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下册地理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对提高七年级地理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次试题,基本符合连云港市地理学科的命题趋向和大纲要求,试题较简单,既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为老师们平时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性作用。
(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
一些基本的地理问题都没有掌握,比如选择题中的4、7、9、15小题失分率在30%以上,2、7小题是无图考图,失分多,说明学生脑中无图,地图掌握的不好。其他所考察的都是重要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联合国的总部在哪。这说明地理知识没有掌握到位。
(二)学生分析判断探究等能力不强。
比如说综合题题的第2小题,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分析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落基山西侧和东侧的降水多少及影响因素。
(三)学生读图能力不强。
试卷综合题第一题,读“东半球略图”,写出图中符号所示的地理事物名称。这题是最基本的图形,让学生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可是很多同学就是这基本的图形都无法读出。第3小题的纬线名称更是写得乱七八糟。
(四)学生缺乏答题技巧。
如选择题,是可以用排除法与确认法相结合答题的,而我们的考生多数不会运用,就是胡乱填写答案。
(一)基础知识抓的不够。有许多地理基础知识学生都没有掌握,有的是学生学习态度问题,也有许多是教师的教学中抓不住要点,致使学生知识遗漏和欠缺。
(二)基本训练不到位。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学生都没有把握住。
在平时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读多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加强学生实际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这份试卷基本上能贴近新课标的要求。考察了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整份试卷难度偏低,而且在选择题中注意了与实际相联系,但是在综合题中却没有能够体现这一精神。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地理的基本常识,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平时的生活实践中。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试卷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至第七章共六节。
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一百:
1、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综合题(共50分)。
试题考查内容全面,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重视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重点突出了图形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卷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试题重视运用地图,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选择题综合性较强,失分较多;综合题中,学生表现出答非所问的情况,但总体来看选择题得分率较高,综合题读图的题目得分率相对较低。说明对图形掌握不牢固。
主要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中,前几个很简单,学生都能做对。第小题错的多。课本上没有印度的泰姬陵,所以学生不知选哪一个。再有第小题,俄罗斯的地形没掌握住,最后一选择题,学生没能认真分析题意,没有找到关键词“人均”,所以没有选人口众多。
综合题一共五个,考察了所学的所有地区,每一地区一幅图,注重读图能力的检测。26、27小题错误很少,有个别人写了错别字。28小题中中南半岛写成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的原因板块名称没写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学生叙述不准确。29小题,印度季风风向写错的多,错别字也有。30小题俄罗斯主要的气候类型学生写成了寒带气候,通过学生反馈,认为俄罗斯很冷,所以填错。
综合学生答题情况及考后学生的反馈,可以总结出:
1、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老师对学生学习要求不严格,致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会识图用图的弱点;2、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审题不准确,理解题意能力较弱。也许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思想上没有重视,所以没仔细审题。
3、知识记忆不牢,知识关系混乱。
4、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体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的现象,不能一一对应,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掌握不准确。
5、地理专用名词不熟悉,地理专用名词错别字情况突出。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
三、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上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热爱学习地理,从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调整课堂模式。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当堂检测)新模式,改变以前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只对一部分难点进行适当解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地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去理解掌握知识。要加强乡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4、加强图表训练,善于运用图表。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是把地理事物放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去研究它在时间上的各种变化规律及成因。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和通过地图训练培养能力,正是这一方法的生动体现。一方面把所获得的知识落在地图上,另一方面要培养读图、画图及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立足课本,学好基础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基础知识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
总之,针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地理教学的过程,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将地理知识的掌握融入到平时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查缺补漏,加强指导,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
一、 试题特点
本次考试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材料题,读图题)两类。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次试卷有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的习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知识点覆盖面广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各重要知识点,重要区域都有所涉及,如考查了亚洲、非洲、美国、日本、中东、俄罗斯、欧洲各国、极地地区、南美洲、大洋洲等国家地区的知识点,覆盖面大。
2、重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
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认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学生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升华为综合能力。如七年级下册以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地理区域为重点,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试题都着重考查了这些主干知识。把核心知识的考查放到了首位,保证了考试的有效性。
3、重视对地理图表的考查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提取、分析、推理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学好地理的工具。试题中部分题目配用了相应的图表,呈现了“无图不成题”的局面。图表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判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思维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法的形成。如第20题,利用巴西略图来分析巴西的纬度位置及河流,这样设题既彰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又与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认知过程和形成过程相一致。
4、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综合性强
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考查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社会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解决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第22题,考查根据非洲气候图来分析非洲农牧业发展的主要
因素等地理现象,把相关知识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较大,综合性强。
5、联系生活,设置情境,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套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考点的语言表述上将原本呆板的词语转化为活灵活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如第17--18题,设置四幅建筑图片,考查各国的人文地理;联系生活,设置情境,让学生放飞思维空间,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特点。试题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关系,让学生学以致用,彰显了学科的社会价值。
二、成绩分析
1、基本数据
2、总体情况
(1)考试成绩。本次测试,从总的情况上看,七年级的成绩较为正常,呈正态分布。七年级的及格率为48.44%,但基于期末这种非选拔性考试来看,成绩还不够理想,合格率不高,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2)学生间成绩不平衡,差距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有些学生成绩低于平均水平较多,低分层面大,与学业考试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最高分可达93分,最低分14分,学生分化较严重。
3、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考试中,如选择题第3、8、10、11题,学生得分普遍不高,这一问题暴露了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急待提高。综合起来看,学生在答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地图知识薄弱;三是地理思维能力欠缺;四是审题能力较弱;五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需要加强;六是非智力因素影响成绩,如写错别字、粗心大意等。
4、原因分析
(1)试题以能力考查为主,综合性较强,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还较低,试题的难度有点偏大。如选择题3、8、14题和综合题21、22题对知识迁移能力要求高,学生得分率低;综合题22题,对非洲气候特点的分析,因学生缺乏知识整合能力,是得分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2)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心态,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不扎实,读图、判图、用图,知识迁移基本能力比较差。
三、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基础差且地理学科不受重视的现状,是地理教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同时组织深入社会实践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地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2、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发展地理学习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地理考试中纯粹考查记忆性内容的题目越来越少,而更多是考查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死记硬背的做法背离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也使学生失去对地理知识学习本身的兴趣,不利于地理的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当然仅靠死记硬背也无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
(1)夯实基础,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能力的培养;(2)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重视地图教学,抓住地理的特色;(3)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4)培养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注重各地理要素的比较和联系,注重与地理知识相关领域的拓展;
(5)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彻底改变“管学不管教”的状况,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2. 地理试卷质量分析怎么写
地理试卷质量分析怎么写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3. 七年级下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考试的范围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从试题内容看,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全面考察,试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符合如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题目难、中、易比例恰当,对地理教学的指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试题特点
1.试题覆盖面较大:本套试题覆盖了七年级地理下册所有章节内容,分数分布较为均匀。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引领学生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不压题式的教学;
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
2.题量较大,小题分值较小:整套试题分四大题,35小题,含概65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赋分最大2分。其目的是使考生尽可能少失分,多得分。
3.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考察:本试题以考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但也对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推断能力进行考察。目的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要引领学生敢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试题的考点基本上出自地理教材中的叙述性文字,但也有读图活动题或教材以外的极少内容。如最后一题,雾都是指伦敦。目的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主,但知识面要适当拓宽,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尽可能地多接触课外知识。
5.这次试卷也有一些较难的题目,平时在上课中可能都不会提到,如选择题第七题,干流两次穿过赤道的河流是哪条?第二十题: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哪个?第二十五题: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哪个?个人认为这些题目出得较偏,很多学生答不上来。
二、分数统计
本次考试阅卷后统计,五个班中综评分最高为196.4分,最低为165.4,平均分最高为72.5分。
三、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问题
(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
一些基本的地理问题都没有掌握,比如选择题中的2.、6、7、11、18、19、28、29小题失分率在40%以上。18、19、28、29所考察的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地理区域,包括俄罗斯、欧洲西部和美国,很多学生选错了,证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另外,26,27两道读图题,一个是亚洲主要地理事物图,一个是中东石油运输路线图,两图不仅考察了两个地区的地理事物,特别是亚洲,还考察了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上的气候类型及特征,这两道题在资料里面多次出过,理
应每个学生都会过关,但是也有许多同学没有拿到满分,这在于平时老师强调的太少。
(二)学生分析判断探究等能力不强。
比如说连线题的第31小题将下列地区与其特有动物对应联系,可以先将知道的连上,然后在对其它选项进行判断,是极容易得分的;同样第32小题也不难。可还是有很多学生失分。
(三)学生读图能力不强。
试卷第 题为综合题,要求学生读图完成问题,此图是日本图,但是此题并不像以往那样要求学生填出日本的四个岛屿及两个海域,而是通过对日本人经济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然后是对日本国情的判断,这一道题有很多学生没答好。
(四)学生缺乏答题技巧。
如选择题和连线题,都可以用排除法与确认法相结合答题,而我们的考生多数不会运用,就是乱填乱连,缺乏最起码的方法。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抓的不够。有许多地理基础知识学生都没有掌握,有的是学生学习态度问题,也有许多是教师的教学中抓不住要点,致使学生知识遗漏和欠缺。比如雾都是伦敦的问题以及美国工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等,平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予强调。
(二)基本训练不到位。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学生都没有把握住,地图图例看不懂,简单的地图都记不住,学生不会,其责任主要在于教师平时训练不够,或根本没有训练。
(三)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只浮于表面上,认为自己掌握了很多,相当骄傲自满,以为自己看点与地理相关的课外书就行了,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够牢固。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没有引起重视。
五、今后教学要求
(一)扎扎实实备好课。要学习新课标对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要读地理教师用书、地图册;要先做填充图册和练习册;要学习上网查找资料;要研究本区域实际地理。
(二)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地理课切忌读读画画背背教学法,要研究地理课的教法与学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读图、分析、讨论、辩论,完成活动题,归纳梳理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动手实践,验证或质疑所学理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三)进行必要的训练。要把地理填充图册、练习册作为地理作业,此外要利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做更多的练习,尤其是读图填图训练。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
试题考点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图、分布图等),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有些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设置新情境,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本次考试关注的焦点,如11题、20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成绩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从成绩来看试卷难易比较适中,95%题比较容易,5%的题较难。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因为没有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只是对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统计,以及自己在批卷时的感受进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选择题中1、9、15、19题学生记忆不扎实错误较多,10题选择答案五花八门,没有考虑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填空题显然对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基础知识重视不够,错误太多。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判断问题,从而导致作答不够准确。可以看出2/3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
3、思路不明,条理不清,答题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29题简述美国五大湖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4、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第28、2930题等;
三、反思与改进
1、备教材,对别是七年级的复习课,教师要对初中地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资料、试题,复习过程中我个人觉得要讲、练结合,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准备资料,同时对资料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也要重点讲解。备学生,对七年级现阶段要分析每一位学生。
2、对学生要求严格。记忆性知识点要背、要记、要写,课堂笔记要记,最好在书上记。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严谨审题。如加强试卷的审题;用几节课专门训练。
3、紧紧结合地图加强地理事物名称的识记,重点是世界地理的几个区域,几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的记忆。
4、要在掌握各区域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5、加强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次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强调"三基",突出主干:
(1)"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强调"三基"、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试的一贯思想和命题原则,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本次考试覆盖面广,基础性较强,整套试卷覆盖了本册书的各章节,且各部分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注重运用图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本试卷充分运用文字和图像双重语言,突出学科特点,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原理或规律、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联系等,考查学生
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如,综合题中的第43题,根据所给地图分析巴西轮廓示意图回答问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和过程的评价:
(1)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收集和理解资料、地图及画面信息等能力考查。如,综合题28题,根据所给的某地地形图,进行分析回答问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解决所学的地形的基本知识;第44题的读美国本土图,考查学生对有关地图知识问题的解决。
(2)注重对地理知识灵活的运用。本次考试题,灵活性很强,即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如第45题从地理角度分析 ,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人。
(3)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如第29题人口和资源的问题,给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后进行回答,对学生进行考查。开放性上表现在开卷部分试题,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问题。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1、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不注重审题,特别是在相应图上填出有关信息,有部分学生漏掉题而不得分。
2、学生基本读图能力较差,如第42题中东有关知识,学生普遍得分不高。
3、学生的地理常识欠缺,如第41题,将旅游资源与国家用线连起来,部分学生得分依旧很低。
4、错别字现象仍然存在。
在这次考试中,错别字现象在有些同学中仍然存在。如“伊泰普”水电站写成“伊泰铺”;“墨西哥”写成“黑西哥”等等。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创造性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辩论,少一些评判” “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3、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加大了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强化平时训练。
4. 七年级地理试卷质量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现对七年级地理上册试卷作一分析如下: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部分考题取自或改变于目标与检测 ,以使师生平日注重训练。
试题难易度适中。低、中、高三个难度层次的题,比例为3:6:1。无偏题、怪题、超标准题,这样的试题既保证了一定的区分度,又增加了效度和信度。另外,本次考试,题目数量适当,目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学以致用,保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二、学生做题分析
1.选择题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25小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高;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或对知识不扎实,理解力差,导致失分。
失分较突出的有4题,12题, 15题,平时要求学生识记、训练不够,使简单问题变难。下面举例来说明:
选择题就9题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
A、赤道 B、极圈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很多学生对此题比较模糊,包括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还不够多,学生没能得到巩固,导致学生没识记住,所以造成答案千差万别.
2.综合题分析
第1题:10分。,较为简单,此题主要考的是主要是考察七大洲和大洲分界线的相关知识。及格率达95%,优秀率达80%。
第2题:12分。及格率为78%,优秀率为65%。建议: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应单纯的死记硬背,整体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在授课中应多边绘边讲,易错字多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多联系当地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第3题,本题也是8分,对读图识天气知识的考查,考察面广,能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4题:12分。及格率83%,优秀率67%,考察的是聚落的相关知识:聚落类型、看图分析聚落、聚落选址因素分析等,大多学生都能读懂图,可以按要求完成。
第5题:10分。综合了世界人口分布、语言和宗教分布、人种分布、等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其中第(1)、(3)小点完成得很好,但是第(4)小点得分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学生没看清题目要求,随便作答所造成的。
三、改进建议
1.试题的覆盖面应进一步扩大,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试题的呈现方式应进一步加强,新颖、灵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创设新情景,多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特点。命题尽量减少单纯机械记忆的题目。
3.加强试题印刷的清晰度,尤其是地图,进一步方便学生获取信息。
4、创造性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试卷一共分为两大部分,总分为100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共60分。
综合整套试卷,试题以新课标和中考考纲为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题目难度适中,密度合理,题量合适,对初一学生一学期地理素养的形成可作一个阶段性检测。
二、考情分析: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复习花费时间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加之不是中考科目,因而不去识记。
三、试卷得失分分析。
在第一部分,下设20道选择题,共40 分,每题2分。大多是识记能力题,分析运用题不多,优秀率不令人满意仅占7%,合格率还不错有70%,没有全对。
第二部分综合下设6个小综合题,有视图填空题;有视图连线题;有列表看图绘图题;知识点全,覆盖面广。1、读经纬网题失分较为严重;2、看地球公转图.大部分做的不错,正确率高。3、大洲大洋对号入座题,都填了,但不能对号入座。填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有少部分同学张冠李戴。4、等高线视图简答题,同学们普遍正确,学困生和厌学生是胡填写。5、绘图题。大部分能按要求认真描绘,就是不规范;6连线题答题最好。
四、存在问题分析。
1、基础题失分的原因:
①学生上课不认真,没有做好相关的预习和复习工作。
②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做题。动手能力差。
③没有树立空间概念,缺乏方向感,识图能力欠缺。。
五、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对技能综合性训练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试图训练,动手操作训练。
3、扎实做好月考和考后的总结反思。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巩固训练。
4、教给学生识记、绘图技巧,加强课堂练习的强度和效度。
从试卷成绩来看具体分析如下:
一 全面考察基础知识
第一题 选择题共20个40分涉及所学大部分知识既紧扣课本又 联系实际,重在考察基础知识,同时又注重其能力的培养。
二 注重地图运用,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很多题目既有文字又有地图。通过学生视图来回答,如海陆分布的七大洲四大洋,经纬网、等高线的地形图等作为专题来考察,看似简单但又需细心,重点突出考察又广,由于平时注重了这些问题,因此学生作答还可以,
三 联系实际对策
开放探究题,联系世界人口问题给出材料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但很少有条理,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能提出问题又同时提出解决措施。
存在问题
一 学生审题不清,根据要求应填大洲、大洋,认识填图中的知识,
二 基本读图能力差,导致失分。
三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读图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学生才升入初中还不会或不适应初中的考试。
采取措施
一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紧扣课标教材,对主干知识加大力度。
二 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倡导科学方法,
三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消化贮存,
5. 初中地理期末试卷分析范文
试卷分析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初中地理期末试卷分析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一)
一 、试题分析
试题共两大题,卷面共30分,其中选择题15分,综合题15分。试题紧扣课标,较好的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利于考察学生能力,相对去年的考题,更加灵活一些,也更加能够考察学生的能力。易、中、难的比例为6:3:1,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得失分情况分析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以我所任教的九年级2个班抽随机抽查学生样卷30分为例。基本情况分析如下:24分以上1人,18—23分16人,不及格13人,最高分24分,最低分7分,平均分15.9分。 选择题做得比较好的是:1、2、5、7、9、10、13、15、,这些题目正确率达到83%左右;综合题做得比较好的是:16题的1、3、4小题;17题的1、2、3、4小题;18题的1、2、4、 5小题;19题的1、3、4、 6小题。这些题目正确率达到78%以上 。错得较多的题目:选择题4、6、8、11小题,失分率达到70%以上。综合题16题的2小题,只有3人做对;18题的2小题第一问只有2人答对;19题的4小题只有9人答对。
三、 失分主要原因
1、 读图训练与选择、填空、问答题的训练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出现了当一幅图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出现在填写地名,而对于换个地方换个说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题,显得捉肘见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2、对极地地区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准确,平时训练不够充分,还有就是学生很多时候习惯于死记硬背,而缺乏随机应变。
3、 审题意识不够强烈,做题技巧有待加强,以读图的16题为例, 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并认识优良畜种,平时要求学生按照特征去识记,但错误现象仍然很严重。
四 今后改进办法
1、 要坚信不疑的将高效课堂模式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一定要处理好“导”“教”“学”的关系。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精心编写导学案,加强小组建设。
2、 着手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特别是后进生的问题,在地理学科里还是相当的突出,要让后进生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给予他们展示表现的机会,提出合理的奋斗目标,采用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措施。既要理性看待学生差距,也要力求缩小差距,要夯实后进生基础,加强检查与督促。
3、加强课后作业训练与单元测试,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4、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多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强师生互动,把握学生动向,针对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地理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郑州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次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强调"三基",突出主干。
(1)"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强调"三基"、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试的一贯思想和命题原则,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本次考试覆盖面广,基础性较强,整套试卷覆盖了全册书的各章节,且各部分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重点突出,人口和自然环境等各章节占的分数比重较大。
3、综合性较强。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综合题50分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如28题,整个黄河相关知识揉合在一起去考,学生得分率很低。
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30题中都涉及到了这类开放性的试题,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些试题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的理念,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9,30题,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概念模糊。
第30题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分析农业类型,说明理由,主要让学生认识农业的因地制宜。这道题的平均得分6.28,达到及格分。这道题并不难,学生很多失分在农业类型和土地类型部分,答案应为种植业,很多学生错填为耕地。
(二)基本原理不清,是是而非。
28题黄河凌汛的河段学生不明原理,其实这个知识课本上有,上课我也专门讲到了,但是学生不细心,又不明原理导致得分率很低。
(三)知识遗忘
29题考了西南地质灾害,认识西南地区地震多的原因,这个知识在七年级详细讲过,八年级只是提了一下。学生这道题得分很低,很多人不回答,或者答得很简略。典型的知识遗忘了。
(四)错别字现象仍然存在。
在这次考试中,错别字现象在有些同学中仍然存在。如28题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写成“桃花玉”;
三、今后教学注意事项
我校参加考试四个班级,平均分分别是59.81, 64.82 , 66.73, 59.84。整个中原区综合题的平均分26题6.11,27题6.81,28题5.89,29题6.19,30题6.28.通过对比,我校的平均分可能略低于中原区整体水平。
(一)挖掘教材内容,拓展基础知识的教育
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学习了气候的分布,但没有讲各种气候的特征,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重点的讲解三种季风气候的特征,还可以有目的的讲解三者之间的区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二)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基础原理的理解
根据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主要学习地理现象,多需记忆,而理解原理性的地理知识往往又分解在不同的章节中,这些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后及时的总结归纳,不因为八年级只是面临结业考试,而放松对基础原理的教育教学。又以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气温分布为例,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但在青藏高原,天山等地夏季的气温仍然比较低,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与七年级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相联系,讲清原因,三是让学生理解在普遍性中有特殊性,进行辨证思维的教育。
初中地理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三)
一、试题主要特点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学生的探究能力上关注稍嫌不够。
1.难易适中,注重基础
各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有所涉猎,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体现在选择题),考查基本能力(体现在读图题),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考试结果反映,总体得分率较低,尤其是综合题,得分率非常低,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2/3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所以得分率较低。
3.解题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审题随意,轻易落笔。②思路不明。③条理不清,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④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读图题几乎都有这种现象。
三、对教学的启示
1.加强备课。应利用教研和其他机会与同行们交流,更准确的把握课标,用更好的教法,使学生获得更强的学习能力。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句话叫听不如说,说不如做。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始可能学得慢,后来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主。
3.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读图、指图、填图、运用地图等方式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日常教学中,应多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并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6. 地理试卷分析怎么写
地理试卷分析一般需要写以下方面:
(1)学生答卷正确率比较高的有哪些题目;学生答卷失分率比较高的题目有哪些。
(2)分析学生答卷失分率高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读图能力需要提高,还是语言组织能力的情况。
(3) 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辅导中存在的不足。
(4)提出下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措施。
7.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一件枯燥无味的重复性工作,为了缓解 七年级地理 教师的工作压力,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范文 一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 。 部分考题取自或改变于目标与检测 ,以使师生平日注重训练。
试题难易度适中。低、中、高三个难度层次的题,比例为3:6:1。无偏题、怪题、超标准题,这样的试题既保证了一定的区分度,又增加了效度和信度。另外,本次考试,题目数量适当,目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学以致用,保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二、学生做题分析
1.选择题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三个大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高;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或对知识不扎实,理解力差,导致失分。
失分较突出的有综合题,平时要求学生识记、训练不够,使简单问题变难。
2.综合题分析
第1题:较为简单。此题主要考察地理基本概念和的相关知识。及格率较好,但优秀率较低。
第3题:丢分率也较高。在下学期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应单纯的死记硬背,整体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在授课中应多边绘边讲,易错字多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多联系当地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三、改进建议
1.试题的覆盖面应进一步扩大,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试题的呈现方式应进一步加强,新颖、灵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创设新情景,多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特点。命题尽量减少单纯机械记忆的题目。
3.加强试题印刷的清晰度,尤其是地图,进一步方便学生获取信息。
4、创造性使用教材
要在教学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二
随着学生进入考场,拿到考试卷的那一刻起,似乎已经宣布这一学期的教学尘埃落定,但是我们却不能停止分析。
首先从试卷内容上看,基本上每个章节都有涉及,按照以往的命题规律,一幅图对应两到三道选择题或者一道综合题,对应一个学习案例地区,具体如下:
1——3题,各大洲特色对比,注重记忆和轮廓图判别;4——6题,南美洲,地形剖面图判读;7——9题,日本樱花开放时间分布,侧重日本主要领土岛屿名称及分布识别,气温分布规律;10——13题,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中东,东南亚,俄罗斯),涉及世界地图判读和主要地理事物识记;14——15题,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市场分布图,侧重统计图的归纳和分析;16——19题,埃及位置和主要农作物图,中东地区的位置,气候,河流等分析;20——23题,湄公河流经国家示意图,侧重东南亚河流分布,考察河流对城市分布的作用;24——25题,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极地图的判读,地理事物识别及方向。26题,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和东南沿海气候统计图,侧重类型分析,气候对农业类型分布的影响;27题,萨赫勒地区位置图和萨赫勒地区气候统计图,侧重考察气候特点分析及影响,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28题,法国地形图,侧重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河流流向特征分析;29题,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侧重农业带分布的识别和有利自然条件分析,渗透因地制宜观念;30题,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侧重归纳俄罗斯工业特点,及举例乌拉尔工业区的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区发展的关系。
但是仔细看,不难发现,考查内容侧重的是理解记忆,也即一个地区的常识记忆,以及按照案例学习形成的课程标准要求终极目的,会通过阅读图文资料,梳理归纳出有效的信息,即侧重考察读图和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从试卷中不难看出,考试内容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试题的用图和测试点也不再是课本原图的简单复制,不再是机械型地读图,什么地理事物在哪里,是一种直观记忆。而是对地图进行分析,能够 总结 出规律。如考察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通过统计图得出业务服务主要对象,然后分析印度发展软件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是什么。可能学生靠记忆可以作答,但是不一定扣题,这就需要合理审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侧重的是思维能力。
其次,有些内容与课本脱离,但是又没有脱离课程标准实际,如法国地形图的使用,重在考察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地形、河流特点进行分析,既要能够合理读出地图信息,还要能够按照地理方式进行梳理,如地形特点既要回答以哪种地形类型(分布面积比例较大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还要回答地势分布特点,总体分布上哪个方位高,哪个方位低。
第三,试题循序渐进凸出核心地理规律应用分析。如通过阅读日本樱花开放时间图,找到日本樱花开放最晚的地方,推测日本樱花开放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归纳影响日本樱花开放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侧重的是气候气温分布规律的唤醒记忆,以及应用揭示生活现象能力,重在常识性地理素养的普及。
由此,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教学实际,我们推测学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差异,特别是对于课本上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学生一定会显现出缺乏理性分析的差距,还会出现综合题出现词不达意,缺乏地理视角的差异,即审题不力,造成得分点遗漏的问题。
于是,改卷后,我们查找部分试卷作为案例,并结合网络数据分析,的确没有出乎我们的估计,不论是学生最高分和最低分有很大差距,还是每道题平均得分之间的差距,都是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失落之意。如高分达到98分,低分仅24分,综合题第29题平均得分8.63,第28题平均得分仅4.35(满分均10分),第26题平均得分6.42,第27题平均得分5.78,第30题平均得分6.78,原因是低9题考察的是美国农业带分布,为客观题,课本上能够直接找到活动原题依据;而第28题是读法国地形图,是考察地形特点与河流流向特点,是一种归纳能力,还必须知道如何用地理方式答题。而不是直接考察的课本案例,也就凸显出不同学生的差距。如第27题,有些学生纠结于萨赫勒地区,而不知从试题材料和附图结合分析,造成方位和气候特点不对号的差距,还有学生不能分析出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的差异。
还如部分选择题,如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学生缺乏直观认识等不能确定,造成怀疑,出现失分问题。
总之,从学生答题失分情况看,一是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二是有些学生没有转换成应有的能力,对于开卷考试认识不清,表现在答案是从课本中摘抄一些 句子 ,而缺乏自我的归纳和梳理;三是对于所学内容不熟悉,应用分析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出现缺答,甚至有学生选择题也出现漏答,时间分配不合理,考试技巧有问题。
所以,从考试分析提醒我们,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基于课标,注重能力,要注意教学中依照课标合理选用教材,注意教学案例的选取,突出教学终极目的,在落实知识的基础上,凸出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会从地理的角度整合信息,从地理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生答案展示梳理过程中,更要注意让学生归纳 方法 的梳理,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摸清某一主题分析规律,各事物间因果联系,真正成为一种素养,一种能力。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三
一、试题主要特点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难易适中,注重基础
各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如景观图、分布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等),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体现在填空、选择题、部分连线题),考查基本能力(体现在读图题和问答题中)。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读图、填图综合分析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试题创新之处
1.设置新情境,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如34题四川汶川地震的问题;35题美国城市问题是以奥运圣火传递为切入点;36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都以时事政治为背景素材的,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2.试卷表述简洁,图表清晰,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生产实践入手,致力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空间,既符合地理课程标准中“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也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三、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反映,在前三类大题总体得分率较高,平均得分率85%,其中的填空题3题(亚洲与欧洲的分界);选择题中的8(三类产业划分)、9(东南亚物产)、21(气候类型的判断)、连线题中的29(邯郸旅游景点与县市区的连线题)得分率较低,仅有60%~65%。整个读图分析题和简答题得分率仅有68%,较其他大题低,其中一些小题得分率不到50%,其中31题印度季风方向;33题南极地区④中山站在南极点的什么方向,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尤其是 七上的地球地图知识,得分率最低的33题南极地区④中山站在南极点的什么方向,环绕南极的三大洋名称。这些都是地图基本知识。
从此处可以反映出地球地图知识的难度在初中阶段确实是较大的,因此对这些难点,我认为一是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加大训练力度,达到熟练运用,二是在对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应不断应用并强化这些知识。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结合巴西实际,如何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要抓住问题中重要的信息点和关键词,二要提高学生运用现成的资料和地图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要加强运用地图的能力。
3.解题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审题不慎,轻易落笔。
第二、思路不明,答题不知从何下手。如29邯郸市旅游景点与县市区的连线题、画出小河的流向、33题④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什么方向等;
第三、条理不清,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37题④巴西酷爱 足球 、跳桑巴舞、过狂欢节,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第四、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如31题、33题、34题、35题、 36题等;
四、对教学的启示
1.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句话叫听不如说,说不如做。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始可能学得慢,后来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主。
2.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读图、指图、填图、运用地图等方式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课标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多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时事政治和 热点 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并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改进情况
1.反映学科特色,凸显各种地理图表的重要性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次试卷中有十三道题是直接利用各种图象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的,还有许多是无图考图题。图形多样,涉及到分布地图(如29、邯郸市旅游景点连线;32、日本;33、南极地区等)、景观图(如选择14、东南亚景观;30、三大宗教)、统计图(如35、孟买气温降水图)等。
2.重视能力立意
本次试卷在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能力试题的比例加大。有许多试题以能力立意,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加强了试题的综合性
较以往相比,试题的综合性既表现在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又表现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综合方面。尤其是37题(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这种饮食结构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巴西人酷爱足球,此外还热衷跳桑巴舞、过狂欢节,这些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等,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这些 均不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呈现,而是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思考,在新情境中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题目的立意新颖、灵活,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 出了要培养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理论结合实际,从地理的角度综合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一导向。
4.试卷卷面的表现形式美观新颖
本试卷图文安排布局合理有序,图表绘画规范、清晰、富于表现性,类型多样,平面与立体结合,图片与照片结合,表现形式美观新颖,特别是经过电脑处理的各种图表,使人看之悦目,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并引发思考。
六、改进建议
对试卷的几点建议
1、读图分析和简答题各题中的各项小题最好给出分值,如35题没给出分值,留的答题空间又大,所以不少 学生浪费了很多时间答了很多内容,结果只得一分,还影响了后面的答题时间。类似的题还有37题巴西酷爱足球、跳桑巴舞、过狂欢节,说明了什么一题。
2、35题第一问“在图7中,将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补充完整”正好夹在“孟买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图7“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之间,一些粗心的同学没看到该题的要求,因此丢了4分。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2.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3.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分析
4. 初中地理期末试卷分析范文
5. 初中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范文
8. 怎么写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三、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
四、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9.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主要特点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难易适中,注重基础
各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如景观图、分布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等),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体现在填空、选择题、部分连线题),考查基本能力(体现在读图题和问答题中)。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读图、填图综合分析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试题创新之处
1.设置新情境,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如34题四川汶川地震的问题;35题美国城市问题是以奥运圣火传递为切入点;36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都以时事政治为背景素材的,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2.试卷表述简洁,图表清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入手,致力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空间,既符合地理课程标准中“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也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三、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反映,在前三类大题总体得分率较高,平均得分率85%,其中的填空题3题(亚洲与欧洲的分界);选择题中的8(三类产业划分)、9(东南亚物产)、21(气候类型的判断)、连线题中的29(邯郸旅游景点与县市区的连线题)得分率较低,仅有60%~65%。整个读图分析题和简答题得分率仅有68%,较其他大题低,其中一些小题得分率不到50%,其中31题印度季风方向;33题南极地区④中山站在南极点的什么方向,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尤其是 七上的地球地图知识,得分率最低的33题南极地区④中山站在南极点的什么方向,环绕南极的三大洋名称。这些都是地图基本知识。
从此处可以反映出地球地图知识的难度在初中阶段确实是较大的,因此对这些难点,我认为一是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加大训练力度,达到熟练运用,二是在对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应不断应用并强化这些知识。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结合巴西实际,如何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要抓住问题中重要的信息点和关键词,二要提高学生运用现成的资料和地图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要加强运用地图的能力。
3.解题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审题不慎,轻易落笔。
第二、思路不明,答题不知从何下手。如29邯郸市旅游景点与县市区的连线题、画出小河的流向、33题④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什么方向等;
第三、条理不清,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37题④巴西酷爱足球、跳桑巴舞、过狂欢节,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第四、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如31题、33题、34题、35题、 36题等;
四、对教学的启示
1.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句话叫听不如说,说不如做。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始可能学得慢,后来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主。
2.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读图、指图、填图、运用地图等方式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课标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多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并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改进情况
1.反映学科特色,凸显各种地理图表的重要性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次试卷中有十三道题是直接利用各种图象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的,还有许多是无图考图题。图形多样,涉及到分布地图(如29、邯郸市旅游景点连线;32、日本;33、南极地区等)、景观图(如选择14、东南亚景观;30、三大宗教)、统计图(如35、孟买气温降水图)等。
2.重视能力立意
本次试卷在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能力试题的比例加大。有许多试题以能力立意,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加强了试题的综合性
较以往相比,试题的综合性既表现在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又表现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综合方面。尤其是37题(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这种饮食结构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巴西人酷爱足球,此外还热衷跳桑巴舞、过狂欢节,这些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等,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这些 均不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呈现,而是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思考,在新情境中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题目的立意新颖、灵活,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 出了要培养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理论结合实际,从地理的角度综合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一导向。
4.试卷卷面的表现形式美观新颖
本试卷图文安排布局合理有序,图表绘画规范、清晰、富于表现性,类型多样,平面与立体结合,图片与照片结合,表现形式美观新颖,特别是经过电脑处理的各种图表,使人看之悦目,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并引发思考。
六、改进建议
对试卷的几点建议
1、读图分析和简答题各题中的各项小题最好给出分值,如35题没给出分值,留的答题空间又大,所以不少 学生浪费了很多时间答了很多内容,结果只得一分,还影响了后面的答题时间。类似的题还有37题巴西酷爱足球、跳桑巴舞、过狂欢节,说明了什么一题。
2、35题第一问“在图7中,将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补充完整”正好夹在“孟买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图7“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之间,一些粗心的同学没看到该题的要求,因此丢了4分。建议把这一问与其他问题放在一起。
从分数统计和卷面分析来看,本次初一年级期中试题力求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题目、解决题目能力的考查。
1、试题覆盖面较广,题型多样。本次试题题型有选择50分、填空10分、综合40分。
2、注重积累。《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列进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质检题留意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考查。
3、基础知识占得比例较大,除个别题之外,基本做到了难易适中,不偏不怪。学生答卷得失
一、各班考试成绩基本情况统计:班次C48C49年级人数5053601班平78.678.880.9≥9011人8人137人≤7010人10人102人二、试卷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握情况。对于地球的知识,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等知识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把握。
存在题目:
1、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够好,主要表现的题目有:基本概念的表述不精准;知识混淆。如:最大的洋写成海洋,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不同的世界之最等。
2、部分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较差。
3、书写。不少学生书写马虎,须加强。
二、能力考查部分。
主要考察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图表的识读等。90%学生都把握较好。
主要存在的题目是:
1、经纬网图的判读:如何判读并写出某地的经度、纬度,如何依据经纬度判读某地所处的半球、低、中、高纬度,如何利用经纬线定向等。
2、地形图的判读:如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区分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称等,部分学生还理解不够,运用能力不强。今后改进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以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留意:
1、课改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满堂灌。学生能展示出来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往预备往展示,充当好学生预习、展示的助手。
2、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展示都应该在清楚展示结论时更应注重先容得到结论的方法、思路。切忌让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
3、教师的每一堂课必须要有充分的预备,如教师形象、语言、课堂设计、教学预备(课件、教具、学案等)等,每一节课都当做公然课一样往对待。
4、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
5、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把握运用基本知识。
6、教学中应强化练习。
7、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加强学生。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 。 部分考题取自或改变于目标与检测 ,以使师生平日注重训练。
试题难易度适中。低、中、高三个难度层次的题,比例为3:6:1。无偏题、怪题、超标准题,这样的试题既保证了一定的区分度,又增加了效度和信度。另外,本次考试,题目数量适当,目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学以致用,保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二、学生做题分析
1.选择题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三个大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高;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或对知识不扎实,理解力差,导致失分。
失分较突出的有综合题,平时要求学生识记、训练不够,使简单问题变难。
2.综合题分析
第1题:较为简单。此题主要考察地理基本概念和的相关知识。及格率较好,但优秀率较低。
第3题:丢分率也较高。在下学期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应单纯的死记硬背,整体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在授课中应多边绘边讲,易错字多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多联系当地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三、改进建议
1.试题的覆盖面应进一步扩大,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试题的呈现方式应进一步加强,新颖、灵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创设新情景,多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特点。命题尽量减少单纯机械记忆的题目。
3.加强试题印刷的清晰度,尤其是地图,进一步方便学生获取信息。
4、创造性使用教材
10. 7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如果能够对试卷质量进行量化分析,记录每位学生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7年级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规划。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7年级地理的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学习。
7年级地理试卷分析篇1
一、试题灵活,注重基础涉及面广,有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使用、世界语言和宗教的使用、气候类型和大洲之间分界线的使用
和学生的读图、画图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度。
二、注重运用图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本试卷充分运用文字和图像双重语言,突出学科特点,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原理或规律、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联系等,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和过程的评价:
1、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收集和理解资料、地图及画面信息等能力考查。如,综合题31题,根据资料,进行绘制图并回答问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解决所学的基本知识。
2、注重对地理知识灵活的运用。本次考试题,灵活性很强,即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考查意图及答题情况的分析 总结 如下:
一、 选择题
出现问题及考查意图:重点考察基本知识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较好。问题较多的是第2题第13题和第25题。主要考察经纬度知识和板块知识。学生对板块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尤其是对剪切的局部图更是辨认不清。很多同学的实践动手观察能力也较差,地球仪是倾斜的很多同学都知道,但总是缺乏立体感。
二、 综合题
出现问题:对27题中考察到的相对高度对温差的影响的理论,学生的理解分析以及阐述很不到位,失分率很高。对31题中的绘图大部分同学的动手能力差,分析理解能力也很差,因此画出来的图比例不对,图例的位置画到图外的就很多。在人口密度的计算和表示时单位的运用方面也同样马虎。
考查意图:26题考察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和环保(节能)知识;27题考察比例尺、等高线、海拔、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的知识;28题考察气温曲线图的分析能力;29题考察等温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30题考察大洲大洋的读图分析能力;31题考察绘制地图和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能力。还有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知识。
解决的 措施 :
从本次考试看出,在平时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多画多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加强学生实际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
7年级地理试卷分析篇2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半个学期已经结束了。这次期中考试既是对学生半个学期来地理学科学习情况的验收,也是对我个人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说它重要,其实只是众多科目里的一门;说它不重要,它又始终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一直是我教学工作寻求的突破点。教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一直是我的教学理念。
本份期中试卷涉及前两章的知识,但更侧重第一章,考查分数有60多分。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40%,综合题60%。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
(一)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就占了4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有一部分题目基础性强,如第1、4、6、17、18、19、20题,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稍加用心即可得分。还有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题目较灵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第2、3、5、7题。当然,关键是要细心、灵活,死板、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并赋予不同的问题情境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70多分,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本试卷考察的方面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1、4、6、17、18、19、20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第2、3、5、7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
(二)综合题:第一个综合题主要考察七大洲、四大洋的有关知识。但本题没有直接填图,而是把此知识寓于情景之中,因此,有一部分同学没能理解题意,故失分较多。第二题考查了等高线的有关知识,情景相对简单,故失分较少。第三题属于连环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考查了读图表的能力,有些同学由于读题不认真,致使一步错,步步错。故失分较多。
读图分析题:尽管这些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最后一题,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结合本试题的难易度,本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该说,不管是学生个体之间还是班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数较低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时课堂上的“陌生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从自身方面分析,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还需更加周全,照顾到不同兴趣点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活动,只有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收获,有长进。
其次,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比较扎实,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性的知识还是应该多提、多问,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最后,作业是平时反馈学习成果的工具,今后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批阅,尤其是这次在70分以下的学生,一定要求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作业,有时间可以及时对其作业进行批改,让他没有偷懒的机会
7年级地理试卷分析篇3
一、试题分析
本次地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设计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突出教材重点,试题无偏题、怪题, 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注重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了从不同角度看地图(地球)的能力。试题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现对本次试卷做如下分析:
本试卷共分三部分,分别是:一、单选题(40分);二、填空题(10分);三、综合题(50分)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整合能力,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不太理想。
二、 反思 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从成绩来看,过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 想象力 较强的题目回答得不够好,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一方面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此外课堂练习不够,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2、教师教学
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这次闭卷考试该记忆的没有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练习太少,对学生个体辅导不到位,没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中等以下的学生调动的学习积极性不够。教师对教学难点克服不到位,对难点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改进措施
1、提升地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地理教学的转轨使应试 教育 转为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质量达到大面积的提高。但由于认识的误区导致师生行为的不到位,使学科教学成绩多年来一直偏低。从学生角度而言,更多的学生早已把地理学科当作“小科”、“副科”,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或者干脆不学,直接导致成绩低下。地理学科的设置,充分说明它存在的重要性,师生都要进一步提升认识,要清楚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乃至现实生活、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摆正位置,密切地理学科同 其它 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成绩提高的主体。
2、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3、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4、在课堂上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讲练结合
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读图训练,而且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读图,从而培养读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读图、填图训练,并做到精讲多练。
5、落实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