天正好是初一(朔日)。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特大地震,死亡人数达23万。这天正是初二,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按一般人的习惯,这时仍是初一“夜里”。在那地震频繁的日子里,每逢初一、十五,人们格外小心,因为余震总喜欢在这两天光临。
确实,自有地震以来,在河北(包括京津)地区,史料载明了日期的大于6级的地震有30次,在初一、十五前后各一天发生的就约占50%。如果不算余震,则发生在初一、十五前后各一天的大地震,占总地震数的55%。
不仅河北如此,整个华北地区的地震也有这种规律。如1966~1984年间发生的5级以上的95次地震中,发生在朔望期(取为朔望日前1天至后2天)的为48次,约占50.5%;6级以上的地震共19次,发生在朔望期的为10次,约占52.6%;7级以上的地震共5次,发生在朔望期的为3次,占60%。这些比例都比自然概率27.1%高得多。
除华北外,新疆柯平地区及江苏溧阳一带的地震也明显与朔望期有关。但并不是所有地震都“青睐”初一、十五,有些地震特别“喜欢”初七、初八(即上弦)或二十二、二十三日(即下弦)。
地震科学家们统计了云南地区发生的地震,发现地震最喜欢在农历的二十二,即下弦的前1天,光临云南;其次则比较喜欢初一这天。云南地区的地震在农历的二十二这天释放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6.1%,在初一释放的能量占18.7%,而下弦前一天或初一,仅占朔望月总天数的4.2%。
月球是周期性地绕地月系质心运转的,地震又与月球的运转有很大关系,那么月球运转周期在地震的发生上有没有反应呢?
1969年,美国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在月球上安置了地震记录仪,科学家分析第一批记录结果就发现月震有约27天的周期,这正是月球靠近地球的周期(叫做近月点)。科学家们由此开始探讨地震有无类似的周期。对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1964~1971年记录的42000个地震的分析表明,地震数据峰值是13.65天,每月出现2次这样的峰值。也就是说,地震存在约27天的周期。科学家分析1949~1974年美国阿拉斯加和中美洲的大量地震,也发现有13.65天的周期,而澳大利亚和日本列岛的这种效应不明显。不过,科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上述周期的得出是由地震数据本身的正常变化引起的,与月球无关。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还在继续探索。
㈩ 大水潮和小水潮在哪一天怎么知道
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每月的初一、二、三与十六、十七、十八。小潮指的是潮水涨退幅度小的时候,除了涨大潮的几天,都是小潮。
海水涨潮退潮是由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是引起海水涨落的主要原因。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主要是早晨受太阳引潮力而涨潮,晚上收月亮引潮力而涨潮的现象。
涨潮是什么原因?
月球的引潮力不仅会在地球上产生海潮,还会引起大气潮。但是大气潮远没有海潮这样惊天动地,气势磅礴。又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所以是很难察觉的。
除此之外,引潮力还会使地球的本体,包括地表(大陆和洋底以下各部分)产生潮汐,这种潮汐称为固体潮,固体潮引起地表的起伏很小,只有用精密的仪器才能测出来。
这可能对地球的引力场有细微影响。地球内部有一部分是液态的,因此那里也会产生潮汐,有人认为地球内部的潮汐是诱发地震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会涨潮?
地球质点受到月球质点的万有引力正是地球质点绕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此向心力对应的惯性力与此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地球质点受月球质点的万有引力与这个惯性力相互抵消。
地球被看做质点,就可以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动力学规律看做与地球质点完全一样。这样物体受的月球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
实际上地球的体积很大,在离月球最近的地面上的物体,绕地、月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明显小于地球质点的轨道半径,物体所受月球的万有引力就会大于所受对应的惯性力。
这两个力不能再抵消,其合力与物体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
如果所说的“物体”是这里的海水,那么这里就会有涨潮发生。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离月球最远的地面上的物体,月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小于与之对应的惯性力。
它们的合力又是与地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也是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
所以在离月球最远的那部分海水同时也会有涨潮发生。这就使本应是球形的海平面微微呈现出纺锤体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