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学主张有哪些

地理教学主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2-15 18:51:09

①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在地理课堂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读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地理知识丰富而精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及其分布”为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地球”“地震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短片回顾我国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调动了学生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极大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师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规的文字语言来对地理知识的描述外,还有另外一种语

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图语言。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尽量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去理解,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自然就养成了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我采用形象比喻法来教育学生记住一些图形的轮廓形状:黑龙江的轮廓像一只美丽的天鹅,湖南的轮廓像美人头,英国的轮廓像一只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意大利的轮廓像一只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地势起伏时我采用剖面观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绘制各种图表的方法,适当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地理问题的归纳方法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的表达,地图、各种图表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类整理和分析。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去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理信息的联系、差异,力图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实施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十分淡薄,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课质量难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学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的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例如,在“海陆变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图片,并进行分析:喜马拉雅山在地质年代是怎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利用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地图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略图的运用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图,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七大洲、四大洋”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七大洲、四大洋”简图的绘制;又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每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的绘画中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

地掌握了它们的相对地理位置。地理略图不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还能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地理略图的运用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进行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习惯,同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鼓舞和信任,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教学只有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从而使地理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们有时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过于严谨而使课堂不生动活泼。其实我们应该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的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善于与学生沟通,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甜美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友好般的相处,就能赢取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从教多年的地理教师,笔者虽然对地理教材已经比较熟悉,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要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自己教学中低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有效。

② 不同课程流派的主张观点有哪些

不同课程流派的主张观点有以下: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基本观点:主张教学内容以学科为重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组织,使学生较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缺陷:较多强调按照知识体系编制课程,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重视不够,容易脱离现实。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基本观点:是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究课程和组织教学。

优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强调实践活动,有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缺陷:过分夸大儿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

来源: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

基本观点: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

2.批判儿童中心课程理论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自由,需要,忽视社会的需要,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

优点: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客观要求,课程学习深入社会生活;强调课程结构有意义的统一性,深刻认识到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缺陷:夸大了学校变革社会的功能,把课程设置的重点完全放在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阻碍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预想的课程目标很难实现。

③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哪些主题比较新颖创新,

现在的学术期刊大多都是要交版面费用的哦。。看你要求高不高。是省级的还是国家级的还是核心的。。

④ 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评价

新课标主张发展性评价观,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评价功能也由重甄别、重选择转向重激励、促发展。
一、赞生之长,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赞美学生时我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内容全面。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学习功能较差的学生,我更加慷慨的赠与他们溢美之词。通过赞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例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2、时机要恰当。我体会评价不宜过早,不等学生说完就给予鼓励,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应等学生说完再做评价,这样既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作出中肯的评价。如果有些问题答错了,我也不忙于立即否定,而是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鼓励其它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全班学生的思维在争辨中发展,认识在争辨中深化,问题在争辨中解决,积极在争辨中提升。评价也不宜过迟,太迟了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了。
3、评价的语言要艺术。赞美要恰如其分,针对性强。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对某个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我只说:“很好!”,他们会感觉很失落,显然类似这样的赞美不够恰当。此时我会给矛更具体的赞美:“你的答案太棒了,很有创意!”,打破统一的模式,由衷的评价,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高质量发言的持续追求。反之则会导致许多负面效应。
4、评价语言要有感染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的一个“好”字,既可以说的得平淡如水,让人沉得有勉强付会之嫌;也可以说得满怀激情,让人觉得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所以我便将“好”替换成“太有创意了!”“你真聪明!”“太棒了!”等等。我发现这些发自内心的赞美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都很大,内化成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我的语文教学评价也真正发挥了激励功能。
二、评价的方法要多样
课堂中除了我经常以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外,还尝试着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效果不错。
我作为教师用鼓励性语言或描述性语言对学生在语文课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他们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因人而异,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敢读敢说;对基础好的学生,旨在激励他挑战创新。有时是一个赞许的眼神,有时是一个鼓励的爱抚,有时是一段赏识的话语,这些都令他们怦然心动,信心十足,都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比如让学生对完成的一份作业或回答的一个问题,独立思考判断自己有哪些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逐渐掌握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互评,我主要尝试过同学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这种方法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像照镜子一样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这一方式的关键在于首先我与学生通过民主讨论形成集体的标准,正确的舆论,并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立的发展。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无论什么方式什么语言都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运用,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更充分的发挥其激励作用。
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办错事、说错话或有一些不良习惯,教师除正面引导以外,必要的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现代教师都承认那些传统的挖苦、告状、预言、比较等粗暴的批评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代学生了。所以我总是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的使学生心悦诚服。
1、批评要灌注情感。
2、寓贬于褒的批评。学生都特别喜欢表扬,厌恶批评。课堂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常犯的毛病,一次我将课上听讲特别认真,回答问题又积极的同学中肯的表扬了一番,并特别强调这样做不仅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事半功倍。那些走神做小动作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老师也是在间接地批评他们,并且在用心良苦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便认真听起讲来。
3、建议性评价。中学生看起来个子高大,但还是有很多幼稚的地方。往往由于考虑不周,在主动学习或做好事时顾此失彼此时我就会热心的提出建议,使他们少走弯路找到成功的捷径。
4、要批评先表扬。要批评学生时有时我会先表扬他们,使他们了解在老师眼中除了他的缺点还有他的成绩,还有对他的期望。这样他们往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快的改正错误。

⑤ 地理教学中如何吸收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新思想

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1]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城市、人口、部落、旅游、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2.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2.2 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其中旅游地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规律、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2.3 密切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如对农村工业化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学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
2.4 理论研究逐渐加强
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2.5 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支柱
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学应研究的热点。
2.6 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科学、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学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学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人微观。
3.从自身情况出发,说明地理教学中如何吸收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新思想。
我觉得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更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3.1.1合理利用新教材中案例,以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当然兴趣不是追求表面的笑声,也不是寻求课堂的“活跃”,而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因而在兴趣培养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方法,如讲多少、怎样导入、怎样通过情境引入教学目标等;再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钻研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使其获得成功的快感,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的地理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引进了大量的案例和活动,改变了以往教材知识性文字表述太多,缺少活力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中案例的内容,理解各个案例所要描述的具体地理事物、说明的问题、表达的思想等,在深刻理解案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看案例开始,充分发挥对案件内容进行联想、延伸分析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减少资料的搜集、整理、核实的麻烦,同时是同学们养成演绎、联想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培养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3.1.2创外部的“境”激发学生,以境促情
通过生活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将具体的生活经验地理化,让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解释说明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创建富有激情与生命力的生活课堂,例如活动创设情境。如课前地理信息发布会,课后的辩论、地理角等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媒体营造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信息渠道剪辑、下载和制作一些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课件,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陶冶学生的人文和美学情操。表演创造情景,课堂不应死气沉沉,而应是个生动活拨的交流场所,角色扮演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愿望、体验紧密相连,创设真正的学习情境。
3.2巩固基础知识,构建“脑图” 3.2.1教师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中应尝试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发挥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启发的教育作用,培养协作能力,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所以学习这一部分时要多思考,熟练地掌握原理,真正地会用原理。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教材外某一事件或某一区域为载体,但答案却在教材之内,所以,拿到题后,我们要将试题所考内容迅速与教材的具体单元章节相对应,看命题者到底要考察哪一部分内容,这样总的方向便能把握住。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地理调查等使学生多感官应用,获取各种情感体验,可增强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从环境角度开阔思路,以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与态度来考虑影响某一问题的多种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理考试更离不开地图,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所以,我们要重视构建“脑图”,把每幅图都印在脑中。
3.2.2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变难为易
善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观,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贯彻的总体原则。启发式教育包括:直观启发、设疑启发、情境启发、反问启发、对比启发、主线启发等六种。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和“小”的特点,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在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中,教师的恰当设疑提问起着关键作用。以往的地理课堂,班级中只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态度消极、兴致不高。因为在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自觉性不高,容易分神;但也正是这批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生活中比较喜欢争强好胜。因此,提问时要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教师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重要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教师也很难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云里雾里,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活起来?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变难为易,增强效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其独有的神奇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如地球公转这个大范围、抽象的宇宙物质运动,通过多媒体投影,便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多媒体课件还可把一些无形的地理现象直观表现出来,形成表象。
总而言之, 新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突出形象化、直观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展智力和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有利于终身发展是工作的重心,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其它方法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的课堂思维才能不受拘束,课堂语言才能真实反映其内心所想,做到真正的“畅所欲言”,从而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熟悉地理,喜欢地理和探索地理的第一阵地。

⑥ 颜元的教学主张

颜元极力批判自汉以来二千年的重文轻实的教育传统,包括玄学、佛学、道学以及宋明理学。他提倡实学,亦有其历史依据。他认为尧、舜、周、孔就是实学教育的代表者,如孔子之实学注重考习实际活动,其弟子或习礼,或鼓瑟、或学舞、或问仁孝、或谈商兵政事,于己于世皆有益,而宋儒理学教育却相反,主静主敬,手持书本闭目呆坐有如泥塑,在讲堂上侧重于讲解和静坐、读书或顿悟,其害有三:一是“坏人才”。即理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柔弱如妇人女子,无经天纬地之才,他指出,如果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即使读书万卷,也是毫无用处的。这种教育不仅害己,而且害国。二是“灭圣学”。他认为理学家只从章句训诂、注解讲读上用功,从而陷入了一种文墨世界,国家取士、教师授课、父兄提示、朋友切磋,皆以文字为准,这就丢弃了尧舜周孔的实学精神。尤其是倡行八股取士后,为害更大。三是“厄世运”。汉儒宋儒之学败坏了学术与社会风气。学术完全成了一种文字游戏,统治者更是利用科举八股把士人囿于文字之中,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社会道德、经济、人才的腐败与衰竭,皆与此有关。所以他主张以实学代理学。
批判传统教育,尤其是批判宋明理学教育,这是实学教育思潮的一个显着特征,颜元是这一思潮中的重要代表。
1、揭露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端
颜元指出,传统教育一个最突出的弊病就是脱离实际,把读书求学误以为是训诂,或是清谈,或是佛老,而程朱理学更是兼而有之,故其脱离实际更为严重。传统教育培养出的人既不能担荷圣道,又不能济世救民。所以他认为,这种教育“中于心则害心,中于身则害身,中于家国则害家国”。他指出:“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学也。”这表示了他对传统教育,尤其是程朱理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深恶痛绝。
2、批判传统教育的义、利对立观
传统教育的另一个弊病,就是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把“义”和“利”、“理”和“欲”对立起来。颜元针对这种偏见,继承和发展了南宋事功学派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他认为 “利”和“义”两者并非绝然对立,而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其中,“利”是“义”的基础,“正谊”,“明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和“计功”。同时,“利”也不能离开“义”,而且“利”必须符合“义”。颜元的这种思想,冲破了传统的禁锢,使中国古代对于义、利关问题的认识近乎科学。 颜元深刻揭露了八股取士制度对于学校教育的危害,对八股取士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认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正当途径,而那种传统的科举制度,以时文(八股文)取士,是用八股文代替实学,不仅不能选拔真才,反而会引学者入歧途,贻误人才。所以他指出:“天下尽八股,中何用乎!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3)反对八股取士制度的激烈态度,跃然纸上。
诚然,颜元是打着古人的旗号批判传统教育的,即所谓“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然而,在当时“非朱子之传义不敢言,非朱子之家礼不敢行”的社会条件下,他无惧“身命之虞”,而敢于猛烈批判传统教育,尤其把抨击的矛头集中指向程朱理学,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这在当时的思想界起了巨大震动。梁启超说颜元是当时思想界的大炸弹,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若联系任公本人之主张与当世之情形可知任公之推崇习斋亦是欲借此广变革之学,破理学之流弊。并非欲以习斋之说全废程朱王陆诸贤之说。)
颜元十分重视人才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指出:“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民命。”把人才视为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因而,他在“九字安天下”的方针中,把“举人才”列为首位。他说:“如天不废予,则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颜元不仅重视人才,而且进一步指出人才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在他看来,“朝廷,政之本也;学校,人才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矣”,“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所以,从人才的角度来分析,颜元的上述见解确有道理,它正确地揭示了学校、人才、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它对于当前我们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不无意义。
颜元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具体主张。他认为,“令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若“令天下之学校皆无才无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庸碌臣”。(8)可见,他主张学校应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即是品得高尚,有真才实学的经世致用人才。颜元的这种主张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即他说的“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能够“佐王治,以辅扶天地”,这是颜元思想的局限性。然而,他重视人才对于治国的重要作用,强调人才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培养,这些都是正确的。同时,他提出的“实才实德之士”的培养目标,显然已冲破了理学教育的桎梏,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的特性,反映了要求发展社会生产的新兴市民阶层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在当时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颜元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是以反传统、反教条、反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书本文字教育的战斗姿态出现的。因而,为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在教育内容上,颜元提出了“真学”、“实学”的主张。它的特点是崇“实”而卑“虚”,与传统教育,特别是与程朱理学教育,针锋相对,“彼以其虚,我以其实”,以“实”代“虚”,以有用代无用。颜元认为尧舜周孔时代的学术便是“真学”、“实学”,所以大力提倡当时的“六府”、“三事”、“三物”。这里所说的“六府”、“三事”,即《尚书·大禹漠》所云的“水,火,金,木、土、谷”和“正德、利用、厚生”;“三物”即《周礼·地官》所云的“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颜元看来,“三物”与“三事”是异名同实。“三物”之中。又以“六艺”为根本,“六德”、“六行”分别是“六艺”的作用和体现。所以,颜元提倡“六府”、“三事”、“三物”。其核心是在于强调“六艺”教育。 颜元托言经典强调“六艺之学”,并非真是要回复到尧舜周孔时代,而是托古改制,“以复古求解放”,在古圣昔贤“六艺”教育的旗帜下,宣扬自己的主张。晚年,他曾规划漳南书院,陈设六斋,并规定了各斋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是对他“真学”,“实学”内容的最明确、也是最有力的说明。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教育内容为: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五子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着、程、朱、陆、王之学;
帖括斋:课八股举业。
漳南书院之所以暂还设立“理学斋”和“帖括斋 ”,只是为了“应时制”,“俟积习正”,则关闭这两斋。因此,颜元“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不仅同理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无论是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六艺”教育。它除了经史礼乐等知识以外,还把诸多门类的自然科技知识,各种军事知识和技能正式列进教学内容,并且实行分科设教,这在当时确实是别开生面的,已经蕴含着近代课程设置的萌芽,将中国古代关于教育内容的理论推进到了一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是颜元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值得人们重视。 强调“习行”教学法,这是颜元在学术思想转变后关于教学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主张。他35岁时,“觉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便将家塾之名由“思古斋”改为“习斋”。颜元认为,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求诸客观的实际事物。因而他所说的“习行”教学法,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惟有如此,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否则,不和自己的躬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是无用的。
颜元重视“习行”教学法,一方面同他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密切关系,他主张“见理于事,因行得知”认为“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只有接触事物,躬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他重视“习行”教学法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反对理学家静坐读书、空谈心性的教学方法。在他看来,“从静坐讲书中讨来识见议论”,一是由于脱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终日兀坐书房中,影响健康。为了改变理学家这种把道全看在书上,把学全看在读和讲上的教学方法,颜元大力提倡“习行”教学法。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颜元强调“习行”,并非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他认为书本记载的“原是穷理之文,处事之道,岂可全不读书”。因而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乃致知中一事”。但“将学全看在读上”,“专为之则浮学”,而且书读得愈多,愈缺乏实际办事能力。同样,讲说也不能废除,但不可脱离实际空讲。因而他主张读书、讲说必须与“习行”相结合,而且要在“习行”上下更多的功夫,化更大的精力。
颜元所说的“习行”,虽然讲的是个人行动,忽视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看轻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因而没有社会实践的意义。但他强调接触实际,重视练习,从亲身躬行实践中获得知识,这可说是中国古代教学法发展上一次手足解放的运动,它一反脱离实际的、注入式的、背诵教条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学法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这在当时以读书为穷理功夫,讲说着述为穷理事业,脱离实际的“文墨世界”中,无疑是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令人耳目一新,具有进步意义。 重视农业知识的传授,注重劳动在培育人才中的作用,这是颜元教育思想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颜元长期生活在农村,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后来虽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但从未脱离劳动。像他这样一生不脱离农业生产劳动的着名教育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
正因为他自己一生长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对劳动有一深刻清楚的认识,不仅认为人人应该劳动,而且还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这种劳动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重视传统农业知识。颜元始终把向学生传授农业知识置于其教育活动的重要地位。他曾说:“以礼、乐、兵、农,心意身世,一致加功,是为正学”。在亲自制订的“习斋教条”中,规定“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
注重劳动对于育才的作用。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强盛,而且对人也有教育作用。首先劳动具有德育的意义。它不仅能使人“正心 ”、“修身”,去除邪念,还有使人勤劳,克服怠惰、疲沓。其次,劳动还具有体育的意义。劳动可以增强体魄,是重要的养生之道。
需要指出的是,颜元虽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但他的思想仍没有越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藩篱,这是颜元教育思想的消极面,是他无法克服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⑦ 地理学教育的地理学教育的思想与方法

。现代多媒体教学往往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比如等高线如何表示地形,可以使用GIS软件,将等高线转化为DEM,然后进行三维显示;再比如水汽循环,教师可以制作一个FLASH演示整个过程,不但可以展示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降低学习的难度。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教无定法。灵活运用所拥有的一切知识为地理教育服务,创新才是地理教育发展的灵魂。

⑧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学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2. 地图法。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纲要法。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5. 生活教学法。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资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⑨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德育是老师有目的地正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理应担当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做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德育作为地理教学中的灵魂,自始自终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做了一下探索。
一、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
地理教材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的教学要充分发掘其本身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如通过学习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内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种情感表得外现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爱好;对祖国前途的高度关心和坚定信念;为了祖国人民甘愿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是地理教育和思想渗透的依据和基础,我们在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教育因素的同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趣味化的材料,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如联系国家的方针政策、祖国发展的实际、世界各国发展现状、国内外重大的事件、联系乡土人情等。例如,在讲中国地土地资源时,教师可根据中的土地资源的有关材料并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现状补充一些土地资源方面的材料,介绍一些国家土地资源方面的政策。通过这些材料的补充,便可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并且后备资源不足的现状,使他们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这里便渗透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的教育。
二、课堂教学,强化思想教育
地理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这样既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总而言之,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有价值,具有高度机动性和持续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就只是问题的思维活动。把抽象的文字知识通过形象化模拟,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兴趣,是目前地理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原理,有力地控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从而形成具体形象的地理知识表象,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具演示、地理模型、地理挂图、景观图片、音像显示,以及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思想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利用乡土地理内容进行身边地理学教育。每个学生都对于自己身边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地理教材教学内容与乡土地理素材的有机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将地理学思想教育功能融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具体而深刻,这种教学活动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有限的地理园活动和时事新闻中地理教育素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地理园活动,同时,鼓励同学们发现身边的地理,及时运用新闻媒体等的地理素材。教会学生地理思维,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的地理”。这是综合运用地理课进行爱国主义、空间意识、竞争意识、灾害意识和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教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学生了解、认识我国伟大、光辉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民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蓬勃发展的情形。
英国科学家培根讲过,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发展民族之林中是值得骄傲的。爱国主义体现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还是道德规范。因此,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我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四、树立法制观念,养成良好习惯
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后代,世界各国许多法律条文,明文规定污染环境、破坏资源要受到各种不同的惩罚。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也相继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现在地理课本中已写进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法等。学生在学习地理课地时候要接触到这些法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读资料、讨论、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结合学法用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环境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意义,使学生懂得破坏环境的法律的意义,使学生懂得破坏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只是文明道德问题,还有触犯法律的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强化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进行思想教育,应“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应该看到,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与地理知识教育二者是统一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用正确的思想和观点、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统率教、材,将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贯穿于地理知识教学之中,而不是在地理知识之外,另讲一套理论,以免成为枯燥的说教。二是在地理教学中要力求将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及各种事实讲清楚,揭示其本质、内在联系、演变规律等,使学生受到相关的思想教育。例如,如果能以翔实的材料说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华北平原的堆积作用,学生就可以理解地形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在讲授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如果教师能将“都江鱼嘴”和飞沙堰工程及其在洪水期和平水期的作用讲清楚,学生定能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三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般应从感感性到理性,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的地进事物进行分析,以利于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和激起情感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图片、数据、生动的地理事例。如能组织调查、考察、参观、访问,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则对丰富情感,促进思考会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四是教师应以正确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充沛的思想情感去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观点、情感、思想方法都会不断地渗透给学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的情感和观点,都会对学生的成长起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不能只为传授单纯简单的地理知识而教学。我们只有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开阔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这才是地理课堂的核心。(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中学校)

阅读全文

与地理教学主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