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中的转型机制是什么

地理中的转型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22 08:42:59

1. 为什么说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什么是社会转型期有什么特征

关于 “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专家学者关于“社会转型”含义的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和任务,无疑有着有益的启示。

2. .什么是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有哪些表现体育运动对国民经济有何意义

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
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形态的变迁
迎建舒适健康的自然体育运动环境,是经济繁荣发展一景象,体育运动受经济发展的和政策指引,国家早就提倡全民健身运动。人民身体健康才使国民经济发现的最大动力。

3. 社会转型是什么

在研究“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中,提出了“社会转型”的问题。关于 “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专家学者关于“社会转型”含义的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和任务,无疑有着有益的启示。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四大转型是什么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基本实现产权明晰。改革开放前,城镇集体经济资产名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际上谁也不占有。经过改革,目前70%以上城镇集体企业转换成职工个人所有、企业集体占有的、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劳动者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主人。

企业组织形式实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样化。改革开放前,集体企业大多是形式单一的生产型企业。通过改革,目前城镇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主要有5种:集体资本共同共有企业,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以集体资产、职工资产参控股与国有、私有资产共同组建的公司制企业,集体资本参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劳动群众新办的合作社企业。

在发展方式上初步走上科学发展轨道。改革开放前,城镇集体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分散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城镇集体企业通过大力调整结构和科技创新,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了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

集体经济理论不断创新。走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成功之路,逐步形成了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两个联合”为主、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科学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集体经济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地理中的转型机制是什么扩展阅读

由党政一体、包打天下转变为党政分开、有为有不为

改革开放以前,党包揽了一切,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改革开放以后,党组织不再设立经济管理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经济工作,尽力减少直接管理具体政治、社会及文化工作,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党对国家的领导逐渐被限制在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所谓政治领导,主要是党探索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必要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将其上升为法律,让国家机关贯彻、落实;所谓组织领导,主要是党通过向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以及充分发挥国家机关内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对国家机关的领导;所谓思想领导,主要是党通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保证其正确的政治方向。

由领袖个人专断转变为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对于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邓小平同志批评道:“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

5. 中国矿业城市在转型中前进

朱训

摘 要 本文对中国矿业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其转型的必然性、转型战略的选择、转型取得的成效及转型的经验做了阐述。

关键词 矿业城市 中国 转型

2012年是全国政协根据全国政协委员和矿业界人士的呼吁,经过专题调研和常委会讨论,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采取切实措施缓解“四矿”危机的建议》10周年。

全国政协的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一战略决策。

国务院在经过一系列调研之后于2007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10年来,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全国政协的建议不仅得到采纳,而且对于缓解“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危机,特别是对于推动矿业城市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矿业城市的基本情况

矿业城市是指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据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矿城工作委员会余际从、刘粤湘等人结合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研究,中国目前有矿业城市(镇)232座。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其中,地级市97座,县级市81座,矿业镇54座。

中国矿业城市(镇)拥有3.1亿人口,800多万名矿业职工,2010年矿业城市(镇)生产总值达75000亿元,占全国GDP的20%。矿业城市是我国矿物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基地。目前矿业城市为国家提供了93%以上的煤炭、90%以上的石油、80%以上的铁矿石、70%以上的天然气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矿业城市按其矿业开发程度可划分为青年型、壮年型、老年型,也可称为成长型、鼎盛型、衰退型。在现有的地、县两级178座矿业城市中,成长型19座、鼎盛型104座、衰退型55座。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矿业城市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状态。因为通过西部大开发还会有一些新的矿业城市兴起。

转型是矿业城市特殊发展规律的要求

矿业成为矿城唯一或主要的支柱产业。而矿业开发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采一点就少一点。在一个矿城范围内的可采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矿业城市如果没有其他支柱产业和替代产业支撑,就必然会由兴起到发展再走向衰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矿业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矿业城市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有400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而即将闭坑,有1/4左右的矿业城市可采资源不足,矿业生产下降,导致城市经济下滑,城市财力大减。辽宁阜新市1987年年产原煤1019万吨,到2002年下降到年产500万吨,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增长0.2%。河南焦作市在鼎盛时期煤炭年产达690万吨,到20世纪90年代下降到300万吨左右。“九五”期间,焦作市经济增长年均3.5%。云南东川市在历史上为我国的铜工业发展曾作出重要贡献,但因探明可采资源枯竭导致东川矿务局破产倒闭,城市的建制被撤销划归昆明市作为一个区,30万城市人口中40%失业。由于矿山闭坑,一些矿业城市工人失业,一度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为避免“矿竭城衰”,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推进城市转型,改变城市发展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状况,变单一矿业产业的矿业城市为多元经济的综合性城市,解决由此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战略的选择

(一)矿业城市转型模式

世界各国矿业城市转型的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弃矿型”,一类是“拓展型”。

采取“弃矿型”转型模式的城市是实行彻底放弃矿业产业而另走一条新路。如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小金山市,利用原有矿山遗址建设了一个矿山博物馆来发展旅游产业,使城市获得了新生。波兰克拉科夫、哥伦比亚首都附近的盐矿均不再开采,而利用废弃矿址建成地下盐矿博物馆和盐矿艺术馆,使旅游业成为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

采取“拓展型”转型模式的城市是在继续挖掘资源潜力发展矿业的同时,发展其他一些非矿业产业。如美国休斯敦即属于这类转型城市,通过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城市获得新的发展。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是采取“拓展型”模式,即在通过加强危机矿山找矿,继续挖掘矿业潜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其他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矿业城市转型机制模式

世界各国对矿业城市转型机制的选择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欧盟一些国家的政府主导模式;二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市场主导模式;三是日本的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模式。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机制大体可归纳为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家、城市与企业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转型机制。

(三)产业结构转型模式

中国矿业城市在推进转型过程中,都在着力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尽管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在走“工业强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的道路。河南焦作市1990年第二产业占46.5%,2000年占50.6%,2010年占68.6%,2011年进一步增长到69.7%。在第二产业方面,普遍做法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接续产业相结合。宁夏石嘴山市就是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优”的思路,来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其他矿业城市也大体如此。

(四)矿业城市转型战略方针

(1)多元发展战略。矿业城市除继续挖掘资源潜力发展矿业外,还要延长矿产品深加工链和发展非矿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非国有企业。

(2)适度开发战略。就是妥善处理矿业开发近期效益与矿业长远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矿山拥有的可采资源量,把年度开采量定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以尽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以便为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推进城市转型赢得时间。

(3)集约经营战略。通过对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整合,对小矿山、小企业的整合重组与改造,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经济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4)绿色矿城战略。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抓好生态修复与保护,建设绿色矿山、园林式城市、卫生城市、和谐城市,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双赢。

(5)科教兴城战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与推进科技创新来为城市转型提供动力。

(6)筑巢引凤战略。为扩大开放,吸引外部人才、技术和资金进入矿业城市创造条件,需要在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作出努力。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凤来。

(7)城矿互利战略。通过转型,理顺城市与矿山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工,进一步加强合作,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共赢。

(8)国家扶持战略。矿业城市在自身努力推动转型的同时,还要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家已分3批先后公布了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镇)转型名单,出台了关于深化矿业城市转型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2007~2011年,财政部已先后拨付了303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有力地促进了矿业城市的转型。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取得显着成效

第一,矿业城市产业结构初步优化。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矿业与非矿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如辽宁阜新市已由煤炭一业独大转为能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新型能源“三足鼎立”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家首批公布的焦作、阜新、盘锦、白银、萍乡、个旧、辽源、石嘴山、大冶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13.6%。

第二,矿业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2010年间,焦作、阜新、盘锦、铜川、个旧、东川、大冶、白银、枣庄、景德镇等10座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焦作等10座矿业城市地区的生产总值2010年达5276亿元,为2000年1142.5亿元的4.62倍,为同期全国GDP总量增幅的4.01倍。

第三,矿业城市财政状况显着好转。焦作等10座城市2000年财政收入仅为48.67亿元,而2010年增长到422.67亿元,为2000年的8.68倍,高于同期全国增长幅度的6.2倍,在全国财政收入总量中所占比例由0.36%上升到0.50%。

第四,矿业城市的居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据国家发改委资料统计,焦作等10座城市的城镇居民平均收入由2000年的5014元增长到2010年的15969元,为2000年的3.18倍,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为3.04倍。焦作等10座城市的农村居民收入由2000年的2107.5元增长到2010年的6272元,为2000年的2.97倍,而同期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为2.62倍。

第五,矿业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在逐步改善。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07~2010年,焦作、阜新、盘锦、个旧、东川、景德镇、萍乡、白银、大冶、辽源、白山、石嘴山等12座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沉陷区拆迁和棚户区改造完成建筑面积1423万平方米,约28万户,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第六,矿业城市环境开始改善。据国家发改委资料统计,近4年来,首批公布的焦作、阜新等12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29万公顷,复垦耕地1719公顷。城市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矿业城市转型的几点经验

中国矿业城市在推进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念创新。矿业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狠抓观念创新,在思想观念方面实现了一系列转变,由过度依赖单一矿业产业向依靠多元产业转变,由重开发轻保护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由自我封闭向对外开放转变,由固守国有经济向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共同发展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转型工作的大发展。

第二,统筹规划。为了有序推进矿业城市转型,各矿业城市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结合国家和各省市的布局和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普遍编制了城市转型工作总体规划,对城市功能定位、转型目标、转型机制、转型动力、转型途径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从而明确了转型工作的路线图。到2011年,已有44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查论证。

第三,量体裁衣。矿业城市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推进转型的突破口。如河南焦作市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为转型突破口,形成了以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为主体的“五大景区”和“十大景点”旅游产业,2010年接待游客1958.99万人次,旅游收入147亿元,是2006年的2倍,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1.8%,已成为焦作市一大支柱产业。

第四,项目拉动。各矿业城市普遍把狠抓项目拉动作为推进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河南焦作市自2007年以来,先后推进实施了428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发展接续产业项目310个,改善民生项目35个,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项目83个,总投资1300亿元。辽宁阜新市发挥比较优势,于2008~2010年在产品加工、液压装备、新型铸造、氟加工、板材加工制造、新型材料等6个重点产业群,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688个,已竣工项目367个,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的40%。

第五,借力发展。矿业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内部潜力的同时,不断采取多种措施来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和项目,借助外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转型。甘肃白银市仅2007~2010年间,就引进招商项目500多个,完成投资118.9亿元。云南个旧市利用本地锡加工产业的技术优势,从我国湖南、内蒙古及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等地开拓了资源新领域,来发展锡加工。2010年,外来原料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41%提高到85%。

第六,未雨绸缪。黑龙江大庆市早在资源开发处于鼎盛期的1992年初,就开始筹划发展接续产业的“二次创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城市经济已经逐步由石油“一业独大”,向以石油为基础,石化为主导,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多元”转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矿业城市的转型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就,但这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矿业城市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还有很多现实的和历史遗留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矿业城市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奋斗、扎扎实实地把矿业城市转型推向前进。

6. 社会转型期是什么意思

社会转型期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体制转型

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社会结构变动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

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3、社会形态变迁

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专家学者关于“社会转型”含义的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和任务,无疑有着有益的启示。

(6)地理中的转型机制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心理性风险:

文化心理性风险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的短视效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缺失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冲突等多重原因所造成文化的混乱和心理的扭曲,从而形成各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1、平均主义心态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而发展落后的地区和获益较小的社会群体不满改革现状,甚至否认改革的成就。

特别由于资源的差异性拥有,社会基础阶层具有较强不平等感,这就会加剧他们的平均主义心态,尤其是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和受害者,其平均主义倾向更浓。

2、社会信任危机

社会信任结构包括组织信任和个人信任两个层面。每一个社会得以良心运行都需要这两种不可或缺的信任,它们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和保障。

相比较而言,组织信任对社会影响更大,其实质是对社会秩序的信任,而“以强凌弱、社会暴力和寡头垄断,都是信任结构缺失之后形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的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3、社会焦虑加剧

社会焦虑,有学者称之为“社会紧张”或“社会挫折感”,是指由社会中不确定因素在民众中产生的压抑、不满、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这一紧张心理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社会张力,最终以社会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

4、社会隔阂加深

社会各阶层的隔阂也不断加深,这种隔阂最突出表现就是社会认同感低和阶层之间的对立。这种社会隔阂映射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居住区域的隔离,使得群体之间缺乏可供交流的社会空间,交往活动被限制在各自居住社区之内的空间中。

7. 地区产业转型的类型、机制,以及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

产业转型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较宏观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着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产业升级转型是双转型的核心,
另一种解释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从第一产业转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占得比重越大,说明这个地区的城市化越发达,经济水平越高。

8. 人文地理 论述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关系 并举例 谢谢~~

产业转移:指某一产业、某一产品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
产业转型:1宏观: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2微观:一个行业内(或企业),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产业转移是一种横向的变动,而产业转型是一种纵向的变动
在产业转移时,产业的结构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动,只是因为生产成本的提高,将生产地搬迁至成本较低的地区比如富士康在深圳,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其他原因,2010年在郑州设立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产业转型比如:“印度是世界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
具体关系:
1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都是统一的
2转产业移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3产业转型之后才有产业转移
4产业转型往往也是通过产业转移与承接实现的
5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 产业转型就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产业转移的例子:中国对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台湾企业对大陆设厂投资
产业转型的例子:日本二战后自上而下的产业转型;目前,现阶段的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型。(例子,找点相应的资料看看,记着,考试的时候要尽量多写!!)

9. 什么是城市转型

城市转型是指城市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和转折,它是一种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转型。


过去,中国城市大多走的是一条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在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下,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无序和低效开发、城乡区域发展失调、社会发展失衡等诸多弊端,显然这是不可持续的。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加速转型和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必须尽快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转型,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谐有序的新型科学发展模式,走集约、创新、融合、和谐、绿色、特色发展之路。


10. 什么是机制转型

想必你也是在写埃斯比约吧

阅读全文

与地理中的转型机制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