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中生态发展是什么意思

地理中生态发展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11-29 11:04:14

1. 生态地理学的生态地理学目的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已经变成未来的最优选择〔11〕。而可持续发展的执行,必然落到一个特定的空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区域,它们均表现为一个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紧密耦合的综合体。我们现在进行生态地理区划目标有两个,一是为全球变化,二是为可持续发展。这两个目标不完全一样,针对可持续发展,内容要比全球变化多得多(注:1997年10月18日黄秉维院士关于“新时期区划工作”的讲话。)。进行生态地理区域的划分与合并,建立完善的等级系统,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陆地自然界的特征,认识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下所作出的响应,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基础。
在充分认识中国陆地生态地理区域等级系统的基础上,运用地域空间结构方法,可以较好地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中。将地域结构优化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近、中、远期地域结构的优化调整,逐步实现初、中、高级的区域持续发展〔12〕。同时,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建立,有益于探讨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影响;提高我国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有助于寻找应对策略和途径,达到预警、调节和减少不良影响的效果。

2. 从地理学的角度讲生态环境包含哪些内容

地理学中讲生态环境,通常说的景观生态环境,也就是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物与环境的空间格局\过程\等级与尺度存在的规律。

3. 国家对生态发展指的是什么

国家级生态县是践行科学发展的品牌象征。所谓国家级生态县,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
1、国家级生态县是一个生态品牌,[1] 它代表着某县(或县级市)在生态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一种荣誉。
国家级生态县-江苏省江阴市
从这一概念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既要求生态保护,也要求经济发展,是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得到有效建设、[1] 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基础上的发展,是充分体现发展第一要务、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是一个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反映一个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简单地说,国家能够授予你国家级生态县这块牌子,那就说明在某种程序上也认同或肯定了你这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经济,而且是在各个领域基本上符合了可持续发展,[1] 而这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含义。[2]
2、国家级生态县是综合实力提升的荣誉奖章。
国家级生态县-浙江省安吉县
根据《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生态县考核指标包括5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而且每项指标都有量化分值,比如对欠发达地区,要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4500元,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5%,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不低于3.5%,等等。因此,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是经济、社会、生态等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综合检验,是授予一个地区综合实力提升的荣誉奖章。从在2006年第35个世界环境日表彰大会上,安吉被命名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各县市特别是有条件的县市都在积极努力地争取。

国家级生态县-浙江省天台县 (3张)

3、国家级生态县是正确政绩观的绿色奖杯。从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考核要求看,5项基本条件全部是对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工作上的要求,22项指标中,涉及环境保护的19条,占86%。这些考核指标的设置,充分表明了这种考核的重点导向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程度显着提高。

4. 从地理角度 解释生态就是资源

生态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5. 生态环境是什么意思

“生态环境”的意思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6. 什么是生态

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那么你对生态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生态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生态系统的简介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区内,生物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按照生态系统的上述定义,我们既可以从类型上去理解,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沼泽、河流、海洋、湖泊、农田和城市等;也可以从区域上理解它,例如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地和溪流的一个山地地区或是包含着农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与城镇的一片平原地区都是生态系统。整个地理壳便是由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而成。生态系统是地理壳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的面积大小很悬殊,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它实质上等于地理壳。

任何一个能够维持其机能正常运转的生态系统必须依赖外界环境提供输入(太阳辐射能和营养物质)和接受输出(热、排泄物等),其行为经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但是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即在一定限度内,其本身都具有反馈机能,使它能够自动调节,逐渐修复与调整因外界干扰而受到的损伤,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其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它又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

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使我们对生命自然界的认识提到了更高一级水平。它的研究为我们观察分析复杂的自然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且成为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之一。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3.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一般不会超过4~5个。

4.生态系统是一个半开放的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演变过程,其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具有不同特性。

(二)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

生态系统是一个多成分的极其复杂的大系统。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有机体因获取能量的方式与所起作用不同而划分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1.非生物成分

包括太阳辐射能、H2O、CO2、O2、N2、矿物盐类以及其他元素和化合物。它们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并共同组成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成为生物活动的场所。

2.生产者

有机体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并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质中,为地球上其他一切生物提供得以生存的食物。它们是有机物质的最初制造者,是自养的。

3.消费者

有机体消费者有机体指动物。它们不能自己生产食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所制造的现成有机物,取得营养物质和能量,维持其生存。所以是异养的消费者。根据其食性不同又分为:

(1)植食动物 直接采食植物以获得能量的动物,如牛、马、羊、象、食草昆虫和啮齿类等,是第一性消费者。

(2)肉食动物 以捕捉动物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其中捕食植食动物者,是第一级肉食动物、第二性消费者。如蛙、蝙蝠、某些鸟类等。以第一级肉食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如狐、狼等,是第二级肉食动物、第三性消费者,这些动物一般体躯较大而强壮,数量较少。狮、虎、鹰等凶猛动物主要以第二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为生,是第三级肉食动物或第四性消费者,有时它们被称为顶部肉食动物,其数量更少。有些动物的食性并无严格限定,它们是既食动物又吃植物的杂食性动物,如某些鸟类、鲤鱼等。

4.分解者

有机体主要指细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它们依靠分解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有机残体取得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把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有机体再次利用,所以它们又称为还原者有机体。分解者有机体广泛分布于生态系统中,时刻不停地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发生循环。

在自然界,每一个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上述四种组分。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只要有非生物物质、吸收外界能量的自养生产者和能使自养生物死亡之后进行腐烂的分解者这些基本成分就够了,消费者有机体并不是必要成分。它们的存在只不过使生态系统更为丰富多彩而已。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我们把生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单方向营养和能量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分为牧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后者是动植物死亡后被细菌和真菌所分解,能量直接自生产者或死亡的动物残体流向分解者。在热带雨林和浅水生态系统中该类食物链占有重要地位。在牧食食物链中,包括有各种消费者动物,它是通过活的有机体以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建立的,能量沿着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的途径流动。一般说来,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牧食食物链传递时,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90%。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远比食物链更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像一个无形的食物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是食物网。

(四)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种的总和,因此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指一类生物和处于不同营养层次上另一类生物之间的关系。绿色植物首先固定了太阳能和制造有机物质,供本身和其他消费者有机体利用,它们属第一营养级。第一性消费者植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蚱蜢和牛都是植食动物,处于同一营养级。螳螂吃蚱蜢,猫头鹰吃田鼠,这两种捕食者动物都是第二性消费者,占据第三营养级。吃螳螂的鸟和吃猫头鹰的貂是第三性消费者,占第四营养级。还可以有第四性消费者和第五营养级。不同的生态系统往往具有不同数目的营养级,一般为3—5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组合就是营养结构

生态金字塔:指各个营养级之间某种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或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五)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在各营养级之间和内部的比值关系。

(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这种稳态是靠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反馈进行的。

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使其变化减弱或增强,这种过程就叫反馈。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

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等等。前者在第三节种群部分已有叙述。生物组分之间的反馈现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和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七)生态平衡

象自然界任何事物一样,生态系统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实际上它是一种动态系统。大量事实证明,只要给以足够的时间和在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总是按照一定规律向着组成、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化的方向演进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系统的生物种类成分少,结构简单,食物链短,对外界干扰反应敏感,抵御能力小,所以是比较脆弱而不稳定的。当生态系统逐渐演替进入到成熟时期,生物种类多,食物链较长,结构复杂,功能效率高,对外界的干扰压力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因而稳定程度高。这是由于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化,通过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各种生物都占据有一定的生态位,彼此间关系比较协调而依赖紧密,并与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结构较为完整、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整体,外来生物种的侵入比较困难;此时,还由于复杂的食物网结构使能量和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流动,一个环节或途径发生了损伤或中断,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调节所抵消或得到缓冲,不致使整个系统受到伤害。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和营养结构越复杂便越稳定。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与系统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联系的。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优化的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或自然界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


7. 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特点

应该是三个时期
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萌芽期
古人在长期的农牧渔猎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诸如作物生长与季 生态环境
节气候及土壤水分的关系、常见动物的物候习性等.如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粗略描述动物的不同类型的栖居地,还按动物活动的环境类型将其分为陆栖和水栖两类,按其食性分为肉食、草食、杂食和特殊食性等类.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公元前三世纪的雅典学派首领赛奥夫拉斯图斯在其植物地理学着作中已提出类似今日植物群落的概念.公元前后出现的介绍农牧渔猎知识的专着,如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6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均记述了素朴的生态学观点.
形成期
大约从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15世纪以后,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考察积累了不少宏观生态学资料.19世纪初叶,现代生态学的轮廓开始出现.如雷奥米尔的6卷昆虫学着作中就有许多昆虫生态学方面的记述.瑞典生态学学家林奈首先把物候学、生态学和地理学观点结合起来,综合描述外界环境条件对动物和植物的影响.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强调生物变异基于环境的影响.德国植物地理学家人洪堡)创造性地结合气候与地理因子的影响来描述物种的分布规律.
19世纪,生态学进一步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农牧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展了环境因子对作物和家畜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例如,在这一时期中确定了五摄氏度为一般植物的发育起点温度,绘制了动物的温度发育曲线,提出了用光照时间与平均温度的乘积作为比较光化作用的“光时度”指标以及植物营养的最低量律和光谱结构对于动植物发育的效应等.
另一方面,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的《人口论》一书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费尔许尔斯特1833年以其着名的逻辑斯谛曲线描述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密度的关系,把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生态学.19世纪后期开展的对植物群落的定量描述也已经以统计学原理为基础.1851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引起了人们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重视,更促进了生态学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人类所关心的农业、渔猫和直接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环境卫生等问题,推动了农业生态学、野生动物种群生态学和媒介昆虫传病行为的研究.由于当时组织的远洋考察中都重视了对生物资源的调查,从而也丰富了水生生物学和水域生态学的内容.
到20世纪30年代,已有不少生态学着作和教科书阐述了一些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论点,如食物链、生态位、生物量、生态系统等.至此,生态学已基本成为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
发展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科学的研究成果,向精确定量方向前进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数理化方法、精密灵敏的仪器和电了计算机的应用,使生态学工作者有可能更广泛、深入地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对复杂的生态现象进行定量分析;整体概念的发展,产生出系统生态学等若干新分支,初步建立了生态学理论体系.由于世界上的生态系统大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实际形成了庞大的复合系统.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自然资源、人口、粮食和环境等一系列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制定了“国际生物计划”(IBP),对陆地和水域生物群系进行生态学研究.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继IBP之后,设立了人与生物圈(MAB)国际组织,制定“人与生物圈”规划,组织各参加国开展森林、草原.海洋、湖泊等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及农业、城市、污染等有关的科学研究.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机构.
发展趋势和许多自然科学一样,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定性研究趋向定量研究,由静态描述趋向动态分析;逐渐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发展;与其他某些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显着.由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来看,生态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汇点;在方法学方面,研究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离不开生理学方法,离不开物理学和化学技术,而且群体调查和系统分析更离不开数学的方法和技术;在理论方面,生态系统的代谢和自稳态等概念基本是引自生理学,而由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则可说是由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共同发展出的研究体系.

8. 高三地理 发展林业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

发展林业的生态经济意义:首先,我国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要特别注意发展道路再也不能重蹈“覆辙”。这方面我们过去是有深刻教训的。同时也要避免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增长无发展的消极发展模式。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甚至是危险的。我们应当自觉地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其次,经济增长是有代价的。低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生态经济方式。否则,即使有了高的经济增长,如果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种增长的代价也是极其高昂的。最后,我国的发展要发挥后发优势,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生态经济的裂变效应。它会带来工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清洁生产;它会带来农业的新的生产方式,即生态农业;它还会带来服务业的新的增长方式。

9. 什么是生态什么又叫做生态景观

生态,汉语词语,拼音是shēng tài,意思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景观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城市生态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而一个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其生态景观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和谐性;即结构与功能,内环境与外环境,形与神,客观实体与主观感受,物理联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程度。

反映在人与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如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社会、社会各群体、人的精神等方面,其中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与社会上。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具有地理、水文、生态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空间及时间连续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协调发展与限制,发展与公平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在一定时空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10. 生态与发展是什么意思

不仅仅是保护环境,生态与发展,顾名思义,是生态,发展两方面的问题,个人意见,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阅读全文

与地理中生态发展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