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
我认为想要提高地理的课堂效率可以从培养学生基础学习的能力与正确对地理的认识正确的地理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不断求知能力,与丰富教师自己的知识底蕴,三个方面进行提升改变。在地理的教学上这必定是一条非常苦难道路,我相信在每个奋斗在一线老师的不断努力之下一定会让学生在地理课上的效率更上一层楼。
2. 论怎样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
中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 、 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 然而 , 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 , 只是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是 “ 副科 ”“ 豆芽课 ” 的认识 , 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不重视 。 所以 , 在新课程改革下 ,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 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从而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 指出 :“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 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 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 ” 所以 ,在授课的时候 ,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 , 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 ,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 《 河流和湖泊 》 时 ,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 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在授课的时候 , 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黄河 、 长江被严重污染的图片 , 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明确了这些污染源都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在意的举动 , 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 , 我还让学生了解长江洪灾 、 黄河泛滥 、 凌汛 、 断流等带来的危害 , 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 并让地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有人曾经说过 :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 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 进而产生认识需要 , 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 ,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对于初中生来说 , 该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 , 求知欲强 , 所以 ,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 , 挖掘地理的魅力 。
3. 怎样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高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有不少的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摸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在教学中也借鉴和利用他们的一些经验、方法,自己付出了,但效果不是很明回过头来进行思考、总结,应该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显。
要上一节高效率的地理课,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分清,详略要得当,根据不同底内容选用适当的方法和多种方法来讲授;其次,还要注意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的气氛。再次要从语言上进行总结,讲究语速、语调,语言的精练和直观,让学生听的懂,听的明白。1.合理组建地理教学框架2.恰当使用现代地理教学媒体3.发挥地图册、图片、实物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4.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地理教学语言,努力实施情感激励,创设良
好课堂氛围
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努力实施情感激励,有利于形成良好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为达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们的思维工具,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就教师而言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地理教学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表象和地理概念,进而达到抽象概括出符合地理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地理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对教学语言的特殊要求。地理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地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
4.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的利用课堂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是多数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是中庸的教学法,即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是按规定完成应上完的内容,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没有去进行研究,到了后来,毫无疑问,学生的成绩是不理想的。其实,之中的关键是教师没有去研究或没有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内容,掌握内容,运用内容。各种专业的书籍上都介绍了很多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的很少,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要靠一线的教师去潜心的研究,体会,找出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我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建立课堂规则,把握关键,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初中地理教师每周要面对至少300位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课堂环境,那么课堂会让我们精疲力竭,我们精心准备的课程,也将付之东流。所以我认为,上好第一堂地理课,及时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做什么和应怎么做,要求学生在第一节地理课中记住必要的课堂规则这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学生们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教师能及时给予表扬,而当他们违背这些规范的时候,给予及时纠正。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的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如果地理课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课自身的特点。因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来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 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首先播放了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地理课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说到底,最终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
就象语文教师教学生查字典一样,必须始终引导学生经常练习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要养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教学时,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的方法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要首先想到与之相关的地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常说的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育德的多种教育功能;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材培养的实际价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又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会不会学。对此,为师者只有不断思索:怎样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我们现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树立理想,由此产生兴趣。例如:有的学生想当记者,在讲到《中东》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实例材料——美英联军侵略伊拉克,来分析伊拉克及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的航空母舰是通过哪些海路进入阿拉伯海的,指出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对这些地理常识都应了解。这样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其次,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来激发其兴趣。如在讲《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四川的汶川地震为什么会发生?”,给学生做简单分析,得出根本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从而引出全球六大板块的知识并且引用汶川地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达到教学目的。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故事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从新闻中寻找热点问题来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体验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能体验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这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例如:2008年年初,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遭受的雪灾,致使农业遭受严重损失、春运工作一度中断,通过此新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气候多样 季风气候显着》这一节,了解到我国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西北季风的影响,寒潮活动强烈,多带来降雪天气。通过新闻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会新课标教学中“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理念。 三、用一些顺口溜来激发学习兴趣
顺口溜能帮助学生识记一些枯燥的内容,例如学习我国的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可用“两湖两广两河山,蒙青新藏云桂川,辽吉黑,陕宁甘,京津沪,澳港渝,苏浙皖,台湾闽赣和海南”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又如《长江的开发》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等,可以编成顺口溜加强记忆,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脚。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倡导学生从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乐趣,可变“共学”为“乐学”。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和成绩
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掌握情况一直都是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但是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比较保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的教学中完成必讲的内容,但是对于学生理解状况却无法保证。地理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针对其重要性,笔者主要从营造课堂氛围、养成学习习惯、参与课程互动、利用先进技术、巧妙运用地图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这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设置互动环节。课堂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必不可少的,一节课45分钟,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来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课堂互动,这样才能将教与学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进行鼓励型教学。“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这对于地理教学来说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3.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重要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关心学生,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也许只是一个眼神的赞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与学生进行一下互动,这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进行预习。预习对于地理学习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要教授的课程,学生要进行提前的预习,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标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着重理解这些问题,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2.及时解决问题。如果对地理课上的某些知识点存在疑惑的时候,就要尽快将其解决。地理学科知识点非常杂,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样的疑惑累计的话就会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之后,若是再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了。为此,应该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内容。
3.做好笔记。由于地理课程的内容十分宽泛,但是课程的时间并不富裕,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记笔记就是一种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措施,学生在教师教授的时候做好笔记以及相关的标记,不但能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印象,还能在记录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三、参与课程互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的互动,互动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小组互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这样在课堂上的互动时间,可以让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2.师生互动。教师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深刻成熟,而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还比较幼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互动还能使学生精神集中,防止学生走神,这样就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
四、利用先进技术
为了达到更加直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知识的表达更加直观,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对于地理的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其看作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为了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就需要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诸如在对华北平原进行讲解的时候,对其气候类型、农作物等方面进行讲解,就可以通过地图介绍海洋、大陆、气温带等方面对其影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脑海里也产生相应的地图,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能自然而然想到这些基本的空间位置,气候类型等相关的内容。
7.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导语:传统的地理教学,即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围绕着地理课本、课堂教学、作业、考题和各种复习资料转,要求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停留在“在哪里,是什么”阶段,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使得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发展。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着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要想使学生主动学、愿意学地理,就要从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还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学生才会以诚恳的心对待教师,以致感到不学有愧于老师,才会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引人入胜”的导入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追逐、游戏和交谈中。这时,“引人入胜”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用歌声、小故事、小演讲等去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引领到新课中来。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我就引用了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兵困上方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具体理解诸葛亮的一把大火烧得司马懿正欲兵败时却下起了瓢泼大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学习才有效果。学习有关日本新课前,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灌篮高手》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近年来,笔者在正式上课前的三分钟内,通过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上台发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观点和内容的演讲。学生演讲的内容涉及到地理界中的奇趣异闻、科技进展、环保问题、学术交流等方面,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逼人期待”的悬念
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在讲全球变暖将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温室效应除了课本中讲的海平面升高、冰川融化、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还有哪些负面与正面的影响?”问题一提出,便激起了学生心中好奇的涟漪,通过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后,学生争相举手,各述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高潮得以很好形成。
3.“情动心弦”的感染
在教学中,每当遇到课本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师尽量用地理原理去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使他们从心底爱上地理课。教师的强烈情感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打开情感的门扉。如在讲“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前,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植被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再让学生自学课本,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最后,教师展示一个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之动态画面,精心组织教学语言来调控课堂教学氛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人间景色多美妙,风调雨顺靠森林。”让学生懂得森林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教育学生应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爱护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统筹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与思考,这是一节高效成功课堂所必须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并积极地进行探索与思考呢?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也就是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强调内容的问题化,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
2.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
它的理论根据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体验、领会、交流、展示,进而形成独立的地理观察、地理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实验探究式教学
实验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的某些内容,教师通过让学生演示实验内容,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这对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都有很好的作用。比如:①学习地理自转的时候,引人地球自转效应的实验(实验准备:水槽、水、少量的有色屑)②上气温的分布的时候引入水和沙子的比热实验。(物理实验室有材料)
4.研究性教学方式
研究性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选择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合作参与研究,然后形成报告来达到对形成探究问题的较高层次的认识。
四、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质量
运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作为初中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现象,无法充分理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板图的不足――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在这样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地图就突出了它的优势。如讲八年级《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由于河流众多,板图就过于复杂、烦琐、呆板,利用自制的课件,就能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河流闪烁、突出显示,一目了然的课堂效果;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到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整节课轻松流畅。
五、注重针对性的练习和评价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运用。通过面对具体多变的实际问题情景,学生会充分运用所学及感知,在运用过程中知道哪些自己学会了,哪些还没有学会,找到自身的薄弱之处,以便及时真正弄明白自己的一知半解和疑点。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老师特别要研究一下学生所做题目本身的练习价值和意义。评价方面,是既要重视外在表现的评价,如学习态度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思考问题,是否踊跃与学生交流等,也看内在改变,如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是否有了正确的态度。显然,要知道改变学生的片面感性认识的结果,只有在学习之后来进行及时评价才能很清楚及时的知道,并针对所得结果信息做出种种及时反馈,才算是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打造初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及学生情况,及时改变教法和学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只要心中有学生,一定会找到很多自己做得来,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方法,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
8.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地理 课堂 教学 兴趣 知识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
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
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
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网络文库
9.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才能激发他们 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老师的“独脚戏”收效甚微。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注意力不集中,还容易使学生疲惫,他们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逃课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三、重视读图、识图和填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新教材,有大量的地理图表,并配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分析图表解决问题,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养成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掌握地图的“顺序观察”、“整体与局部结合观察”、“抓住重点或特点观察”等方法,让学生图文结合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投影、幻灯、录像、电影乃至电脑等媒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优点,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经过实际教学,发现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同时学生的兴趣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在课堂上老师在解决地图等方面更轻松更有效率。
10.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高效性
1、用充分的准备做好课堂铺垫
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的功课。教师除了积极充分备课课堂所要教授的知识外,还要明确课堂目标,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此外,地理教师还应该搜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图文,视频,故事片段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听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学生在课前也应该做好积极的准备,提前预习,明确老师课堂所要讲的内容,提前找出自己的疑难点,并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解释或者和同学积极的进行讨论,使自己能够很好的融入课堂,用一种享受的姿态去对待地理课堂。这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
2、用幽默言辞激活沉闷课堂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教师只有充分激发起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地理教学,为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拥有过硬的知识储备之外,还必须具备将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地理教学模式必然会激起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对于初中生来说,情绪是影响他们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激发起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让他们对于学习地理有了积极的思想情绪,他们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也必然会有一定的改善。
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教师的幽默是让初中地理课堂活跃,给初中生带来愉快的前提条件。课堂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只有有了气氛活跃的课堂,才能为初中生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
3、用地理教具进行生动教学
众所周知,地球仪,地理地图,各种测量仪等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此外,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传统初中地理教学课本上虽然有大量的插图并且配有大量的文字解释,但是地理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有极强的空间感和认知度,课本上的讲解并不能将事物的演变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因此无法很好的理解甚至并不能理解地理知识。这样就对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熟练并且适时恰当地使用地理教具和多媒体技术,以此来丰富地理教学课堂,为学生生动地展示地理知识,提高初中生对于地理的理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相关知识点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初中生表示不能理解,不能想象地球的运动。凭借老师单一的讲解课本知识,学生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加之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根本无法理解。如果教师将地球自转、公转过程做成动画,进而用多媒体的形式将各个过程细节展示出来,并且配以地球仪和相关的地图画册使用,学生必然会形成很好的地理空间感,对抽象的地理事物也会有生动形象的认识。地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必然之事。
4、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教师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不但会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探索,问题激发思考。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除了要切合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知识外,还必须对激发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积极功效。只有这样,课堂上的问题设置才有存在的必要性,也只有这样,问题的设置才能对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很多俗语都与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俗语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提问。例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很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温度,那么淮南淮北的温度差异是怎样的?植物的类型是什么样的?淮南淮北的分界山脉是哪一座?从而引出初中地理的一个重要标志点:秦岭—淮河一线。那么关于秦岭的一切地理知识都会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清晰明了的解释,这样学生不仅对秦岭—淮河这一地理知识有较深的记忆,而且还促进了他们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在达到了学习目的的同时,也起到了活跃气氛的功效,使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事半功倍得效果。
结语:在事事讲究效率的当今社会,初中地理课堂也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效率。因为课堂是初中生学习的根据地,是进行其他一切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根本点。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观念,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去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让学生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学习地理,最终达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