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沼泽在地图上用什么表示
A分别是时令河、运河、沼泽、水库;
B分别是运河、时令河、水库、沼泽;
C分别是沼泽、水库、运河、时令河;
D分别是水库、沼泽、时令河、运河.
故选:B.
⑵ 什么是沼泽
沼泽(wetland,mire)是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生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由于水多,致使沼泽地土壤缺氧,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缓慢,只呈半分解状态,故多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又由于泥炭吸水性强,致使土壤更加缺氧,物质分解过程更缓慢,养分也更少。因此,许多沼泽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发达,其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适应缺氧环境。沼生植物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沼泽植被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及藓类和少数木本植物组成。沼泽地是纤维植物、药用植物、蜜源植物的天然宝库,是珍贵鸟类、鱼类栖息、繁殖和育肥的良好场所。沼泽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
地球上除南极尚未发现沼泽外,各地均有沼泽分布。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区在西西伯利亚低地,它南北宽800公里,东西长1800公里,这个沼泽区堆积了地球全部泥炭的40%。我国的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欧洲和北美洲北部也有分布。
广义的沼泽泛指一切湿地;狭义的沼泽则强调泥炭的大量存在。各国文献中用语也不相同。俄语中SOЛOTO一词指泥炭层达到30厘米以上(未硫干状态)的湿地。英语中则存在几个名词分指不同类型的沼泽,而且各家学者所赋予的含意也不尽相同。但bog一词常指富有泥炭的贫养泥炭沼泽,因泥炭和积水均呈酸性,故又常译为“酸沼”。marsh和swamp则常指矿质土壤的湿地,marsh以草本植物为主,swamp以木本植物为主。日本统称为“湿原”,把有泥炭的特称“泥炭地”。
[编辑本段]沼泽类型
在高纬度地区,典型的沼泽常呈现一定的发育过程:随着泥炭的逐渐积累,基质中的矿质营养由多而少,而地表形态却由低洼而趋向隆起,植物也相应发生改变。沼泽发育过程由低级到高级阶段,因此有富养沼泽(低位沼泽)、中养沼泽(中位沼泽)和贫养沼泽(高位沼泽)之分。其中,低位沼泽、中位沼泽、高位沼泽是根据沼泽土壤中水的来源划分的。
若尔盖沼泽富养沼泽(低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最初阶段。沼泽表面低洼,经常成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汇集的所在。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随着水流带采大量矿物质,营养较为丰富,灰分含量较高。水和泥炭的pH值呈酸性至中性,有的受土壤底部基岩影响呈碱性。如中国川西北若尔盖沼泽的泥炭呈碱性反应,就是因为该区基岩多为灰质页岩与灰岩夹层,pH值多在8左右。富养沼泽中的植物主要是苔草、芦苇、嵩草、木贼、桤木、柳、桦、落叶松、落羽松、水松等等。
贫养沼泽(高位沼泽):往往是沼泽发育的最后阶段。随着沼泽的发展,泥炭藓增长,泥炭层增厚,沼泽中部隆起,高于周围,故称为高位沼泽或隆起沼泽。水源补给仅靠大气降水,水和泥炭呈强酸性,pH值为3~4.5。灰分含量低,营养贫乏,故名。沼泽植物主要是苔藓植物和小灌木杜香、越橘以及草本植物棉花莎草,尤其以泥炭藓为优势,形成高大藓丘,所以贫养沼泽又称泥炭藓沼泽。
中养沼泽(中位沼泽):属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由雨水与地表水混合补给,营养状态中等。有富养沼泽植物,也有贫养沼泽植物。苔藓植物较多,但尚未形成藓丘,地表形态平坦,称为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
由于沼泽地的土壤有泥炭土与潜育土之分,沼泽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大类。
另外,按植被生长情况,可以将沼泽分为草本沼泽、泥炭藓沼泽和木本沼泽。
木本沼泽即中位沼泽:主要分布于温带,植被以木本中养分植物为主,有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之分,优势植物有杜香属、桦木属和柳属。
草本沼泽:是典型的低位沼泽,类型多,分布广,常年积水或土壤透湿,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优势,几乎全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具根状茎,常交织成厚的草根层或浮毡层,如芦苇和一些苔草沼泽,优势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芦苇、香蒲。
泥炭藓沼泽即高位沼泽,主要分布在北方针叶林带,由于多水、寒冷和贫营养的生境,泥炭藓成为优势植物,还有少数的草本、矮小灌木及乔木能生活在泥炭藓沼泽中,例如羊胡子草、越橘、 落叶松等,优势植物是泥炭藓属。
⑶ 沼泽是什么意思解释
沼泽的意思是水草丛生的泥泞地带,由于湖泊里物质长期沉积、湖水日浅而形成。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深水沼泽、浅水沼泽及红树林沼泽。
沼泽(地理学术语)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其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沼泽,即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沼泽。按地貌条件可分为山地沼泽、高原沼泽和平原沼泽。根据有无泥炭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世界沼泽面积约268.3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沼泽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沼泽最多,青藏高原次之,余为零散分布。
世界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区在西伯利亚西部低地,它南北宽800公里,东西长1800公里,堆积了全球40%的泥炭。我国的沼泽则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
⑷ 地图上沼泽和盐泽哪个是横线哪个是竖线
沼泽和盐泽的地图图例,都是不依比例尺的形象化的符号,沼泽地是横线,盐泽是竖线。给你这样说你就是记住啦:盐泽地上会沂出盐化,有点像冰凌花,是竖着长的,所以盐泽地用的竖线,而沼泽地主要是水和草,远看就像是水纹波浪,所以是横线。这些图例都是像形化的不依比例尺的图例。
沼泽和盐泽的地图图例,都是不依比例尺的形象化的符号,沼泽地是横线,盐泽是竖线。给你这样说你就是记住啦:盐泽地上会沂出盐化,有点像冰凌花,是竖着长的,所以盐泽地用的竖线,而沼泽地主要是水和草,远看就像是水纹波浪,所以是横线。这些图例都是像形化的不依比例尺的图例。
⑸ 沼泽和沙漠的图例符号
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几种常见的图例,它们分别是沙漠、铁路、沼泽、运河.根据题意.
故选:B.
⑹ 下列常用图例中,表示沼泽的是 A &n...
表示沼泽的为第一幅图,
即A图。
地理常用图例可参照下图:
⑺ 地理中城镇和沼泽用图标怎么表示
5万以下一个小圈 5W到20W一个小圈里面一个点 20W到50W两个圈 50W到200W两个圈里面一个叉 200W以上两个圈一个点 沼泽 一排一排虚线
⑻ 沼泽的古地理特征
4. 7. 1 沼泽的形成及特征
沼泽是长期积水的洼地,或被较丰富的植物占据的低洼而潮湿的地面,水流不畅,介质处于还原条件。许多大的沉积环境中都可以有沼泽,如在河流环境中有河漫沼泽,湖泊的某些部位也可以沼泽化; 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间也可以广泛发育沼泽。潟湖环境在潮间带中也可形成红树林群落的沼泽,海岸浅滩、海湾潮滩都可形成沼泽。
沼泽的沉积物主要是黏土、富含有机质的淤泥粉砂质沉积。由于在还原条件下,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去氧作用,变成亚铁化合物,故沉积物呈现蓝灰色。由于积水很浅,且草类植物茂盛,所以一部分游离氧可沿植物根系进入沉积物中,部分亚铁化合物又被氧化成三价铁,因此在沉积物内根系周围形成黄褐色的锈纹、锈斑,但有些粉砂质的沼泽沉积物,因透水较快,沉积物的颜色呈棕灰,沼泽中一般含有大量的植物枝干和根须化石,有大量泥炭和腐泥沉积,常有菱铁矿、黄铁矿结核或呈细晶分散状态分布。
根据沼泽水动力条件、岩性组合以及沉积物特点,沼泽相可划分为 3 种基本类型: 闭流沼泽、覆水沼泽和泥炭沼泽。
4. 7. 2 沼泽相的古地理特征
4. 7. 2. 1 闭流沼泽
闭流沼泽以深灰色、黑色粉砂岩、黏土岩和粉砂质黏土岩为主。闭流沼泽中水体较浅,水介质运动微弱,一般层理不发育,局部有不清晰的透镜状、波状、水平层理,含丰富的炭化植物根茎化石碎片,杂乱排列,形成团状构造,或者含有保存完好的垂直的植物根化石,常见菱铁矿、黄铁矿结核,局部含少量淡水动物化石,泥岩的硼含量低,一般不超过 15mg/L,Sr/Ba 比小于 1。
4. 7. 2. 2 覆水沼泽
覆水沼泽中水体相对较深,沉积物以黑色炭质页岩、炭质泥岩为主,部分可为含炭质较高的粉砂质黏土岩或炭质粉砂岩,发育水平层理或缓波状层理,沿层面可见大量炭化植物叶、茎碎片,偶含淡水动物化石,也含菱铁矿、黄铁矿结核。
4. 7. 2. 3 泥炭沼泽
泥炭沼泽为闭流沼泽和覆水沼泽的过渡环境,是与三角洲、河流、湖泊、冲积扇等共生的大陆环境类型。水介质为酸性、缺氧、微弱的单向水流,成煤植物为陆地森林、淡水水生草本或浮游植物,共生生物为淡水生物,微环境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形造成的地下水位、覆水深度变化和成煤植物群落的分带。泥炭沼泽是河漫滩、三角洲平原、滨湖等地区主要的聚煤环境。
( 1) 河流泛滥盆地泥炭沼泽
河流泛滥盆地泥炭沼泽系发育于河流的泛滥平原及岸后沼泽等微环境上的成煤环境。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死亡,导致泥炭沼泽化,从而成为大规模聚煤的环境。其垂向序列一般由河床滞留相或边滩相开始,向上过渡为天然堤相,进而形成煤层; 煤层之上为漫滩湖泊相或边滩相沉积物所覆盖 ( 图 4. 61a) 。
图 4. 61 泥炭沼泽成煤垂向序列
( 2) 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
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是三角洲水上平原部分、水下平原部分泥炭沼泽化而形成的聚煤环境。随着三角洲不断向盆地方向推进,聚煤作用的范围逐渐扩大。
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成煤的垂向序列一般为: 底部由三角洲前缘分流河口砂坝相或分流河道相开始,向上过渡为分流间湾相或泛滥平原相,进而形成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煤层上面过渡为沼泽相和分流河道相 ( 图 4. 61b) 。
4. 7. 3 泥炭沼泽的沉积模式
泥炭沼泽常发育于河流泛滥平原及三角洲平原相之上,相邻环境主要为组成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等的各类亚环境,如常见的下伏共生相有冲积扇远端相、河流泛滥盆地相、河间湿地相、滨湖相和三角洲平原泛滥盆地相。按其共生的沉积体系、成煤沉积序列及着生位置可细分为 ( 河流) 岸后泥炭沼泽、湖滨沼泽、扇缘泥炭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 ( 图 4. 62) 。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主要为一套曲流河冲积平原沉积,主要聚煤场所在岸后的泥炭沼泽微相中,废弃河道充填沼泽为次要聚煤场所。河道边缘地区的沼泽可划分为排水好的和排水差的两种类型。岸后泥炭沼泽是在排水差的封闭沼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多位于泛滥盆地的低洼处及远离河道处,潜水面较高,停滞水体占优势,并长期保持稳定,陆生高等植物大量生长发育。沉积物供应少或者无沉积物的供应,有机质迅速堆积而沉积面持续地被水覆盖,很少发生氧化,这对于泥炭层的堆积是十分有利的。在适宜的条件下,排水差的沼泽可以扩展到泛滥盆地的广大地段并堆积广布的泥炭层,从而形成厚度大而稳定的煤层。山西组的煤层大多在这种环境下生成 ( 图 4. 63) 。
图 4. 62 华北晚古生代泥炭沼泽成煤沉积序列( 据桑树勋等,2001)
图 4. 63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河流成煤模式( 据陈全红等,2009)
⑼ 湖泊与沼泽
1. 湖泊
湖泊(lake)是陆地上的积水洼地,湖泊的大小和深度相差悬殊,如奥涅加湖、贝加尔湖、苏必利尔湖、洞庭湖等都是规模比较大的湖,苏必利尔湖的面积达 8 × 104km2,贝加尔湖水深达 1741m。根据湖泊与外界水体的关系,可分为泄水湖和不泄水湖。前者发育在潮湿气候区,与河流相通,进行水体交换,如洞庭湖、鄱阳湖等。后者发育在干旱区,湖泊没有出口,如青海湖、死海等。若按湖水的含盐度,又可分为淡水湖(盐度低于 0. 3 )、半咸水湖(盐度介于 0. 3 ~24. 7 )和咸水湖(盐度高于 24. 7 )。实际上,泄水湖常常是淡水湖,而不泄水湖通常是咸水湖,如中东死海的盐度是海水的 9 倍。
湖泊成因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这几类: 第一类是构造成因的,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而且规模都很大,如断裂的活动形成断陷湖、拉分湖等,如云南的滇池、程海等,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或者构造坳陷区积水成湖; 第二类是河流截湾取直形成的牛轭湖,分布湖北长江两岸的很多湖就属于此类; 第三类是冰川剥蚀或冰碛物堆积堵塞形成的湖泊,如瑞典、芬兰的众多湖泊属于这种成因,我国的天山天池也属此类; 第四类是块体运动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如滑坡、崩塌等堵塞谷地形成的湖泊; 第五类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如长白山的天池; 第六类是海湾封闭形成的湖泊,如浙江西湖; 第七类是陨石撞击形成的湖泊,如加拿大北部的一些湖泊; 第八类是风蚀形成的湖泊,如甘肃敦煌的月牙湖; 第九类是人工湖,如北京的昆明湖、水库等。
图 4-45 湖泊发展成沼泽示意图(据成都地质学院 《动力地质学原理》,1983)
2. 沼泽
沼泽(swamp)是洼地积水淤塞而成的湿地,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为泥炭和有机质堆积的地带。沼泽可以由湖泊淤积发生沼泽化转变而来(图 4-45),也可以由洼地积水沼泽化而成。湖泊与沼泽之间的过渡类型称作沼泽化湖泊,河间洼地的湖泊演化成沼泽时则称为岸后沼泽。湿地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湿地是指地面湿润或被水体覆盖的区域,河流、湖泊、沼泽都属于广义的湿地,狭义的湿地就是指沼泽。
沼泽主要发育于地下水位高、地面流水不太通畅的地区,它可以由于地形低洼平坦造成,如我国东北地区和南方的滨海沼泽,也可以由于冻土造成地面流水下渗能力减弱形成,如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些沼泽。在潮湿气候区,许多湖泊演变的后期就成为沼泽。沼泽既可形成于炎热湿润的气候区,也可形成于寒冷的气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