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地理人口增长速度的因素
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不是影响因素。 生物学规律对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主要是,如果人口结构中处于育龄阶段的人群比重较大,则生育率高,自然增长快。 经济基础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应该是最根本的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存更加容易,保障也更加优越,所以不再依靠多生育子女来增加收入和养老,生育率水平就会逐步下降,所以发达国家多进入老龄化,就是这个原因。 上层建筑,尤其是与婚育有关的制度、法规,直接影响人口的增长速度,例如欧美国家曾实行的反堕胎法案就对人口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力地遏制了人口增长的势头 。
② 我国人口从1949-1962人口为什么增长快
我国人口从1949-1962人口增长快是因为社会安定,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1949年之前,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人类生存难以为继。中华人共和国建立以后,社会安定,人民能够休养生息,人类生存的环境得到了改善,自然繁殖正常发展。土地改革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人民吃饭问题得到解决,防病治病水平提高,生存率上升,死亡率下下降,平均寿命由解放初期35岁提高到60多岁,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人口增长加速是很自然的事。
③ 为什么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主要是经济和文化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济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随着科学文学水平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现代社会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也会相应推延;二是科学文化水平愈发达,人们的生理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就愈丰富,促成婴儿死亡率降低;三是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将子女培养成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人。
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它使得因各种疾病致死的死亡率下降,从而降低人口死亡率,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其次,它对控制生育和实行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人口增长的几种效应:
经济效应 人口增长的经济效应主要通过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而体现出来。首先,人是生产者,人口是全部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口增长,就难以保证一定的最低限度数量和密度的人口,任何形式的经济活动也就难以进行下去。其次,人又是消费者,消费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归缩,而当人口增长过快时,所消耗的物质资源必然过多,然后影响到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延缓或阻碍经济的发展。
社会效应 人口增长通过引起社会环境系统中诸要素的变化而作用于这一包括人口在内的大系统。当人口增长速度适宜时,就会促进社会环境系统沿良性发展的轨迹运行,达到系统内部各要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当人口增长与社会环境系统不相适应时,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人口增长过慢,将引出人口衰退、人口老化等相关社会问题;而人口增长过快,将带来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它会加重就业困难,抑制科学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准,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秩序紊乱、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生态、环境效应 自有人类出现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自然利用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也越来越大。当人类的经济活动逆转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和协调,而自然界靠自身的调节又远远不能补偿人为作用所带来的破坏时,就会产生生态环境的种种综合症。例如,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已酿成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它们最终将抑制人口的增长,危及人类生存。
人类要繁衍生存下去,就不可避免地要和生态环境发生联系,在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而且,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已有能力预测、预防并适当控制环境问题,尽可能缩小由此造成的损失。只要能够做到人口的适度增长和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对环境的收益率,就能不断消除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造福于人类自身。
④ 初中地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1.人口增长问题
当今世界存在两大人口问题,即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资源短缺和人口负增长引起的人口老龄化,两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需结合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成因及地区分布等进行掌握。
(1)人口再生产类型。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再生产类型会沿着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方向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特别提醒:在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注意过渡型的自然增长率要大于传统型而小于现代性;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为正值(人口总量增加),也可为负值(人口总量减少),也可为0(人口总量最大).
(2)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引发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的实质是人口增长超过了某国家或地区的合理环境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此而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太大,人均资源短缺,生活贫困,就业困难,持续的环境压力,影响社会稳定等。需采取的对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经济解决贫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的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最明显。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大,人口总数增加快。
(3)人口增长过慢及其引发的问题。 人口过慢增长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保障费用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最明显。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认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五大特点: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地区差异明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素质
(1)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地区开放程度、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全球环境容量在100亿左右或略多一点。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合理环境容量为7亿人。
(2)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形势、文化传统、科技伦理),自然环境(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自然灾害等;②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影响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3.人口迁移与环境
(1)人口迁移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农村。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产生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别,产生迁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①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②迁入地:可以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4)中国人口迁移。重在掌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影响,尤其是因迁移引起的民工潮问题“民工潮是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形式“。
我国民工潮出现的原因:农村剩余劳力多,经济收入低,生态环境压力大,文化落后,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体制改革与国家户籍政策的解放等。
我国民工潮流动趋势:方向上主要表现为从山区到平原,从农村到城市,从贫困区到发达区,其中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河南等中西部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出地,而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民工潮对城市的影响: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活跃了市场,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但同时也导致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环境压力加大,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民工潮对农村的影响:有助于加强农村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提高农民收入和文化技术水平,有助于改善农村经济环境,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耕地抛荒,粮食减产,出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妇老农业”问题。
特别提醒:“妇老农业”。由于以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为主的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务农人口以老人和妇女为主,该现象称为“妇老农业”。
“留守儿童”。在外出务工、经商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只能由祖辈照顾,子女缺乏父母监护教育,称留守儿童。
⑤ 地理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它主要存在于(C)
A、北美洲发达国家
B、欧洲一些国家
C、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D、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理由:“人口增长过快”与封建的“多子多福”有关,因此,只能是不发达的地区。你好,
翁锦文为你解答,
如对你有所帮助,
请采纳或给予好评,
如有其他疑问,
可以向我求助,
O(∩_∩)O谢谢
⑥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 根本原因是: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2.70年前不合理的人口政策,使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⑦ 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快
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
根本原因是: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2.70年前不合理的人口政策,使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还有中国的人口增长的过快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城乡人口增长的不平衡。
⑧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以及对策 地理知识
原因: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发展;2、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3、人口政策的影响这都导致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居高不下,而死亡率下降很快,人口增长很快. 对策:1、发展经济,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确立少生优生观念;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建立有效的生育监督程序和机制
⑨ 中国造成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是
原因如下:
一、在地球上,北纬30°线附近(北纬20°——北纬45°),是最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地区。看北纬30°线周围的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墨西哥、美国、欧洲全部。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7个在这个区域,世界上三大经济发达地带(北美、欧洲、东亚),全部在这个区域。世界上60%的人口,80%的财富都集中在这个区域。所以,只能说中国这片土地,善于人类繁衍生息。
二、出生率
二战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和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都有回升的趋势,这是普遍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出生率对死亡率具有补偿性,战争的巨大死伤促使出生率提高来弥补人口损失。由于1949~1972之间人口的发展没有生育政策计划的制约,所以除3年困难时期外,出生率都比较稳定。1973年以后开始逐步推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大下降。
三、农业化社会
中国一直到今天的2017年,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才基本为1:1,在此以前都是农村人远大于城市人。社会越发达,生育率越低,反之越高。绝大多数的人口在农村,这也导致了,养育一个孩子,只需要几麻袋薯仔或者红薯,养育子女的成本极低。所以,只要能生,一对夫妇养育子女数量五六个、七八个屡见不鲜。而养育子女的另外一个成本就是粮食,而解放后,分田地、开垦荒山,使中国土地面积大为增长,也使生育有了物质基础。还有多子多福的落后思想,也是因素之一。
四、户籍制度。
中国实行农村与城市二元制户籍制度,人口不能自由流动,这把农村人口限制在了土地上,也把更多的人口出生在了农村上,结果是建国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只有10%左右,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然后户籍制度又跟农业化社会联动,自然是人口增加速度加快。
五、死亡率、增长率以及医疗:
解放前中国人的死亡率为千分之二十,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这和医疗水平有关。解放后死亡率有所下降,自然灾害时期有回升,后死亡率又下降。
医疗主要是是新中国开始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解放前绝大部分人口死亡并非因为癌症之类的,而是由于大规模传染病引起的,例如鼠疫,天花,血吸虫,霍乱等等。由于我国的超强动员能力,什么天花、霍乱、血吸虫、四害被一扫而空,整个五六十年代,全中国在不停的进行传染病的消除工作,这是人口大爆发的起点,现在年轻人的父辈大部分也就是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口增长上去,降下来则需要70-80年的时间。这也导致一个国家的人口上升或下降需要漫长的时间。
六、其他因素
中国建国后人口猛增,还和一些因素有关:
A、建国初期,国家高度重视了农村的接生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接生员替代了接生婆,很快就降低了死亡率。这应该是一项德政。
B、早期还受苏联影响,苏联由于战争原因人口大幅度减少,实行鼓励生育政策,生产多的母亲,被称为英雄母亲,还有奖励,建国初期,我国有一段时间,也学过这一办法,但时间不长。后来发现人口多了,问题也大,才开始搞计划生育。
C、其他因素,例如治理闲汉活动、抓懒汉运动、解放妓女、对一夫多妻家庭只能选留一房、其他房解除婚约、自寻出路等等,都导致了人口增长。
七、中国现在的人口状况
中国在七十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受教育水平提升,养育孩子要耗费巨大精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只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状态不太明显。
在一个国家中,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3以上(即妇女终身生育的平均孩子数)才能达到人口的正常更替水平,第六次人口普查原始数据计算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8。所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的人口政策做出一项重大调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并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发展。
八、综上所述,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是建国后三十年中,多个因素联合造成的。而现在中国总和生育率已经在处于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