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评价如下:
1、环境质量。西藏高原的环境受特定的自然、为因素的影响,受到的人为污染和破坏较少,在这里可以使人们摆脱不良环境的影响,沐浴在蓝天白云、绿草碧水之间,享受到清新的空气。但西藏由于较高的海拔,氧气含量少,例如拉萨的含氧量大致为海平面的65%,因此,初到高原的人,经常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症状,而且由于大气中的含尘量少导致紫外线照射十分强烈。在高原室外活动,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等一系列高原生活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对高原反应的恐惧,并做好必要的预防,保证在西藏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2、区位条件差,可进入性差。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远离我国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使旅游的路途时间过长,更不要说国外游客进入西藏所耗费的时间了。同时西藏是目前为止我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区,旅游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运行,航空运输固然有便捷的优势,但相对的交通费用大,且运力有限,特别是夏季的旅游黄金季节,单向客流对旅游运输造成很大影响。公路运输运费较为便宜,但由于青藏、川藏等公路干线等级并不高,路面状况不很理想,使游客的陆路进入会受到长途颠簸的困扰。目前,青藏铁路已正式动工修建,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困扰西藏旅游业的运输问题可得到根本解决。
3、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良。西藏地域辽阔,虽然旅游资源的数量丰富,品味很高,但旅游资源的丰度仍然较小,除旅游者进入西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外,在西藏内部,从一个旅游景点到另一个旅游景点,也具有较大的旅游阻力,即使在游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拉萨,着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有布达拉宫、哲蚌寺、甘丹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大多为宗教场所,旅游景观较为单一。距离拉萨较近的雍布拉岗、藏王墓等大多在二百公里以上,距离珠穆朗玛峰则有六七百公里的路程。更不要说遥远的冈仁布钦峰,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了。景区的布局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降低了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对此,除加大力度,开发西藏腹地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为中心城市的旅游区外,还要大力开发民族风情、节日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改善西藏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的不良状况。
4、尽管从西藏旅游资源的分布、评价而言,有十分丰富、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一面,许多旅游资源甚至在世界上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如地域组合不良、区位条件差、可进入性差对旅游者的影响等,因此,加强西藏旅游资源的研究,开发其旅游资源的潜力,克服其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② 试分析资源开发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地理题
1、资源状况评价,包括开采条件、分布状况、资源储量,资源品质品位高低,资源类型种类等等
2、地理位置,交通状况
3、市场状况。
③ 高中知识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应从那几方面作答
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区位;交通便利与否;旅游资源的人文价值或者观赏价值(美学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客源是否广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④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析与评价
耕地后备资源是将来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所在。山东省半岛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根据《东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和《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细则》的要求进行研究。
1)集体所有耕地后备资源:面积2933128.2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2.0%。其中,东营1238788.0亩,潍坊577862.6亩,淄博403586.9亩,分别在半岛城市群地区居一、二、三位。集体所有可开垦后备资源2422548.9亩,占集体耕地后备资源的79.5%,其中,东营1748864.7亩,潍坊595940.6亩,淄博387574.7亩,分别居半岛城市群地区一、二、三位。集体所有可复垦后备资源168578.4亩,占89.7%,主要分布在潍坊(35228.6亩)、济南(33988.3亩)、青岛(30198.8亩)。
2)国家所有耕地后备资源:面积642169.3亩,占半岛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18.0%,其中,东营市514156.6亩,潍坊市56082.69亩,烟台市21192.7亩,分别居半岛城市群地区一、二、三位。国有可开垦后备资源624182.7亩,占国有耕地后备资源的20.5%,主要分布在东营(514156.6亩)、潍坊(53306.6亩);国有可复垦土地19217.7亩,占国有耕地后备资源的10.1%,主要分布在烟台(8999.0亩)和济南(3291.7亩)。
耕地后备资源的权属构成见图3-1。
根据国土资源部《东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评价指数。根据评价指数将每个耕地后备资源图斑确定为易开发、较易开发和较难开发三级。评价指数大于80的为易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介于50~80的为较易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小于50的为较难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见图3-2,图3-3。
图3-1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量
图3-2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可复垦土地评价
图3-3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可开垦土地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统计:
全部耕地后备资源中,易开垦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385383.4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31.4%,其中,东营409001亩,潍坊276929.7亩,分居半岛城市群地区一、二位,较易开垦耕地后备资源3312586.4亩,占全省的43.6%,东营928405.5亩,淄博335561.2亩,分居半岛城市群地区一、二位;较难开垦耕地后备资源786645.2亩,占全省的10.4%,以东营市居多。
较易复垦耕地后备资源325260.6亩,占全省的4.3%,济南17448.3亩,烟台16668.5亩,分居半岛城市群地区一、二位;较难复垦耕地后备资源46296.1亩,占全省的0.6%,以烟台、潍坊居多。
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中,易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为1838289.0亩,占全省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的33.5%,在半岛地区主要集中在东营(323797.5亩);较易开垦耕地后备资源2212491.9亩,占全省的40.3%,主要集中在东营(764157.4亩)、潍坊(179392.5亩);较难开垦耕地后备资源521991.5亩,占全省的9.6%,主要集中在东营、潍坊。
国家级易复垦耕地后备资源605000.9亩,占全省的11.0%,半岛地区主要集中在潍坊(19570.5亩)、济南(16686.8亩);较易复垦耕地后备资源264655.4亩,占全省的4.8%,在半岛地区主要集中在烟台(15983.7亩)、济南(10007.9亩);较难复垦耕地后备资源43827.1亩,占全省的0.8%,半岛地区以烟台、潍坊居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耕地后备资源以易开发和较易开发为主,较难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比重很小,说明本次调查确定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土地整体质量较优。
2)不同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开发难易程度存在差别,易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是苇地、滩涂、平原荒草地、废弃压占地和程度较轻的盐碱地;较难开发、复垦的主要是一些坡度较大的山区荒草地和比较严重采空的采煤塌陷地。
⑤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概况:
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二、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
后果
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如废气、污水、垃圾等
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对动植物资源
的破坏
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动植物资源,如捕猎动物、乱砍滥伐
造成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修建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及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等活动
对背景环境造成影响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呼吸和汗水的作用以及少数旅游者的乱刻乱画
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破坏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
冲击当地正常社会秩序,如占据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公共设施等
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超过承载量则使旅游环境恶化,小于承载量则造成资源浪费。
例如: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原因是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局势稳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起步早、设施完善等。
旅游区(或者旅游度假区)的区位分析方法
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高(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旅游景点多)和地域组合状况(地区范围内没有雷同或质量更高的景点)。
2.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
4.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
5. 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例题1: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游资源是什么?
(2)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有多条线路,试比较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沿途自然景观和旅游观赏视角的主要差异,完成下表。
线路
项目
川藏线
青藏线
地貌景观
起伏和缓的雪山、高原寒漠等
水域景观
以湍急的江水景观为主
植被景观
以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景观为主
观赏视角
以仰、俯视为主
(3)你认为青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处促进作用?
答案:(1)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民族风情)。
(2)①高山深谷②湖泊、河源风光③以原始森林景观为主(森林、草原④以平视为主。
(3)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⑥ 如何说明一个地区的地理条件
主要分为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说明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或者崎岖,影响区域的农业类型和规模,城市的发展
空间
气候——气候类型和主要特征(主要从降水和气温方面分析)主要
影响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水文——水资源多少
土壤——肥沃程度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影响工业发展方向。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
当地重工业发展
社会经济条件: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交通——交通的类型,(如陆路交通,水陆交通)便利程度,
劳动力——数量多少(主要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有关)
质量如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政策——政策支持会促进当地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⑦ 资源条件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资源条件评价是在结合拟建项目地区资源条件特点的基础上,为使项目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对资源的分布、储量、开采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等进行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资源是项目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源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既包括未经开采加工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海洋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又包括已经开采加工作为生产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项目资源条件评估中的资源是指狭义的资源,即项目所需的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的自然资源。就整个社会而言,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其分布也是不均衡的。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衡性的特点决定了对项目进行资源条件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是项目正常生产和获得预期收益的重要保证。
资源条件评估的内容有:(1)分析和评价项目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性质。如果是矿产资源,需要分析和评价其矿床规模、类型特征、矿体大小、矿体埋藏条件、矿石质量、矿石含有的其他元素成分及选矿需要的详细情况。(2)分析和评价项目所需资源的供应数量、供应质量、供应方式、服务年限、成本高低及运输难易程度等,注意多层次利用资源。(3)分析和评价技术进步对资源优势利用的影响。例如,石油的加工深度对石油资源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4)矿产资源要有国家矿产储备委员会批准的关于该资源储量、品位、成分、开采价值及运输条件的报告。此外,还需根据矿产品的物理、化学及其他性质详细分析矿床类型特征,矿体形态及其大小,矿床埋藏条件,伴生的有用或有害元素,采矿、选矿与冶炼条件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5)评价稀缺资源的供需情况。根据拟建项目的工期和建成后的利用状况,分析稀缺资源的供给能否满足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投产后的需求,注意开发新资源的前景和寻找替代途径。(6)农产品资源要分析其可供项目使用的数量、质量、供给的期限及保证条件;如需要进口,还必须了解进口国的有关情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要注意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
⑧ 评价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
火山和地震运动频繁。
形成地热能的条件主要是这个区域处于地震带或周围地区,火山和地震运动十分的频繁能够形成地底的岩浆活动。
我国的青藏高原还有云南等地的地热能资源十分的丰富,主要是因为这里处于地中海至喜马拉山火山地震带,火山运动频繁。
⑨ 高中地理,评价波斯湾开发石油的区位条件(利和不利)
有利条件:(1)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藏区。(2)油质好,埋藏浅,易开采。(3)靠近海洋运输线,运输方便。(4)世界上缺乏石油的国家多,石油市场广阔。不利因素:(1)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较大,可能给中东产油国带来损失。(2)中东地区是长期的世界热点地区,政治局势动荡,对石油生产有不利影响。(3)世界其他地区石油的勘探、开发,与中东石油争夺市场份额。(4)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可能影响油价。(5)石油是非可再生能源,总有枯竭的时候。
⑩ 如何评价某一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只有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游人产生强烈的诱惑力。
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第三,还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的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二)市场距离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首先,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其次,旅游消费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
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三)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四)地区接待能力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五)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环境承载量可以从容人量去度量。容人量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以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评估原则
客观公正的原则
科学实际的原则
全面系统原则
适度超前的原则
力求定量的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