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茶区基本上都在我国南方地区
南方的土质多为酸性,茶最适合在酸性的土壤中成长
北方多为碱性
再则还有气候问题,南方湿润,温度高
㈡ 为什么茶叶适合种植在丘陵地区
原因如下:
1、丘陵多为红色酸性土壤,由于茶叶不需太多养分,水,热足矣,所以红壤适合,而红壤多为丘陵,所以适合种在丘陵.
2、丘陵地区由于斜坡的关系,排水方便
3、丘陵地区多为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适合种茶.如,我国东南部的丘陵,印度东北部的丘陵
4、丘陵地区多雨,水汽不易扩散,导致丘陵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茶叶喜湿,所以丘陵适合种茶
㈢ 试论地理位置差异与我国历史名茶的关系
中国现代茶区的分布
中国茶区平面分布在北纬18~37°,东经94~122°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地跨6个气候带,即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各地在土壤、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同样构成了土壤、水热、地物等差异。地域的差异,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影响极大。
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
茶叶生产的发展,除受上述诸因子的制约外,还受栽培历史、劳力、社会经济、技术力量、交通运或、饮茶习俗、生活水平等影响。茶区属于经济概念,它的划分是要在国家总的发展生产方针指导下,综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注意行政区域的基本完整来考虑的。我国茶区辽阔,茶类繁多,茶树品种丰富,加之地形复杂,因此,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 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目前,国家一级分为4个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与其它茶区相比,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下,≥10℃的积温在4500~5200℃,无霜期200~250天,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在-10℃,个别地区可达-15℃,因此,茶树冻害严重。
江北茶区的不少地方,因昼夜温度差异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个别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全区干燥指数在0.75~1。00,空气相对湿度约75%。植被系绿阔叶树,夹杂针叶树种。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北茶区中不少地区种茶的不利条件是冬季既旱又冻,致使茶树遭受旱寒两害,生长发育受阻,因此,江北茶区在发展茶叶生产时要特别慎重。
江南茶区 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和苏南等地。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几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产区。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土壤酸碱度一般在5.0~5.5。有自然植被覆盖下的茶园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园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壤层,特别是低丘红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土壤发育差,结构也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很低。整个茶区基本上届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10℃积温为4800~6000℃,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不低于-8℃,无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该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降水量比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为多。部分茶区夏日高温,会发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等,享誉国内外。中国目前已审定或认定的良种,如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祁门种以及龙井43、福云6号、湘波绿等等,均出自该茶区。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 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江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壤为主,酸碱度一般在5·5~6·5,土壤质地粘重,有机质一般含量较低。
西南茶区各地气候变化大,但总的来说,水热条件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温度为17℃以上,而川西雅安则为16℃;云贵高原年平均气温为14~15℃。整个茶区冬季较温暖,除个别特殊地区,如四川流不息源冬季极端最低温度曾到-8℃以外,一般仅为-3℃。≥10℃积温为5500℃以上,无霜期在220天以上。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如四川峨嵋,年降水量则达1700毫米。茶区年平均干燥指数小于1.00,部分地区小于0.75。该茶区雾日多,但冬季仍显干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较多,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所以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 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不少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土壤暴露和雨水侵溶,使土壤理化性状不断趋于恶化。整个茶区高温多湿,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10℃积温达6500℃以上,无霜期300~365天,年极端最低温度不小于-3℃,大部分地区四季常青。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海南的琼中高达26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形成旱季。干燥指数大部分小于1.00,只有海南等少数地区才大于1.00。
华南茶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其实茶区划分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演变才到现代的茶区划分。
㈣ 初中地理茶叶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地区的原因
我国的茶树种植主要分布于南方的丘陵地带,以东南丘陵地区为主。茶树的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需要酸性土壤。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主要是酸性的红壤,适宜茶树生长。丘陵地区有一定的斜坡度,茶树种植在丘陵地区,高低错落,光照比较充足,光合作用比较丘陵,茶叶产量高、质量优。
东南丘陵茶园
㈤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哪里盛产茶叶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盛产茶叶。原因是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适宜茶树生长。
㈥ 十大名茶为什么都在东部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自南纬45度到北纬38度之间均可培养。我国坐落亚洲东部,东邻和平洋,我国东部区域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省是盛产名茶的好地方,历届我国十大名茶十有八九都在这了。而相同作为茶树适栽区,乃至是发源区域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茶叶却直到近年来才广为人知。这不得不让人去反思这背后的原因。
一、东部的茶,具文气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喝茶之风随同前史的变迁从西部迁移到华夏,茶树的栽种制造也随同喝茶之风从西部过渡到东部。西部的大叶种,到东部变成中小叶种。一方水土哺育一方茶,东部的山水风光旖旎、灵秀眷美,不只是文人墨客的诗意栖居地,也孕育出秀美精巧的茶叶。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庐山云雾、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和平猴魁、君山银针、茉莉花茶、凤凰水仙等等数不胜数的名茶,不只外形共同秀气、具有诗意的称号,味道也充分体现了茶叶“苦后回甘”的实质,乃至是“无味至味”的人生道理。不少文人雅士还留下了妇孺皆知的诗歌。
东部茶叶的性质特色给了文人雅士很好的沟通空间,三五至交围坐一同品茶,博古论今,兴致备至,诗句便泉涌而出;是为官之人精神家园的寄予,即使宦途崎岖,有了茶仍然沉着旷达;是和尚道士们参禅悟道的一剂良药,有了它可以提神醒脑,有了它长寿有了保证。朗朗上口的“七碗茶诗”,形象风趣的浮屠诗、回文诗,充满道理才智的“吃茶去”等等数不胜数的妙诗美句、动听故事,时间都在描绘着茶叶的魅力,他们对茶叶的传达推行可谓含义深远,至今仍被后人广为流传。
二、东部的优势,丰厚了茶的内在
虽上世纪九十时代后,才开端评选我国十大名茶,但自古以来,我国名茶就有传统名茶和前史名茶之分。荣获十大名茶之列的,除极个别后起之秀,往往也都是这些前史传统名茶。
前史的开展标明,东部区域比西部更接近历代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东部具有西部没有的优势,更多的东部名茶得以进贡,即使皇帝微服私访,也多下江南,更多触摸的是东部的名茶。东部集聚更多的文人雅士、诗客僧家,茶文化的传达由于他们多了文气,披上了文士茶的外衣。比较西部茶叶来说,西部的茶叶更接地气。以普洱为例,消费群体以边远地方少数民族区域为主,是保持边远地方安稳的一剂良药,清朝时期还曾抵御外茶侵略,云南边茶入藏,保卫边茶交易。东部的茶叶,由于本身的性质特色,以及前史背景下东部地理位置的优势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归纳一同,极大的丰厚了茶叶的精神内在。
唐代陆羽的《茶经》,作为目前我国乃至国际第一本茶叶专着,其价值天然不言而喻。皎然的“喝茶歌”首咏茶道: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卢仝的“七碗茶诗”中喝茶体会层层上升。苏东坡在杭州时曾写君勿笑,历来佳茗似佳人”,把茶叶拟人化为天生丽质、内质优异的佳人。“诸事皆能,唯一不能为君耳”的宋徽宗赵佶,写的《大观茶论》反映了其时我国北宋时期茶业的开展状况。北宋蔡襄(今福建人)和明代张源(今江苏人)均写过《茶录》,虽内容不同,但都记录了各自时代人们对茶叶采制利用的方式方法。
许多的诗书词曲,是中华茶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是研讨中华前史茶文化的名贵材料,所有这些都明示着东部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东部茶,我国茶也会黯然失色。
㈦ 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的代表茶,中国哪里的茶叶比较好
其实四川也是我们国家四大古老茶区之一了,所以四川的茶叶历史同样也是非常悠久的,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之前,在四川能够看到很多古老的茶树品种。虽然说四川的茶叶品种比较的多,但是我个人认为仙雾凤鸣红茶应该算是比较突出的,而这个茶也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比较爱喝的一个红茶。
汀溪兰香价格比较的实惠,但是这种茶叶无论是口感还是茶韵,其实一点都不输给那些知名的茶叶。这种茶叶是产自于宣城,同时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汀溪兰香的产地环境特别的好,而且常年云雾缭绕,这里的茶树终年都是以白云和清泉为伴,并且漫山遍野都是兰花,所以这里的茶叶自然也会沾染兰花的香味。这种茶叶有持久的嫩香,而且在成汤之后,色泽也是非常的嫩绿,入口之后会觉得特别的甘甜鲜爽。
㈧ 为什么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茶区那有什么地理、历史上的优越条件吗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云南作为最古老的茶区,少数民族是茶文化的初祖,从秦至元初1482年中、滇西南不在中国的时间多达1085年,整个云南不在中国大一统之内为567年。但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加之长期社会动荡,缺乏文献资料,南诏国大理国采用汉文记事,但在明洪武15年傅友德攻克大理时,官方典籍,民间简册,均被付之一炬,以致文献资料更少。
㈨ 地形地势对茶叶品质有什么影响
茶农有农谚:“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是指茶树喜高山,也宜丘陵平地,但以高山上出产的茶叶品质较好,而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地区,则因营养良好,往往茶树的生殖生长发育健壮,茶花开的大而色艳。因此,茶树的海拔地形对茶树生长有着影响作用。
海拔地形包括纬度、海拔、坡向、地形、地势等,这些因子主要是对气候因子有影响,从而综合的影响茶树的生育和茶叶品质。所谓“高山出好茶”指的就是高海拔茶区,其气候因子有利于优良品质的形成。我国各地其地理纬度不同,光照强度、时间、气温、地温和降水量均不同。
据《云茶大典》中介绍,一般而言,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谢,多酚类的积累较多,但含氮物质含量较低,而纬度高的地区则相反。
海拔不同,各种气候因子也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海拔越高,气压与气温越低,而降水量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超过一定高度又下降。据研究,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有较好的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茶多酚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氨基酸则逐渐增加。
因此我们常知的“高山云雾出好茶”,并不是空穴来风,山区云雾弥漫,漫射光有利于促进茶叶中氨基酸的形成,同时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积累的物质,在晚间被呼吸消耗得少。因此高山茶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的特点。
《云茶大典》中记载,除海拔高度之外,坡向也是影响茶叶氨基酸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阳坡光照较强,水分较低,盖度较高,适合喜阳植物生长;阴坡光照较弱,湿度较大,适合喜阴植物和湿生植物生长,土壤腐生物质多。
而茶树是喜散射光、漫射光的耐阴叶用经济作物,因此东南向和西南向的茶园,在早晨和傍晚,空气湿度高、气温较低时,受到较多的漫射光照射,这些条件都有利于茶中,氨基酸的合成和积累,这其中又以东南向为最佳。
而正南向的茶园主要受中午前后强直射光照射,此时空气湿度低、气温较高,植株容易水分亏失,不利于茶叶品质成分的积累,在强光下茶氨酸趋向分解,氨基酸总量相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