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2-15 21:05:14

㈠ 结合实际例子,论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摘要 人类活动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方河流少,以陆运为主;南方水源丰富,河流众多,以水运为主,北方意面食为主,南方已大米为主食.

㈡ 简要说明三大自然区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区为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气候。(2)区为东部季风区。①指东部的地形,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由相关特征可判断出(3)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特征突出,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内蒙古高原有优良的草原牧场,新疆以山地牧场为主,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但在种植区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青藏高寒区纬度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低且地势高,太阳光照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强,但由于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以横断山脉为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㈢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而人类的出现又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进入了一个质变的阶段,人类成为环境演化的能动因素。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人类的进化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第三纪晚期是古猿的繁盛时期,同时草原植物开始向森林进逼,夺得了广大空间。自然条件的变化迫使古猿开始适应新的、较为不利的生活环境。于是,森林古猿中衍生出一支地栖性的草原古猿,当地面生活的古猿不仅学会使用工具,而且学会制造工具时,人类就诞生了。原始的人类一方面改造着自己的形体和大脑,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扩展到世界各地,以寻求各种适于生存的环境。

2.人种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

地球上的人类划分为3个基本的种族,即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

尼格罗人种形成于热带炎热的草原旷野上,那里日照强烈,而色素较深的黑色皮肤和浓密的卷发能对身体和头部起保护作用,宽阔的口裂与外黏膜发达的厚唇以及宽大的鼻腔也有助于冷却吸入的空气。

欧罗巴人种主要形成于欧洲的中部和北部,那里的气候寒冷、云量多而日照弱,因此人体的肤色、发色和眼睛色都较为浅淡,人的鼻子高耸、鼻道狭长使鼻腔黏膜面积增大,这有利于寒冷空气被吸入肺部时变得温暖。

蒙古人种形成的环境没有非洲的炎热和欧洲的寒冷,故形成较为适中的体质形态特征,典型的蒙古人种具有内眦褶,可能与草原和半沙漠的环境有关,这样的结构能保护眼睛免受沙尘土的侵袭,并能防止冬雪反光对眼睛的损害。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减弱,人类的种族特征愈来愈失去其适应生存环境的意义,只是在现代人类中还以其残余形式繁衍着。

3.人口质量的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质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口健康的影响方面。一方面,人类由自然地理环境中摄取空气、水、食物等生命必需物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人类在代谢过程中,将各种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排入环境中。因此,环境中的某些化学元素的含量的多少必然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而引起疾病。如环境缺碘或碘超量,均可导致地方性甲状腺病;环境中氟含量过多,可引起氟骨症。

4.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生产力还十分原始的时候,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得特别强烈。人类早期的社会大分工,便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在那些水草丰足适于放牧的地区,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畜牧业的部落;而在那些土地肥沃宜于垦殖的地区,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业的部落。

另外,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造成了生产条件的差别。一般说来,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亚非的一些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定居和耕作,往往形成古代文明的中心,如北非有尼罗河流域的埃及,西亚有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印度,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国。

(二)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作用于自然界,从而成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重要因子。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深刻。地质学已将人类对地球的作用称为第三地质营力。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施加的种种作用及其影响,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

1.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的影响

(1)改变地表状态

今天,人类已开拓陆地的表面约56%,其中强烈开拓区占全球陆地表面的15%。人类的各项活动,可把相当数量的岩石、砂土、水、植物等地表物质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人类的这些活动大大改变了原有的地表状态,并造成一系列的人为景观。如城市建造、水库修筑、矿山开采、森林砍伐等。

(2)改变物质循环

人类改变物质循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水的控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很久以来,人类为了改变地表水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是用储水排灌的方法来改变一个流域内的水平衡;二是采取大型调水工程来改变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水文网的水平衡。地表水的人为汇集,引起水分蒸发加强和降水量增加,从而改变了局部的水循环。此外,人类不断向自然环境中排放污水和废气,也是改变物质循环的一种形式。

(3)改变热量平衡

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形态,即改变了地表面的反射率和其他热力特性,从而改变了区域的热量平衡。森林是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其气温日(年)较差比林外旷地小,从而降低了气候的大陆度,而砍伐森林则起了一种相反的作用。城市对热量平衡的影响非常显着,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其中心区气温要比周围郊区高好几度。水库对热量平衡的影响与湖泊相似,由于水的热容量大,使水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小,年均气温也有所提高。据研究,一个水面为32km2的水库,库区的平均气温可比外围地区高出0.7℃。

此外,人类规模生产活动又会向周围大气发散各种化学物质和微粒,尤其是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增加,可造成显着的“温室效应”。有人进行过计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今天的两倍时,气温将平均上升3℃。

(4)改变生态平衡

自然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而处于变化状态,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就会有人类活动的干扰。在中纬度大陆表面的许多地段,精耕细作的农业、牧业或都市化,几乎完全处于人类的支配之下。人类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代之以新的平衡。人类生态系统并不总是带来危害,如珠江三角洲特有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彼此有利、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新加坡的城市化过程十分注意城市局面和环境绿化,因而创造出理想的城市生态系统。

(5)改变自然过程速率

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迫使自然地理过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促使自然地理过程的速率发生变化。有人曾作过计算,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由于人的作用,全球每年每平方千米土地上平均损失掉的土壤为1500~85000m3;而天然侵蚀的背景值仅为12~1500m3,前者是后者的125~170倍。也就是说,由于人类活动,使得土壤侵蚀过程加快了150倍左右。

2.人口增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快速增长,至2006年2月25日,地球人口达65亿,预计至2050年地球总人口将达90亿。人口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首先表现为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量的急增,其次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三)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有3个主要功能: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质量的逐渐恶化,影响到人类的前途和生存。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加激烈,引起各类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耗损、淡水资源耗竭、地质灾害频发、荒漠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已构成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㈣ 自然地理系统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可分为哪三个系统

自然地理系统按照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㈤ 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形成的基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虽然这种作用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终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开始能动地利用地理环境,于是地理环境对人类具体活动的决定作用就逐渐减轻。生产力越发达,人类对地理的利用能力程度越大也越深,但这一切都是以地理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为前提的。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地理的整体性。而我们所谓的“牵一发动全身”就是整体性的最好体现,一旦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其他所有环节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而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性改造,其后果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恶化,并危害到我们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在人类所生活的城市中,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改造,使城市及其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被破坏,产生大量的环境问题。要协调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应该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入手,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要把自然地理环境放在首要位置,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毕竟自然环境破坏后的修复所需要的时间是极其漫长的,而且人也是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一切的发展都要以协调好人地关系为基础。

㈥ 如何正确理解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如果你的地理学学的比较好,你会悟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1.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自然,没有自然,笼统一点说就是没有赖以生存的空间,那就更不会有我们的存在了
2.人类的活动,更决定着自然和地理环境的命运,哪怕你反过来说也是对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好,人类才会在这样适宜的环境下生存和繁衍生机
其次,人类的滥砍滥伐,破坏植被,肆无忌惮的破坏食物链,大气污染等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污染,气候变暖。。。。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吃亏的是人类与自然。
3.自然改变人类,人类也在改变自然
所以,彼此都在互相依赖,互相协调。

㈦ 自然地理学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怎么答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人且莫伤水土

㈧ 论述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研究地球表层(一个非生物、生物和人的巨系统)的状态、结构、功能、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流通转化成负熵流,使地球表层形成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稳定的耗散结构系统。包括庞大的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系统)3个基本层次;是一个由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和逐渐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文过程相互叠加有自组织能力的物质体系,具有从混沌到有序的长期演化发展历史。人们很早就把地球表层看作一个整体的物质体系,1875年奥地利地质学家休士(E. Suess)称它为生物圈,20世纪20年代苏联矿物学家维尔纳茨基(V. I. Vernadsky)进一步阐明生物圈的概念。1883年李希霍芬(F.V. Richthofen)首先提出地球表面的概念,认为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相互联系的各种现象。1910年苏联地理学家勃罗乌诺夫(P.I. Brounov)提出地球表层概念。此后地理学界将地球表层称为地理壳、景观壳、生物圈、地壳外层、地理环境、最大的生态系统等。名称虽然不同,所划定的范畴也有所差异,但其研究对象均指地球表层这一组独特的圈层。显然,上述任何一种理论,始终未能完整地概括地球表层全部实质性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数十年来地球物理学的突破,多种学科长足进步,人们可以迅速地获取地球表层运动的各类丰富信息。遥感技术、计算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为地球表层学的诞生孕育着直接条件,特别是系统科学和一些横断科学的兴起,为创立多学科、高层次的综合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1983年倡议创建“地球表层学”,并认为“是门跨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工农业生产技术、技术经济和国土经济的新学科”。论述了它的内容、目的与意义。1986年11月12日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钱学森又提出地球表层学是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着名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赞同有意识地建立研究地球表层这个巨系统的学科。这与国际学术界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相呼应。地球表层学是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研究内涵,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各子系统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转化及动态规律;有序与混沌;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外部空间环境及其物质能量流对地球表层及人类的影响;地球表层的结构、功能及历史演化。地球表层学是在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人类生态学、资源学、地震学、环境科学等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综合与概括。其研究目的是不断地改造和协调自然地理系统与生态系统,避免错误的策略和盲动导致地球表层的退化,克服熵增,改善其功能和结构,提高自然生产力。

㈨ 人类活动与地球表层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地球表层中人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第五节 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一经出现,就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环境发生联系。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经过加工制成供人类消费的人工产品,然后将利用过的物质与能量以“三废”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所以说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构成的人地系统,实质上是一种新陈代谢系统,或者说是一种通过人类创造的社会经济机构,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和转化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社会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性质虽然不同于生物生态系统,但是同样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模和强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都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变化的。据此,可将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或者说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种植业产生以前的阶段。
这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当时的古人类以狩猎、捕捞和采集现成食物(野生果实、块茎等)为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和竹木制作的极祖糙的原始工具。这样的生产活动并不对自然环境造成什么破坏。最大的破坏(暂时性的)是在人类利用火以后,他们经常纵火围猎,把一片片原始森林烧掉,以获取猎物。但是,这些遭受焚毁的山林,只需要几十年时间就能恢复原状,在性质上是属于可逆的。它既不会对人类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也不会对人类生存构成任何威胁。在这个阶段里,虽然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生创造了某些条件,但由于当时尚未建立社会经济机构,物质、能量交换的方式也大体上同动物相近,他们仍然与动物界一样依附于自然。因此,仍然属于原始生态系统的范畴,或者说尚处于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萌芽阶段。

2、原始农业至小农经济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时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驯化动物,栽培植物,利用原始工具从事食物生产。例如在伊拉克所发现的家犬遗骨,便是这个历史阶段早期驯化动物的例证。后来中东地区的人们驯化了欧洲野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猫,中亚人驯化了马和牦牛;在东南亚、印度和中国,人们驯化了羚羊、瘤牛、水牛、象、猪、狗和鸡;在欧洲,人们驯化了鹅和兔;在南美洲人们驯化了无峰驼;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人驯化了驴。人们在驯化动物过程中发展了游牧业。

新石器时代以后,人们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某些可食植物的生产规律,便由采集发展为种植,逐步培育出一些适合人类食用的优良农作物,有计划地播种和收获。以后又将铁犁、铁铧与牛耕马耕结合起来,并发展了灌溉事业及施有机肥以补充土壤养分的不足。这时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单纯依附自然,进入到顺应自然的新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人类开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力量来生产人们需要的生活资料。但人们对自然控制的能力仍有限,还不能制造化肥和农药,还没使用现代的农业机械,因而在自然灾害面前,还是处于听天由命状态。这个阶段人类所建立的依靠人力保护和控制的农牧业环境,依然保持着自然界的生物学生产过程的基本特性,因而它是属于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的低级阶段。

3、工业化阶段。
18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工业化的新时期,各种新型生产工具(如工业方面的蒸汽机、电动机、各种工作母机;农业方面的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及各种排灌机械等)不断涌现,促进了人类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和农业的迅猛发展。在这个阶段里,人类建立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机构,大大增强了对自然环境改造和利用的能力。首先,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对各种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及生物资源等)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利用自然资源制造出愈来愈多的产品,大大改变了人类过去单纯依靠自然物维持生存的原始状况,进一步减少了人类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其次,人类通过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经济机构,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垦殖利用。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人们几乎开发了陆地上所有能开垦的土地。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人们大规模施用化肥、农药,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业机械,改良作物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把依靠人力、畜力维持的农业,改造成为依靠机械化、水利化及化肥、农药和化石能源来维持的现代化农业。与此同时,也把天然牧场逐步改变成为现代化的人工牧场。其结果不仅使农牧产品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也使农业生产进一步置于人工的保护和管理之下,在更大的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环境对它的束缚。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但在后来,由于人类对自身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地步,同时片面强调按人类自身发展需要来改造环境,因而发展到以“改造者”和“征服者”自居,以“改造论”和“征服论”来处理人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人类办了一系列违背自然规律的蠢事,走上了一条以牺牲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道路,并且不得不消耗巨额资金去治理已被破坏的环境。

因此,尽管在这个阶段,人类同自然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转化的规模迅速扩大,交换的方式由单一的生物学方式转变为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式,并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成功地建立起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但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滥用以及废气、废水、废渣的大量排放,也引起多种自然资源枯竭,土壤侵蚀和沙化,草场退化,环境污染等各种严重问题。这说明,人类在工业化带来的第二次浪潮中所建立的人类社会生态系统远不是理想的,而是一个人地之间存在着严重对立的系统。

4、建设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阶段。
最近二三十年来,人类通过总结几千年来人地相互作用的经验教训,逐渐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互利的关系,人类必须自觉地与自然界充分合作,才能消除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建设一个既有利于人类,又有利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的人地系统。

目前尽管人类面临着工业化阶段带来的各种严重挑战,面临着协调人地关系的艰巨任务,但是世界各国人民正在动员起来为恢复和改善已经遭受破坏的环境,防止环境恶化而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并且把建立相互促进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这种行动标志着建设协调的人地系统的新阶段已经到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必将创造出一个既能不断地从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又更适合于人类生活的理想的环境。

㈩ 给我找一篇论文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 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活动(包括人类活动),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个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 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各种形式的转化或传递,除非来自这个环境之外(例如其他星球),或者离开这一环境. 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些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会如此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人类的活动会出现如此不同结果的缘由所在.

阅读全文

与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