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在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什么的奥秘

在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什么的奥秘

发布时间:2022-12-13 19:36:41

A.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学生“想学”
许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学不学问题不大,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每学期开学伊始我都会精心准备一堂序言课,告诉学生: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地理与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
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汶川的大地震、国庆黄金周的旅游、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地理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
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农业甚至从政,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莫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客货流)等;商业活动要讲求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总之,学习地理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就业提供丰富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好序言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并不是有些同学所说的“副科”,它是一部知识丰富的“网络全书”。地理也并不是简单背就能掌握的。地理占着个“理”字,只有理解了才能牢牢掌握。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想学”。
二、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愿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爱学”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用丰富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追新求异,探索自然奥秘”是人类的本性。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满足学生的猎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所以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恰巧我们这里出现了大雾天气,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一上课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早上出现了什么天气?”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回答:“大雾天气。”“谁说一说:在这样的大雾天气,你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有什么感觉?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离校较远的王超同学抢先站起来说:“这种天气,能见度特别低,上学骑车很不方便,应注意交通安全。”“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遇有这种天气,同学们上学的路上可要注意交通安全,你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有关天气的知识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这样,巧妙地联系实际,借景导入课题,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4、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挂图来授课,手段单调,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利用电化教学可以化静态地图为动态地图,同时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和生动的声音效果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识记我国某些省份的轮廓时,我们可以在展示各省的轮廓的同时,把各省的轮廓形象的比喻成某种动物或植物的轮廓,(广东省比喻成大象的头,海南省比喻成菠萝,四川省像一只蝴蝶等)加深学生对各省的认识,从片面的单调的几何图形转变成生动的具有活性的事物加以记忆,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也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利用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很快掌握知识。
5、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为什么我们的作息时间有变动,夏天放学晚而冬天放学早?”学生回答:“夏天时白昼时间长而冬天白昼时间变短。”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又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地理就如同身边常见的事一般鲜活、亲切,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会学”
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有一句话叫“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2、指导学生构建“脑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
3、学会“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也是地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才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4、学会自学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地理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 就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地理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5、学以致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城市交通时,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学生说一说对改善北京交通有什么好的建议。讲旅游地理时,引导学生列举威海有哪些旅游资源并进行归类,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学生帮助外地来的游客设计一条威海“一日游”的旅游线路。
6、列表比较
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知识,学生在记忆时往往相互混淆,采用列表比较,找出异同之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线时可用此法。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古人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就是指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授课内容要安排得当,难易适中,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知识的难度正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这样才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授业有方”。首先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旧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重在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课堂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和不满的情绪。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不断地变革,完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45分钟的地理课堂上,只要我们善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想学、愿学、爱学、会学。同时教师对教学过程加以有效调控,让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就一定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受用、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和地理智能,为今后升学或就业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公民。

B. 通过地理这门课让我们学到了什么50字

通过地理这门课,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天文,还可以学到太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各地名胜风景和风土人情,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迁移,地球的构造和圈层,学到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了解到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们有多渺小

C. 如何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教学

一、科学编排小组、给予学生均等的成功机会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顺利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提。在 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地理学习小组,一般由4~6 人 组成。各小组力求由性别、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 学生构成,既达到平衡又便于公平竞争。为了实现小组学习目 标,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并对小组成员做出明确的职责分工, 要求每个成员对小组成绩都有所贡献。如在调查社区垃圾问题 时,有的组员要到垃圾回收部门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好处 和难度,有的组员要向当地居民了解垃圾堆放情况及其对居民 生活的影响,有的组员要查阅有关垃圾处理的文献资料……在 分头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 在小组研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强调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 解,并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得出小组研究结论。
二、有效调控、诱思点拨,促进合作探究活动的深入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把问题放手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但是放手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是必不可缺 少的。教师要加强巡视,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时也要有针对性 的参加个别小组的讨论探究活动,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 防止学生活动偏离主题。为了防止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停留在表 面的轰轰烈烈上,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 效益,我们作为老师还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当 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够熟悉时,我们可以为他们 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如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或适当的提示或 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免学生因难度大而放弃努力;当学生不能 把探究活动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 反思性的问题,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得出这一 结论的?”“这能说明什么?”“你怎么知道这样可以?”“还有 没有别的想法或可能性?”“这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 系?”等等。
三、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为了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印证理论,除完成课内探究活动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 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 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 他们的见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 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开展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 实际,充分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例如,为了帮助高一新生尽快 熟悉新环境,了解新同学,高一新生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节课, 我们就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课题,即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校园 平面示意图。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们积极参与,不但增进 同学间的了解和合作,在实践中学生们动手、动脑,还弥补了 以往学习上“纸上谈兵”的不足。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活动 中,有的学生还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如有的学 生在教室与学校一些主要服务区之间,标注了行程的大约时间, 以便同学合理利用课间的活动时间;更有的学生将校园内一些 不起眼的小小障碍做了特殊说明,以提醒大家日常经过时注意。
四、积极评价,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如表现自我 的需要、学习成果被尊重的需要、体验成功的需要等等。所以 在学生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时,我总是耐心倾听,积极 评价。学习成果适合展出的,就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或张贴 在墙上,让同学们互相评价,评点优劣;学习成果适合课堂交 流的,就规定每个小组都要推荐一名同学参加课堂交流。交流 成果获得课堂肯定的,整个小组都能获得相应的课堂表现考核 成绩,并计入个人课堂交流记录表上(由课代表负责当堂记录)。 所以在小组交流时,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往往成为课堂的主 流和亮点,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 果好起来”的教学要求。

D. 为什么要学地理怎么学好初中地理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内容我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一、如何读好地理教材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是我们全体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必须认真思考的。

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学好地理可以使我们知道整个地球的面貌,了解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差异,了解世界各国的民族风情、秀丽河山,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难解的自然现象:日月星辰为什么东升西落?为什么有些地方山岭众多,有些地方地势坦荡?有些地方荒无人烟,而有的地方人口稠密?为什么南方山青水秀、流水潺潺,而北方山峰雄伟,河流干涸等。

古代人们形容人的知识广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好地理,使我们加深认识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地理环境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更好地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利于人类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怎样学好地理?学习好地理的方法很多。通过对学生学习地理的调研,总结出下列步骤可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学习什么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内容?是区域地理,还是综合地理?

(二)在什么地方?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政区位置等,要搞清所学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联系,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办法得到巩固与提高。

(三)为什么有这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要知道某一区域中为什么有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及其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学习时应认真听课,特别注意老师的启发、引导与指导的内容,结合课本“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认真观察、探索、思考,用发散性思维创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规律。

(四)将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现象的发生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将地理现象与人类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分析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哪些不利影响。

(五)掌握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好人类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人类怎样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怎样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或免受损失?怎样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地理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图表的技能与方法,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理清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和社会地理现象,多动脑去想一想、多动手画一画、做一做,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多参与地理研究性学习,多阅读地理书籍、报刊,多看地理节目,多收集有关地理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增加自己的才智,使自己对大自然奥秘产生极大兴趣。在学中用,用中学,这样一切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将迎刃而解了。

二、运用地图学习地理

同学们从小学开始,就已了解到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不但展示了各个区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还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会阅读地图是无法学好地理的。那么应当怎样阅读地图呢?

一般说来,阅读一幅地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第一步,认识地图。这是阅读地图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课上老师一定按这样的步骤教同学们认识地图:

1,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2.通过对比例尺的运用量算地理事物间的大致直线距离。

3.了解各种表示地形的图,从而推断地势的大致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4.通过对各种图例的了解,在地图上认识和查找各种地理事物。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知道“认识地图”的意思就是要能够在各种地图上判方向、量距离、明高低、识事物。这项读图基本功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

第二步,熟悉地图。在认识地图的基础上,同学们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自行根据课文有关文字内容对地图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了。

阅读地图时,要尽量将有关的地理事物一一落实在图上,以便了解和熟悉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必要时可以用红蓝铅笔进行描绘。如海岸线描绘成蓝色,地区之间的分界线描绘成红色,山脉走向按文字注记描成红色等。例如学习我国北方地理时,就可在“我国北方”的地图上了解以下几项内容。

1.从多种角度如全国、纬度、海陆、山河、邻国等,来判断我国北方所处的位置。

2.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组成。

3.耕地和草原的分布。

4.主要河流湖泊和水电站。

5.主要矿产分布。

6.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

7.主要铁路线及港口等。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一一落实和查找,对我国北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不应离开地图去死记硬背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这样学到的地理知识就容易巩固。如果同学们能够和语文课、政治课、历史课上所学的内容相联系,那么读地图的兴趣就更浓。

第三步,分析地图。这是阅读地图的较高要求了。

认识地图,熟悉地图,只不过是从外部表面现象上认识地理事物。而分析地图是要对这些表面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

例如,结合课文内容阅读“西亚和北非”图,可以分析出从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最近水道,从而加深了解土耳其海峡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交通要冲,了解了苏伊士运河连结的海洋··一得出本区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对“五海、三洲、二洋”之地的战略地位有了突出的印象。

通过对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资源分布的观察,会对该地区石油在世界上所处的重要地位有明确的认识。

循着“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可以了解四个海峡和一条运河在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性。

又如,我们通过文字介绍,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工业、金融、商业、对外贸易、科技信息等方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读图分析,我们还可以对上海有更深人的了解: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周围农业基础优越。

3.上海濒海临江,地处我国“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

的交汇处,又有腹地广阔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了远洋、沿海、内河、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方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上海市黄浦江以东),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腾。同学们,这样“图文结合”学习地理,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当然,以上只是介绍了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各种各样的地图包罗万象,每一种都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有些地图的下方,还附有读图提示和要求,这些往往是读图的重点所在,带有导向性质,千万不可忽视。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于通过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地理

从漫长的地质时代到未来,从地球到浩瀚的宇宙空间,从国际上的种.种新闻到身边的天气变化……和地理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太多了。如果同学们能够利用实践活动学习地理知识,或者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我们的学习就会更加生动活泼。

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地理课外活动有些可以在校内开展,有些可以在校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有丰富知识性质的,有动手操作性质的;有全体同学参加的,有个别自愿参加的;有普及型的,有提高型的。归纳起来,地理课外活动有以下儿种。

(一)观测预报。主要内容有气象、物候观测预报,天文、地震观测预报,环境观测预报等。

例如,用家用温度计测量早、午、晚气温并记录下来与当日气温部门发布的数据对照;还可用地温计观测地温;用空盒气压计观测气压;用小旗、树枝、炊烟、大树等摇动状态估测风力。

时间长了,有了积累,就可以试着做补充天气预报。还可以观测星空,认识恒星、行星、星座、彗星;观测日食、月食等各种天文现象并记录或拍照。不间断地观察井水的情况、动植物的情况,可以发展地震前兆。注意观察某些敏感花草、树木的变化,可以发现环境质量状况的变化等等。

(二)考察旅游。主要指在老师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或旅游活动。如地貌类型的辨认,地质构造的观察,矿物和岩石的判断,土壤植被类型的辨认,河流湖泊的观察,海岸类型的观察,名胜古迹、奇峰异洞的探访等等。

(三)参观调查。主要是指对人文、经济活动的参观调查。

例如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工厂、矿山、码头、农村、牧区、车站、飞机场、博物馆、展览会进行有目的的参观活动,以及乡土地理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等等。

(四)制作和操作。主要是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如制作矿物、土壤、岩石标本;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制作火山构造和地震构造模型;制作等高线原理教具;制作乒乓球地球仪;制作课堂教学用的投影图片;利用电脑演示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程序编制和操作等。

(五)阅读写作。主要是对地理科普广播、电视的收听收看;地理杂志、书籍的阅读;地理小论文、地理调查报告的撰写;地理橱窗、地理画廊的布置;地理黑板报、墙报的编写设计一等等。

(六)竞赛演讲。主要包括各种地理知识和地理演示和操作的竞赛。如国情知识、环保知识、气象知识、世界地理知识、铁路航线知识的竞赛活动等。

(七)集会游戏。如组织地理晚会,表演与地理有关的文娱节目,举行地理猜谜活动,举行拼图游戏,举行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邮票展览等等。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用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可见,地图对于地理的重要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因此,学会用好地图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用好地图呢?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说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很多都“藏”于地图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地图就是知识的骨架、是知识的脉络,掌握了地图,就能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长期坚持,不仅能发现地理学科的美,更能让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让地理变得更简单。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学习地理光有习惯没有方法是不行的,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这样才能一层一层把复杂的地图拆分开,不会漏掉细节。通常我们在读图、用图的时候会经过:获取信息、分析地图、说明原理三个步骤。

二、用好地理课本是学地理的基础

无论什么学科教材是根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学好地理教材是巩固地理基础、提升地理成绩的前提,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要熟悉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学地理知识,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势、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续所讲的知识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学好地理。

2、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3、学会归纳总结

①找出知识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②将差异性较大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例如:北方和南方因为维度不同,造成哪些差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三、形成地理思维能力

形成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认知地理、更快的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初中地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在某一章节中从中能找出一两个关键要素就基本上能串联整章内容。而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所以,思考问题时围绕地理位置这一关键因素,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这样学起来就会非常的轻松。

E. 在地理课上我们会学到什么

除了地理还可以学到天文
可以学到太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的活动基本上依据太阳的运动轨迹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改变.
可以学到什么季节下什么样的雨,知道看天气预报里的卫星图.
学到全球不同的气候及其形成
学到大洋洋流的运动
学到地球的构造,构成和变迁
学到岩石的种类和转换
学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互相作用
学到各种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迁移
学到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学到全国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状况
学到台湾,钓鱼岛是中国的
学到全国的区域划分,包括行政区域和自然区域
学到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
学到很多国家的概况和人文
学到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比如怎么从地震中尽可能保全自己,怎么逃避泥石流
学到风水先生玩的是骗人的把戏,你自己把地理学好了也可以胜任.
学到一些基本的土地利用和改良知识
了解到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们有多么渺小
学到很多很多^^^^^

但前提是你要认真,努力学……

F. 地理学到底研究的什么学地理的动机何在

地理学
目录·学科概念
·发展历程
·研究对象
·学科特点
·学科体系
·学科应用

学科概念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简单地说,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geography一词源自希腊文geo(大地)和graphein(描述)。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学。地理学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的区域类型。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区域和国家进行描述。传统上,地理学在描述不同地区及居民间的情形时,就和历史学密切联系(如希罗多德);在确定地球的大小和地区的位置时,就和天文学及哲学有联系(如厄拉多塞〔Eratosthenes〕和托勒密)。德国博物学者及地理学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兴起现代地理学的一位关键人物,因为他作出了精确的测量、细心的观察记录以及对人文与自然特征的重要区域类型的制图。
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地球表面各种现象的任何空间变化类型都受到影响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地理学家必须熟悉生物学、社会学及地学等学科。例如,非洲的沙漠化经常归咎于干旱,但研究表明,是因过度放牧、农业过度扩展和毁林烧柴而加剧的。许多现象是由其他学科的专家研究的,但地理学家的特殊任务是调查研究其分布模式、地域配合、联结各组成部分的网络,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
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学可再分为地貌学、气候学、生物地理学和水文学。这一范畴特别注意沿岸地区、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包括能源)和自然灾害。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医学地理学、环境管理和资源保护介于上述两大领域之间。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可以是全世界,也可以是一个大陆、一个大文化区、一个国家、国家内一个区划和一个城市。

发展历程

地理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时期。

自远古至18世纪末,是古代地理学时期,主要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而且这些记载多是片断性的,缺乏理论体系,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在早期,以中国和古希腊的成果最显着。中国的《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水经注》等着作,都是世界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到了后期,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地理探险家,他们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

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这一时期,各种学说分起、学派林立。地理学的各部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洪堡德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的戴维斯和德国的彭克分别创立了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沃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德国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的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学说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等等。其中,人文地理学家表达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从而在实践上更多地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心理学而不是经济学。如果理想化一点,人本地理学家应该是这样一个亚历山大·洪堡,掌握着海量的事实——也就是名词。但是他还必须爱好自然、能感悟自然并寻求其意义,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样。“它意味着什么?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永远藏在人本主义地理学家的意识里,从而使他同时能成为一个道德家和哲学家。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现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等应用的出现。现代地理学强调地理的统一性、理论化、数量化、行为化和生态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以及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需要,地理学将成为一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学科的内容和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地理学中方法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地理数量方法、地图学等,将率先获得较多的发展;综合性分支学科、应用性分支学科,如综合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医学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将有较快的发展;地理学中研究人文的趋势将会加强,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比重将会增大。

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地理学者曾用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个层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个同心圈层组成的整体,它们分别是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

大气对流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也包括部分液态水和固体颗粒。由于对流层同地面和水面接触,因此大气中各种要素都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包含部分气态、液态物质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类所依附的场所,也是各种圈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水圈主要由液态水组成,以海洋为主还有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类圈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劳动,通过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层圈——人类圈。

上述各层圈所组成的地球表面这个综合体,这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各层圈的形成在实践上亦有一定的顺序: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全是无机的物质,首先出现;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是在无机圈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太阳能。

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地球内能分布的不均匀性。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体制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比如人种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

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过程中,大陆与海洋的面积和位置几经变迁,气候历经了炎热与寒冷、湿润与干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时期,人类的活动是地球表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控制或减轻了某些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况的出现,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的影响程度还在加剧。

学科特点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理论、方法和手段。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

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某一个层圈或某一个层圈中部分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研究大气的大气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质学、研究人类圈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地理学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与其它现象间联系的知识。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地理区域性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域内部结构和区际关系两个方面。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三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陆的总体特征;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小尺度区域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地理学研究及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随意性的;有长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就要求把现代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规律。现在现代地理学已经有可能对于某些区域的未来发展提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满足人们对区域发展的要求。因此。时间和空间统一的概念,在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地理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关于地球表面的属性和特征的资料主要来自于野外考察,随着航空遥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航天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数据的处理、各种地理现象的实验室模拟等也迅速的发展起来,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促进了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学科体系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一个。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对流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属的分支按研究特点分为两组:

一组是综合性的,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

一组是部门性的,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还包括新近发展起来的,同其他自然学科结合而成的一些边缘学科,如化学地理学、医药地理学,以及异特殊自然要素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冰川学、冻土学等。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另一个。按研究对象可分为社会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

社会地理学即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

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以及新近形成的旅游地力学等。

政治地理学包括狭义的政治地理学和军事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层士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隶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已经超出了聚落和社会文化的范围,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这是地理学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区域地理学强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统一,注重研究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域综合和空间联系。

地图学是研究编制和应用地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一门以地图的形式来综合表达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学科。它是地理学中的技术性学科,同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在促进地理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中历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论地理学是研究各类地理现象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所遵循的总体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空间结构论、人地关系论和区位论等。

应用地理学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学科。实际上,地理学的不少分支学科就是为了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如医药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由于许多重大问题,比如荒漠化、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问题的解决与研究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胜任的,而地理学由于是综合性的横断学科,特别适于这种应用性研究。

其它的还有数量地理学、地名学、方志学等等。

总之,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举的两栖科学。

其它地理学分支学科

地理学概述、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

与自然地理学相关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
与人文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政治,历史。

学科应用

地理学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直接的大地测绘尤为重要。空中摄影和人造地球卫星电子遥感技术使测量方法得到了改进。统计方法帮助对数量资料,主要是人口统计和测量数据,进行地域分析。但是绘制地图一直是地理学家的独特手段。
地理学有多种应用。它使人了解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特点、地区和居民的多种多样、人与资源和自然的复杂联系和相互关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面临的问题。地理学研究能解释地球上自然、生物和人类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复杂链条。实用地理分析对管理资源、了解环境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和计量环境污染(城市、农业及工业废物排放造成的污染)的分布很有助益。修建大坝和水库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特别重要。地理学家参与土地利用与住房规画。他们还是负责研究、调查、开发或管理自然资源的国家机构和国际机构的重要力量。

G. 初一作文: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迈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你的初中生活就已经开始了!在这里

新奇的中学生活
有人认为中学生活是繁忙的,有人认为中学生活是枯燥的,有人认为中学生活是愉快的……而我认为中学的生活是新奇的——因为我是一名初一新生,下面就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新奇经历吧。
新奇一:显微镜
“快点,快点!你还要看几年呀!”你们猜,我们这是在干什么?看显微镜?对啦!我们这是在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外表皮的细胞呢!被放大100倍的染红的细胞在显微镜下,挨挨挤挤,就像是砌成墙的砖一样,十分整齐。啊!细胞,你是如此的渺小,人们用肉眼无法看见你,可你有是如此的伟大,每一个生物都是由你和你的兄弟们组成的。你是那样的新奇,我我一定要探究你的奥秘!
新奇二:经纬线
地理课上,我们在学习“地球的面貌”一章时对经线和纬线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经线不能纵向着,纬线不能横向着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读罢了本章,在书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新奇的经纬线,我就能在地图上确定一个点的东西经,南北纬了,就能更加仔细地看地图了!
新奇三:足球赛
体育课上,我们学习了几个基本动作后,全体男生有幸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新奇的是操场上没有足球门,我们只好选择两棵粗壮大树的间距作为“球门”,可往往因为守门员站歪了位置而进错“球门”,或者是踢进自己的球门,闹出了不少笑话呢!
新奇的中学生活才刚刚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奇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我要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理想。

2、
多姿多彩的中学生活
当我迈进学校大门时,我的中学生活就已经开始了。中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快乐的粉色,有让人寂寞的蓝色,有苦涩的黑色……。这些颜色都是中学生活所拥有的。
粉色的中学生活。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所学校的大门,走进了教室,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活,一个全新的旅程。交上了新的朋友的我,听着老师讲课,感到非常快乐。因为,老师正在教给我没有学过的知识,把知识输入我的大脑里。有了朋友,使我不再寂寞,不再和假日中消磨时光的我一般,取而代之的是快乐的我。
黑色的中学生活。假如你入了中学,那必须得经过一个严格的考验。也许你会问,这个考验是什么呢?这个考验就是军训。可怜呀,天公不作美,把“大火球”抛了出来。烈日下, 我们虽穿着透气的衣服,可是,汗水就像泉水般地涌出。顿时,我们就像失去了水分的花朵般,焉了。不时还有蚊虫向我飞来,还故意在我旁边飞来飞去,像是在嘲笑我,站都站不好。我不甘示弱,又挺立起来。我要与骄阳“作战”。
蓝色的中学生活,虽然有了朋友,可还是有寂寞的时候呀,教室里空无一人,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我打开了书,可一点儿也没心情看下去。我伏在桌上,回想着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耳边还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开心呀!
中学的生活就是这么多姿多彩,快乐与苦涩相互交加。就如喝茶,刚入口,味道是苦涩的,但经过细细品尝,就会发现茶是多么地清香与甘甜,正如中学生活一样。

H.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一

教学设计 个性化审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界线、范围及光照情况。

2.过程与 方法 :

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具

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地图册、自制地球自转仪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2~3课时。

建议第1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第2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五带的划分。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板书)

活动1 请一名同学读教材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活动2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

(说明:自转相关概念简单,学生可以自行归纳,横线不板书)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二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作者及工作单位 江西省德兴市实验学校:应站吉 教材分析 1.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本节课的地球的运动则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哲学原理,更是第三章中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本地理原理之一;

2.本节的知识点有二个: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情分析 1.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强,空间 想象力 也不够丰富。

2.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总结 出地球运动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符合学生由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学生很难分析全面。 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运动分别产生的地理现象;

3、初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的差异;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知道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导入 显示夸父逐日的图片

引导学生读出北半球中的季节差异及太阳的东升落 1、讲 神话 故事

2、认识夸父逐日中体现出来的地球运动现象 神话故事提高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自学 出示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表格 阅读课本第11——14页,完成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对比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地球的自转 出示地球的自转及晨昏线图,引导分析地球自转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提醒:晨昏线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 观察地球自转,归纳出自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观察晨昏线,小组探讨出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 理论归纳 归纳由上两个环节中观察得出的理论 做笔记 提升理论素质 能力拓展一 出示南、北两极的俯视图 辨别南、北两极的地球自转情况

归纳:南顺北逆 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过度:地球除了绕地轴自转外,还会与 其它 七个行星一起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的公转 出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二分二至直射点图,引导分析地球公转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日心说”的意义 观察地球公转得出公转的性质;

观察二分二至图,完成太阳直射点位置表格 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 理论归纳 归纳由上两个环节中观察得出的理论 做笔记 提升理论素质 能力拓展二 引导学生分析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及各时间段北半球的昼夜分布情况 观察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小组合作得出各时间段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观察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南北回归线 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导南北回归线的地理意义 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南北回归线的意义 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五带的划分 引导学生分析热量的分布 观察得出地球的五个温度带 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结 利用表格,完成对本课的小结;引导学生分析夸父逐日故事中的地理现象发生的地理原理 准确地完成表格内容;

分析神话故事中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和太阳的东升西落 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课堂巩固 公转方向及二分二至的标注;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在实际生活中的判定 标注公转方向

标注二分二至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三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制教具演示地球公转,获得对公转特点的认识。

2.在正确演示地球公转中观察,并结合公转示意图和生活体验,比较分析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的昼夜长短、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理解四季的变化。

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工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难点:

能使用自制学具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视频(邹城四季景观)

讲述:短短的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邹城春夏秋冬不一样的美丽,四季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课堂探讨地球公转的奥秘。

新授课:

第一模块:观察与发现—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1、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结合课本16页文字,快速完成多媒体展示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以上问题。教师强调: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公转姿态: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保持不变。(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2、用教具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第一步:介绍教具;第二步:摆位置;第三步:学生自主演示;第四步:纠错;第五步:学生示范演示。

?第二模块:演示与记录---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阳光直射点的差异

1、地球在公转时,它总是倾斜着身子,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发生移动,那么它会在哪个范围内移动呢?同学们再次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地球仪停在 春分 、 夏至 、 秋分 、 冬至 的位置,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教师完整演示一遍地球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时阳光的直射点。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讲述:北半球春分时,阳光直射赤道;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到夏至日,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这一天阳光直射点到达了它在地球上的最北界限(23.5°N)因为过了这一天,太阳就该回头向南移动,所以我们把23.5°N称为北回归线;秋分时,阳光再次直射赤道;过了秋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到冬至日,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一天阳光直射点到达了它在地球上的最南界限(23.5°S)因为过了这一天,太阳就该回头向北移动,所以我们把23.5°S称为南回归线;第二年的春分时阳光又直射赤道,地球公转一周就结束了。

3、随着地球公转一周,你能发现太阳直射点在哪两条纬线之间往返移动呢?(生答)

?第三模块:探索与发现---明白四季产生的原因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使地球上产生了很多地理现象;比如贝贝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夏季、冬季时不一样,为什么呢?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联系一下我们的生活,一天中,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早晨、正午)?(生答);什么时候最短(早晨、正午)?(生答);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高(早晨、正午)?(生答);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低(早晨、正午)?(生答);结合图片,说出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生答);

?2、同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变化的?咱们以北半球的A地为例,这次的观察点是:A地正午太阳高度随阳光直射点移动是如何变化的?教师演示动画,学生观察,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整理: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四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个案设计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复习自转的相关知识,内容略)

讲授新课

教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板书)

活动1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公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

二、地球的公转(板书)

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周期:一年

3.公转中心之一:太阳

4.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

结合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

教师演示1:地球的公转(充分利用地球仪、电筒等材料。演示时务必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1.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

(板书)5.特征:a、地轴与公转轨道夹角66.5度

b、地轴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教师演示2:教师在讲台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表格。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的纬度

北半球昼夜长短

获得太阳光热

冬至

12.22前后

23.5°S

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最少

春分

3.21前后

一样长

一样多

夏至

6.22前后

23.5°N

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最多

秋分

9.23前后

一样长

一样多

(板书)6.产生现象:四季变化

(说明:“二分二至”是初中地理学生时的难点,教师演示时一定注意地轴倾斜角度及方向,并边演示边画图,注意分解难点)

活动2请2名学生上讲台,用自己的脑袋当太阳和地球,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示“地球公转”。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地球公转的真实状态,为理解地球公转特征打基础。历届教学证明,这个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记忆深刻。哈……这绝对是本节课的亮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相关 文章 :

1. 7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2.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3.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4.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及答案

5. 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6. 2020初一地理的教学计划

7. 2020初一地理学课上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8. 2020初一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5篇

9.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I. 地理课学习些什么

比如气候 地形 时差 生活习俗等等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主 要学习 与自然有关的知识 人文地理主 要学习 所在自然地理上的人文情况

J. 1.地理主要学什么+2.学地理有什么用+3.怎么学好地理+4.学习地理的工具

(1)地理课我们将学习地形、气候、人口、交通、经济等地理知识,在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要了解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以及一些经济和文化现象,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3)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阅读全文

与在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什么的奥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