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学生野外地理实践能力有哪些

学生野外地理实践能力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14 20:33:58

1. 地理能力主要有哪两种划分方法,分别包括哪些能力

(1)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地理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尺度的划分都会破坏地理素养的整体结构。但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笔者依据地理素养的内容,把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实际上,这三个部分也是相互包含的。(3)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4)地理素养构成要素论其重要性并不处于同一层面之中,它们在构筑地理素养过程中的职能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一)地理科学素养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1]它不仅包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特有知识体系,也蕴涵有区域比较、区域综合与分析、观察、野外实践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还包含了地理学家在探索地球表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地理科学素养是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了公众科学素养的共性特征,也融合了地理学科的个性特征。笔者依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把地理科学素养的构成划分为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五个组成部分

1.地理科学知识

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养成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和地理科学品质的载体。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科学史等内容。总体来说,地理科学知识涵盖了以下几个问题的内容:“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

2.地理科学能力

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地理科学能力既应该包括一般科学能力,也应该包括地理学科特有的科学能力。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虽然这五项地理技能与地理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基本吻合,但应该说突出反映了一般科学能力,并没有真正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尽管地理思维、想象、观察等能力的培养要求已蕴涵在五项核心技能当中,但仍不利于突出地理科学能力的培养重点。我们试图依据《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到的地理学的几个核心问题,[1]对应给出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相应能力:(1)空间定位能力;(2)区域差异的比较与概括能力;(3)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5)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

3.地理科学方法

地理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地理科学对象,以及作用于地理科学对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地理科学思想方法是其核心。科学方法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撑。地理科学方法教育是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更是地理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基础。地理科学方法中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但在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更要侧重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

4.地理科学品质

地理科学品质包括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以及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情感和动机等。其中地理科学精神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对学生从事地理科学认识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力图让学生领悟与感受地理学家在科学探索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学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学研究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地、自然地形成的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或准则,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实践,不固守传统,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谦虚、谨慎,不怕困难和挫折,善于团结合作,乐于思想交流,遵守科学的职业道德等。归纳起来,地理科学精神包括地理科学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实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地理科学态度是指个体对地理科学现象和本质作出的反应,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

5.地理科学意识

地理科学意识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对地理科学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它包括正确的地理科学观、地理科学技术观以及正确理解和应用地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等内容。地理科学意识是正确认识地理科学价值、合理运用地理科学技术的关键,因此是地理科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地理科学素养的上述组成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分离的,各种构成彼此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联系,构成了地理科学素养的主体。其中地理科学知识和地理科学能力属于智力因素,而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地理科学意识属于非智力因素。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地理科学能力发展、地理科学方法运用、地理科学品质养成的载体,地理科学知识的质和量决定着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地理科学能力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是沟通和联系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地理科学意识的桥梁和纽带。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为地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地理科学技能的培养“解放思想”、导引方向。

(二)地理人文素养

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3]

图2 地理人文素养的构成

(三)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对地理技术的正确辨别、全面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三个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术素养的专业性很强,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要求的广度与深度应有所不同。

1.地理技术知识

地理技术知识是地理技术素养的基础,也是养成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拓宽地理学应用领域的同时,也给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地理技术知识主要包括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水土流失、沙尘暴、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防治技术;景观生态设计;不同区域尺度多维要素的规划技术;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预测、防治技术;地理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

2.地理技术能力

地理技术能力是地理技术素养的核心,是对地理技术知识的深化与应用。图3地理技术素养的构成地理技术能力主要包括:(1)运用3S技术进行地理信息处理的能力;(2)运用区域规划知识进行城乡规划、旅游规划的能力;(3)对水土流失、沙尘暴、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防治的能力;(4)对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与防治的能力;(5)利用地理多媒体技术制作地理课件的能力;(6)正确选择并运用地理技术的能力。

图3 地理技术素养的构成

3.地理技术观点

地理技术观点是地理技术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1)知晓地理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2)明晰地理技术与地理科学、社会的关系。
如果认为我回答的好记得给赞哦。
bewmmjotsy60484771662016-12-16 14:54:36

2. 地理实践活动有哪些种类

3.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点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基于学生主体性需求及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通过地理教学中一系列实践活动所获得,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以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阐述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指导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及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必须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实践力素养作为地理课程理念之一,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多个方面渗透了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即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计划;能够设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并选择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2]。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对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便于地理实践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层次性。
2.以学生需求为基础
学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现自我的需求等深层次需求,也有希望轻松学习的浅层次需求。从需求本身看,有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即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还有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能力发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遵循学生的需求。
地理实践力培养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所以,地理实践力培养宜从学生兴趣出发。同时,地理实践力培养还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高中阶段学生相比初中阶段已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其一,感知觉目的性和系统性增强,观察力大有提升,并且趋向精确;其二,注意力更加稳定,思维表现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应遵循学生年龄特征,体现出弹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体验,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行动、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结合点
地理实践力培养不仅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还需更为真实的情景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观察、探究实验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社会生活,其中充分结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是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结合点。
1.充分结合校内资源
依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将其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地理校内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校内教材、设施、地理师生等。丰富多样的地理校内资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充足的条件。应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教具制作、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天文观测等。
室内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仪器演示、音像图片等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如在讲授“昼夜交替和时差”时,视频演示或地球仪演示,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地理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学校地理实验室、地理活动室,充分利用相关设备也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如“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借鉴各版本教材优势基础上整合教材,为学生构建基础性模拟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地理园等地理场馆或校内自然环境也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如结合气象站观测气温和降水,在地理园观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观测能力,还有利于提升问题探究能力。
2.积极结合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即学校范围外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研究机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台、有关政府部门、工厂、农村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资源为学生的地理观测、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研究机构参观,如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参观,可通过“山水都市”、“地球奥秘”、“生态家园”等场馆线路,丰富学生地理知识同时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利用国家地质公园、地方自然或人文资源环境供学生参观学习,如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等考察,可弥补学校实践场地不足,促使学生体验学习、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利用到工业园区、农业园、科技园等参观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独立行动、主动思考、自主认知。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到学校附近工厂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学生将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个人发展所需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落脚点
地理实践力培养不仅应充分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具体还要落实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会调查和地理模拟实验等各项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学生对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直接观察,一般包括地质地貌、气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专项观察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观察;还包括农业、工业、环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观察[1]。通过地理野外考察,可促进学生地理观察观测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生能够运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和其它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关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能够观察比较不同区域的特点,掌握归纳区域特点的方法;能够在野外观察、测量和分析地质地貌基本形态,推断其形成过程。
2.提升社会调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会即学校”,突出体现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社会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展开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社会调查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三峡库区移民”问题调查中,学生自主合作性设计方案,搜寻该区域统计信息及发展规划,进而参与调查,并对相关问题及成因作出简要解释,有理有据提出可行性策略。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并展开交流评价。
3.提升地理模拟实验能力
地理模拟实验即使用一定实验器材及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地理实验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为能够设计和实施地理模拟实验并作出解释;能够解决高考地理试题中相关问题。如模拟实验“模拟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实验,利用白纸和细沙等实验材料进行模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其中科学道理,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认知和情感等素养提升,发展地理实践力。

4. 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实践包括到野外考察,考察地形地物可以观察大海和陆地之间的等高差,可以坐火车从东到西看看自然景物的变化,可以体会太阳东早西迟的时差

5. 地理实践活动有哪些种类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开展的常用形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内容, 不仅科学体系强,
而且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知识的介绍有许多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问题出发的。 所以“新课程标准” 下的地理的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地理实践活动的种类比较多, 既有课堂内的实践活动, 也有课堂外的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 地理讲演、 地理竞赛、 地理辩论、 地理游戏、
地图绘制、 地理摄影、 教具制作、 地理实验、 地理调查、 地理观测、 地理参观、 地理旅游、 野外实习、 方案设计、 论文撰写、
墙报编辑等等。 (一) 动手制作教具 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的过程。 案例: 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准备好制作地球仪的工具、 材料, 在上课时,
让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 按按课本步骤操作制作地球仪。 借助这一活动, 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识不仅理解的深刻、 透彻,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等高线、 时区转动盘等教学用具,
在教学中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又弥补了教具不足的现状。 (二) 小型辩论会 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能力必须经过学生自主动手参与才能真正的获取。 辩论会的开展就是锻炼学生创造思维,
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 案例: 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内容时, 组织学生讨论未来世界的人口能否超过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甲组同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会越来越高, 人类能够开发出新资源、 新能源来满足人类的生活。 乙组同学说: 目前人口越来越多,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 有限的资源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同学们为了 证明自己的观点, 各组同学进行分工合作。 辩论会所需数据、
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 查阅选择、 摘录、 分析。 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

利。 在辩论会上同学们口枪舌剑的辩论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 地理绘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 ,
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古人用“左书右图” 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 正确认识地图、 阅读地图、 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
能够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转换自如, 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 也是地理《考试说明》中的基本能力要求。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动手绘图, 把课本知识“活”起来, 既能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演才能, 寓教于乐。 如学完“地图” 后,
我布置了作业---绘制学校平面图。 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 看哪个小组绘的最准确。 小组成员有的测量学校的长度, 和宽度,
有的测量学校的主要房屋, 有的测量主要道路, ……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 小组集体讨论并确定了绘制的比例尺, 基本图例, 和地图的指向标。
在绘制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最后将学校平面图绘制的非常漂亮。 (四) 地理知识竞赛
地理知识竞赛的方式很多, 如地理游戏、 地理知识抢答、 地理活动中角色的扮演等。
地理教材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我国国内的一些有名的旅游地区。 让学生了解这些旅游景点, 不仅可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巩固。 所以, 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模拟一次暑假国内旅行, 设计好旅游线路,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介绍沿途经过的城市和着名景点。 可手写, 打印或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然后由学生组成的“专家组” 进行打分, 评选出优胜者。
在学习中国地图时, 可以设计拼图游戏, 看谁拼的最快、 最准确, 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比一味的记忆效果要好的多。
(五)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在教学中能起到直接激发兴趣, 唤起追求知识的欲望;引导认知, 启发思考; 培养能力, 养成习惯的作用。
案例 1: 地转偏向力的观测 为了观察地转偏向力, 可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地面, 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两滴红墨水,
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 就会沿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 然后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某点滴一滴红墨水,
你就会发现红墨水流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从北极上向下观察,你可以发现红墨水留下向右偏转的墨迹。 同样将地球仪倒转过来, 南极向上,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进行演示观察, 从南极向下看, 可发现墨迹向左偏转。 案例 2 试验植被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 自制两个木盒, 一般为
50 厘米长、 10 厘米高。 两个都放满泥土, 一个种上杂草, 一个什么也不种。 放置在开阔的地方并与地面成 30° 夹角。 当杂草长好后,
用浇花的洒水壶模仿下雨, 将水淋到两个木盒上, 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和流水冲刷对地表造成的不同影响。 通过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
不仅能做到寓教于乐, 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 (六) 地理观察与地理调查 实地考察不仅能够使学生拓展视野,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而且能培养其地理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当地自然风貌和旅游资源的野外考察, 还可以配合乡 土地理教材, 如参观工厂、
农村, 调查家乡 的人口状况、 环境质量, 了解城镇的市政布局等。 如在讲水污染时, 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有的同学负责到太湖边去拍摄蓝藻图片和流入太湖的污染河流, 有的同学设计调查表然后到工厂、 居民区去调查, 有的同学去无锡环保局进行访问,
最终将实地调查与统计资料汇编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小论文, 提供给市、区有关部门参考, 深受他们的欢迎。 通过地理观察与地理调查促使他们分析思考、
解决一连串的实际问题。 同时把同学们拍摄的地理照片张贴在教室内, 制作一期专题黑板报, 通过此活动也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家乡 、 保护环境的情感。
目前, 在地理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的很多困难, 如: 根据调查分析, 由于一味追求考试成绩, 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高中生更甚。 他们认为, 实践活动要占用大量时间, 而获得的知识与课本、 考试关系不大。 因此, 中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缺乏热情。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学生过分依赖视觉、 听觉的作用, 触觉、 动觉的作用显现得不够, 造成了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力不从心。
具体表现在动手操作水平低, 不擅长设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差等。 中学地理教师可以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 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

通过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 确定活动主题, 设计活动方案, 创设活动环境,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

6. 1,地理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1、地理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1.地理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实验设计、模型制作能力;户外地理实践教学研究可以培养学生调查、采访、地理知识运用能力;案例教学实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绘图能力。
2.地理探究实验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深化。通过观察地理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计算机模拟实验来获得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认识,学会了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研究地理现象的习惯;开展学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绘制图表能力、创新能力和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鼓励进行课外实践实验,初步实践了可持续发展观,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7.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该课程在我国大专院校地理系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目前我国的自然地理教学基本上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室内实验实习,三是野外实习。其中前两个环节主要在校内进行,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经过抽象概括了的自然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三个环节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实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所以,从自然地理人才培养来说,上述三个教学环节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缺少野外实习教学,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就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加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我国老一代自然地理学家都非常重视野外工作,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为发展自然地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新一代自然地理工作者数理基础比较扎实、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如果再有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思想上又重视野外工作,那么就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推动我国自然地理事业的发展,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老一代自然地理学家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劝告青年地理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野外工作,这应该引起我国广大青年地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尤其应该引起有志于投身自然地理科研或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是以小组或小班为基层工作单位的,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

8. 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地理观察的能力。因为观察是能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并且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而地理观察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的感知、考察和研究。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野外观察,不但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增强了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地理教学中的野外观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也增大了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如:在初一学习地形图的判断和气温的分布时,教师就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附近去登山,当学生们登上山顶后,教师就要指出地形图上表示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形态,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觉山上与山下的气温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看、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到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宽阔的空间,地貌的形成有着久远的年代和漫长的时间。所以针对地理对象的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的间接性,使学生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进行观察,这就给学生们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很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虽然现在的学生借助电视、电影等现代技术,看到亲身不易接触到的许多地理事物,但地图表依然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显现的形成原因,都需要学生具有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而现行地理新教材众多的地理图表为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读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条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地理图表,去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读图、读表获得地理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想象能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能力。而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内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象、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利用同学们在夏季海里游泳或河里游泳的亲身体验,讲解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的不同特点,进而让学生明白沿海和内地的气候为什么不同的原因。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从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 地理学科的实践场所包括校内校外,活动方式有地理考察、调查、参观、劳动、竞赛、演出、集会等。教师尤其要重视在人文环境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对人与地理关系的深刻理解。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要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自主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完成活动的设计,组织以及活动的总结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人类生存环境。 总之,知识是金子,能力是点金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能力训练贯穿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同时,具备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给了学生地理金子,又给了学生点金术,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敦煌市第二中学)

9. 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包括哪些方面 求全面!!!

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
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阅读全文

与学生野外地理实践能力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