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信息系统和工程测量
首先,你得看你能考上什么层次的学校,举三个例子: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亚洲第一测绘及相关专业学府,侧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培养相关专业研究型人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学院国内二等测绘专业院校,侧重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管理人才;专科层次相关院校,主要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其次,就业方面讲,男生,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毕业生别说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就算专科层次,就业都不是问题,发展得看你自己的所学驾驭以后的工作。
本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武汉大学硕士,在一所专科院校任测量专业教师,希望可以帮到您!
B. GIS局放试验方法
leaksHOOTER可视化局放检测相机,该设备能感测出运转设备故障、振动、泄漏及电气局部放电所产生的高频信号。它使用独特外差法将这些讯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让使用者透过耳机来听到这些声音,并于指针上看到强度指示。外差法原理就像是收音机,可将信号准确地转换成声音,让人们容易地辨认及了解。使用超声波技术的优点就是容易理解、方便,超声波是一高频短波信号,此声波是不被人耳所直接听见,当我们透过超声波全功能侦测器可完全侦测到这些声音。
C. 请问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 进行软件测试 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测试
1、测试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功能完整性,以满足客户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系统特殊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如高并发量,这些都需要测试来验证;
2、测试结果是系统验收的重要凭证,没有验收报告,就不能进行项目验收和结题
3、其他……
D.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特性
(1) 分析现行运行过程,获取现行系统流程图系统分析员在对用户现行工作流程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要对现行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明确现行系统的目标、规模、界限、主要功能、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数据存储、对外联系、日常事物处理与主要存在问题,获取对现行系统的充分认识与理解。按照现行系统的职能划分和业务范围,概括抽象出现行系统的业务框图或业务流程图,通过各业务职能的相互关系和可实现程度,初步界定出GIS建设可实现的业务内容和可改进的职能。例如,对于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土地有关的各项指标的查询、统计以及进行土地资源的单一或多用途评级、评价,但不可能期望通过该级别GIS的建设实现对土地利用的自动规划。按照现行系统对数据的使用、加工和处理过程,获得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对于以空间数据处理为其对象的部门来说,它的运作需要涉及大量的图形、表格、文挡资料,数据流程图是其具体业务过程和作业过程的反映,代表了数据操作的逻辑模型。(2) 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中出现的所有空间数据、属性数据进行描述与定义,形成数据字典,列出有关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数据项条目、加工条目的名称、组成、组织方式、去值范围、数据类型、存储形式、存储长度等。数据流条目:组成、流量、来源、去向;文件条目:文件名、组成、存储方式、存取频率;数据项条目:数据项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处理条目:处理名、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处理逻辑。(3) 导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现行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明确其本质是做什么,对现行系统的具体模型进行抽象,去掉那些具体的、非本质的、在进一步深入分析中造成不必要负担的东西,获取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作为待建GIS逻辑模型的依据。例如,对图8-1(a)所示非本质的因素进行抽象,可得图8-1(b)所示的逻辑模型。
(4)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与描述
在对现行系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 弊端,对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综合抽象和提炼,形成对待建GIS需求的文字描述,包括有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数据管理能力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需求、用户接口需求、联网需求、软硬件需求、运行环境需求等的文字描述。
(5) 明确待建GIS的目标
对可行性分析中的目标进行进一步深化明确,获得待建GIS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
(6) 导出待建GIS的逻辑模型
这是系统分析中实质性的一步。将待建系统的逻辑模型与待建
GIS的目标相比较,找出逻辑上的差别,决定出变化的范围,明确待建GIS做什么;将变化的部分看作新的处理步骤或模块,对现有数据流程图进行调整;由外向内逐层分析,获得待建GIS的逻辑模型。
(7) 制定设计实施的初步计划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各子系统(或模块)开发的先后顺
序,分配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和人;对GIS建设的时间进度进行安排;对GIS建设费用进行评估。
系统分析的最后阶段由分析员提交用户需求分析报告,用户需求分析报告一般应经过用户主管部门的批准,在经过用户和开发者双方认可后,具有合同的作用,是GIS建设中进行开发设计和验收的依据。 GIS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任务主要有:
(1) 系统的目的、目标及属性的确定
系统的目的是系统建成后应达到的水平标志,或称系统预期达
到的水平。GIS系统必须提出明确的系统目的,以指导工作的展开。
系统目标是实现目的过程中的努力方向,GIS工程中提出的系统目标因具体问题而变化,比如:
·投资规模(大、中、小)
·建设周期(一年、二年,……)
·数据准备(半年,一年,……)
·数据采集(半年,一年,……)
·旧有设备的利用
·效益预计·系统被接纳和使用度(或满意度)估计
……
系统属性是指对目标的量度。由于GIS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及不易量测的特点,衡量GIS工程的属性通常采用:
·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
·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
·系统对原有工作模式改进程度
·对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常常遇到系统目标不只一个,而是多个,它们共同构成目标集合。对目标集合的处理,往往把目标分解,按子集、分层次画成树状结构,称其为目标树,如图8-2。
图8-2 目标树示意图
构造目标树的原则是:
1)目标子集按目标的性质进行分类,把同一类目标划分在一个目标子集内;
2)目标分解,直至可量度为止。
把目标结构画成树状结构的优点是,目标集合的构成与分类比较清晰、直观;更为重要的是,按目标性质分为子集,便于进行目标间的价值权衡,也就是说,在确定目标的权重系数过程中,能够明确地表明应该和那些层次、那些部门的决策者对话。
(2) 进行各子系统或模块的划分与功能描述
按照GIS各功能的聚散程度和耦合程度、用户职能部门的划分、
处理过程的相似形、数据资源的共享程度将GIS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或若干功能模块,构成系统总体结构图,并对各系统或模块的功能进行描述。(3) 模块或子系统间的接口设计
各子系统或模块作为整个GIS的一部分,相互间在功能调用、
信息共享、信息传递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故应对其接口方式、权限设置进行设计。例如,一个城市规划与国土信息系统可划分为基础信息、规划信息、土地管理、市政管线、房地产管理、建筑设计管理等子系统。相互间都要共享有关基础数据、规划数据、市政管线数据、地籍数据,同时存在相互的调用,应对调用方式、数据共享权限等作出严格规定与设计。
(4) 软硬件配置设计
硬件: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数字化仪、绘图仪、打印机、
其它外部设备。说明其型号、数量、内存等性能指标,画出硬件设备配置图。
软件:说明与硬设备协调的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软件等。
(5) 网络设计包括对网络的结构、功能两方面的设计。例如,在城市规划与
国土信息系统中,基础信息、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市政管线、房地产管理、建筑设计管理等子系统间存在着数据共享和功能调用关系,由于各自针对不同的部门使用,就要求设计相应的网络结构,实现相互间及其与总系统的联网,同时,城市规划与国土信息系统也可能与城市经济信息系统联网。
(6) 输入输出与数据存储要求
对新建GIS输入、输出的种类、形式要求等,以及对数据库的
用途、组织方式、数据共享、文件种类作一般说明,详细内容在详细设计中考虑。
(7) 开发策略规定
包括经费管理、条件保证、运行管理、计划实施、实施方案说
明、组织协调等的规定。
(8) 成本与收益分析成本是指开发和(或)运行GIS系统所支付的资金,而收益是
指由于新系统的投入而增加的收入或减少的成本。开发系统是一种投资,这意味着当前需向某一项目支付资金,希望将来某个时候能够获得收益。在开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投资,而期望的收益来至减少成本或增加收入。如果期望的收入小于成本,那么这个系统可能不值得继续做下去。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要内容有:(1) 模块设计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设计中已划分的子系统或各大模块的进一步深入细化设计。按照内聚度和耦合度、功能完整性、可修改性进一步划分模块,形成进一步功能独立、规模适当的模块,要求各模块高内聚低耦合(即块内紧,块间松),对各模块进行设计,画出各模块结构组成图,详细描述各模块的内容和功能。(2) 代码设计GIS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为减少数据冗余度,方便对数据的分类、统计、检索和分析处理,提高处理速度,便于管理,节约存储,需要对有关数据元素或数据结构(如用地分类、公共建设设施性质、管道类型、管道名称等)进行代码设计、形成编码文件,必要时还应建设代码字典,记载代码与数据间的对应关系。GIS中所设计的代码应具有唯一性、标准性和通用性、可扩充性和稳定性、易修改性、易识别和记忆等特点。(3) 数据库设计常用的关系数据库并不适合对GIS中大量的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GIS中一般应包含两个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一般说来,GIS的开发平台已经提供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从现有的系统中选购。数据库设计要完成数据库模型设计、数据结构的设计。对于一个大型的GIS,数据库的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求数据库设计者对数据库系统和GIS应用系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要对数据分层、要素属性定义、空间索引或检索等作明确的设计。(4) 数据获取方案设计数字化作为GIS数据采集的重要方式,是GIS获取有关图形图件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内容选取与分层、数字化中要素关系的处理原则与策略、相应专题内容的数字化方案、数字化作业步骤、数字化质量保证等。(5) 界面设计GIS作为一种可视产品,一个人机界面友好,简单易学、灵活方便的界面是GIS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GIS数据信息的提供显示更多地与图形符号化紧密相联,要多图面布局形式、图面布局内容、色调搭配、菜单形式、菜单布局、对话作业方式说明。(6) 输入输出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输入输出的内容、种类、格式、所用设备、介质、精度、承担者作出明确的规定。(7) 程序模块设计对模块设计中的各模块进行逐个模块的程序描述,主要包括算法和程序流程、输入输出项、与外部的接口等。(8) 安全性能设计用来避免由于存在的各种危险而造成的事故,确保GIS系统使用安全,运行可靠。按照待建GIS的状况和用户对象,进行如下某些内容的设计:对用户分级,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对数据分类,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口令检查,建立运行日志文件,跟踪系统运行;数据加密;数据转储、备分与恢复;计算机病毒的防治。(9) 实施方案设计对工作任务分解,指明每项任务的要求和负责人,对各项工作给出进度要求,作出各项实施费用的估算及总预算。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包括总体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是GIS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GIS实施的重要依据。 开发与实施是GIS建设付诸实现的实践阶段,实现系统设计阶段完成的GIS物理模型的建立,把系统设计方案加以具体实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较长的时间,因此必须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织工作,安排计划,培训人员,开发和实施的内容及流程见图8-3。
(1) 程序编制与调试
程序编制与调试的主要任务是将详细设计产生的每一模块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予以实现,并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为了保证程序编制与调试及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软硬件人员首先应进行GIS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一般情况下,程序的编制与调试在GIS提供的环境下进行,根据具体的问题,分析、编写详细的程序流程图,确定程序规范化措施,最后完成程序的编制、调试、测试。程序编制可以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使每一程序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修改性。当然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每一个程序都应有详细的程序说明书,包括程序流程图、源程序、调试记录以及要求的数据输入格式和产生的输出形式。
(2) 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立
GIS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GIS规模大,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数据的收集与准备是一项既繁琐,劳动量又巨大的任务,要求数据库模式确定后就应进行数据的输入,对数据的输入应按数字化作业方案的要求严格进行,输入人员应进行相应程度的培训工作。(3) 人员的技术培训
GIS的建设需要很多人员参加工作,包括系统开发人员、用户和领导阶层,为了保证GIS的调试和用户尽快掌握,应提前对有关开发人员、用户、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GIS的概貌和使用方法。
对于一般人员和领导,也应给予一定的宣传和教育,使其对新建GIS系统有所了解,关心和支持GIS的实施工作。
(4) 系统测试
系统调试与测试是指对新建GIS系统进行从上到下全面的测试和检验,看它是否符合系统需求分析所规定的功能要求,发现系统中的错误,保证GIS的可靠性。一般说来,应当由系统分析员提供测试标准,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然后和用户、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共同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的数据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实际业务,经过新建GIS的处理,检验输出的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结果,能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直到满足用户要求为止。
测试方法可采用如下流程实施:设计一组测试用例→用各个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实际运行被测程序→检测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的输出结果是否一致。这里供测试用的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测试不同的功能,测试数据应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含有一定的错误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应符合程序要求。
GIS的开发与实施阶段将产生一系列的系统文挡资料,一般包括用户手册、使用手册、系统测试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等。 (1) 系统的维护GIS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纠错纠错性维护在系统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进行的。往往是对在开发期间未能发现的遗留错误的纠正。任何一个大型的GIS系统在交付使用后,都可能发现潜藏的错误。2) 数据更新数据是GIS运行的血液,必须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进行数据的及时更新,包括地形图、各类专题图、统计数据、文本数据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由于空间数据在GIS中具有庞大的数据量,这里研究如何利用航空和多种遥感数据实现对GIS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可借助航空影象实现对地图的更新。3) 完善和适应性维护软件功能扩充、性能提高、用户业务变化、硬件更新、操作系 统升级、数据形式变换引起的对系统的修改维护。4) 硬件设备的维护包括机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例如,一旦机器发生故障,则要有专门人员进行修理。另外,随着业务的需要和发展,还需对硬件设备进行更新。为了避免系统维护过程中带来的副作用(对其它过程或子系统的影响),加强维护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按如下步骤严格执行:提出修改需求→领导批准→分配维护任务→验收工作结果。(2) 系统的评价评价是指对GIS的性能进行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评价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在GIS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系统评价的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性能指标个管理指标各个方面,最后应对评价结果形成系统评价报告。
E. 地理信息系统 软件开发中 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第一是确认软件的质量,其一方面是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做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另一方面是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情(Do it right)。第二是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给开发人员或程序经理的回馈信息,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第三软件测试不仅是在测试软件软件产品本身,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的过程。如果一个软件产品开发完成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这说明此软件开发过程很可能是有缺陷的。因此,软件测试的第三个目的是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高质量的。
F. 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数据采集-数据导入-数据编辑-空间分析-成果输出-成果使用
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测试-系统交付-维护运行
G. gis测量回路,出线是电缆,怎样测量
GIS试验包括主回路电阻测量、元件试验及连锁试验、绝缘试验以及SF6气体检测试验等。
GIS是多元件的组合电器,在完成设备组装和导体连接后,一般在抽真空充SF6气体之前进行主回路电阻测量,以判断安装质量。测得的主回路电阻值不应超过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1.2倍,否则认为接触不良需进行处理。
步骤/方法
1
因为GIS额定电流大,导体截面积大,用电桥测量一般不易发现问题,所以按DL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应采用直流压降法测量,测试电流不小于100A或按照厂家规定。这样即准确又易发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2
若GIS有进出线套管,可利用进出线套管注入测量电流进行测量。
3
若GIS接地开关导电杆与外壳绝缘,引到金属外壳的外部以后再接地,测量时可将活动接地片打开,利用回路上的两组接地开关导电杆关合到测量回路上进行测量;
若接地开关导电杆与外壳不能绝缘分隔时,可先测量导体与外壳的并联电阻R0和外壳的直流电阻R1,然后按以下公式换算回路电阻R
GIS的回路电阻测量方法
4
基于直流压降法时,可采用直流电源、分流器和毫伏表测量回路电阻,也可采用回路电阻测试仪来进行测量。二者基本原理一致,测量时应注意接线方式带来的误差,电压测量线应在电流输出线的内侧,且电压测量线应接在主回路正确的位置,否则将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在GIS母线较长、间隔较多,并且有多路进出线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分段测量,以便有效地找到缺陷的部位。
5
现场测量的数据应与出厂试验数据比较,当被测回路各相长度相同时,测得的各相数据应相同或接近。
例如,图6-1所示测量GIS的主回路电阻时,可以首先测量A1-A2之间的电阻,若三相测量数据与出厂数据差别较大或三相数据差别较大,应对测量回路分段,以找到有安装缺陷的部件。如从B、C两点通电测量,可以判断断路器QFl的接触情况;从D、E两点通电测量回路电阻,可以准确判断断路器QF2的接触情况。
GIS的回路电阻测量方法
END
注意事项
如果GIS的每一部件均已按选定的完整试验程序耐受规定的试验电压而无击穿放电,则认为整个GIS通过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生击穿放电,则应根据放电能量和放电引起的各种声、光、电、化学等各种效应以及耐压试验过程中进行的其他故障诊断技术所提供的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进行重复试验,如果该设备还能经受规定的试验电压时,则认为放电是自恢复放电,耐压试验通过。
如果重复耐压失败,须将设备解体,打开放电间隔,仔细检查绝缘损坏情况,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再进行规定的耐压试验。
H. 高中地理中的GIS到底有什么用啊它能够动态监测吗书上说的它有预测功能到底指的是什么
图片.png
当然里面的某些设备可能在现在已经过时,但是基本的思想是不变的。
2.数据存储和管理
数据组织和管理质量,直接影响GIS操作的有效性。在地理数据的生产中,当前主要是4D产品,即数字线划数据(Digital Line Graph, DLG)、数字栅格数据(Digital Raster Graph, DRG)、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OM)、数字正射影象(Digital Ortho Map, DOM)。
图片.png
3.数据变换
提供了对一个区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综合分析利用的能力。通过提供矢量、栅格、DEM等空间运算和指标量测,达到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利用的目的。如基于栅格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聚类运算等,提供栅格分析;通过图形的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统计分析、路径分析、资源分配分析、地形分析等,提供矢量分析。
4.数据输出
图片.png
5.用户接口
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和程序或数据,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工具,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程序接口与数据接口。用户界面(或人机界面)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菜单技术、用户询问语言的设置,还可采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图形界面等技术,提供多窗口和光标或鼠标选择菜单等控制功能,为用户发出操作指令提供方便。程序接口和数据接口可分别为有用户联接各自特定的应用程序模块和使用非系统标准的数据文件提供方便。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GIS以其在空间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而可以广泛应用在垃圾管理之中。
1.在街道清洁、垃圾收集中的应用
GIS在街道清洁、垃圾收集的管理和规划中的应用及合理分配和优化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它的应用,还可以使管理者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灵活制定管理计划,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在街道清洁中的应用
首先需要建立街道网络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街道、铁路、行政界线、城市绿地和城市中的水体等,其属性包括:街道特点、名称、功能分类(大路或小巷等等)、街道种类(环形路、道路服务区或道路出口等)、铁路、市政界线、立交桥和地下街道、公园、居民区、单行线等等。
其次根据居民区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划分服务区域,建立服务分区数据库。首先要进行服务对象调查,需要对居民区、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明确接受服务的主体。然后按邻近性、相似性等进行区域划分,可以综合考虑行政边界,为确定服务频率、服务面积和服务质量打下基础。划分的数量应视城市具体情况而定,不宜太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客观评价原有的收集分区,并允许更灵活的区域分配。其重要的特点是使用方便,可以根据服务对象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而对分区做相应的灵活调整。
再次,进行分区后的小片区域调查,包括服务条件的确定,
I.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测量海拔高度吗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测量的海拔高度录入系统,方便查看。地理信息系统不可以测量没有资料的地点海拔高度,但可以估计海拔高度。方法可以参考“Google 地球”。
如果将多张航拍照片放进系统,运用软件可以测量没有资料地点的海拔高度。
J.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测试,测试的主要过程包括哪些,主要方法包括哪些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