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藏高原的显着自然特征是
青藏高原最显着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寒冷。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
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使得南半球的水汽通过索马里急流到达北半球之后产生绕流和爬坡的现象,一部分水汽绕
流至东亚地区产生东亚雨季降水,一部分在高原的热力泵作用下汇聚到高原东南侧产生降水。
B. 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青藏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着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山峰之间高差不大,地形相对山区较为平坦,“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C. 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湿润 D.炎
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 故选:A. |
D. 高寒是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自然景观的形成
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由于高寒,地表形成了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自然景观,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太阳能十分丰富,由于海拔高城镇人口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而地热资源是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高寒是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自然景观的形成
E. 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简 称: 川或蜀
面 积: 约48万平方千米
人 口: 8323万
省 会: 成都
民 族: 有汉、藏、回、羌等民族
地 形: 本省东部为海拔约5OO米的四川盆地,这里有富饶的成都平原。四川西部为高原山地,属青藏高原东缘,海拔3000-4000米。邛崃山、岷山一带设有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多处。气候:复杂多样,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长。西南山区干湿度分明。川西北高原长冬无夏,较为干寒。年降水量约一千毫米
工 业: 四川省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具,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泸州和宜宾等地的酿酒工业等都很有名
农 业: 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黄红麻、桑蚕、茶叶、水果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省重要牧区和林区
地理位置: 地处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宋置川陕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为四川省
管辖范围: 设重庆直辖市后四川省辖12地级市、4地区、3自治州,18县级市、124县、3自治县。其中有50余个市县对外开放
F.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1)西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西藏地区主要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谷地、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湟水和青海湖。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0℃,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约低20℃
(1)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地理位置的相似之处表现在纬度位置相似
(2)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对青藏地区的气温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气候冬令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3)青藏地区的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每年的4-9月为雨季,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青藏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并顺着横断山区的峡谷北上.
(4)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青藏高原为我国的高寒牧区,主要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环境的牲畜。青藏地区虽然海拔高,气温较低,但是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耐温凉的青稞、小麦和豌豆等作物的生长,并且单位面积产量高。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是高原上主要的农业区.
(5)青藏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能,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拉萨因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之称;青藏地区位于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也十分丰富。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
(6)青藏地区独特的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导致青藏地区交通十分不便。
1.以拉萨为中心的主要公路线: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等。
2.铁路: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3.青藏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和航空
4.青藏地区主要的城市:拉萨、格尔木、西宁。
G.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特征包括:地势高亢、历史年轻、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垂直变化普遍并与水平地带紧密结合等。
我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恶劣,有部分地区不适合人居住,那么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都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地势高亢、历史年轻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总轮廓中有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地势阶梯,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此向东逐级下降,最后经由我国东部低地及浅海大陆架没入太平洋海盆。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
空气稀薄、大气干洁的青藏高原上,太阳总辐射高达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纬低海拔地区高50—100%不等。但高海拔所导致的相对低温和寒冷是突出的。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0——15℃,与我国温带地区大体相当。暖季,我国东部夏季风盛行,最热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30℃之间,且南北差异不大,唯独青藏高原成为全国最凉的地区。
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
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于冰川、冻土的发育和独特的冰缘与寒冻风化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现代冰川发育,占全国冰川面积的五分之四以上。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遗迹广布于极高山区周围,部分地区还成为景观的重要要素。冻土在高原上广泛发育,其中多年冻土连续分布于高原中北部,厚达80—120米,成为中低纬巨大的冻土岛。
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
青藏高原上动植物区系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动物方面高原内部属古北界区系,东南部属于东洋界区系;植物方面相应地分属于泛北极区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即历史古老的喜暖湿成分占据东南部,而较年轻的耐寒旱种类则分布于高原内部。
垂直变化普遍并与水平地带紧密结合
青藏高原不仅边缘高山环绕、高差悬殊,而且高原内部也广布许多山脉,起伏不小。因此垂直自然带普遍发育,可以归纳为海洋性系统与大陆性系统两类性质不同的带谱。另一方面,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受大地势结构和大气环流特点的制约,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由暖湿至寒旱的水平分异梯度,表现为从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地带性变化。
H. 青藏高原的主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约300~400万年内,青藏地区大面积大幅度地抬升至现在的高度,经历了由低海拔热带、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发展的剧烈演变,除受到全球性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外,海拔高度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也起着主导的作用。因而,在我国形成了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并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征方面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
(一)地势高亢、历史年轻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总轮廓中有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地势阶梯,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此向东逐级下降,最后经由我国东部低地及浅海大陆架没入太平洋海盆。
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高原南部及东南部是频繁的地震区,又是强大的地热带,抬升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在高原边缘普遍存在着地势抬升、河流深切的地形,河流纵剖面有几个显着的裂点与谷中谷的形态。其它如寒旱化趋势增强、湖泊消退、水系变迁、内部夷平、外部陡切以及土壤剖面分化简单、矿物风化程度浅等都显示出高原自然地理过程的年轻性。
(二)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
空气稀薄、大气干洁的青藏高原上,太阳总辐射高达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纬低海拔地区高50~100%不等。但高海拔所导致的相对低温和寒冷是突出的。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0~~15℃,与我国温带地区大体相当。暖季,我国东部夏季风盛行,最热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30℃之间,且南北差异不大,唯独青藏高原成为全国最凉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竟与南岭以南的1月平均气温相当,比同纬低地降低15~20℃。与同纬低地相比,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一倍左右,具有一般山地与高山的特色。因受强烈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气温年较差也不小,或与我国同纬低地接近,表明它与热带高山有根本不同的温度特点。因此,尽管气温较低、气候寒冷,但由于形成低温的原因不同,加上太阳辐射强和显着的热力作用,高原上的温度条件对自然地理过程及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和高纬低海拔区域的相同气温数值有着不同的意义。
(三)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
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于冰川、冻土的发育和独特的冰缘与寒冻风化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现代冰川发育,占全国冰川面积的五分之四以上。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遗迹广布于极高山区周围,部分地区还成为景观的重要要素。冻土在高原上广泛发育,其中多年冻土连续分布于高原中北部,厚达80~120米,成为中低纬巨大的冻土岛。据研究,这里的冻土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寒冷气候的产物。因此,从冰川冻土发育的角度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青藏高原的腹地至今没有脱离冰期。
强烈的太阳直接辐射使高原上地表和近地面空气白昼强烈增温,但夜间冷却迅速,一年内有较长时间出现正负温度的交替变化。因而,冰缘融冻作用及寒冻风化作用普遍,在高原土壤和微地形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西南部最高的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平均海拔4000~5000 m,从高原往北和鸟瞰青藏高原往东地势急剧下降,往北到国境,往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武陵山一线等广大地区。除少数山地外,地势降到3000 m以下,一些盆地高度只有1000 m左右,再往东地势更低,形成一些低山丘陵。除沿海山地与台湾山地一些高峰外,海拔多在1500 m以下,东部的大平原高度不到200 m,向海延伸到浅海大陆架。这种地貌分布特征除与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强烈隆升有关外,每个地貌台阶的边坡常是一些新构造断裂分布位置,许多延绵千里的高大山脉的走向受断裂构造线的控制。 青藏高原外围经常发生严重地震。这个高原在印度于五千万年前开始推挤欧亚大陆时隆起,喜玛拉雅山脉就是在这个强大的推力之下形成。这座山脉在不稳定的结构地形推挤下,到现在仍在往上升。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山脉
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 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有黄河、 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 、印度河 。
湖泊
有班公错、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 。
青藏高原[1]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米,喜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内部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湖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下游为湄公河)、怒江(下游称萨尔温江)、森格藏布河(又称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称布拉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I. 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征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征: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和自身地形地势的影响。除东南部降水丰富外,内陆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或积雪的融化。
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种水体形式存在,并以河川径流为主体。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地域分布明显,数量构成极不平衡。宜牧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宜林土地占10.7%,宜农土地占0.9%,暂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占34.5%。
地热资源:
青藏高原的地热资源特点是热田多、分布广、热储量高。青藏高原的温泉多达600多处,其中许多都是高温沸泉,温度超过了当地的沸点,特别是藏南沿雅鲁藏布江及其两侧,大量的高温沸泉、间歇泉和喷气孔广泛分布。
水土流失:
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8.2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49.1%,并且每年还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
J.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
第三纪以来的地壳运动使青藏高原下的古地中海撤出,喜马拉雅山崛起抬升。在上新世时(距今约300~400万年),青藏地区平均海拔约1000米左右,具有热带——亚热带森林和草原的自然景观,后来整个地区大幅度地、有差别地强烈隆起,揭开了青藏高原形成历史的重要篇章。 由于其高亢的海拔、巨大的面积、年轻的历史和独特的位置,青藏高原有一系列独具的自然特征,在全球的高原高山区域占有重要的席位,有人称它为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被视作地球的“第三极”主要是指它高峻的海拔及与之相联系的寒冷气候。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5000米以上的地区占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的45.6%。四周环绕着高大山系,高原上又绵延横亘着许多高山。如此挺拔的地势加上以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为代表的雪峰林立,成为举世无双的山原。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腹地平均气温在0℃以下,有大片面积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这样寒冷的气候也只有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可以相比。因此,“第三极”的称号青藏高原是受之无愧的。 由于青藏高原所处的中、低纬度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完全不同于南、北极地区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组合,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的自然景观,如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高寒座垫植被等,而有别于南、北极地区景色单调的冰雪世界。 西藏自治区约有4/5以上的土地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地面积这么巨大,使它完全不同于中低纬地区那些孤立的山峰或范围比较狭窄的山脉。后者受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地带的影响强烈,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带的变化;而高原则形成与众不同的自然区域,其内部有着独特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出垂直自然带和水平地带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