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课策略

如何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课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17 05:11:13

Ⅰ 浅谈如何联系实际进行地理教学

1. 积极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 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入手, 让同学们学习了地理知识并扩大对地理知识领域的了解。 因此, 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来深入开展有益的地理活动。课外活动我们还可以细化以下几个方面:
( 1)野外观察。除了日常课本上学习地理知识外, 教师应带领学生们去野外实地观察, 认识大自然的真实一面, 增加对自然界的感受认识, 从而培养还应到野外去实地观察, 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认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 从而培养学生们联系实际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 2)制作教学模型。 教师带领学生们共同设计并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模型, 会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还会加深对地理知识空间想象能力, 比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后, 教师们可以引导同学们制作简单的地球仪。
( 3)进行野外观察。 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 还应到野外去实地观察, 认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并增加对地理学科的感性认识,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
( 4 )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和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等。 组织知识竞赛不仅能够扩大学生们的知识视野, 还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对于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建立课题小组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某一感兴趣课题的思维能力, 有助于对于地理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
2. 利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就是地理,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对于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 我们应该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 然后开始分析这种现象的形成成因, 最后进行验证的过程。 也就是说, 在地理教学中, 不能忽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 更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 例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 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 如地方时,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 缺陷和补救的措施, 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与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
3.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 对有关地理现象给予解释。在学习了有关知识以后, 可以提出一个问题, 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并归纳总结原因, 例如为什么全球气温逐年在升高?同学们可以回答是由于交通工具、 煤、 石油、 工厂、 天然气, 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原因, 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日俱增, 并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 所以大气温度逐年升高。
4 . 将地理知识生活化,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 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将地理知识生活化, 就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学生不但理解容易, 并且能够迅速掌握知识, 使学习的记忆深刻, 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Ⅱ 乡土地理学生实践活动设计有哪些

1 活动背景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
并给出了活动建议: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
提出合理建议。
2)学习乡土地理,要体现新课标中的“学习生活中地理”的课改
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地理环境中,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地理知
识,掌握地理方法,增加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3)荆州乡土地理最具有区域特色的是荆州古城墙,本次活动的主
要内容就是让学生调查古城墙的损坏情况,探究古城墙的保护策
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体。
4)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古城墙将和南京、西安、辽宁兴城3
座明清城墙一起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荆州市政府以此为锲机,
号召全体市民以主人翁精神,为“申遗”活动作出贡献,宣传荆州,
保护古城墙,争做文明市民。
2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调查古城墙的损坏情况,探究古城墙的保护策略,使
学生进一步了解荆州古城墙的历史知识和文物保护知识。
2)通过参加调查古城墙的损坏情况、探究古城墙保护的活动,让
学生了解地理调查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存储、运用信息的

Ⅲ 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过去,我们称之为“备课”,而如今叫“教学设计”。它们之间不仅是名称的变换,而其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如何为初中地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地理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 过去,我们教学地理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地图表格、地球仪等,以及几年来电子信息、电子备课等多种手段。在地理课上,老师们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夺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可否认。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课程.新课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大大促进了地理教育者进行地理改革的积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对地理的教育教学探讨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他们一致认为:地理的教育教学要开启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3)教学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4)教学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5)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1、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 (2)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设计。 2、地理教学的设计过程(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后各个环节。(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是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标准的。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 教学策略的设计、选择与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可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或原则作为指导,有时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四)了解实际环境条件 为了使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应以一定的因素为基本依据,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在这里应该深入全面地把握这三个因素。(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策略解决战略问题,而教学方法解决战术问题,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传递策略重要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可供使用的媒体,我们需要回答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依据什么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八)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方案 需要将前面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落实,要充分考虑前面各项研究,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最后产生一个由一系列表格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案。 总之,我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只有你设计的空间越大,学生思考的面就越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发展。如果你的设计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真理,那么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

Ⅳ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点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基于学生主体性需求及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通过地理教学中一系列实践活动所获得,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以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阐述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指导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及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必须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实践力素养作为地理课程理念之一,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多个方面渗透了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即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计划;能够设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并选择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2]。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对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便于地理实践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层次性。
2.以学生需求为基础
学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现自我的需求等深层次需求,也有希望轻松学习的浅层次需求。从需求本身看,有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即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还有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能力发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遵循学生的需求。
地理实践力培养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所以,地理实践力培养宜从学生兴趣出发。同时,地理实践力培养还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高中阶段学生相比初中阶段已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其一,感知觉目的性和系统性增强,观察力大有提升,并且趋向精确;其二,注意力更加稳定,思维表现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应遵循学生年龄特征,体现出弹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体验,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行动、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结合点
地理实践力培养不仅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还需更为真实的情景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观察、探究实验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社会生活,其中充分结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是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结合点。
1.充分结合校内资源
依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将其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地理校内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校内教材、设施、地理师生等。丰富多样的地理校内资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充足的条件。应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教具制作、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天文观测等。
室内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仪器演示、音像图片等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如在讲授“昼夜交替和时差”时,视频演示或地球仪演示,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地理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学校地理实验室、地理活动室,充分利用相关设备也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如“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借鉴各版本教材优势基础上整合教材,为学生构建基础性模拟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地理园等地理场馆或校内自然环境也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如结合气象站观测气温和降水,在地理园观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观测能力,还有利于提升问题探究能力。
2.积极结合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即学校范围外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研究机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台、有关政府部门、工厂、农村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资源为学生的地理观测、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研究机构参观,如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参观,可通过“山水都市”、“地球奥秘”、“生态家园”等场馆线路,丰富学生地理知识同时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利用国家地质公园、地方自然或人文资源环境供学生参观学习,如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等考察,可弥补学校实践场地不足,促使学生体验学习、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利用到工业园区、农业园、科技园等参观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独立行动、主动思考、自主认知。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到学校附近工厂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学生将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个人发展所需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落脚点
地理实践力培养不仅应充分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具体还要落实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会调查和地理模拟实验等各项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学生对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直接观察,一般包括地质地貌、气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专项观察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观察;还包括农业、工业、环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观察[1]。通过地理野外考察,可促进学生地理观察观测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生能够运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和其它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关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能够观察比较不同区域的特点,掌握归纳区域特点的方法;能够在野外观察、测量和分析地质地貌基本形态,推断其形成过程。
2.提升社会调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会即学校”,突出体现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社会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展开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社会调查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三峡库区移民”问题调查中,学生自主合作性设计方案,搜寻该区域统计信息及发展规划,进而参与调查,并对相关问题及成因作出简要解释,有理有据提出可行性策略。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并展开交流评价。
3.提升地理模拟实验能力
地理模拟实验即使用一定实验器材及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地理实验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为能够设计和实施地理模拟实验并作出解释;能够解决高考地理试题中相关问题。如模拟实验“模拟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实验,利用白纸和细沙等实验材料进行模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其中科学道理,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认知和情感等素养提升,发展地理实践力。

Ⅳ 如何创新地理课堂教学

一、优化导语设计,先声夺人,让学生爱上地理课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语来导入新课,缩短学生同课本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如讲世界气候中“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这一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对抽象的、枯燥的气温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因而在开始上课时笔者讲了一个事例:有一年北方某地农民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咖啡种子,刚开始咖啡树长势喜人,可等到该收获的季节,咖啡树光开花不结果,那一年凡是种咖啡的农民都血本无归,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由此导人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根据教材内容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导语,或用谜语、成语导人,或用名言、诗词导入,或用故事、风景名胜导入……总之,上课伊始,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这样学生才能乐学、主动学。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过去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更为注重的是向学生传递地理原理、观点等知识,讲述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观点、地理分析技能等提供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为教学目的,把解决、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地理规律的探索和地理原理的应用。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很显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要突出启发性和多样性,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给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
例如,在学习“地图”这一知识时,许多教师利用大量的时间讲述地图的i要素,即方向、图例、比例尺,尽管教师很费力,但效果不理想。笔者是这样安排的,课下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实地考察郑州火车站到我们学校的路途,上课时各小组绘出线路图,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换探讨,比较哪一组的图能让不熟悉该段线路的人迅速到达目的地。同学们通过比较、交流、探讨,掌握了绘制地图的正确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又如在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这一知识时,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就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各自以县长竞选人的身份阐述自己的政见,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活跃。
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总之,要让学生把学习地理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快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式,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这样的提问方式下,学生被迫去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锻炼。在新课改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某一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主动寻求答案。例如对于东西半球的判断,笔者设计出以下环节:1、设置问题。把男女生混合分组,分组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凡是东经的都在东半球吗?凡是西经的都在西半球吗?”2、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先找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即20°w和160°E。让组内同学互相提问,比如10°W、80°W、170°E、150°E……分别在哪个半球?通过在地球仪上寻找,同学们发现东经的不一定在东半球,西经的不一定在西半球。笔者进一步引导:我们能否从中找出规律呢?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更准确?同学们兴致很高,不久就总结出答案: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

目前的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在完成繁重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创新。假如还是单靠老师使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课堂上“包打天下”、“满堂灌”,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目前,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逐渐进入课堂,为改变落后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运用投影、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获取更多,更新鲜的地理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与容量。实践证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搞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创新人格,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共同努力,及时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有用人才。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课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