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地理老师如何因材施教
河北郑口中学秘春景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教师教学难度也很大,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在教学和过程中,要看对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差异,有的放矢地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体美劳等方面健康成长,能沿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要求的方向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性,从其实际出发,采取不由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和教育。 地理教师做到“因材施教”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要了解材质,也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要分层次教。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学生情况不同情况),注重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次对待,从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不仅要集体教育,而且要特别注意个别教育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也同样要注重进行分层次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分层次教,加强教育和教学针对性,增强教育和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地理教师必须在运用分层次教方面狠功夫,不仅自己要努力去做,而且要和其他任课老师一齐协助配合去做。 3、多引导,多表扬。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在现实生活中有时进时退的情况。在学生退步、失败、重犯过错时,要耐心引导,给学生以爱,帮助学生分析失利、重犯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因素,必胜的信心,看到成绩和光明,鼓起前进的勇气,继续奋战。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抓住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进行表扬,并引导学生反骄破满,指明争取更上一层楼的努力方向。 所谓“积极引导”,是指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坚持下面教育,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断进步。 (1)是要运用“尊重平等法”。只有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相处,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真正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从新的起点奋进。 (2)是运用“闪光激励法”。在教育学生时,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能光抓其缺点错误,对其闪光点视而不见。相反要突出其闪光点,在集体面前表扬其点滴长处,以其闪光点激励其上进。这样学生感到老师没有看死他,自己有奔头,从而增强其对教师的亲近感,以利于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3)是运用诱导表扬法。老师有意识地指点、邀请学生为集体做一二件力所能及的好事,然后在集体面前表扬他,鼓励其继续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样,学生增强了荣誉感和上进心,逐步会打消自卑感,提高前进的勇气,努力多做好事,不干坏事。 (4)是运用言传身教法。老师既口头向学生讲道理,又以自己的表率行为影响教育学生。这样学生既明白道理又看到榜样,心服口服,就增强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就更能听从老师的教导,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进。 (5)运用反复教育法。就是要坚持“抓反复,反复抓”的教育方法。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由于其可塑性强,因此反复性也大,容易重犯错误。对重犯错误的学生,应克服“恨铁不成钢”急躁心理和情绪,而应持之以恒,不断坚持“把铁炼成钢”的毅力和匠心。常言道:“不怕差,只要抓”,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的教育方法,是必有好处的。 综合上述,只要严格按照“因材施教,积极引导”两个基本教育原则办事,就能转变学生的思想,改变其落后面貌,在教育教学方面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❷ 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基本技能
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师意识",同时还要有"地理教师"意识,因为在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地理知识的丰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师更能体现《中国21世纪议程》的思想,在当今科技、社会、思想飞速发展的今天,地理教师应努力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努力具备良好的素质,使其自我不断完善,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一个中学地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地理教师应努力学习,勤奋进取,争取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中学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课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上好这门课,是政治教师应经常思考的问题。要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课程本身特点入手,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是提高业务水平的关键
1、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这样,才能居高临下,从多角度分析与处理教材。同时要把握住地理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从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等角度了解时代的要求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具有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意识。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教育。《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强调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求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题和中心目标。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更应让学生懂得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不能以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去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人与自然必须相互支撑。也要使学生明确,我国是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只能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优化经济与科技的组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者统一。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
择。
2、教育科学知识
地理教师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与教育理论对照,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与教育艺术
地理教师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应该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向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责任。地理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在国情国策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具有这方面的品德修养因此应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艺术。并将知识、思想、行为三者有机结合。
4、其他知识
地理教学内容中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品德素质。例如,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塑造地表形态与外力,板块的张裂与碰撞,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资源的开发与限制,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等等,都体现了对立统一关系。再如,流星的坠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产生、日食月食、雷鸣闪电、山崩海啸、海市蜃楼、血雨腥风、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社会上流行的“闰月之年有大灾”、“彗星出现预示国家有难”、“十字连星警示世界末日来临”等谣言,都是不符合科学的主观臆造。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这方面的内容,以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地理教师应了解物理、化学、历史等知识。为了教好学生,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扩大知识面。如广泛的艺术情趣和爱好、对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鉴赏、古文和古诗词的功力等。
(二)自觉培养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是工作进步的保证
地理教师的业务水平既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关,也和教学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以提高下列能力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2、设计教法,特别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3、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4、地理活动的组织能力
5、实验、演示或制作教具、模型、图表的技能
6、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7、进行环境能力、国情教育及科学地理教育的能力
8、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能力
9、命题、检查提问及了解学生情况的能力
10、分析、评议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
11、运用所学地理评价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具有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及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充满竞争的社会。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环境。同时,诸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南极大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和平的实现等,都已成为世界性话题,仅靠某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进行全球合作。中国实现现代化,也要参与世界竞争,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管理,等等。因此,教师要利用自己这方面的意识和观念,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打破闭关锁国的思想,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树立国际国内两种政治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市场观,为日后参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础。
(四).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创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仅靠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教学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使课堂从单一的“讲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发展。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二是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教学原则。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传递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所难以传递的信息,而且可以促进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从而打破传统的“师讲生听”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代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设计、组织、引导、解疑下,实现信息的主动获取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且有充分的实践活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三是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将不限于传统的教材,特别是教科书,学生和教师都将从软件和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可以作为学习内容的信息。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地理教师必须要具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五)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未来的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而不是传统经验型教书匠,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因此,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必要的途径,是实施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及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而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学习能力指教师在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修养中的进步与提高。作为地理教师应时常充实自己,使教学和学习并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学研究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既教学,又研究,动心动脑,并努力选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创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❸ 2022年政府还要求老师参加扶贫合理吗
合理
说实话,对于教师扶贫工作,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有些地方强行要求教师结对帮扶,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进村入户,导致课堂无人上课,学校和教师叫苦不迭,怨声不断。
但是,扶贫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作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师,如果置身事外,那是不可想象的,教师必须踊跃参与到这些伟大的事业中,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教师以何种方式参与扶贫工作,真的应该离开课堂去扶贫吗?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教师的主业是教书育人,舍弃主业而去扶贫,这是舍本求末,是不可取的行为。
然而,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说法,导致在这件事上没有统一的思想和步骤。不过,现在终于有了一锤定音的说法。因为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在这份文件中,明确了一直以来困扰着中小学教师扶贫这一问题。
这份文件的主旨无疑就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排除干扰,让教师能够静心安心做好主业。高层发现了在学校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太多,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一些地方向教师摊派创先评优任务等,这些都增加了教师额外负担。
文件共6大部分20条,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笔者专门查询了以往的相似性质的文件,没有发现印发过类似的文件。这说明高层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视,下决心要解决教师额外负担过重问题,决心把时间还给教师,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文件的第七条,专门明确了教师扶贫工作。文件重申了扶贫工作的伟大意义,明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大力推进取得实效。这是必须的,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任务,教师决定能游离于时代之外。
在教师参与扶贫的具体方式上,文件这样写道!
要引导教师关心和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和课堂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坚定脱贫信念、认真学习、掌握本领、健康成长,通过扶智方式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多作贡献。
英明,教师的扶贫任务是扶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这里说的太清楚了,教师应该扶贫在校园,扶贫在课堂,要努力教书育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树立信念,增长本领,健康成长,这才是教师的任务,也是教师对扶贫工作最大的贡献。一切与这个宗旨相违背的方式,都是舍本求末,都是错误的。
高层的文件已经下发了,接下来就是贯彻落实的问题了,笔者希望这个文件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实,不要再发生教师被强行驱离课堂去扶贫的形式主义扶贫闹剧了。让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为伟大的扶贫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吧!
中办国办的这份文件,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看问题都看到了本质,提出的目标非常明确,比如要求督查检查考核评比总量必须减少50%,这是一个非常具体而实在的指标。提出的措施和保障都很得力。笔者相信随着这份文件的贯彻落实,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将会得到极大地改善。
❹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
【摘要】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少,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提高课堂效果。所以地理教师应根据新的教育理论,结合各自学校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如何选择正确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值得每一个地理教师思考的。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转变之一,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
但是转变思想并不容易,所以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还课堂给学生。我校近年来进行了大胆探索,大量使用的“68686”小组学习法,从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和学生从行动上带动了思想上的转变,从开始的不敢或是不愿尝试,到现在把“68686”小组学习法变成常规教育方式方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过来,良好的效果又坚定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主要途径
我校实施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68686”小组学习法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凡是遇到学习的问题,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由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可以向其他的小组求助解决,最终的难题才会交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大部分问题在学生内部就得到了解决,即增强了学生个体的思考能力,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增,在课堂上就更加愿意积极思考,从而整体的课堂效率就更加高效。
四、让地理学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
我校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要求课前各组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地理现象,在课堂上运用地理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学生就能根据课本知识解释我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年我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
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五、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虽说使用“68686”小组学习法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退居次席,发挥出“主导”的作用,但这不代表教师的工作减少,而是在课前备课时需要准备的更加充分,才能满足课堂上学生的“突发奇想”,才能起到主导的作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这就要求提前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尤其是有的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确实基本功扎实,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要求我们的教育方法随之改变。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所以不论是从学知识,还是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来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很有必要的。而在学校就是要通过提高地理课堂效果来实现。
❺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第2页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
新课标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二、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
在第3页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在第4页提到“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三、地理课程的结构设计
在第5页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中提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培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在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新课标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四、地理课程的教学评价
第34页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到“加强地理实践。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 。……地理实践活动因其特殊性,还会在客观上强化学生与真实联系引发其感悟、欣赏、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会出现跨学科的教育机会”。
❻ 作为老师,参加了扶贫工作吗,有何感想
老师参加扶贫工作是一个普遍现象,领导们说,这是一个任务,必须参加并完成。老师应不应该参与扶贫?举个简单的例子,上学期,我们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一个校长被全区通报批评并被免职,原因是摸排精准扶贫对象家庭情况不仔细,导致该对象家里一个小孩没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
扶贫先要扶志,学校,老师对扶贫最大的贡献我想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搞好贫困家庭成员的教育工作,让贫困不隔代遗传。老师参与扶贫工作,不是愿不愿意,应不应该的问题,因为这是指派的任务,不愿意,不应该也要做,而且要做好。
❼ 作为老师,你对参加扶贫工作有什么想法
当下,全国各地精准扶贫的工作如火如荼,各种上户,各种走访核实,各种经验材料,总结报告,让人眼花缭乱。我们乡镇的精准扶贫工作也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县级领导,乡镇干部,村里干部围绕着这个工作各尽所能走马灯似的在各个贫困户家里来来往往。笔者作为一个乡村老师,一个不是公务员的公务员。有幸被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其次,教师扶贫我们认为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是江西一个农村小学的校长这个学校规模不大,只有8个教师,我是有扶贫任务的,两户,当然我们不需要直接给钱,因为我们工资本来就少,只是作为联系人,每月要进户一次,政府有什么政策就跟他们说下,这些政策基本也用不上,比如种多少亩农作物,补多少钱,养多少猪有补多少钱,没有就了解下情况。我对象有一户是真的贫困,家庭成员卧病,家里没有劳动力,收入微薄,有时我真的不敢去他们家上户,因为我真帮不上忙,我又不是什么老板,也不是什么领导,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老师。他们的问题我只能了解,汇报。
❽ 如何着力加强教育脱贫
一、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
二、国家将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三、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❾ 不少地方让老师去参与扶贫工作,你怎么看
“精准扶贫”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师作为不是公务员的公务员也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会很奇怪,扶贫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事,老师的工作不就是教书育人吗?怎么又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了呢?其实,老师参与扶贫在农村应该是很普遍的现象了,老师在扶贫工作中能做什么呢?
总结语:老师参与扶贫工作在农村是很普遍的,主要是做一些上户走访,整理资料,填写表册之类的工作。我认为和教育有关的扶贫工作,老师是应该做的,比如家都扶贫资金发放核实,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等等,但是让贫困户脱贫这样的工作,老师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