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上都有些什么效应
一、温室效应
指各种温室气体(如CO2、N2O、CH4等)对地面长波辐射强烈吸收或散射回地面,从而使大气和地面增温的现象。温室效应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各种温室气体中,以CO2的温室效应最为显着。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不断增加;同时因人类对森林等绿色植物破坏日趋严重,使植物吸收、固定的CO2迅速减少,大气中的CO2含量明显上升。
模拟结果表明,当大气中CO2浓度加倍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会上升1.5℃~4.5℃。其中极地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幅度更可达5℃以上。
二、热岛效应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加之CO2的温室效应,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得城市宛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热岛效应”。当大范围的大气环流运动微弱时,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研究这种现象对城市规划建设卫星城和工业用地布局具有指导意义,一般会考虑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三、绿岛效应
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大,降水稀少。而沙漠中的绿洲地带,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植物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应增多;由于含水较多土壤的热容量比较大,加上蒸发、蒸腾作用对热量的调节,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明显变小。林地和草地的这种可以降低近地面温差、提高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通过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而产生的影响就叫绿岛效应,又称绿洲效应。
四、沙漠化效应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时,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沙漠化。。由于地表植被层和由沙石组成的裸露地面二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相差很大(前者为15%~20%,后者为35%~40%)。当地表植被被破坏时,地面反射率明显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尽管沙石比热小,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增温强烈,但因空气中云量极少,大气逆辐射微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在缺少平流热量输入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热量平衡,空气盛行下沉运动,以压缩增温。由于下沉的气流十分干燥,缺乏降水,使得气候进一步变干,从而导致地表植被的进一步减少,形成沙漠化效应。
五、湖泊效应
在湖泊及其周围,由于湖泊与周围地区地面存在热容量差异,导致局地性大气环流和小气候的产生。当太阳照射时,由于湖面升温较之周围地面缓慢,大气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大气将湖面蒸发的水汽输送到周围地区形成降水,因而湖泊周围地区空气湿度较大,降水较多。
六、封冻效应
大洋表面因低温结冰而产生的种种环境效应叫做封冻效应。从理论上讲,大洋表面出现封冰现象将产生的效应包括:①阻断了洋流,影响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导致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冷;②增大了大洋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得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冷;③缓解了大洋水汽的蒸发,气候变得干燥;④隔断了水圈与大气圈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变换,海水含氧量减少,海洋生物生产率大大降低。
七、焚风效应
沿水平方向运行的气流遇到地形阻挡后,在山地迎风坡绝热爬升,大气中水汽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凝结成云,此后,大气按湿绝热递减率降温,逐渐形成降水,即地形雨。越过山顶后,在背风坡气流顺坡而下,大气按干绝热递减率下沉压缩升温,水汽难以凝结,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区。由于背风坡大气比较干燥,干绝热温度变化率比湿绝热温度变化率大,气温声速上升,形成沿着背风坡向下吹的既干且热的风,往往容易导致可燃物发生燃烧现象,叫做焚风效应。一般会引起山地背风坡森林发生火灾,对山地植被类型的形成及生态特征、土壤类型和形成都有一定影响。这种现象在我国西南峡谷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八、狭管效应
大气运行经过山间峡谷地带时,因风速加快、风力加大而引起的一系列地理环境效应,称为狭管效应。如冬季北方冷气流沿着西伯利亚山间南北纵列的谷地吹袭,风力加急形成烈风,加剧了严寒程度,使得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由于北临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加上近十年来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北方强冷空气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北方强冷空气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在这一区域引起狭管效应,使该地区成为目前中国北方强度最大的沙尘暴策源地。
‘贰’ 地理上都有些什么效应
一、温室效应
指各种温室气体(如CO2、N2O、CH4等)对地面长波辐射强烈吸收或散射回地面,从而使大气和地面增温的现象.温室效应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各种温室气体中,以CO2的温室效应最为显着.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不断增加;同时因人类对森林等绿色植物破坏日趋严重,使植物吸收、固定的CO2迅速减少,大气中的CO2含量明显上升.
模拟结果表明,当大气中CO2浓度加倍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会上升1.5℃~4.5℃.其中极地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幅度更可达5℃以上.
二、热岛效应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加之CO2的温室效应,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得城市宛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热岛效应”.当大范围的大气环流运动微弱时,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研究这种现象对城市规划建设卫星城和工业用地布局具有指导意义,一般会考虑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三、绿岛效应
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大,降水稀少.而沙漠中的绿洲地带,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植物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应增多;由于含水较多土壤的热容量比较大,加上蒸发、蒸腾作用对热量的调节,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明显变小.林地和草地的这种可以降低近地面温差、提高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通过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而产生的影响就叫绿岛效应,又称绿洲效应.
四、沙漠化效应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时,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沙漠化..由于地表植被层和由沙石组成的裸露地面二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相差很大(前者为15%~20%,后者为35%~40%).当地表植被被破坏时,地面反射率明显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尽管沙石比热小,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增温强烈,但因空气中云量极少,大气逆辐射微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在缺少平流热量输入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热量平衡,空气盛行下沉运动,以压缩增温.由于下沉的气流十分干燥,缺乏降水,使得气候进一步变干,从而导致地表植被的进一步减少,形成沙漠化效应.
五、湖泊效应
在湖泊及其周围,由于湖泊与周围地区地面存在热容量差异,导致局地性大气环流和小气候的产生.当太阳照射时,由于湖面升温较之周围地面缓慢,大气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大气将湖面蒸发的水汽输送到周围地区形成降水,因而湖泊周围地区空气湿度较大,降水较多.
六、封冻效应
大洋表面因低温结冰而产生的种种环境效应叫做封冻效应.从理论上讲,大洋表面出现封冰现象将产生的效应包括:①阻断了洋流,影响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导致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冷;②增大了大洋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得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冷;③缓解了大洋水汽的蒸发,气候变得干燥;④隔断了水圈与大气圈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变换,海水含氧量减少,海洋生物生产率大大降低.
七、焚风效应
沿水平方向运行的气流遇到地形阻挡后,在山地迎风坡绝热爬升,大气中水汽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凝结成云,此后,大气按湿绝热递减率降温,逐渐形成降水,即地形雨.越过山顶后,在背风坡气流顺坡而下,大气按干绝热递减率下沉压缩升温,水汽难以凝结,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区.由于背风坡大气比较干燥,干绝热温度变化率比湿绝热温度变化率大,气温声速上升,形成沿着背风坡向下吹的既干且热的风,往往容易导致可燃物发生燃烧现象,叫做焚风效应.一般会引起山地背风坡森林发生火灾,对山地植被类型的形成及生态特征、土壤类型和形成都有一定影响.这种现象在我国西南峡谷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八、狭管效应
大气运行经过山间峡谷地带时,因风速加快、风力加大而引起的一系列地理环境效应,称为狭管效应.如冬季北方冷气流沿着西伯利亚山间南北纵列的谷地吹袭,风力加急形成烈风,加剧了严寒程度,使得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由于北临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加上近十年来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北方强冷空气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北方强冷空气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在这一区域引起狭管效应,使该地区成为目前中国北方强度最大的沙尘暴策源地.
‘叁’ 地理 如何分析山顶是什么自然带
就是高山自然带的一种,一般高山自然带由下而上由于气温气候等因素影响基本上按灌木带草甸带荒漠带冰原带等,大体就是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分布带垂直分布化,具体到各个纬度各个海拔的山脉自然带分布又有所不同,如:
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赤道附近坦桑尼亚境内)
1000以下基带:热带雨林带;
1000—20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000—3000米:山地温带森林带;
3000—4000米:高山草甸带;
4 000—5 200米:高山寒漠带;
5 700米以上:高山永久积雪冰川带。
Ⅱ.台湾南部山地(热带)
500米以下基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
500—15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500—3000米: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 000—3 500米: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
3 500米以上:高山草甸带。
Ⅲ.武夷黄岗山(亚热带)
1000米以下(基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00—1400米:山地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400—1800米:山地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800—2158米:山地温带灌丛草甸带。
Ⅳ.长白山(温带)
600—1 600米(基带):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600—1800米:山地寒温针叶林带;
1800—2000米:山地寒冷矮曲(岳桦)林带;
2000米以上:山地寒冻苔原带。
从以上几个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状况可以知道;山地所
处的纬度愈低,山地海拔高度愈高,山地垂直自然带愈复杂;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带,水热条件湿热,所以山麓自然带即基带,属于赤道雨林带(即热带雨林带);长白山处于温带湿润地带,所以基带是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地形情况很复杂,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相对高度很大,又处于热带边缘,所以垂直带非常复杂而相当完整;北坡相对高度不大,北坡坡麓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所以垂直自然带比较简单,
1、垂直带谱问题:
(1)基带(2)自然带的数量(3)自然带的排列规律(4)山地两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
2、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
(1)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
一般同一山体的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2)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
A、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的分布上限比背风坡高。如庐山。
B、从降水与蒸发综合考虑,如黄土高原:阳坡降水大与阴坡,但阳坡蒸发也大于阴坡,综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因此阳坡森林分布上限比阴坡低。
(3)具体山地要具体分析其水、热的综合状况,看是热量起了主导作用还是水分(不是降水)起了主导作用。
3、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
(1)一般距海越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上升;其理由有:干旱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并由此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2)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降低
‘肆’ 山顶效应是什么
您好,你说的是顶峰效应吧,
在成功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滞留于成功顶峰体验而引发令人遗憾结局的现象,称之为顶峰效应。一个人的成功并非随着他的知识增多、经验丰富、能力增加、素质提高而不断取得成功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大多呈现出一个倒 U 型的关系,也就是与人的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在 30 至 50 岁时是最佳的成功时期,当然这当中有个性差异,也有成功界定之差异。这里所言的成功主要是指事业上的成功。事业上成功者各行各业都有,成为“顶峰霸主”者也不少,但许多人都因为未重视顶峰效应的消极作用,而身败名裂,从顶峰上摔了下来,使得本来在公众中美好的形象一下丧失殆尽。这不得不值得深思。
‘伍’ 半山腰理论及山顶理论是什么
基本的道理,就是中国登山队攀登完高峰后【中国股市2245决不是珠峰,妥善解决完问题,2010年之后涨到5000点甚至一万点我都相信】,从北京走的还会回到北京大本营,然后还要经过漫长训练才会攀登更高的高峰,决不可能在下山途中的2000多米搭一营地生活一辈子,当然下山途中还是有很多营地、供队员下山累了进行短暂休息用,这就是每次大盘跌累了出现反弹的原因,但注意队员每一次的营地休息都是为了更好的下山,不是为了再次上山,因为趋势已经改变,登山任务已完成,队员在西山坡,想的是快点回到大本营,然后回家见老母及妻儿,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通的。
半山腰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能让你不犯大错误,准确认识到股票本质,一句话半山腰的股票形成中期底部难。大盘在半山腰千三左右折腾几年,最后哗啦啦;只有一些极特殊的少数股票除外。
山顶理论:1.所谓的山顶其实就是新高。2.研究山顶理论的关键点是新高后的平台分析投机就是寻找确定性有人说是概率大小。3.所谓的平台其实是一个箱体平台,箱体中的介入点很明确。4.高位的运作时间短,说明将来还要运做。5.时间也是最重要的参数,数字游戏不能有太多的财富概念。6.做票其实是对确定性的把握,散户还要多看盘面机构不作为的话,机构是很难盈利的。7.我认为最好的操作方式就是上升途中的回调点。8.量的分析不可或缺的,性高出的量必须要和形态结合考虑,分析的重点是关键点的量能分析。9.大资金的破绽在盘口,主力也有真实的一面,他真实了,就是他做错了。
‘陆’ 山峰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山峰形成原因)
1、高山之巅经常出现什么自然现象?。
2、高山之巅经常能看到什么自然现象。
3、高山之巅有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4、高山之巅经常出现什么景象。
1.高山之巅经常出现极光、流星雨、彩虹、云雾等自然现象。
2.高山之巅指的是山的最高峰的最高处,通常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顶形成的云层也比较厚,无论是阳光照射还是雨后,空气中的冰晶比较稳定,相对来说更容易形成多种自然现象。
‘柒’ 求地理中的一些效应解析,如雨岛效应、焚风效应、雨伞效应,还有其他的类似地理现象的解释,谢谢了!
焚风效应:气流遇山地阻挡,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气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坡下降,并按干绝热升温,因此,背风坡降水少,这就是焚风效应。
雨岛效应:在城区,由于大气环流较弱,由城市热岛环流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发展。再加上城区下垫面粗糙度大,能够延长降水时间。这就是城市的雨岛效应。
混浊岛效应: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凝结核比郊区多,造成城区低空的热力环流比较强,因此其阴天数比郊区多。
热岛效应:城市气温比其四周郊区高的现象。
‘捌’ 一个地理题的答案有句话看不懂
因为是山顶,大气稀少,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多,(太阳暖大地)地面增温向外辐射,所以地面辐射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大气接受地面辐射增温。但由于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因为近地面大气层,随海拔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将降低0.6摄氏度。
注意辐射和气温不是同一个概念。你有点混淆。况且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多样的。
‘玖’ 山顶效应雾林分布原因
山地特殊环境影晌(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
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氕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
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白西向东降低)。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白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士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