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气温是指什么地方的空气温度
我们气象观测所说的气温,是指近地面的空气温度。
‘贰’ 初中地理的温度如何计算
初中地理中的温度计算需要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来做。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例如,海平面18℃,3000米高的地方气温就是18-3000÷100x0.6=0℃
‘叁’ 地理学上的 气温、降水标准
低温一般指0度到零下15度之间,高温指30到35度,寒冷指零下15度以下,炎热指35度以上,温和指零10到20度
年降水量200mm以下为干燥
400mm以为为少雨
400~~~~800MM为湿润
800MM以上为多雨
‘肆’ 南极的温度是什么
“南极温度指的是南极大陆上的温度。极端最高气温达零上20.7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94.2摄氏度。”
由于南极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20摄氏度。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负25摄氏度。
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零下17至零下20摄氏度左右;而内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则为零下40至零下50摄氏度;东南极高原地区最为寒冷,年平均气温低达负53摄氏度。地球上观测到的最低气温为摄氏负93.2摄氏度,这是2010年8月美国记录到的,在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竟然是一片冰晶。
南极的寒冷首先是与它所处的高纬度地理位置有关,由于高纬度地理位置,导致了在一年中漫长的极夜期间没有太阳光。同时,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有关,纬度越高,阳光的入射角越小,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热能越少。
‘伍’ 地理中低温与寒冷的区别(顺带着炎热与高温)
地理中低温和寒冷有区别,区别有:
1、低温是凡是低于环境温度的都称为低温;
2、寒冷的表面意思是指温度低,让人感到凉;
3、 寒冷:1月平均气温低于0℃;炎热:7月平均气温超过25℃。
高温是指具体有温度,比较高.如当时的气温大于35摄氏度时,即可发布高温警报.
而炎热指的是由于温度和湿度引起的干燥,可使人产生烦躁情绪.
‘陆’ 请问地理中描述气温“温和”“高温”“寒冷”分别指温度在多少之间
没有度数的界定是些专有名词。比如温和用在亚热带的冬季,温带海洋的全年。高温用在热带全年,亚热带和温带夏季。寒冷用在温带冬季…
‘柒’ 气温是指什么地方的温度
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地方测得的空气温度。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日出前。
(7)地理上的温度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某地气温除了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化外,还有因大气的运动而引起的非周期性变化。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前者的作用大,则气温显出周期性变化;相反,就显出非周期性变化。
不过,从总的趋势和大多数情况来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周期性还是主要的。热量平衡中各个分量,如辐射差额、潜热和显热交换等,都受不同的控制因子影响。这些因子诸如纬度、季节等天文因子有着明显的地带性和周期的特性。
而下垫面性质、地势高低,以及天气条件,如云量多少、大气干湿程度等,均带有非地带性特征。同时,不同地点,这些因子的影响也不相同,因而在热量的收支变化中引起的气温分布也呈不均匀性。
2、人类影响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捌’ 高考地理中光照,热量,温度的区别
热量一般取决于纬度位置及海拔高度等,通常纬度低海拔低的热量大,反之则小,温度主要有日温、年温、相对温差,其取决条件与热量相似,同时还受天气、洋流、锋面气旋等影响,涉及面比较大。
至于光照,通俗点就是太阳照射的情况。天气、山地阴阳、坡度、建筑物间距是影响其的主要原因。自然界一昼夜 24h为一个光照周期。有光照的时间为明期,无光照的时间为暗期。系统与外界间存在热学相互作用的结果有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这时所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
光照原理
光照是物体被照明的程度,也即物体表面所得到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比,单位是Ix(l勒克斯是l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l平方米面积上所产生的答照度)或英尺烛光(1英尺烛光是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1平方英尺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1英尺烛光=10.761x。光照强度的测量用照度计。
热量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做功与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一样。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若两区域之间尚未达至热平衡,那么热便在它们中间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另一方传递。
‘玖’ 初中地理气温划分标准
最冷月均温低于0度是冬季寒冷,0~15度是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15度以上就可以算全年高温了。
夏季一般说25度以上是炎热,20度上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用夏季凉爽,如果全年都低于0度就可以说终年寒冷了。
热带是指全年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的地区,通常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亚热带是估计我国的说法,按照我国的划分,是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通常年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南北温带是从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温度影响
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接收热量后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到太阳落山以后,近地面的气温渐渐降低,地表的温度也随之开始下降。可见,日出日落,地温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同时随着四季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地温最高、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迟。地温的高低对近地面气温和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生长发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动,有很大影响。
‘拾’ 关于初一地理上的温度带是怎么划分的
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
也就是南北纬23°26′之间是热带
北回归线23.26到北极圈66.34
是北温带
南回归线23.26到南极圈66.34是南温带
南北极圈66.34以北
以南
分别是北寒带
和南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