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考前怎么复习地理生物
一、会考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一般老师在组织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之后随着习题的增多和复习内容综合性的加强,对于被动建构的知识网络、每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一些同学可能会重新模糊起来,这时再次梳理知识就非常必要。要尽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块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还应该把做过的或者老师曾经在学校考过的试卷再认真浏览一遍, 不管题目以前做对了还是做错了都要看一下。这样可以把主干知识通过试卷串联起来,这是冲刺复习的方法之一。
二、反复研究错题本
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会考中重现。在研读改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
三、加强记忆
对于生物和地理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如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等,这些结论往往就是答题的落脚点。另外,通过记牢课本上相关的图解来理解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也同样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四、真题演练
反复做近几年的会考题,以便进一步明确会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一定要仔细分析考试中失分的原因。一般来说,有的失分显示出复习有遗漏,表现在考生对某知识的理解含糊不清;有的失分显示出学习习惯不好,浮躁不踏实,表现在没看清题意等所谓的粗心而做错;有的失分显示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强,表现在答非所问或应用性问题失分;有的失分显示出基本能力较弱,表现在简答题出错;有的失分显示出解综合题能力不强,表现在解题不完整或思路混乱或不正确等等。只有仔细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应地制订本阶段复习策略。
最后,学好生物和地理的常规要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思维要跟着老师走;详细做好笔记,笔记是学习的生命;还要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千万不能应付了事;课后要多记多背,认真落实完成地理生物每天的背诵任务。
2. 高一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尔爾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尔爾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3. 高中会考历史﹑地理如何过
1、关于地理,看地图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地图册上的图很多,看的时候要精选,抓重点,不要抓全面,比方说气候那个图,世界洋流和风向气候带降水那个图可以结合来看,中国地形图(重要的山脉,河流),世界的地形主要记几个重点地区即可,比方说北美五大湖等,
关于以时区那个经纬度 主要记几个重要的城市地区即可,比方北京,东京,悉尼,瑞士,纽约,地理的问题大题和选择中的难题都会出自刚刚我提到的几点上面,你不要学的太死,更不能死背,地图是要会看,能看懂,看明白而不是死记硬背,你找你们地理老师咨询下,因为我教历史的,对地理这些,只是我的一点个人感受,毕竟没有你们地理老师那么专业,老师都是喜欢爱问的学生。
2、关于历史,任何事物都有技巧——所谓的“捷径”,历史学习自然也是如此
举个例子:《北京条约》的内容:用“天天陪(赔)酒(九)”来记。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端口,赔偿列强白银,割九龙司地区给英国。
类似这种,历史记忆有很多规律可循,如时间,对比,阶段性,中西比较,说的太学术化反倒引起你的迷惑,用歌谣,口诀,情景小故事,对联,压缩法,多种方法不能一一列举了,深入浅出,找规律才好。
4. 在地理会考时怎样复习,怎样考高分,为什么我背了却考不好,怎么办
关于地理方面的复习,这里给你一些思路: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系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如果你想要更快的提高学习成绩的话,你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曾经我的记忆力很差,成绩也很不理想,考试常常不及格。直到我下载了《尼古拉潜能训练》,我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经过课程的训练,我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都得到了提升。我掌握了高效率使用大脑的技巧,从那时起,我就不再去参加老师的补习班,所有的知识基本都是通过自学获得。轻松自学各科知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终考上了大学。希望我的话能帮到你,望采纳!
5.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1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4) 文化 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2.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2
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3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光热、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 种植 业(季风水田农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典型地域:亚洲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特点: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主要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4
传统工业区
1.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传统工业区多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鞍钢发展的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我国宝钢发展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
2.存在的问题(1)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2)原料、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经济效益下滑;(3)环境污染严重等。
3.解决 措施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发展科技:发展科技,促进旅游,繁荣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3)优化环境:消除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新兴工业区
1.主要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
2.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科技发达、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机场)、环境优美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的影响: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1)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2)酸雨:燃烧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国——硫酸型酸雨,发达国家——硝酸型酸雨(3)臭氧层破坏:厂矿企业、家庭等使用冰箱、制冷设备等,排出大量氟氯烃。(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治理思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①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开发利用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③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寻找替代品
2.水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
3.固体废弃物污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5
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1.重要性沟通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动。(1)政治意义——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2)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2.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通信包括邮政(传递信件、物品等)和电信(传递声、像、图等,包括电报、电话、互联网)。
4.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1)稳定的商品来源区(2)稳定的销售区(3)交通发达
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 线路的总体走向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具体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1)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2)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3)要避开低湿地点;(4)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公路建设(1)平原地区: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2)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2019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
★ 地理高中会考知识点
★ 2018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 2017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总结
★ 高二地理大题必背知识点
6.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一些经验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一定要保持题量训练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运用,搭建起一个知识框架,形成地理思维、知识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并最终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技能和素养。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还要保持一定题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通过做题,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年高考真题的研究,还可以熟悉高考命题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能盲目,而应该有选择性地挑选比较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并且结合课本对这些典型题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高考试题中所考的知识点,全都来源于课本和教材,考生一定要对课本这个解决问题的“钥匙”给予足够的重视。
2、提高和培养地理技能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起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
第一,重视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包括读图、绘图的能力培养,表格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考试技能。做到脑中有图、胸中有图。考生一定要多动手动笔,加强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
第二,要强调地理信息能力运用。地理试卷中大部分题目都有图或表,要求考生能够从图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显形或隐形的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答问题。要充分挖掘题干,在吃透题干提供的显性信息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题干中所蕴含的隐性信息,保证答题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考生平常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热点问题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昌江核电站、海南生态岛、东环铁路等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试题只有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满活力。
3、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高考地理指导:建议复习时手不离图
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就自己对地理高考大纲的理解,结合往年文综高考中地理试卷命题特点,提几点建议。
1、以书本为“本”,紧扣教材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应掌握的主要原理和规律是:
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2、通过读图训练,加强区域定位:读图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特别要对考纲要求的世界地理的主要国家,以及中国主要区域重点复习。把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手不离图,最好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到地图上。
3、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但要防止“题海”战术。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
4、关注时事热点:农业、能源、交通、金融与贸易等焦点问题。这些都会成为地理命题的背景材料而应该加以重视。
复习必须遵循的4个科学步骤
根据遗忘规律,的内容最好的巩固就是及时。的和策略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在这里仅向大家介绍一种我们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四程序复习法。
所谓“四程序复习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复习过程划分为四个上下之间存在程序关系的四个环节。
1、尝试回忆
所谓尝试回忆是将学习的内容回想一遍。有人将它比喻为“反刍”,就像牛或羊一样,把已经进入胃癌的食物再返回到口腔里细细加以咀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上着自己进行活动。
尝试回忆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尝试回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要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和课堂学习的效果是好的。为了正确地检验自己的和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开始尝试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笔记。为了加深,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这样尝试回忆的效果会更好。
(2)可以提高记忆
由于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自己学过的,在尚未进入遗忘状态之前,就在头脑里再现了一遍,这当然是有利于记忆的保持的。
(3)可以提高阅读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通过尝试回忆,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再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没有记住的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这说明记忆恰好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对于那些想一出来的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急着去看或笔记。这样,就激发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将忘记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4)可以培养思维的能力
尝试回忆时会反省思维的过程,还要概括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一旦想不出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这无疑是在做“记忆体操”。因此,一个经常尝试回忆的,不仅记忆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思维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认真读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尝试回忆的步骤以后,便要开始认真读书。当然,这时候的读书与预习和课堂学习时的读书是不一样的,它是在预习和课堂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读书和思考相结合
所谓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是指不仅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认真真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内容绝对不马虎,要全面过目,而且还要边读边思考,要多想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内在联系,更要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要重点突出
复习中的读书,要有重点要细读和思考。对于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费很多时间,而把时间集中在回忆不起来和印象模糊的内容上面。在读书的时候,不妨可以边读边划。
(3)重在精读、熟读
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必须做到精读和熟读。至于一些关键的章节和定义、定理和定律等内容,还要在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将其背出来
(4)适当看一些参考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适当地看一些参考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看参考书当然是在复习好课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结合课本的内容去读参考书的内容。
3、整理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联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整理笔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知识深化、简化的过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重要前的复习的得力助手。
4、探索和发现
复习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重复课本的内容上面,而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有所发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对于知识,不仅要懂?quot;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的问题。
如何回答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技巧?
1、基本方法
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资源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资源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2: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题干中要求是“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天然”森林,联想到回归线到极地之是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极地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四个答案都有可能,但仔细分析,由于人类活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多为人工林,而现存的天然林,只是纬度较高的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排除法
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例题3: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A、使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这是一种表述类的题目,这类题目多是叙述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在叙述的时候往往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选对题干与选项进行推敲,排除表述内容不准确的与不完整的,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水域海水升温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升温,出现上升气流,产生暴雨和洪涝灾害,秘鲁等国海水中的鱼类和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以海洋生物为食物的鸟类也大量死亡,但西太平洋对地区却出现气温下降,降温出现下沉气流,西太平洋地区如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出现了干旱少雨的异常天气。本题中的选项A和D以偏概全,东太平洋海区增温、降水多并不意味流经区域和全球水都增温和降水。故正确项为B和C。
例题4:下列现象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关系的是()
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A、C、D三个选项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故排除。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的减少。所以选择B答案。
3、图形与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地理考试答题时,有的考生写的字数不是很多却能得到高分,有的考生写的密密麻麻却得不到分数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考生,寥寥数语,却总能拿高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面面俱到,如战场上没瞄准目标,盲目射击。
“军师”提醒考生,考场答题不能拖泥带水,要争取弹无虚发,一语中的。
考场答题有“策略”
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
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
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结果。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7. 山东省地理会考的主要题型 重点考些什么题 应该重点复习哪
以下出于自身经验,主要适于高考,但同时也可适应会考。
1,第一章太阳系的内容,时间换算一定会考到(不要觉得那章太简单无聊而忽略)
2,经纬度地理分布、植物特征要了解。
3,季风与洋流那一块是一定要考的,把主要季风形成原因、天气特征记牢。主要几条洋流形成位置和方向、带来好处等影响记住,原因也稍记一下。
4,中国几条主要山脉江河要知道分布位置,大概气候要了解,学会看 气压图 和 地层地理地势图。
5,要学会分布工业园地和非污染工商园地、居民区、校园等位置,必考
6,世界部分的地理知识考点,主要还是洋流和主要大的山脉影响,很多大题中会问到产生原因和带来影响好处等
7,会考地理内容大多数还是关于本国的,所以你要着重看中国部分,中国部分内容我估计可以占总分的60%以上。
8,其他很多题则要靠平时积累,有个第一印象。如 楼上给的题
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的分别是( )
A.俄罗斯和巴西 B.澳大利亚和印度
C.巴西和澳大利亚 D.俄罗斯和印度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欧洲旅游胜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观赏花卉与风车——西班牙 B.参观艾菲尔铁塔——伦敦
C.观看斗牛比赛——法国 D.参观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8. 我初二,马上要生物地理会考了,应该怎么复习求复习的大致概括,谢谢
会考不难的。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节奏,基本上都能过,不用太担心。
9. 高中地理会考该怎么搞定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 1.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2.抓一般推特殊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推知个别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如,从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英国、法国西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智利西部南纬40°—60°的地带,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3.抓住对比找异同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明显效果的方法。比较的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的内容可多可少。即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行横向比较;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4.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这些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灵活掌握地理知识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