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必备基础知识有哪些
地理必备基础知识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4、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18、判读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位南半球。
19、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1、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风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5、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6、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28、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2、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3、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4、台风中心无风,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量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7、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3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贰’ 大学地理主要学什么
大学地理教的不仅仅是知识,关于大学地理知识系统网上你一搜就是一大堆,主要就是三大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相关技术,这没什么好说的,大学地理培养的关键是地理学科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要求你在毕业之后能够进行基础的地理研究,能够应用基本的地理理论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这才是大学最应该培养的东西,如果一个大学没有这个意识,那它就不配开着门课程……
‘叁’ 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土壤的分布以及类型等等很多现象,除了这些以外,自然地理现象还关注于由于样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统现象以及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环境现象、气候现象。因此学者把这样的学科叫做自然地理。除了自然地理,人类具有社会性所以还包括各种人类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如农业的分布、工业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现象,尤其注重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是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广阔,涉及的范围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区分,姑且称之为人文地理(包括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有一个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实现人类的各种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肆’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
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交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是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时间和空间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尺度,即地理科学研究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化。
地理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十分强的学科,和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计量学乃至心理学等许多学科都有关系。
综合部分高校的情况,地理科学较为典型的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绘学、地图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计量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地质学与地貌学、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师范类院校还开设有地理教学论等师范类课程。
前景
地理科学专业前景逐渐在变好,随着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纷纷涌现,如环境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医学地理学等,其科学价值也越来越高。可以说,随着经济开发以及环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学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蕴,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日益受到关注。
‘伍’ 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岩土钻掘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管理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岩土钻掘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
本训练,具有资源勘查及工程勘察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可以在资源勘查和工程勘察两个方向上有所侧重。
石油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知识,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田钻井与完井、采油及油气开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初步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采矿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海洋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能力,能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新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海洋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及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基本调查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应用气象学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掌握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工程的适用气象技术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技术研究、生态环境调控以及解决气象学在有关领域中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大气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
地理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地球化学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球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地质学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资源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室内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侧重。
‘陆’ .地理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地理教学研究的层次分为哪
地理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是研究地理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地理活动。地理教学研究的层次分为地理教学基础理论研究、地理教学应用研究和地理教学技术研究三个层次。地理教学研究促进地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研究突破或提高的基础上。如目前的地理教材改革是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造教育转变等一系列地理教学理论取得较大发展的前提下,对地理教材体系与内容的重建与重组。教学理论发展了,它所指导的教学实践必然会顺应它而走向变革。又如,教学理论领域的教学评价理论的发展,必然使得以评价学生的系统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的传统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向以考查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并重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过渡,最终使地理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柒’ 地理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汇编
一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表面积5.1亿KM2。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经纬线特点比较(表格)
长 度 形 状 指示方向 半 球 划 分
经线 都相等 半 圆 南 北 东西半球(20°W,160°E)
纬线 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圆圈(极点除外) 东 西 南北半球:0°纬线
4、经纬网:经线和纬线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5、几条特殊的经纬线:0°纬线(南北半球划分先);23.5°N和23.5°S——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南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66.5°N和66.5°S——南北极圈(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限、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30°N和30°S(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60°N和60°S(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东西经划分的起止线);20°W和160°E(东西半球的划分线)
6、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7、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
8、时区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着,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每隔150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0至东经7.50,划为中时区,或叫0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北京处在东八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小时,向东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往前拔一个小时;向西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倒拔一个小时。东八区的区时,就是“北京时间”。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简称为“日界线”。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日界线不完全在180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9、区时计算:
一、直线法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二、方程法:利用区时之差等于时区之差列一元一次方程。
例1:北京(东八区)晚8点,求纽约(西五区)几点?方程为:20-X=8-(-5)。解方程得X=7。即纽约为当日的7点。
例2:纽约为6点,求北京是几点?方程为:X-6=8-(-5)。解方程得:X=19。即北京为当日的19点。
注意:此方法必须用减法,且注意避开日界限。若需求时区,请参照下面公式法(第一步);若得数是负数或大于24,请参照下面公式法(第四步)
三、公式法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时区。其公式是:(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东经度求出的是东时区;西经度求出的为西时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
第三步是求区时: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东加西减);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如果结果出现负数则加24小时,但日期要减一天:结果出现大于24则减24小时,但日期要加一天。
日期变更线(图) 10、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1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2、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13、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4、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地球上任何一个半球,其海洋面积都大于其陆地面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5、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地球上最突出的山地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6、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全球分六大板块,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及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这里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二 气候
17、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8、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9、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20、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21、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③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着。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2)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表格)
温 度 带 气温、气候特 征 主 要 分 布 成 因 植 被
气温特征 气 候 特 征
热
带
︵
4
种
︶ 热带雨林气候 各月平均气温20°C以上(或偏下)。 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2000mm以上
赤道附近(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位于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一般 7月降水量400mm以下,降水集中于6—9月。 南美洲和非洲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以非洲面积最大。
因赤道低气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7月降水量700mm左右,多暴雨,集中于6—9月 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东南部中南半岛
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交替影响。 热带常绿
阔叶林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以非洲撒哈拉沙漠面积最大。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 沙漠
温
带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气温
0°C以上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雨热同期。 中国、美国和巴西的东南部及阿根廷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大陆东岸)
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交替影响。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分布最广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干热少雨;冬季受西风控制,温暖多雨。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气温
0°C以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亚洲: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半岛及附近岛屿。
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交替影响。 温带落叶
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
0°C以上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 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西部沿海;南美洲西南端和澳洲东南及新西兰。 受西风带及暖流的影响 森林、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
0°C以下 气温年较差大,全年少雨。 亚欧大陆内部及北美洲内部。阿根廷内部。 纬度高,位于大陆内部,
受海洋影响逐步减小。 从温带森林逐步过渡到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全年均温低,降水少。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 纬度高,气温低。 耐寒针叶林
寒
带 苔原气候 最热月气温
0°C以上 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少雨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边缘地带 位于高纬度地区 地面生长苔藓、地衣。耐寒灌木丛
冰原气候 最热月气温
0°C以下 终年严寒、冰雪覆盖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及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 位于高纬度地区 冰川、荒漠
高 山 气 候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 高山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
和青藏高原) 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C)。 自然景观垂直分布。
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小归纳: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没有的气候类型)——4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气候和苔原气候;只有亚洲具有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或大陆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3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或大陆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3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种类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6个洲)
6、受单一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①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②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③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
7、受单一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①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②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①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②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三 资源
23、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4、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5、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6、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7、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
亚马孙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8、铁、煤、石油的分布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①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②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③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四 人种、人口、民族、国家
29、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各类国家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0、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寒冷的极地、干旱的沙漠地区、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31、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由于城市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科技教育水平高,就业几率大等原因,使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这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导致城市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学就业困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32、世界的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毁林、毁草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引发各种自然灾害;人口的过快增长,还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沉重的压力
对策: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成功的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3、世界的人种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4、语言和宗教: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流传最广,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拉丁美洲流行拉丁语,其中,巴西讲葡萄牙语,其它大多数拉美国家讲西班牙语。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徒最多流传最广;中国的穆斯林以西北地区相对集中,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大多数汉族人不信教,少部分汉族人信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35、世界上的国家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6、国界和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捌’ 地理基础指的是什么
地理基础是指地理教科书上的内容。主要是包括大气,地理山川。
‘玖’ 地理是干什么的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1、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土壤的分布以及类型等等很多现象。
除了这些以外,自然地理现象还关注于由于样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统现象以及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环境现象、气候现象。因此学者把这样的学科叫做自然地理。
2、除了自然地理,人类具有社会性所以还包括各种人类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如农业的分布、工业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现象,尤其注重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是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广阔。
涉及的范围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区分,姑且称之为人文地理(包括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有一个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实现人类的各种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9)基础地理都是研究什么扩展阅读:
地理分支学科有:
1、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
2、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等。
‘拾’ 地理主要研究哪些方面
地理学的性质 :地理学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研究地球是一项自然科学工作,研究社会是一项社会科学工作。 而地理学者最感兴趣的是研究地球上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这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地理学者在观察空间联系与相互作用时,提出下列问题: 什么是地点? 它是怎样的? 它为什么在那里? 它会在哪里以及会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说明和解释的是世界上各地方和区域的地理位置、处境,各地方、区域内部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解答当前处境的成因要联系到历史和现状,从中显示出某种恶势并为未来的发展提示思想和观点。 地理研究的中心概念是地理位置、地方、空间、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 地理位置:地球上人和地方的绝对和相对地理位置均不相同。它们通过物资、人口和思想的流动而联系起来。关于人和地方的地理位置的知识是理解这些区域、国家和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先决条件。 地方:各地具有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特征。自然特征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体、植被、动物和人类。人文特征显示出不同的文化、居住村落以及根据各地区人民的信仰和观念决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关于各地自然特征和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方面的知识是理解人类与其所处地方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 空间:人类对其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利用有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景观,一方面受到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人类亦将自然环境改造成不同的人造环境。 理解这些空间上复杂的相互作用,为承担环境规划管理和保护的责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地球上人类和资源的分布不均匀,由此导致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自给自足,交通运输和通讯系统将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地理位置的变化,改变了空间上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洞察这些空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当前人们通过物资信息交流、人口迁移而进行的合作,同时意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形成改进地区性、国家和全球相互作用的观念。 区域:是一个根据特定标准划分出的具有一定特征的地区。例如,以政治标准划分的国家和城市,自然标准划分的气候和植被区域,社会经济标准划分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等。区域是学习和开发环境的基本管理单位。区域的综合系统导致形成一个星球的生态系统概念。理解在全球系统中这些不同区域的结构和演化过程是确立地区和国家本体以及国际团结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