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对学生来说,大量的地理概念、规律、特征等常常不易分辨、掌握。不少学生感到地理难学、难记而对地理学习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不佳。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一,我们应该将课本的知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课上我们可以通过讲一些地理知识在社会发展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地理在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应用,在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的应用,在交通运输上的应用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其二,我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学和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学能把难于理解的地理知识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这样,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而使得学习兴趣倍增。其三,我们在讲课时可以穿插一些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知识的 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识掌握越好,兴趣也就越浓。在课堂上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搜集的资料, 就会促进知识的理解,提高趣味性。除上述三种方法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还可以设疑激思,让学生去思考课内外与地理知识相联系的问题等等。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②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
一、精彩导入,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级地理下册2.10《祖国宝岛—“台湾省” 》
同一课题,三节平行课,三位来自不同中学的教师,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堂导入:
笔者作为其中的第一位上场的开课教师,在讲授“祖国宝岛—台湾省”时,采用了以下的导入方式:
(欣赏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鼓浪屿之波》,展示鼓浪屿日光岩图片。)
教师讲授:每当这悠扬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很多人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思乡之情,这是一首很多厦门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叫《鼓浪屿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这首歌的歌词朴素而真挚,像老水手对亲人讲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屿与美丽的基隆港联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于哪里呢?
学生回答:台湾省
教师讲授:对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的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师2: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导入,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师3:以《反分裂国家法》引入,接着播放视频、图片等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无论是歌曲欣赏、视频资料,还是其它方式的导入,三位老师对该课的导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往往需要一个恰当的课堂导入。它或者给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感觉,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题,能为教学设计的层层深入做好流畅的衔接,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当然,课堂导入的用时要恰当,一般是3~5分钟,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师课堂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排提问环节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完整出彩,教师的“独角戏”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学生主动参与、各抒己见的舞台,它终究是不成功的。课堂提问涉及问题的设计和问题抛出后的“后续处理”。
(一)问题设计清晰明了,目的明确。
【案例2】:七年级地理下册2.2《南亚》之“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在讲授《南亚》一节中的“南亚的位置和范围”时,其中一位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安排:先请同学用红笔画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当学生将这些重要线条勾勒完后,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南亚位于哪些地理事物之间?大部分学生感觉一头雾水,举手回答者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这个问题问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脉、河流,又或是宽广的海洋?选择的余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导。倘若把这问题改成:“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那么学生选择回答的内容就非常明确,也才有利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进程和方向。由此可见,课堂上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精心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陈述尽量具体化,突出启发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领。
(二)问题提出后,要学会等待、善于倾听
【案例3】:《祖国宝岛—“台湾省” 》之景观图片欣赏
有一位教师在用课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观图片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台湾风景如何?学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没有去过。接着该教师进一步设问: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学来自台湾,请举手一下。这时底下的那位台湾籍学生非常兴奋地举了手,并已做出要站上来发言的准备。可惜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用了一句“哇,你这些地方都去过了,太让人羡慕了!”敷衍了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有一名台湾籍学生,为何不给他机会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呢?本来可以塑造的课堂教学亮点就这样无端地错过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发问或回答,切忌漠视与干涉;另外,问题提出后,不能一问完就马上叫人回答,要给学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间。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还应作中肯评价。
三、不可或缺的教学承转
(一)由已学知识承转到新知识:
【案例4】:《南亚》之“南亚的地形”
教师讲授:在讲南亚地形特点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那么,南亚的地形特点又如何呢?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教师概括总结: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区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这样的教学承转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已学知识,还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由相互关联的两个知识点之间自然承转
【案例5】:《南亚》之“南亚的河流”
教师讲授:一般来讲,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势的塑造者。一条大河经过的地方会冲积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的。那么,南亚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的呢?
学生回答:印度河和恒河。
教师讲授:那这两条河流有没有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南亚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一个个发现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成为新教学内容的起点。同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每个承转引出的探究活动步步深入,让学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与河流”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地理课追求精细化教学,正是这些“功不可没”的教学承转保证了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学环节之间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转,终究不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过渡时应该简化处理。
四、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一些学习任务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落实基本知识点、强化重难点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活动”模块里的题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课堂练习,是对教材内容的及时补充,教师分发布置的课堂练习材料应该是在“活动”模块里的题目顺利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切忌喧宾夺主。
(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从标题到内容,都应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新颖有趣、富于变化而又难度适中。
1、在标题用词方面,将传统的“填空题”改为 “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单选题” 改为“你能找到正确答案吗?”,“连线题”改为“找搭档”,“读图题”改为“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吗?”,仅仅几个字的变化有时能于无形中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并通过练习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在内容选择方面,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除了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外,还可布置一些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发挥空间的题目。
(三)先小结后练习: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成长期,接受知识容量较为有限,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大量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识,更别说灵活运用到题目中。因此,课堂练习前,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学生独立做练习前,教师对作业做适当的解释并先复习几个和课堂练习里相关的例子;学生开始做练习后,教师应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及时给那些解题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讲解。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在专业实践历练中不断加以锻造;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探究舞台,用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③ 浅谈如何促进初中地理有效学习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每一章前都有“导语”和“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导语”和“课前提示”。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导语”和“课前提示”,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初中地理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时,我把“导语”设计成下列问题:这个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国家?这个地区有没有对当地或世界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如何说明一个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问题?答案就在这一章里。这样一来,指出了这一章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阅读资料”
现在我们的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其中一大变化就是在每一课中穿插了很多文字图片资料和“阅读材料”等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深化,这些材料在帮助我们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上起着很大作用,例如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中的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就是对本节知识的很好的补充和深化。所以合理利用好这些材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二、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中学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现实情境之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研究,以获得知往鉴来、自主人生的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地理学科课堂研究性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堂”结合搞“研究”的策略。课堂类研究性学习有两个显着的特征,一是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是由学生提出一些新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类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能将教材作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互动,共同追求新知与未知。
三、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2、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应开展方法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如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充分发挥听、视觉感知活动的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如何实现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有待于今后继续探索,逐步完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我相信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堂的有效教学中。
④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对西安市临潼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实施进行了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有关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明确地理科目的社会价值
地理科目在中学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被称为“副科”,在大学里被称为“小科”,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普遍对地理科目不重视,导致地理科目地位不高,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阻碍了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所以,笔者认为,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对策就是要明确地理科目的社会价值。
1、向学生介绍地理科目的重要性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是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一门学科。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通过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成为“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从而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参与国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具备迎接21世纪挑战的素质。
2、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宣传地理
向社会宣传地理是依靠地理研究专业部门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按照社会分工的不同,通过各种媒体广泛介绍地理,让人们亲身体验地理。[1]地理研究专业部门可以通过各类地理刊物向社会各界宣传地理,例如,美国的《大众科学》、《国家地理杂志》、《地球》;日本的《牛顿》;澳大利亚的《国家地理》;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我国的《中国国家地理》、《人与自然》等地理杂志都是很好的宣传地理的工具资料,只是有的杂志价格太高,目前只是被少数的高收入人群所接受。此外,我国的地理杂志,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地理科学》等指导地理教育教学的刊物比较多,学术性太强,很难让社会其他非地理教育工作者接受。所以,建议地理研究专业部门多办一些有关地理趣味性比较强的,又价格比较合适的地理杂志,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地理知识的需求。
3、尝试现有考试制度的改革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都知道,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在初中只学习了两年,初三没有开设地理课,导致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欠缺;高一没有文理分科,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学习地理,高二第一学期文理分科,只为理科学生开设一节地理课,到了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以后,只有文科学生学习地理,文科学生经过三年的地理学习,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却不能报地理专业,地理专业在大学分属于理科,只有理科学生才可以填报地理专业,这显然可以看出我们现有的考试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这次新课改提出了地理是唯一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明确了地理学科的地位,但在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中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和语文、数学、英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地理学科无论是对文科学生还是对理科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尝试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有效提升地理学科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
4、加大对地理教学的财政投入
在临潼区的初高中学校中,地理教具普遍很少,而且是老化严重,很多教具是破烂不堪,不能再用,有的教具只是学校为了应付有关部们的检查,临时添设的,有的根本就不能用。有的有责任心的高中地理教师为了搞好地理教学,自己花钱去买地图、地球仪等教学用具,由此可见,学校对高中地理的投资很少,不能满足地理教学的需求。所以,笔者建议,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要加大对地理学科的财政投入,比如,建设地理教室、建设地理园地、建设地理实验室、配备地理实验仪器、购买新的地理教学用具等,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需求,为更好的实施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做好硬件上的保证。
二、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1、有效研读课标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我们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如何研读课程标准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前言”,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了地理新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思路。
(2) 注意“课程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首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课程目标直接指导着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确保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行,必须熟读熟记,向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学习,经常翻看课程标准。
(3) 注意“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的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我们高中地理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说是金玉良言,是我们教学行动的航标、教学的指南。
2、有效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基础的资料,是最根本的课程资源,是一个课程核心的教学材料,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4]关于如何有效地熟悉教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有效地把握好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西安市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3个模块,每个模块36课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选修模块7选3,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必修3个模块分别使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3(必修)》三本教材;选修选择的是“旅游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这三个模块,教材也采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
三个必修模块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三个选修模块之间是相互并列的,而且各模块自成体系,彼此之间没有先后顺序。三个选修模块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和三个必修模块一样共同承担着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在课时的设置上,给出了相同的教学课时,每个模块都是36课时,2学分,体现了共同的教学价值。
(2)有效合理重组、优化地理教材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教师要遵循这一理念就要对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模块内容”重新进行组合,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地理问题、选择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的内容进行模块内的重新组合。另外,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适时重组课时内容,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切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的改组教材、拓展教材、为有效备课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3)有效呈现教材内容
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地理教科书具有所有教科书的普遍属性——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只有符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才是有效地,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提倡高中地理教师使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要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提倡多使用地图;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地理教师只有有效地呈现地理教材内容,才能使有效的熟悉教材落到实处。
3、有效地备学生
备课时要备学生,就像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斯贝尔所说的,“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4]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如何有效地了解、分析学生呢?
(1)有效地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特点
地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特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尊重学生的特点,才能做到有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提高备课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备课时,教师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见图2)
问题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有关新的知识结构
哪些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点点拨
哪些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图2 教师思考的问题[4]
对于上面几个问题,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及时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组织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才能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使有效的备课落到实处。
(2)有效地把握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具有不同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学生对社会不同的认识观点,都对学生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地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并不为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观念。
(3)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例如,可以考虑教材中什么内容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标的,对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理解、分析、归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少讲或者是不讲,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而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不会分析的问题可以进行点拨并细细的讲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有效地为学困生提供特殊的服务
地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考虑到少部分的学困生,要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服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的问题:[4](见图3)
教师都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思考、设计。只有这样,学困生才会逐渐地增强学习的信心,不断地取得进步。
① 对于相同的一篇课文,学困生应该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内容、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问题
② 对于同样的练习,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怎样的指导;
③ 课堂提问,哪些是针对学困生而提的问题;
④ 课堂教学,哪些时间是为学困生安排的。
图3 备课时思考的问题
四、灵活实施课堂教学
1、有效地进行提问
曾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提问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提问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提问有很多的目的,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5](见图4):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提问的目的
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新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
图4 提问的目的
(2)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问题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问题如果设计得太容易,那么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而不用去认真的思考,这样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如果设计得太难,学生就会不知道怎样去解答,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造成对地理科目恐惧害怕的心理,制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进行。
(3)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简单,要给学生留有可以思考的空间,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能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好学的思维品质。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单纯判断性的提问,多用疑问性的提问,注意运用开拓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自己去探究。
(4)设计提问角度要新颖,要具有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问题,如果教师这样问,就会出现“一石激起千重浪”,如果那样问,则会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设计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出发,切记问题设计的太过于平淡,老调重弹。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自己设计的问题精巧、新颖,可以不妨试着采用一些曲问、逆问等方式,使学生顿时有了一种新鲜感,继而会对本节课的地理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5)提问要注意适当的停顿
如果教师在提问之前作适当的停顿,并配以适当的引导语,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注意,下面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停顿)……”,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做好回答问题的心理准备。如果教师在提问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引导,也没有任何的停顿,就有可能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听清楚教师所提得问题,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导入
课堂导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一个经过地理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导入是地理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那么,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教学导入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导入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巧用歌曲进行导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将歌曲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地理科学的情感。
例如,在讲《大气环境》一节中“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个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师生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来导入“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个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巧用诗词进行导入
我国文学宝库中拥有很多丰富的、优秀的诗词,其中有很多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上恰当地引用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这节课的时候,可以恰当地引用毛主席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导入
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导入,就是要求地理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地理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设计课堂教学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大气的温室效应”时,可这样导入:“冬季,我们西安地区气温低,热量不足,满足不了花卉、蔬菜等作物生长对热量的需求,当地很多农民采用了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种植花卉、蔬菜,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4)巧用地理新闻进行导入
现代社会,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高度发达,能很快将国内、国际的各种新闻在第一时间传播到人们生活的每个地方。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对地理教学有用的新闻资料或新闻视频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对学生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有利,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巧用地理新闻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导入,这不仅是地理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讲必修一《大气环境》中“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内容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采用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导入新课的学习。
(5)巧用谜语进行导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谜语是中国古代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巧借谜语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 在讲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个谜语:“看不见来摸不到,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全靠它,人没有它就活不了”,打一自然物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大气。很自然就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巧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所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具有色彩鲜明、动态视觉效果很强的特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把教学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能够使高中地理教学能在学生愉快的视觉享受中学习,使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成轻松愉快的试听过程,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3、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效率的源泉。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中,作为地理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试着从下面几点去做:
(1)有效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课堂导入就像一个故事的开端,如果一开始就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对这节课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新课的导入上,地理教师可以采用歌曲、诗词、生活实例、地理新闻、谜语、多媒体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有效利用地理图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将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地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地理图画表示出来,尽量使抽象难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地理图画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地理教师利用地理图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3)有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采用谈话法、辩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实践活动法、直观演示法、比较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动机。
(4)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变得形象、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化慢为快[7],这样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既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作用。
4、有效地布置作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背景下,传统单一的、封闭的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的课程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地理作业的布置也应该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的不同地理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作业布置:地理探究性作业、地理绘图作业、分层次的地理作业(见表2)、适量的地理作业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作业不仅能够起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还能起到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的作用。
⑤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
【摘要】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少,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提高课堂效果。所以地理教师应根据新的教育理论,结合各自学校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如何选择正确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值得每一个地理教师思考的。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转变之一,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
但是转变思想并不容易,所以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还课堂给学生。我校近年来进行了大胆探索,大量使用的“68686”小组学习法,从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和学生从行动上带动了思想上的转变,从开始的不敢或是不愿尝试,到现在把“68686”小组学习法变成常规教育方式方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过来,良好的效果又坚定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主要途径
我校实施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68686”小组学习法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凡是遇到学习的问题,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由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可以向其他的小组求助解决,最终的难题才会交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大部分问题在学生内部就得到了解决,即增强了学生个体的思考能力,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增,在课堂上就更加愿意积极思考,从而整体的课堂效率就更加高效。
四、让地理学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
我校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要求课前各组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地理现象,在课堂上运用地理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学生就能根据课本知识解释我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年我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
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五、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虽说使用“68686”小组学习法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退居次席,发挥出“主导”的作用,但这不代表教师的工作减少,而是在课前备课时需要准备的更加充分,才能满足课堂上学生的“突发奇想”,才能起到主导的作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这就要求提前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尤其是有的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确实基本功扎实,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要求我们的教育方法随之改变。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所以不论是从学知识,还是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来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很有必要的。而在学校就是要通过提高地理课堂效果来实现。
⑥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学生“想学”
许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学不学问题不大,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每学期开学伊始我都会精心准备一堂序言课,告诉学生: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地理与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
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汶川的大地震、国庆黄金周的旅游、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地理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
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农业甚至从政,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莫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客货流)等;商业活动要讲求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总之,学习地理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就业提供丰富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好序言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并不是有些同学所说的“副科”,它是一部知识丰富的“网络全书”。地理也并不是简单背就能掌握的。地理占着个“理”字,只有理解了才能牢牢掌握。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想学”。
二、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愿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爱学”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用丰富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追新求异,探索自然奥秘”是人类的本性。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满足学生的猎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所以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恰巧我们这里出现了大雾天气,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一上课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早上出现了什么天气?”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回答:“大雾天气。”“谁说一说:在这样的大雾天气,你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有什么感觉?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离校较远的王超同学抢先站起来说:“这种天气,能见度特别低,上学骑车很不方便,应注意交通安全。”“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遇有这种天气,同学们上学的路上可要注意交通安全,你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有关天气的知识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这样,巧妙地联系实际,借景导入课题,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4、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挂图来授课,手段单调,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利用电化教学可以化静态地图为动态地图,同时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和生动的声音效果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识记我国某些省份的轮廓时,我们可以在展示各省的轮廓的同时,把各省的轮廓形象的比喻成某种动物或植物的轮廓,(广东省比喻成大象的头,海南省比喻成菠萝,四川省像一只蝴蝶等)加深学生对各省的认识,从片面的单调的几何图形转变成生动的具有活性的事物加以记忆,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也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利用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很快掌握知识。
5、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为什么我们的作息时间有变动,夏天放学晚而冬天放学早?”学生回答:“夏天时白昼时间长而冬天白昼时间变短。”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又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地理就如同身边常见的事一般鲜活、亲切,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会学”
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有一句话叫“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2、指导学生构建“脑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
3、学会“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也是地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才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4、学会自学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地理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 就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地理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5、学以致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城市交通时,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学生说一说对改善北京交通有什么好的建议。讲旅游地理时,引导学生列举威海有哪些旅游资源并进行归类,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学生帮助外地来的游客设计一条威海“一日游”的旅游线路。
6、列表比较
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知识,学生在记忆时往往相互混淆,采用列表比较,找出异同之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线时可用此法。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古人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就是指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授课内容要安排得当,难易适中,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知识的难度正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这样才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授业有方”。首先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旧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重在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课堂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和不满的情绪。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不断地变革,完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45分钟的地理课堂上,只要我们善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想学、愿学、爱学、会学。同时教师对教学过程加以有效调控,让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就一定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受用、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和地理智能,为今后升学或就业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公民。
⑦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一、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2.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3.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4.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二、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正视地理学科,进而转变地理学习方式。
1、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
趣和动力的源泉。
2.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校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诸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将以上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要特别注意追求其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⑴.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古人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发挥文理综合优势,引入历史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时事政治 、数理知识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绘制各种示意图、趣味读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制作地球仪、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天气现象等。
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堂刚开始,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则很快被吸引,注意力将集中于课堂,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洞察学生心理,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适时引入课堂,并作适当铺开,并予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其兴趣的维持;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回顾总结 ,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持久。
⑵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学记》中载:“善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之以容,然后尽其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寻求问题结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则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如在学习 “太阳高度”时,设计如下问题:①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猜想)②一天中什么时段最热?(验证)③冷热取决于什么因素?(结论)上述三个问题从生活现象入手,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学生经过猜想、验证过程,获得新知。
⑶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所谓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和社会氛围。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有利条件。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
⒊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⑴自学导读,有目的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 ,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
⑵图文结合,善用地图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如在学习地图时,引导学生将启东市 交通 图、汇龙镇图进行比较,得出比例尺不同,内容详略不同的结论。
⑷科学记忆
重要的地理知识,如名词、概念、规律和原理等,需要记忆。
教师引导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如谐音记忆、口诀记忆、歌诀记忆、首字记忆等等。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⑧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在地理课堂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读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地理知识丰富而精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及其分布”为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地球”“地震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短片回顾我国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调动了学生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极大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师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规的文字语言来对地理知识的描述外,还有另外一种语
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图语言。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尽量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去理解,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自然就养成了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我采用形象比喻法来教育学生记住一些图形的轮廓形状:黑龙江的轮廓像一只美丽的天鹅,湖南的轮廓像美人头,英国的轮廓像一只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意大利的轮廓像一只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地势起伏时我采用剖面观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绘制各种图表的方法,适当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地理问题的归纳方法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的表达,地图、各种图表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类整理和分析。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去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理信息的联系、差异,力图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实施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十分淡薄,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课质量难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学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的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例如,在“海陆变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图片,并进行分析:喜马拉雅山在地质年代是怎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利用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地图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略图的运用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图,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七大洲、四大洋”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七大洲、四大洋”简图的绘制;又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每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的绘画中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
地掌握了它们的相对地理位置。地理略图不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还能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地理略图的运用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进行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习惯,同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鼓舞和信任,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教学只有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从而使地理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们有时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过于严谨而使课堂不生动活泼。其实我们应该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的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善于与学生沟通,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甜美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友好般的相处,就能赢取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从教多年的地理教师,笔者虽然对地理教材已经比较熟悉,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要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自己教学中低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有效。
⑨ 如何加强地理课堂教学
一、创设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地理课堂的前提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宽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以前不良习惯的纠正。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班主任、课任教师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那么怎样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古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教师应该理解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信任、亲情与爱护,这样才能便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交流,从而把学习氛围营造起来,”
二、课前准备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精通本学科,精心备课。教材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对教材的图表、案例等进行提炼,并梳理知识间的条理关系,使知识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据课程标准,做到总体把握教材,注意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性,总体把握章节之间的关系,知道所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融会贯通,既将现学知识原有的知识相联系,也能够为后继学习做准备。
专研教材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教师就要用心研究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另外每位教师还应备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高效的课堂设计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关键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有效课堂的最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设计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更是这样,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充满兴趣,所以说,上课前的情景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有效地理课堂的情景设计怎么做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呢?
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具有“地理韵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地理知识的建构,从而真正发挥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创设悬念情境,其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所学内容反思,促进独立思考。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引用2003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的案例来导入。,讲新加坡时,可以设问:赤道附近的典型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答: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全年高温多雨)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其气候特点呢?学生答:(全年高温多雨)那么新加坡的水资源会紧缺吗?学生往往回答是“充足的”,答案刚好相反,在学生的一片“嘘……”声中,教师引出新加坡的“地狭人稠”。
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地理的心脏”。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探索去学习,就必须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想象,要有挑战性。只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原有认知结构无法解决,即过去的手段和方式已不够用的情景中才需要思维。
再有,教师可用优美的语言来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材中的不少章节,或描述了美妙的景色,或叙述了古老的景观。教师可以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为学生营造一个或优美或动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手段以其新颖的设计,赏心悦目的动画,奇妙的影响效果,能够制造一种与文章情境相应的氛围,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如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互动,气氛活跃。
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得有好的课堂提问。而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思考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提问可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一个主导作用,但不是一言堂。这样老师必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学生能讲的学生讲,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做的学生做。也就是说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再次,课堂上的“讨论”。地理有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
3、查补缺漏提高能力的练习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地理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首先要精选练习的内容。精选的原则是:①从学生实际程度出发,面向多数兼顾两头;②以复习进度为依据,以认识规律为准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③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练,不选偏题怪题,否则要使学生迷失方向,丧失信心;④紧密结合教材。其次多练 "多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再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最后要设置可拓展迁移性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
4、课堂小结
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四.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媒体资源,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手段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趣,更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变得更“活”。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量把最多最好最生动的知识传达给学生。 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 地理教学地图、板画是一种图解式板书,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多媒体可以设计出更加精美的板书、板图和板画,但是,边讲边画的效果却无法替代。如如:在讲洋流的时候,可以让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各大洲的轮廓,然后让学生填写各个洋流;在讲锋面与天气的时候,可在黑板上绘制冷锋、暖锋的示意图等。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有利于学生识图、读图和画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难点也将随之攻破。
总之,我们要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使之与教材完美的结合,这样我们才能建构更有效的地理课堂。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建构有效的地理课堂的途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他某个知识点更重要,因为他学会了方法,就能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或为学生作出学习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专门的学法讲授和学法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图表的判读,提高对信息的提取、分析与运用能力及将地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注意地理语言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醒学生易写错的字词,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平时上课做练习或讲试卷的时候加强解题方法的点拨和解题技巧的总结,并做成专题,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解题思路,让学生看到类似题目就会想起答题思路和套路。
六、注重教学评价是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桥梁
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价,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我们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我们也能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堂才能更有效。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不仅是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教育整体,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们在广泛地吸取传统的地理教育营养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我们的地理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的。
⑩ 地理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2.2.1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2.2.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3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2.2.4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