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根据详细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标注位置
[dì lǐ wèi zhì]
地理位置
编辑
地理位置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
它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一般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是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而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经纬度值。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Ⅱ 从初一到初二,一直被地理所困扰着。地图的位置总是记不住。记住了隔天就忘。例如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
我也是自己想的,也不知道对不对,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权当一块讨论咯~~~~
1、我觉得你可以去买个地图拼图,在家没事的时候玩地图拼图,玩拼图的过程你也更加熟悉各个地方在在什么位置了;
2、我觉得可以分区域去记。
东北地区: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东三省了。东三省从北往南依次是黑龙江、吉林、辽宁。
西北地区:新疆西藏青海甘肃,新疆最北,西藏靠南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东南地区:福建
分成区块,在大脑中按东南西北方位去回想,就更容易记忆了应该
3、还可以根据分隔省份的山、河来记,就更容易了。
1)山东山西,太行山以东是山东,太行山以西是山西,不过山东山西不相邻,中间隔着河北省。
2)河南河北,黄河以北是河北,黄河以南是河南。
3) 江苏浙江,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这两省肯定是挨着的,江苏靠北,浙江靠南,都临海
4) 广东广西,都在祖国的南端,东边是广东,西边是广西
4、从北往南记忆地形地貌
1)我国的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以前上课老师教过我们:三山夹两盆。从北往南: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这样就记住了两个盆地和从北往南的三座山脉。
2)我国的三大平原:
从北往南,首先是东北平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那一块),然后是华北平原(在河南、山东、江苏北部那一块),最后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江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那一块)
Ⅲ 地理试卷上的地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我是科班的,我们是用arcgis/mapgis/cad等画的,在输出来,其实还可以用word亦可以画,不过就是不能配准了就是
Ⅳ 地理位置怎么定位坐标
地理位置定位坐标的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电脑、网络
1、在电脑上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里打开网络地图网页;
Ⅳ 如何利用经纬网地图来确定地理位置和判别方向
本文谈两个问题。i例1.图1为两幅经纬网图,完成表格内容。一、确定地理位置能力的培养地理坐标东西半球所属纬度带A地B地 l一般经纬网图中地理坐标的确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其关键是把握经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左往右,数值递增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从上往下,数值递减为北纬度,递增为南纬度。明确了南北纬和东西经,也就能确定某地的地理坐标,从而进一步可判别其所属半球或纬度带。 2.极地投影经纬网图上的地理坐标的确定。在极地为中心的投影经纬网图中,其经纬度的确定与一,般经纬网图不同,应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别南、北纬:顺时针转为南半球,逆时针为北半球。再以本初子午线(护经线)和自转方向判别东、西经: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顺自转方向为东经度,逆自转方向为西经度。再根据经纬度确定某地的地理坐标。
Ⅵ 怎样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
没有gps的情况下 找两个地图上有的 可以看到的固定参照物 用有刻度的指北针标出在自己的什么方位 在地图上画出这个方向的直线 两条直线的交叉点为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
所以需要:地图 指北针 两个固定参照物
Ⅶ 地理配准的原则
地理配准是指使用地图坐标为地图要素指定空间位置。地图图层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这使得它们能够定位到地球表面或靠近地球表面的位置。精确定位地理要素的功能对于制图和 GIS 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般通过以下方法获取栅格数据:扫描地图、采集航空摄影和卫星影像。扫描的地图数据集通常不包含空间参考信息(嵌入于文件中或作为单独的文件)。航空摄影和卫星影像提供的位置信息通常不够充分,无法与其他现有数据完全对齐。因此,要将这些栅格数据集与其他空间数据结合使用,通常需要参照地图坐标系对这些数据进行对齐或地理配准。地图坐标系通过地图投影(将弯曲的地球表面描绘到平面上的方法)来定义。
对栅格数据集进行地理配准时,将使用地图坐标确定其位置并指定数据框的坐标系。通过对栅格数据进行地理配准,可将栅格数据与其他地理数据一起查看、查询和分析
对栅格数据集进行地理配准的常规步骤如下:
在 ArcMap 中,添加需要与投影数据对齐的栅格数据集
添加控制点,以将栅格数据集的已知位置链接到地图坐标中的已知位置。
如果对对齐(也称为配准)满意,则保存地理配准信息。
永久变换栅格数据集(这是一个可选操作)。
空间校正:
GIS 数据通常来自多个源。当数据源之间出现不一致时,有时需要执行额外的工作以将新数据集与其余数据进行整合。相对于基础数据而言,一些数据会在几何上发生变形或旋转。
在编辑环境中,空间校正工具可提供用于对齐和整合数据的交互式方法。空间校正支持多种校正方法,可校正所有可编辑的数据源。它通常用于已从其他源(例如 CAD 绘图)导入数据的场合。可执行的一些任务包括:将数据从一个坐标系中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纠正几何变形、将沿着某一图层的边的要素与邻接图层的要素对齐,以及在图层之间复制属性。由于空间校正在编辑会话中执行,因此可使用现有编辑功能(例如,捕捉)来增强校正效果。 空间校正命令和工具位于名为“空间校正”工具条的附加编辑工具条中。在提供对数据进行空间校正这一功能的同时,“空间校正”工具条还可用于将属性从一个要素传递到另一个要素。该工具称为“属性传递”工具,依赖于两个图层之间的匹配公用字段。结合使用“空间校正”工具条上提供的校正功能和属性传递功能,即可提高数据质量。
空间校正过程概述
虽然各空间校正功能用于不同目的,但设置和执行校正的步骤基本相同:
启动 ArcMap
创建新地图或打开现有地图。
将要编辑的数据添加到地图上。
向 ArcMap 中添加“编辑器”工具条。
向 ArcMap 中添加“空间校正”工具条。
启动编辑会话。
选择要用于校正的输入数据。
选择空间校正方法。
创建位移连接。
执行校正。
停止编辑会话并保存编辑内容
Ⅷ arcgis中如何固定地图大小
要是原来大小的比例尺可以实现,就是在显示比例尺那选择原来的比例尺。
位置也不能变的话,在活动中的mxd中好像不行吧。。。只有把你现在的地图关了,它会提示你保存,选择不保存后,再次打开mxd就是原始大小,位置也不会变,但是这样很麻烦的。
还有一种就是放大缩小操作后,选择上一视图,一直点到才打开地图时的视图。这种方法不是很好。
你说的那种要求貌似arcgis中我还没有看到有。。。
Ⅸ 地理试题中的地图等等常看不懂,有什么好办法么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看、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1.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要排除看图的“障碍”。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二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
如:有的学生在读“城市工业布局图”时,觉得很困难。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风向玫瑰图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对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了。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高中地理下册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复习中,要分步观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国家?第三步: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还比如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看洋流模式图,通常先看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后看极地、副极地海区的洋流。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复习关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可以沿着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路线,看地震、火山分布的国家与地区;沿着北半球的中纬度带由东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国,等等。
(4)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例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经哪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2.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活,那末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1)一般有这样两类问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比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分布面积小并呈狭长条带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比如,在“世界自然带”图上可以看到赤道经过的地方大多是热带雨林,为什么东非却出现草原甚至荒漠?这样的问题提得越多,学生思维越活跃,析图越深刻。
(2)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比如在图上对亚洲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末很自然对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的形成也能作出正确解释。
(3)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分析初中地理的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应该用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论“统帅”初中地理知识。如“澳大利亚” 一节中的“自流井成因”的示意图,与高中地理承压水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在分析高中地理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初中地理知识有关,应将初中地理知识作为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如高中地理第二章在阐述地面状况对气流影响时,设置了一幅“迎风坡和背风坡对气流影响示意图”,分析时可联系初中区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台湾东北部山地的迎风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山地的迎风坡等等。
这样多方位的联系分析,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将散落在若干章节中的相关插图集中起来,把图和与图有关的知识灵活地组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读图方法。
(4)析图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过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比如,澳大利亚西部的气候类型“谱”不同于其他大陆,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南北两侧均为热带草原气候,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如果学生把一般的气候分布规律推广、套用到澳大利亚,就会发生错误。
3.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复习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1)彩描: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即利用课本插图与空白的暗射图,用彩色笔勾描所要复习的地理事物。彩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彩描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一张图不能点、线、面兼施,描得“琳琅满目”,而要有所侧重。
② 彩描要运用各种线条、颜色与表达方式。不同性质的地理界限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在彩描区域范围时,还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有的可以打“点”子,有的可以划斜线等等,这样也能达到预定效果,并能够节省涂大片彩色的时间。
③彩描要配以适当的注记。如这个“点”是“东京”,这条“线”是京广线,这片“面”(区域)是黄土高原,要用文字注一下。
(2)画简图:这是复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简图,或把繁杂的地图进行简化、缩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区域、某一问题。地理简图的设计,须注意:
①简图轮廓要尽可能地简便,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难度,使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
②一张图中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主要的地理事象,并以这些“事象”作为记忆的基点,然后联系更多的知识内容。
③一张图中有时可以同时包含几种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气候、矿产、城市等),来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但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各种地理要素按适当的顺序逐次出现,使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4.默图
默图就是对图示的重要信息的记忆,因而也可以称作“记图”。对于图上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概去记,是不足取的。然而读图时什么都不记,也是不行的。事实证明,利用图像进行记忆,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间观念,到考试或需要回忆时,眼前似乎就会浮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图像。这种现象也可称为“心理图像的复现”。
默图包括:①默绘,如不看课本、图册,自己绘出“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形结构;②默记,即试图回忆,如面对一张不加注记的全国铁路网图,回忆这个点是什么城市,那条线是什么铁路;③默填,即利用空白的暗射图,自行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