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名称判读
(1)从图中看出,A位于两山顶之间为鞍部,C处等高线闭合且四周低中间高为山顶,D处的等高线海拔向低处凸为山脊,E处的等高线海拔向高出凸为山谷.
(2)根据一般判读方向的方法,图中小河F从西北流向东南.
(3)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5千米,则若小明在地图上量得两个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4.5千米.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东北方向.
(5)从图中看出,甲地的海拔为678米,乙地的海拔为62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8米.
故答案为:(1)鞍部;山顶;山脊;山谷;(2)西北流向东南;(3)4.5;(4)东北;(5)58米.
Ⅱ 怎样判断等高线地图上的地形类形名称
基本地貌类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Ⅲ 怎么分辨鞍部,山脊,山谷,洼地,陡崖这些地形
1.山丘和洼地 (盆地)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中间高,四周低,为山丘.示坡线从外圈指向内圈,说明四周高,中间低,故为洼地.
2.山脊和山谷
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位于两山脊之间.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因此,山脊又称分水线.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两侧山坡流向谷底,向山谷线汇集,因此,山谷线又称集水线.
3.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4.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这种地貌的等高线出现相交.俯视时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Ⅳ 初一地理怎样分辨地形类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地理范围比较小。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有: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种。
如果是大范围的地形图则属于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判读:——结合插图理解吧
1.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等高线之间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缓,稀疏处坡度缓(水平距离大),上山、开地、建筑易,河流缓;密集处坡度大(水平距离小),上山、建筑、开地难河流急。如图中甲线路坡度缓,上山顶容易;乙线路坡度陡,上山顶难。
2.等高线与山地和盆地:这两种地形的等高线都成
闭合的不规则的圈,等高线数字内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间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顶;等高线数字内低外高的是盆地(洼地)。
3.等高线与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处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线与鞍部:等高线两边高且有山顶,中间等高线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线与陡崖:2条或2条以上的等高线重合处就是陡崖。图中b处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对高度)的计算:
陡崖高度=(重叠的等高线条数±1)×等高距
注:有“以下”“不高于”字样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则+;有“以上”“不低于”字样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则-。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线地形图顺口溜:闭合山顶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线重叠,河流只在山谷中,线稀坡缓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难。地形剖面最直观,分层设色一目了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征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员辽阔,地面坦荡(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较大,边缘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员辽阔,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一望无际。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头,延绵的山峰形成的带状山脉。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头,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山间多有平坝河谷相间。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间低。
Ⅳ 地图上地形图怎样判读啊 类似于是山脊,山谷等,怎么判别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
(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确定水库河坝址的位置.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重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
2、确定公路、铁路线路.
一般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上的线路为好.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沼泽、断崖.
3、农业区位选择.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原则.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4、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5、水系的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Ⅵ 地理七年级上如何判断是什么地形
面对地图看, 上北下是南,左西右为东,地图方位已辨明 .
地图符号颜色识别:
绿为林地蓝为水, 地貌、公路棕色绘,其它符号都用黑.
等高线显示地貌特点:
等高闭合是规律,弯曲形状象现地; 线多山高线少低, 坡陡线密坡缓稀.
等高线显示地貌原理:
由底到顶,高度相等;水平切开,垂直投影.
地貌识别:
山顶凹地小环圈, 区别要看示坡线; 山顶短线向外指, 凹地短线向里边;
山背曲线向外凸, 山谷曲线向里弯; 山背凸棱分水线, 山谷凹底合水线;
两山相连叫鞍部, 高低两组等高线; 群山相连最高处, 棱线称为山脊线.
地形起伏判定:
总观地貌形态, 辨明各处高低; 区分上坡下坡, 沿线编号注记.
四种地形地物分布规律:
山成群,形似脉, 小山多在大山内; 先抓大山做骨干, 记了这脉记那脉.
上游窄,下游宽, 多条小河汇大川; 河名顺着河边写, 流向流速看注记;
等高线上的数字是指海拔的高度.数字越大,海拔越高.
当这数字向越来越大的方向,如果最终处是一个大概圆形的,那就是山峰;如果最终处是一个大概长条形的,那就是山脊.
如果是这数字越来越小的,如果最终处是一个大概圆形的,那是低洼地;如果最终处是一个大概长条形的,那就是山谷.
Ⅶ 如何辨别地理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思路分析]
地貌的一般特点是:山地高,平地低;山顶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脚低。识别出地貌的各种基本形态,结合具体运动路线,地形起伏则一目了然。
[解题过程]
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顶。山顶依其形状可分为尖顶、圆顶和平顶。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环圈外通常绘有示坡线。
山顶与凹地
比周围地面低下,且经常无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积的低地称盆地,小面积的低地称凹(洼)地。图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线是用一个或数个小环圈,并在环圈内绘有示坡线。
②山背、山谷
山背,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图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线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就是分水线。
山背和山谷
山谷,是相邻山背、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图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线以山顶或鞍部为准,等高线向里凹入(或向高处凸出),各等高线凹入部分顶点的连线,就是合水线。
③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连两山顶间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马鞍状,故称鞍部。图上是用一对表示山背的等高线和一对表示山谷的等高线显示的。
山脊,是由数个山顶、山背、鞍部相连所形成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线叫山脊线。
④斜面
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在地图上明确斜面的具体形状,对定向越野有一定价值。斜面按其形状可分为:
1)等齐斜面。实地坡度基本一致的斜面叫等齐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视。地图上,从山顶到山脚,间隔基本相等的一组等高线,表示为等齐斜面。
(2)凸形斜面。实地坡度为上缓下陡的斜面叫凸形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视。地图上,从山顶到山脚,间隔为上面稀、下面密的一组等高线,表示为凸形斜面。
(3)凹形斜面。实地坡度为上陡下缓的斜面叫凹形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视。地图上,从山顶到山脚,间隔为上面密、下面稀的一组等高线,表示为凹形斜面。
(4)波状斜面。实地坡度交*变换、陡缓不一、成波状形的不规则斜面叫波状斜面,若干地段不能通视。地图上,表示该状斜面的等高线间隔稀密不均,没有规律。
3、图上起伏的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图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判定起伏时,首先要对判定区域进行总的地势分析,在该区域内,找出明显的山顶,分析山顶间的联系,找出山脊以及主要分水线、合水线的走向,然后结合河流、溪沟的具体位置,判定出总的升降方向。总的地势分析之后,进行具体分析时要注意基本一点,即在地图上,凡属运动路线与某条等高线近似平行是平路外,其它现象(与某条等高线越来越近或越来越远或相交)则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具体分析时,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②根据示坡线判定
示坡线与等高线连接的一端为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③根据河流符号判定
当一组等高线在河流一侧,*近河流的等高线低,远离河流的等高线高,即当离开河流一侧作横方向运动或成一定角度运动时,就是上坡,相反方向运动时则是下坡。当一组等高线横穿河流,上游等高线高,下游等高线低。
Ⅷ 初一上册地理:五种地形部位的判断
山顶: 等高线闭合,内高外低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马鞍形部位
陡崖: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Ⅸ 怎么识别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1、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
2、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
3、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出现重合;
4、鞍部:相邻的两个山顶之间;
1、山脊
山脊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
山脊线是由高处向低处凹出的部分,是水流的分水岭;
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呈反v字形;
2、地形图识别法
(1)山顶
在地形图中一般用三角形符号予以标记。看海拔高度也比周围的高些。
(2)山脊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看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如果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弯向海拔低处(即从数字大的地方向数字小的地方弯曲)的部位,即是山脊。
(3)山谷
山谷的判别正好与山脊相反。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处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时,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
(4)鞍部
它与山坳的区别没有明显差异。一般看其相对高度。鞍部的相对高度较高,两侧陡峭,不容易发育成河谷地貌。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5)陡崖
陡崖比较好识别,就是等高线不断重合或者最为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断定为陡崖。
Ⅹ 初一上册地理:五种地形部位的判断
山顶:
等高线闭合,内高外低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马鞍形部位
陡崖: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