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提高地理识图能力
图是地理考查的核心 , 许多地理问题是围绕图编写的。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 许多学生不知如何识图 ,尤其是刚刚升入七年级的中学生。
识图的前提是对图的记忆。如何记忆图呢 ?
平日的地理学习 , 能结合图的地方 , 一定要结合图学习。读图、析图获取知识的过程 , 就是记忆图像的过程。通过读图查找地理事物 , 并分析解决问题 , 地图的大体轮廓及图中的地理事物就在大脑中有了最初的印象。知识学完后 , 再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 还要进一步巩固 , 才能形成比较牢固的记忆。可通过对课堂的回忆、想图、画图等方式 , 进一步记忆。
识图的能力 , 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应该利用课外时间 , 通过多种方式 , 提高自己的记图、识图能力。
1.不管是时事 , 还是地理问题 , 凡涉及到地图的地理事物 , 要先想一下它们在地图中的位置。不知道的就查地图 , 久而久之在大脑中就形成了有关世界或某一区域的大体形象。如海湾战争涉及到伊拉克等国家 , 通过地图了解伊拉克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 ,
战争发生过程中军队调动路线及原因等情况。
2.同学之间相互编一些与图有关的问题 , 进行“无图考图式”练习。如学完“中国的行政区划”后 , 编写诸如黄河干流从源头到入海处 , 依次流经哪些省级单位等 , 进行对图练习。
3. 经常面对一幅范围比较小的区域图, 想它周围的地理事物。如面对东南亚图, 想它周围的海洋、国家等情况; 面对亚洲, 想它周围的大洋、大洲等情况。
4.采用画略图的方式 , 边想边画学过的图。
5.学习某一区域的图 , 经常联系它所在的更大范围的地图进行记忆。如学习我国的主要河流 , 联系亚洲图去记忆 ,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注入印度洋的主要河流等知识就很容易理解、记忆。
最后 , 笔者建议每一名中学生 , 最好家中挂一幅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家乡
所在省区的地图, 常看、常想、常记。
都是一个班的分给我吧,好不容易找到的!!!!!!!!!!!!!!!!!!!!!!!!!!!!!!!!!!!!!!!!!!!!!!!!!!!!!!!!!!!!!!!!!!!
2.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
学习初中地理时我们知道地图很难懂,读图 方法 需要良好的指导。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任何学科都需要有技巧的学习。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一)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可问题是在课堂上,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挺浓,但成绩却提高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当今学生读图能力弱的原因
1.对地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通过与很多学生的交谈以及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重要性的了解,总以为考试来临之前,拿本书,临时抱佛脚,就会万事大吉,不大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读图能力不足
也有一些学生,认识到了读图的重要性,在地理学习中也注意认真仔细读图,但是对读图的步骤缺乏一定的了解,不会读图,更别说理解地图的整体含义。
二、针对读图问题采取的 措施
1.强调地图的重要性
在每节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举实例来分析论证。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地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让他们结合自身的 经验 ,谈谈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读图热情。
2.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的重要保证,学习地理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比如,在平时的课堂中,时不时有意无意地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地理地图的图片,用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便于记忆的图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做一些地理游戏,用地理地图做道具,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很快地培养读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教室中等合适的位置悬挂地理展示图片,让学生时刻能感受到地理图片的存在,潜移默化中,联想到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等地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民风民俗。
3.图文并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文字与图片紧密结合,对于重点图片要逐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从而一步一步地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深刻地记忆图片所要表达和反映的信息。例如,在教授“34个省级行政区”这一章节时,教材上只有几个文字,没有形象的图片加以引导,图片却安排在 八年级 上册第七页了,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一章节时,要充分利用这幅图,在学生看图、读图、析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记忆,从而使学生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
4.指导学生读图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光靠给予学生大量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要教会他们读图的技巧。尤其是在学习地理图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表,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地理事物,在观察地理事物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在逐步引导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地理事物的各自特征、分布规律、分布的时间顺序、地域顺序、逻辑顺序等来读图。
(3)由浅入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制作一些图片,分步展示,逐步指导。
(4)要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首先看清楚图片的名称,了解这幅图片的意义;其次,看清楚图片的比例尺,读懂图片的注记,知道图片的表现方法;最后,根据需要有重点地读图。总之,使学生学会读图技巧,就好比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
5.以图导图,以图导练
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上,要注重以图导图,注意各个地理地图之间的联系,在平时的授课中,要紧密地结合每一幅图片,引导出另一幅图片,使学生心中有“图”。例如,在我国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区。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都有相应的坐落位置。在讲区域划分时,可以把我国的行政区配套上去,在联系中学会地理知识。
另外,要以图导练,在平时的课堂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地理地图方面的作业,在课下让学生自主读图、看图、析图、懂图,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地图的学习中慢慢尝到甜头,逐步提高对地理地图学习的热情。
三、评价与 反思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笔者自己的亲身体验,可以看到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有的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开始,根本不知道“地理三要素”是什么,更别提自己去读图。很多学生都有读图的愿望和热情,但苦于能力有限,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加引导,逐步培养,加强学生对地理地图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图文并茂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的读图技巧,以图导图,以图导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二)
纵观现在初中地理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革,在原有的文字叙述之上,加上了很多的图表。这一改革表明在初中的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图表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图可以作为一个媒介帮助我们理解初中地理知识。这包括世界的各大洲、各大洋的地理特征以及人口、交通、资源等情况。但是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读图能力,图表的展示不仅不能够给他们带来帮助,反而理解地图成为他们的负担和压力,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 总结 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一、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地图,对于刚刚触及初中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对于专业地图(比如等高线图)理解更为吃力。所以读图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对读图能力的训练应当贯穿于每一节地理课堂当中,有耐心地从基础开始教学。在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中最基本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即地图比例尺、方向坐标以及图例。
在教学中学生清楚扎实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的基础后,方能继续深入地理解地图的内涵。在这一基本训练之上,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提高对地图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清地图的类型。这其中包括地图、地理原理图、剖面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各种类型,经常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慢慢地就能够区别每种地图不同的特点、性质以及各自不同的读图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引导看图
初中生对于图表有陌生感,很多学生拿到图表之后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图表繁杂的表现形式和数字经常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初中生普看图的通病。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图。比如教导学生在拿到地图的时候先看图表名称,了解图表所要展示的内容。在这基础之上,利用地图三要素找到图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确他们的性质和概念,对他们进行分类。再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的事物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文字化概括,最后依靠文字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这种教学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面对地图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无所适从,让其明白了自己拿到地图后,该干什么,该想什么,该做什么。
三、培养感情
由于读图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图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所起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世界地图》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感觉记忆各个大洲、大洋的轮廓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增加这节课的趣味性,可以展开一个绘画竞赛,主题就是描绘各大洲大洋的形状,并要展开丰富联想,利用大洲大洋的轮廓再进行创作性的绘画。比如中国的疆域轮廓可以指引学生记忆成一只大公鸡,或是一个穿着纱裙的美少女战士。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就会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深刻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利用世界地形地貌分析各大洲出现的各种地理现象的原因。
四、贯穿教学
对于读图能力训练并不能脱离课堂,只要求学生一味地自我理解。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一方面通过图表的展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理解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做到图文并茂,将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地理第二语言。
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时,在介绍当地地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一部分当地居民生活的真实图片或视频,以及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图片,给学生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起学生对这一地区的兴趣。之后将这一地区的自然山川景观图片抽象化,向学生展示地形图和农牧业分布图等地理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结合书本知识,讲解图片的内容。这样的 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补充训练
在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影响读图、识图能力。教师不能对这部分学生丧失耐心,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读图能力补充训练。比如和他们一起用趣味形象的生动的图形记忆法来区分各大洲、大洋的轮廓;进行一系列的填图训练,或是裁剪一些简易地图。
总之,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单纯的背诵地理知识以应付考试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无法激发起学生兴趣,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识图能力
初中地理其实并不难,学好地理首先要会看图,邦德华纳老师总结了一些地理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参考看看。
1.地理图册抱着睡,没事默画地图。相信大家都人手一本地理图册吧,毕竟是学习地理科目必备的武器。
2.把地理图册逐字阅读一遍,边看边做笔记。图册上的所有图都要看,包括图片旁边的文字也要认真通读,比如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都要看,这些将来都是你答题时的要点。
如果有看不懂的一定要标注出来,找时间集中问老师,千万不能搁置不管。掌握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通过整体读图实现相关的地图信息的提取。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读图方法如空间顺序法(如气温、人口分布图等等)、逻辑顺序法(如气候形成示意图)、时间顺序法(如产量增产图)等等。这些读图的方法应渗透于地图本身蕴含内容的挖掘之中。
你也可以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贴到床头,睡前醒后都看一遍,这样中国的疆域和区划以及地形、温度带分布等知识心里就有谱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也印在脑子里了。
背会了,就拿张白纸,自己默画地图,脑海里回想着这些地方的山川河流、人口、城市等。之后不管题目考你什么,你脑子里都能想起相关内容,分自然全得了。
4. 如何提高孩子地理识图能力
(1)可以买一些地图的拼图让孩子拼
(2)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把地理轮廓化为一些形象的东西记忆,如山东省轮廓如同伸出拇指的拳头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经常陪孩子看看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熟能生巧,多看图,图自然就印在脑子里了
5. 小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地理识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它能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因此,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绘制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也是地理《考试说明》中的基本能力要求。这既是地理高考的常考点和凭借点,又是许多同学学习地理的“瓶颈”,如何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识图能力,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认识地图,明确主题,科学运用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地图,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做到合理筛选,科学运用。
中学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
1.地图 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图所起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2.地理原理图 用不同的符号,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如地球公转图、褶曲成因图、地形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森林减小风速示意图等主题地图。
3.剖面图 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如地形、地质、土壤、大气剖面图等。
4.地理模式图 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图、太阳系的模式图、风带和气压带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等。
5.地理统计图 用以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主要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几种。如降水各月分配及气温变化曲线图、人口增长示意图、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等。
6.自然景观图 有表示地表形态的景观图,如新月沙丘、风蚀蘑菇、火山等;有表示典型植物的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的榕树、热带草原的波巴布树、合欢树、纺锤树等;有自然带典型动物的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的河马,热带草原的斑马和长颈鹿、澳大利亚的袋鼠,南美洲的大食蚁兽等;也有由自然环境、植物、动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图;还有地质时代图,典型生物或化石图。
7.人文景观图 用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画,如客家民居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埃及、开罗风光图,因纽特人生活图,温带草原的蒙古包图,坦桑尼亚的剑麻图等。
8.地理漫画 它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二、正确读图,理性析图,优化策略
(一)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是培养识图能力的基础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是提高识图能力的保障
1.形状观察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2.重点突破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3.对比归纳法
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
6.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强化读图表步骤的课堂教学训练,养成读图好习惯。
这就要求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图,要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读图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地理高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做到“读图四步走”。
二、强化教材中图表的阅读与识记,是认识其他图表的基础
地理教材中汇集了大量图表,只有对教材中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才能有助于认识出现的变式图、大比例尺的区域图等难度较大的图。
例如对变式图处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体恢复,回归基本。如有关晨昏线的读图题同学们普遍感觉较难,就是因为变式图特别多(约有20种)。但最基本的形式却只有两种,即侧视图和俯视图。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图形,再重点弄清每一种变式图与基本图形是什么关系,是如何“变”的。解题时先将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将变式力回归为基本图,可以使此类题大大简化。同时,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读图“法则”。
再如要认识小范围、大比例区域图,除了要根据经纬线进行空是定位外,还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地面上点状的重要标志以及线状的轮廓,点状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矿产地、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岛屿、海陆、行政区等,只有从教材上识记,才能有助于认识区域图。
三、强化图表归类的教学训练,培养对不同图表的阅读方法
经过阅读步骤和对教材中图表的阅读和识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绍一下这些常见图形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总之你上课引导得多,用图用得多,学生也容易养成读图的习惯,他们读不好图的关键还是很少看地图。
7. 地理课上如何教学生利用地图
一、识读地图——看图例和注记,懂含义,找分布 我们现在采用的中学地理教材、教学挂图及地图册中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它们大多是用象征符号表示的,如点状符号表示矿产、城市、作物、工业部门等,线状符号表示洲界、国界、交通、河流、风向、海洋等直线等,面状符号表示地形区、气候类型、自然带、温度带、工业区、经济带等。在识别这些符号系统时,首先要看图中的图例说明,弄懂每个含义的性质和数量特征的差别,然后要注意其空间位置、轮廓、范围和方向及所在地的地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分析地图中的理性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地图册》第10页的《主要工业区分析图》,是用点状表示工业中心,面状表示工业基地。在阅读地图时,首先要看地图所给的图例,然后再根据图例去阅读地图。图中点状的表示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如沈阳、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的位置,图中特别注明我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图时,可以先指导学生看图例,然后根据所给的图例去阅读地图,最后看看图中工业中心分布疏密状况,回归到课本内容所要说明——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分布密集,全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绶慢,工业中心分布比较稀疏。 二、分析地图——掌握不同类型地图的分析方法 一是综合性地图。要采用层层要素分离法。综合性地图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综合地表示在一幅地图中,具有内容复杂、不容易分析的特点。这种地图常见在某区域地图中,对待这样的地图应首先自然,再是经济,最后是人文要素,依次分析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农作物、矿产、旅游、交通线、城市。这种层层要素分离法,有利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把握区域的整体特征。如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93页的《西北地区》的教学分析:首先,地理位置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草原广布,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全国海拔最低的艾尔湖(-155米)位居这里,主要有塔里木河、黄河的中上河段流经这里。其次,这里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则以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产品有肉、奶、皮、小麦、玉米、棉花、瓜果等,其中新疆的哈密瓜和吐鲁番的葡萄最为着名。矿产资源丰富,有稀土矿、优质煤、石油、镍等。再次,交通主要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之地;现代有一条“亚欧大陆桥”大铁路经过这里,并且一直通到西欧地区,使得我国同欧洲国家交通联系更为便捷。最后,工业有毛纺织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工业等。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北地区的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的改善,新疆长绒棉、优质瓜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扩大等。为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很大的支持。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内容图,要分析等值线的疏密,延伸方向,形状的凹凸,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地点和区域,进而分析其分布等特征和空间递变趋势,从而进一步综合分析形成的原因。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理》中的第62页和第6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过程是:1月份北半球在北美和西欧大陆等温线密集且向南突出,海洋等温线向北突出,在中西部出现-40℃的极端低温区域,南北温差达到60℃以上,说明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下,以大气环流为主导因素;而南半球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这说明南半球以太阳辐射为主导因素。7月份的等温线北半球分布稀疏,大致与纬线平行,同时南半球仍以平行于纬线为主,说明太阳辐射成为控制南北半球的主导因素。通过对1月、7月份等温线图分析了解到: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表面均匀、等温线变化小;北半球地面和大气状况复杂,所以等温线变化大。 三是专题要素分布图。包括由各种点状符号构成的矿产、城市、旅游点、工业中心图,也包括各种面状图等构成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和资源分布图等。对于点状符号图,不但要在阅读完每个符号所在的地点的分布和性质的基础上,分析各个点地理事物的稠密区、稀疏区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而且要概括出某个要素的空间递变的趋势。比如,我国矿产资源中煤、铁、石油主要在北方,而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空间配置不协调就造成北煤南运,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对面状图要分析各种符号的分布范围,通过对比,归纳出同类符号在一定区域的分布规律。例如,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带,北纬40°~60°之间。再如,世界小麦带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温带地区,而世界玉米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中国的东北、华北平原,欧洲南部平原,从而说明玉米带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三、培养学生填图、绘图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填图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填图可以检验学生的地理知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绘制有关的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图技巧。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疏漏、错误和不扎实之处,及时补救,巩固学习成果。在历年的地理高考中,多数题目都与地图知识有关。
8. 如何培养学生地理识图能力实施方案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它能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因此,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绘制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也是地理《考试说明》中的基本能力要求。这既是地理高考的常考点和凭借点,又是许多同学学习地理的“瓶颈”,如何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识图能力,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认识地图,明确主题,科学运用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地图,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做到合理筛选,科学运用。
中学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
1.地图 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图所起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2.地理原理图 用不同的符号,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如地球公转图、褶曲成因图、地形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森林减小风速示意图等主题地图。
3.剖面图 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如地形、地质、土壤、大气剖面图等。
4.地理模式图 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图、太阳系的模式图、风带和气压带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等。
5.地理统计图 用以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主要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几种。如降水各月分配及气温变化曲线图、人口增长示意图、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等。
6.自然景观图 有表示地表形态的景观图,如新月沙丘、风蚀蘑菇、火山等;有表示典型植物的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的榕树、热带草原的波巴布树、合欢树、纺锤树等;有自然带典型动物的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的河马,热带草原的斑马和长颈鹿、澳大利亚的袋鼠,南美洲的大食蚁兽等;也有由自然环境、植物、动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图;还有地质时代图,典型生物或化石图。
7.人文景观图 用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画,如客家民居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埃及、开罗风光图,因纽特人生活图,温带草原的蒙古包图,坦桑尼亚的剑麻图等。
8.地理漫画 它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二、正确读图,理性析图,优化策略
(一)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是培养识图能力的基础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是提高识图能力的保障
1.形状观察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2.重点突破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3.对比归纳法
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识图技巧。
4.点、线、面结合法
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5.暗示地图填注法
让学生在暗示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简图绘制法
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
三、抓住关键,精心培养,提升能力
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图能力,除了上述策略以外,在教学实践中更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一方面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2.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这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教师的态度、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4.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中学生学习地理又都是从整体开始的,学习难度大,地理知识难以在脑海里形成整体印象,不易整体把握。地图就是表示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把地图上标明的事物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较困难,学生不易整体把握。其次,地图是对客观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方法与绘画不同,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相差很大,例如城市用圆圈表示等。再者学生在复杂的地图上无法正确判读注记,使地理事物无法迅速正确找到,或错误的读取地理事物的注记。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地图使用才能顺利,地理课可才能学好。
5.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展。初一学生着重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图与填图能力,初二学生还要掌握一些初步的绘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起信心。
6.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注意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挂图应简单明了,主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目标。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主要目标,增加了读图析图难度,容易挫伤学生用图的积极性。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因此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
7.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声像俱全,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地图的兴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