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高考地理选择多少题

高考地理选择多少题

发布时间:2022-11-04 09:14:16

‘壹’ 2020地理生物是40 道选择,1道答题吗

非也非也。传统高考地理选择题是11和选择题,两个大题,一个选做题(二选一)。

‘贰’ 吉林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题(2)

吉林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

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A.1:200 B.1:20 000 C.1:200 000 D.

2.图示信息反映了

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 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采用的比例尺大小要结合实际选取。若比例尺为1:20000,则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米,符合图中学校的实际大小。

2.图示地区海拔不超过50米,故地形以平原为主;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海洋位于学校以东,且学校东部没有地形障碍,故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河流上游地区的等高线密集程度明显大于下游地区,故上游流速较快。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地图的基本知识。

2008年10月22日印度第一颗探月器“月球飞船一号”在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成功发射,并于当地(东六区)时间11月14日20时31分成功撞月。回答下面问题。

3.印度在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该地降水时间集中,其余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适合卫星发射

②该岛人口较少,适合卫星发射实验③该地科学技术发达④发射场位于岛屿,海运方便运输大型火箭及其零部件⑤该地附近工业发达,距离航天器材产地近⑥该地纬度低,易于卫星发射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4.经度相同的地方

A.地方时相同 B.季节相同 C.角速度相同 D.线速度相同

【答案】

3.C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位于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气候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10、11月份是大雨季节,但一年内多数月份阳光充足,天气晴朗,可以进行室外静态试车和发射试验;该岛人口较少,适合卫星发射实验;发射场位于岛屿,海运方便运输大型火箭及其零部件;该地纬度低,易于卫星发射。

4.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

考点:本题组考查卫星发射基地条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如图所示,哈格迈尔先生在他2014年生日当天,乘飞机从奥克兰出发,经过l3小时l0分钟,于当地时间01:10降落在夏威夷,刷新了最长生日的世界纪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哈格迈尔先生从奥克兰乘飞机出发时,当地时间最接近

A.07:30 B.10:00 C.12:30 D.14: 00

6.这趟旅程长约

A.5000km B.10000km C.15000km D.20000km

【答案】

5.B

6.B

【解析】

试题分析:

5.根据材料,哈格迈尔先生于夏威夷当地时间01:10降落,读图判断,夏威夷位于西10区,奥克兰位于东十二区。两地时区差是22小时,即飞机降落时,奥克兰的当地时间是23:10。飞机飞行 13小时10分钟,可以计算出出发时,当地时间约是10:00,B对。

6.根据图中纬度,这趟旅程跨纬度约50度,图上距离约2.5厘米,比例尺大约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千米。图中飞行航线的图上距离约长4厘米,实际长度约8000千米,最接近10000千米,B对。其它数值差距较大,A、C、D 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时差计算。

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7.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答案】

7.C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当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7月17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该日昼长由前一天的0小时,到大于0小时,即日出的地方时(76°22′E)为12时之前的较短时刻,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点经度约为76°E,此时天津大约是15点左右,所以太阳位于天津观测者的西南方向。

8.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节气。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B.北京的昼长短于海口

C.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持续扩大 D.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

10.“数九”中最冷的是“三九四九”,是因为

①太阳高度最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少②地面植被少,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少

③大气的热量收入低于热量支出④冷空气活动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9.B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从图中可以看出,数九大约从1月9日开始,到3月4日结束,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赤道移动,但是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所以北京的昼长短于海口,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地球公转速度将变慢,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即自东向西流,所以B项正确。

10.从图中可以看出,数九大约从1月9日开始,到3月4日结束,“数九”中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因为此时大气的热量收入低于热量支出、冷空气活动频繁,“三九四九”期间,太阳高度不是最低,吸收的太阳辐射不是最少,所以③④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A、图B,完成11-12题。

图A 图B

1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气洁净度

12.由图B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答案】

11.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11.直接辐射主要和太阳有关,气温变化不会对太阳产生影响,选B。

12.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强,故B错。太阳的散射辐射指到达地面的一部分太阳辐射,而云层削弱的是穿透大气层时的太阳辐射,所以云层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故C错。晴天时,大气透明度好,参与散射的物质少,故散射到地面的辐射也少,D对。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小,A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等。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此地大致

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

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

14.据图判断

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C.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答案】

13.A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6:00时,该地气温最高,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位于90°E;该地地面从太阳吸收热量的时间为6:00——21:00之间,因此昼长时间约为15小时左右。

14.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吸收太阳热量最多的时间是14点左右;从0:00——24:00,地面散失热量始终大于0,因此,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气温最低出现在8点左右,而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15点左右;大约7:00——15:00之间,地面吸收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其余时间小于散失的热量。

考点:本题组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读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图中能反映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

A. ①;1月 B.②;7月 C.①;7月 D.②;1月

16.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正确的是:

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

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

【答案】

15.C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图中曲线①出现逆温现象。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其冬季是7月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6.冬季,太阳辐射少,湖面受受外界降温影响大,底部受影响小,水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本题组考查逆温现象。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A.大气环流 B.海陆风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18.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7.C

18.A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17.左面图为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力的季风环流,右侧图表示海陆白昼与黑夜热力性质不同引起的海陆风,二者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都是热力环流,D。

18.季风和海陆风都是海陆陆风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成因相同,气流性质相同,但左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夏季,右图是沿海地区海陆风,时间和空间尺度不同,A对。

19.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出的地方应比同一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气压要高,反之亦然。

考点:本题组考查大气运动、等压线图的判读。

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该日20时

A.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B.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该日20时空气质量指数非常高,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再根据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来判断,北京此时受冷锋影响,若暖气团较为干燥,北京会出现大风扬尘天气,空气污染加剧,B对;东海海域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风浪小,A错;低压天气系统中,Q强度最强,C错;Q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冷锋锋前位置,可能出现降水,D错。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高度集中 B.1-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终年高温多雨 D.非洲第一大岛

22.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D.受赤道低压控制

【答案】

21.D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21结合题目信息可知,该岛位于低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足,降水集中,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柱状图看,1-6月降水量较少,且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为非洲第一大岛。

22.乙地位于岛屿的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影响,降水丰富;而甲地处于岛屿的西侧,位于山地背风坡,因此降水较少。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3.下列关于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迎风坡B.向高纬延伸 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D.向低纬延伸

24.下列关于甲、乙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温年较差小B.甲降水季节变化大 C.乙年平均气温低D.乙夏季降水丰富

【答案】

23.C

24.A

【解析】

考点:本题组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地理、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25.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

26.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

A.10、11、12月 B.11、12、1月 C.12、1、2月 D.1、2、3月

【答案】

25.C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25.我国南北跨度大,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因此,我国各地在同一天会出现三种季节的自然现象。

26.北半球北温带大陆上1月份一般是最冷的月份,所以,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12、1、2月。

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2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答案】

27.C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27.陆地上等温线的凹凸变化往往和区域的地形有关系。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图中区域为云南省,4℃等温线向北突出,说明该地气温较高,主要是受到较低地势的影响。

28.长江洪水的泛滥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4处湿地的形成均与长江泛滥积水无关。

考点:本题组考查湿地的形成与等温线图的判读。

第II卷

二、综合题(共2题,共计44分)

29.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及某年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6分)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4分)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呈东西走向(2分) 主要受纬度和地形(秦岭)影响。(4分)

(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2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2分);因为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

流量:R2河段流量较大(或R1河段流量较小)(2分);因为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2分)

(4)地位:交通枢纽(2分) 理由: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2分),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2分);向东通过汉江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城市(如武汉)(2分)。(答出2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直接可看出1月0℃等温线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和秦岭山地走向平行,影响因素为纬度和地形。

(2)生物资源丰富是因为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该地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秦岭山地地势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3)从图例中可看出R1河段为沉积作用明显区,而R2河段沉积作用不明显,流速慢的沉积作用明显,因此R1较R2流速慢。下游支流多,集水面积大,水量大,R1位于R2上游,因此R1较R2流量小。

(4)从图例中可看出汉中有多条古栈道,北与宝鸡、西安相连,南与成都、重庆相连。同时通过长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联系,因此为交通枢纽。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等温线图的判读。

30.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阅读表1、表2,比较巴西与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的不同点。(4分)

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4分)

(3)据图a、图b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4)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

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

【答案】

【答案】

(1)我国耕地面积大,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大,粮食产量逐年上升,粮食单产高;巴西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比重小,但粮食产量增长慢,单产不高。

(2)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3)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解析】

‘叁’ 高考地理怎么得高分高考地理最完整答题攻略

高考 地理 是考察考生对地理的掌握程度,很多人都说地理是 文科 中的理科,那么,高考地理怎么得高分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1 地理的学习方式

1、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 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素描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2、改变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中,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积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1 高中地理高分经验

一、地理选择题

这些题往往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没有什么废话,就是考察你对地理事物的知识掌握的如何。这种东西就得看基础了。各位的基础一定要记牢,在做地理选择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困难。对地图的熟悉感也要在平时多加训练。

二、地理大题

基础知识很重要!答题模板,对于地理来说尤其管用!很多问题,比如盐场,比如渔场,比如修建水库等等的区位因素都可以整理出来一套答题方法。答题模板里就有这些。也在我打包的那个文件里。

总结,分析,反思,一定要做!当然我这么说,到底怎么做还是看你们的了。训练方法和历史大题的训练方法一致,见上面的,我就不再复制过来了。

我推荐: 高考地理答题注意事项和高分技巧

有的同学说思路来源。这个思路,必须自己多做题去总结。老师上课的时候肯定会提到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这个就得自己用心了,要是上课喜欢走神,不管不顾的,下课想自己闷学,一定会错过些东西的。每次考试完了之后,自己错误的思路就赶快对照标准答案修改好吧。

其实这些思路,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教材上的东西,在给出一个概念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分析的语言。

‘肆’ 江苏新高考地理题型与时长

题型是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时常为60分钟。
不同的题型考察的学生的不同知识层面,总共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伍’ 2017年高考全国卷3地理试卷结构 新课标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2017年高考全国卷3地理试卷结构

地理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11,单选,44分

第II卷 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必考题

36题,24分;

37题,22分

选考题(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2题,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43题,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44题,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陆’ 2021年高考地理几道选择题

如果是新课标高考是十一个,如果是选考是十五个。

‘柒’ 高考政治历史地理答题方法

政治高考答题方法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的构成
1、 从内容上看:有情景、立意、问题三个要素。
2、 从结构上看: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
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
3、 从形式上看:有一材一题,也有一材多题;有单独选择题,
也有组合选择题。
(二) 选择题答题方法
根据上面选择题的三种构成,我从三个对应的方面谈谈答题的方法:
1、 综合分析法——根本方法: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有立意、情
景、问题三个要素。因此,要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原则上是:从情景入手,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概括),看问题设置,选择出答案。简单的试题可能看完就作完了,有难度的稍加思考,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毕竟是单项选择题。
2、 关键词语法——重要方法:从结构上看,选择题有因果关系、
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这些关系大多是通过一些关键词来体现的。因此,作题时要十分注意这些关键词的使用,通过关键词分析出题干和题肢的关系。
(1) 因果关系:关键词,由于,原因、因为、之所以、依据等
例题: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2)主次关系:关键词,根本、基本、最根本、重要、主要、最主要、决定、基础,制约、源泉、动力、唯一等
例题: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2) 内容关系:措施、手段、政策、方针、制度、内容等
(3) 动宾关系:表明、表现、说明、启示、体现、反映等
(4) 知识范围: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
一些具体的知识范围。
3、 排除法——辅助方法:从形式上看,有单独选择题,也有组
合选择题。其中组合式选择题最适合采用排除法,它可以通过确定一个肯定正确或者一个肯定错误的题肢,从而排除一些组合项,很快选出正确的组合项。(不是组合式选择题亦可使用排除法)。 作选择题时,还要注意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提法:比如:意识、理论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本质是正确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二、 非选择题
(一) 试题类型
1、 简答题:简答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单独设问的简答题(2)多重设问的第一问为简答题的。
2、 辨析题:辨析题的类型是非常多的,有整体错误,局部正确;
整体正确,局部错误;半句正确,半句错误;补充条件;补全理由等。实行文科综合后,辨析题基本都成为辨析式的简答题,答题变得相对简单。
3、 论述题:论述题又可以叫材料分析题,有的是一则材料,有
的是多则材料。
(二) 设问类型:搞清楚设问类型十分重要,因为每一种设问,往
往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归纳起来设问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用一个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设问(小角度)
(1)试题特点:只有一个原理要求,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而对某一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
(2)答题方法:原则分三步:
第一步,原理、方法论;第二步,用原理分析问题(分析一般分为:1、是什么问题2、造成的原因3、意义或危害 4、解决的措施。大多试题只答两层)。
(3)存在问题:原理不先行;不分段,一段话答完;分析缺乏层次,不写番号。
2、用多个原理或者较多知识设问(大角度)
(1)试题特点:要求用较大范围的知识回答和分析问题,这种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教高,而对某一问题深入分析能力的要求不高,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
(2)答题方法:有几个原理答几点,每一点要求答两层:第一层,原理、方法论;第二层,用原理分析问题
(3)存在问题:要点过多;一句话一个要点;没有层次。
3、没有原理要求,直接以具体内容设问(属于小角度)
(1)试题特点:该试题没有明确的原理要求,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找寻原理,同时试题问题的设置没有固定的套路,它是按试题本身的具体内容设置的,每一试题的具体内容不同,设置的问题就不同。该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答题方法:找准原理;辩证分析;紧紧结合材料;紧紧针对问题。
(3)存在问题:找不到原理;不知道如何分析;不结合试题本身的问题回答;层次不清楚。
4、“体现了什么原理”的设问。(属于大角度)
(1)试题特点:提供一定的材料,设置一定的情景,然后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类试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简要的分析能力。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分两种情况答题:一是分数较少的试题,答题只需要答出原理,二是分数较大的试题,答出原理后需要简要分析。
(3)存在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分析太多;有的同学分析太少;分数多的试题只答原理,只是原理的罗列。
5、“是如何体现 ……原理”的设问。(属于小角度大角度兼有)
(1)试题特点:这是一种典型的归纳型试题的设问,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要求从具体的材料分析出一般的结论。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2)答题方法:这种试题答题方法从目前看有两种,一种是先分析材料,然后得出一般的原理,即:材料——原理;另一种是先答出原理,然后分析材料再得出一般的原理,即:原理——材料——原理。
(3)存在问题:不分析材料,只答原理;不知道材料包括那些原理。
6、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设问的试题。
(1)试题特点:试题是按照内容要求命题,“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2)答题方法: “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3)存在问题:“为什么”与“怎么样”分不清楚,知识掌握存在缺陷,答不完全。
7、辨析式的设问
(1)试题特点:问题的设置带有辨析的性质,不是全部的正确,也不是全部错误,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原则上分三个方面答题:一是说明合理性;二是批评错误;三是判断,进一步指出错误实质。
(3)存在问题:找不出合理性;不能用原理分析;不进行辨析判断。
三、答题与书写技巧
1、见分答题:2-4分(1-2点)
5-8分(2-3点)
9-12分(4-5点)
13-15分(5-6点)
2、 原理先行,有分析过程 书写工整,试卷干净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郑 军
湖北秭归县屈原高中(443600)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势力对两次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3.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答案规范化。
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答案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答案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平时去练、去实践。笔者浅谈旨在说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占44分,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有很大的作用。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确答案。
[例1](2005年江苏卷)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解析: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知识的题目,主要靠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时重现知识予以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答案为D
2、排除法
先淘汰和题干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例2] (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解析: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应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 。故答案为D。
3、转换法
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考察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
[例3] (2005年江苏卷)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解析:看起来,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因为我国冬季只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在夏秋季节;非洲热带草原既有在北半球,又有在南半球,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北半球冬季)南迁到热带雨林边缘及湿季的热带草原(南半球)去栖息,湿季返回。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南半球冬季)北迁,湿季返回,所以C选择项以偏概全;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为冬小麦,夏季收割。D为正确选项。
4、图像法
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来辅助答题。
[例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 )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解析: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下图,太阳直射点在P点位置。故答案为C。
5、读图法
读图法与图解法有所不同,它是根据题干提供的相关示意图、表格或图像,进行分析题干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5]如下图表示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从图中可以读出①、②、③、④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比较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之后,③所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故答案为C。
6、逻辑推理法
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例6] (2005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解析: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答案为C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黄石七中高级教师 徐国姣
综合考试已经历多届,文综地理试卷的结构也逐步稳定,文综卷第36题的知识结构对能力考查也具有相对稳定性。结合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卷经验,个人谈谈文综第36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空间定位方法:利用经纬度和区域特征空间定位,要求掌握中国和世界主要的经纬度及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方能作出正确的空间定位。
2、解答区域自然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所考查的区域自然特征应当是该区域最显着的特征,不外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不同的区域其显着特征不同。其区位分析多找自然原因。
3、解答人文地理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人文特征必定是该区域最显着的特征,不外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其区位分析方法与自然特征的区位分析不同,不仅要综合分析自然因素的影响,还要综合分析人文因素的影响。
4、解答环境问题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环境问题必将是该区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外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因此其区位分析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又要分析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行为(过度砍伐、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扌焦采、过度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植被的破坏。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但考生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审题产生偏差外,还与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有一定关系,答题技巧成为制约提高得分率的“瓶颈”。这一现象在2006年高考阅卷第36题的评卷判分中表现得很明显,为了提高得分率下列几点技巧值得考生关注。
1、审题技巧:审题要仔细,时间要充分(一般花60%的时间审题,花40%的时间答题)。审题首先要看清题意和图示,寻找关键词、时间、图名、坐标值及图形注解,然后还要审分值,从而明确答题方向,拟定答题要点,做到不答走题、答偏题、答漏题。
2、答题技巧:(1)少与多的技巧:为了赢得时间,答案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则不如多答。(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答案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适度模糊处理。(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考生在答题时,按照答题卡上指定的题号,对号答题,一问答一段,不要把一大题的答案自始至终一个段落挤在一个题号内,造成不必要的丢分。(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地理考查的特征肯定是该区域最显着的特征,答题时要尽量找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答不全,则主次一起答,多多益善。但注意要把最能代表该区域的特征,最能体现该现象的地理规律尽可能答在前头。
总之,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生应以轻松、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愿每一位考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阅读全文

与高考地理选择多少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