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课本上的不同尺度是什么意思不同尺度
尺度有时间和空间,时间上,有古代、现代等,有几千年前,有100年来等,空间上全球,有全国等
B. 关于地理尺度问题:谁能告诉我地理的尺度是如何划分的
地理区域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的。
东西部 这是中国最大的区域划分。主要着眼点是经济发展。沿海和内陆划分和它基本相似。近几年东西部划分用的多一些。
跨省区域 如东北老工业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中原经济区等,划分原则主要考虑区位因素和经济发展。
省级区域 就是省级政区
省内区域 也是根据方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比如山东省分为半岛、鲁中南、鲁西南、鲁西北等区域。
总结:地理区域一般按照方位划分,兼顾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自然、人文因素。
C. 地理学中的尺度的来源出处
就是这样
《宋书·律历志上》:“ 勗 又以 魏 杜夔 所制律吕,检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乖错,始知 后汉 至 魏 ,尺度渐长于古四分有馀。”《宋史·律历志一》:“ 乾德 中,又禁民间造者。由是尺度之制尽复古焉。”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臣依 周 法,以秬黍校定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管。”
D. 什么是地理尺
已故的哈巴特大学科学史教授里维奥.斯坦基尼博士,在经过20年调查古代世界度量衡体系后,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有力地支持了宇宙考古学的假说。他说:“从最古老的中国、印度乃至中南美,古代文明所使用的度量衡,即长度、容积、重量单位,全是以一个基本的长度单位为基础组成合理的数值系统。”这个单位是将地球的圆周360等分,或36万等分的长度(约308毫米)。博士将此命名为“地理尺”,以及将此1.5倍长度单位的“地理库比特”(约462毫米)作为最古老的科学尺度在世界中使用。
这种提法与历来所说的,从手脚长度相等的原始尺度开始,随着文明的进展才精密化的度量衡概念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越是追溯到古代,尺寸标准越是严格的,倒是随着年代的流逝,尺度变得多样化,标准变得暧昧。到了近代,度量衡概念又折向古代的道路上了。
作为其最好的证据,博士列举了埃及的大金字塔、英国的斯通亨杰、希腊的帕提侬神庙,苏美尔的神庙遗迹以及墨西哥的特奥蒂瓦坎的太阳金字塔等,这些建筑皆采用了地理尺、库比特单位能够整除的尺寸。
E. 什么是地理中的空间尺度思想
地理空间
简介:地理空间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及行为在地理范畴中的广延性存在形式。特指形态、结构、过程、关系、功能的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同时在“暂时”时间的延续(抽象意义上的静止态),讨论所表达出的“断片图景”。地理空间的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核心之一。
主要内容:
①地理空间的宏观分异规律与微观变化特征;
②地理事物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
③地理事物在空间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特点;
④地理事物在空间中所表现的基本关系以及此种关系随距离的变化状况;
⑤地理事物的空间效应特征;
⑥地理事物的空间充填原理及规则;
⑦地理事物的空间行为表现;
⑧地理空间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再分配问题;
⑨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与时间要素的耦合;
⑩地理空间的优化及区位选择的经济价值。
F. 地理学中的 尺度是什么意思
尺度——学习进度、海拔高度、比例尺、掌握课本知识的力度...都是学科中的“尺度”。
G. ,地理课本上的不同尺度是什么意思不同尺度
尺度是我国古时候的数理术语,相当于“尺寸”“尺码”。中学地理课本上所说的【不同尺度】,是指地区的等级差别(有数理上的大洲和大洋,也有文化上的地区和国家,还有政治上的省市区,还有自然意义的地形气候区。地理的许多概念都有一些相对应有区别的辅助性概念,这些概念上的区别,往往反映了【尺度】的不同。
例如:【大陆-岛-屿-礁】;【国家-省-区-市-县-乡-村】;【亚洲-东亚-日本-九州岛】它们都是【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
H. 地理/地质/空间数据尺度
空间尺度是指在观察或研究某一地理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尺度限定,通常指地理现象在空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同时也包括空间的间隔、频率、分辨率。空间尺度与观测的地理现象或地理目标无关,由于多种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尺度行为并非按比例线性或均匀变化,因此,研究地理实体的空间形态和过程随尺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理信息尺度变换研究的重点。
时间尺度是指在观察或研究某一地理现象时所采用的时间尺度限定,通常指地理现象在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同时也包括与时间的间隔、频率、分辨率。时间尺度主要刻画地理现象的时间长度和变化的粗略与详细程度。
语义尺度是指地理信息所表达的地理实体、地理现象组织层次大小及区分组织层次的分类体系在地理信息语义上的界定,体现了对于地理实体类的概括程度。
语义尺度用于描绘事务过程或属性。
现象尺度是指地理目标、空间结构和地理现象自身存在的尺度,它是对地理现象理解的本质尺度,是空间目标和现象的“真”的尺度,是不以人们的分析和表达为转移的。
数据尺度是指根据用户需要对空间现象的抽象描述,数据尺度的大小与区域大小和数据使用要求有关,与介质无关。对于空间数据本身而言,尺度则表现为分辨率或精度,大尺度数据意味着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和属性精度较低。
分析尺度是指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目标进行度量和数据采集时的尺寸大小,主要包括空间广度、空间粒度、空间精确度以及研究尺度。其中空间粒度可以看作空间数据采样的像素多少、地理目标的分辨率、空间数据的认知层次等。
幅度是指地理信息所表征的地理现象的广度和范围,所以也称广度或区域大小。空间幅度就是指空间的范围和面积,时间幅度指时间所持续的长度。
粒度也称颗粒度在物理学中指微粒或颗粒大小的平均度量,即构成物质或图案的微粒的相对尺寸。对空间尺度来就,粒度是指地理信息中最小的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对语义尺度来说,粒度是指地理信息中最小单元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层次,粒度越小,所能表达的语义层次越多,分辨率越高。对时间尺度而言,粒度是指在获得地理信息时采样计量的时间精度或者单位,即单位时间采样点的数量。
分辨率是和图像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用于度量位图图像内数据量多少,衡量图像细节表现力的一个参数。例如影像数据通常用分辨率来度量图像内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通常用栅格数据格网的大小来衡量数据细节表现力。
时间分辨率是指在同一区域进行的相邻两次遥感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对轨道卫星,亦称覆盖周期。时间间隔大,时间分辨率低,反之时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是评价遥感系统动态监测能力和“多日摄影”系列遥感资料在多时相分析中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地球资源与环境动态信息变化的快慢,可选择适当的时间分辨率范围。按研究对象的自然历史演变和社会生产过程的周期划分为5种类型:①超短期的。如台风、寒潮、海况、鱼情、城市热岛等,需以小时计;②短期的。如洪水、冰凌、旱涝、森林火灾或虫害、作物长势、绿被指数等,要求有以日数计;③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产、生物量统计等,一般需要以月或季度计;④长期的。如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冰川进退、湖泊消长、海岸变迁、沙化与绿化等,则以年计;⑤超长期的。如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可长达数十年以上。
光谱分辨率指成像的波段范围,分得愈细,波段愈多,光谱分辨率就愈高,现在的技术可以达到5~6nm(纳米)量级,400多个波段。细分光谱可以提高自动区分和识别目标性质和组成成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