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大同盆地为什么地理重要

大同盆地为什么地理重要

发布时间:2022-12-21 14:53:34

㈠ 大同盆地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包括大同市、大同县、怀仁县、山阴县、应县、浑源县、朔州市等7个县(市),平原区总面积约为7440km2

一、自然地理条件

1.气候

大同盆地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多风沙,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6.5~7.5℃,历年最高气温为38.3℃,最低气温为-37.3℃,无霜期120~140d,最大冻土深度为1.0~1.8m,平均风速3.0m/s,最大风速可达14~16m/s。

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3~414mm,周边山区多于盆地中央。只有浑源县和朔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mm,其余地区均小于400mm。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有减少趋势。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夏季(6~9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74%~79%;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春季(3~5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5%左右;秋季(10~11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

本区多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7倍,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883mm,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为怀仁县和山阴县,大于2000mm。冬春两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0~21倍,冬、春两季较为干旱,春旱突出。

2.水文

本区河流属海河水系,桑干河为主要河流,支流有恢河、黄水河、十里河、御河、浑河。桑干河发源于宁武管涔山之天池,由阳方口入盆地流经朔城区、山阴、应县、怀仁、大同至阳高出省境,入河北,注入永定河,干流长221km。

桑干河是盆地内地下水的排泄通道之一,径流量年内分配极度不均,为典型的夏雨型特征,洪水暴涨暴落,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7~8月,最小流量一般在5~6月,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十分显着。据桑干河东榆林水文站资料,最大月流量为62.9m3/s,最小为0;桑干河固定桥站最大月流量为78.8m3/s,最小为0。

3.地貌

大同盆地四周群山环抱,西南为管涔山,西边为洪涛山、七峰山,东北至西南依次为六陵山、恒山、馒头山,以馒头山最高,海拔2426m。盆地内地形平坦开阔,西南高,北东低,海拔为950~1100m。盆地两侧山前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洪积扇,组成山前倾斜平原,盆地中部为冲积平原。盆地总体呈NE-SW向展布,长约180km,最宽处为48km,最窄处仅有15km。山前倾斜平原坡度为3°~15°,向盆地倾斜,高程为1000~1200m;桑干河穿过盆地,冲积平原区位于盆地中部,地势平坦,坡度1°~3°,向河流倾斜,高程为950~1100m。

二、地层、构造

大同盆地是在中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的新生代地堑型断陷盆地,NE向、EW向和SN向断裂分别构成盆地边界。见图3-4-6。

图3-4-6 大同盆地构造略图(据韩颖等,2006)

(一)断裂

1.盆地边界断裂

(1)口泉断裂带

口泉断裂是大同盆地西部边界断裂,总体走向NE30°,南起山阴上神泉,经怀仁县大峪口、鹅毛口、大同市口泉,北到镇川堡一带,长约100km,影响带宽2~3km,断距1500~2000m,属活动基底断裂,新生代以来仍有活动。中生代,该断裂由一系列雁行状排列的逆冲断层组成,走向NE。新生代后,转换为张性断裂。

(2)新广武东山前断裂

是大同盆地与东南部山区之间的边界断裂,走向NE65°。

(3)大同县北部EW向断裂

为大同盆地北部边界断裂,EW走向,西起大同市,经阁老山,向东至河北省界,长60km,北部山区上升,南部山区下降,断裂带附近有新生代玄武岩喷出。

(4)担水沟断层

西起白家窑,东至大夫庄,长38km,为一走向近EW的正断层,倾向南,倾角60°~70°,两盘落差大于300m,东端落差较小,为100~150m。下磨石沟、大平易担水沟一带断层面清晰,破碎带宽约5m,可见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经历多期活动。

(5)应县东部近SN向断裂

走向NW350°,长30km,为浑源浅凹与后所凹陷之间的分界断裂。

(6)马邑断层

自大夫庄到神武贯穿朔州盆地南北,长约48km,走向NE18°,为正断层,倾向东,倾角大于60°。断层西盘基岩埋深小于300m,东盘基岩埋深大于500m。断层南段的南榆林一带基岩埋深大于1000m。为一阶梯状断层组。断层两盘富水性有明显差异,构成了神头泉域的东界。

2.盆地内部主要断裂

(1)大同-怀仁断裂

走向NE30°~40°,北起长城,南到郭家窑,延长120km,为怀仁凹陷与黄花梁陷隆之间的控制性断裂,属正断层,东盘上升,西盘下降,断距约100~200m。

(2)大同-郑庄-山阴断裂

走向N40°~55°E,北起天镇,南到山阴,延长170km,为黄花梁陷隆与后所凹陷之间的控制性断裂,属正断层,西盘上升,东盘下降,断距300~800m。

(3)东后子口-应县北-滋润断裂

走向NE40°~50°,北起黎峪,经东后子口—米家窑—边耀—应县北—山阴旧城南—豆庄至滋润,长120km。边耀以北为东部山区与盆地的分界断裂,边耀-滋润段为后所凹陷内部的断裂。

(二)褶皱

褶皱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的西部,主要有:云岗-黑流水向斜,走向NE45°,长30km,为侏罗系煤盆地;酸茨河-史家屯-平鲁向斜,走向NE50°,长105km,为石炭-二叠系煤盆地,两翼不对称,东翼倾角20°~30°,西翼倾角10°;马营背斜,走向NW320°~350°,北起吴马营,南到花疙坨,长约12km,两翼不对称,西翼倾角30°,东翼倾角15°;朔县向斜,隐伏于新生界之下,轴向SN,在西部贯穿朔州盆地,呈S形展布,北起下团堡,南至阳方口,长约28km,向斜南端被王万庄断层所截。

(三)地层

盆地周边山区,主要出露太古宇桑干群和五台群变质岩系、中-新元古界长城系和蓟县系灰白色燧石条带与灰白—浅灰红色巨厚层状白云岩,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厚层灰岩,以及石炭系—侏罗系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煤系地层。

新生代地层分述如下:

1.新近系

(1)保德组(N2b)

以火山喷发玄武岩沉积为特征,主要发育在大同盆地内,盆地边缘及丘陵地带零星出露。主要为灰色、灰紫及灰黑色橄榄玄武岩,呈致密块状和气孔状,少数角砾状,具杏仁构造。玄武岩出露厚度一般为40~120m,在镇川堡村西寺儿梁一带,可达150m左右。盆地边缘,零星出露“保德红土”,多为褐紫、棕黄、棕红色含砾粘土、粉质粘土,夹零星或层状钙质结核和砂砾石层及砾石层。厚5~10m。

盆地内以湖相沉积为主,岩性为灰绿色砂泥岩互层,夹淤泥层和泥灰岩。在应县、山阴和镇川堡附近常见玄武岩夹层。湖相地层厚度变化较大,为5~100m,在凹陷中心厚度可达370m以上。

(2)静乐组(N2j)

分布于盆地内,盆地边缘丘陵地带有零星分布和出露,岩性主要为紫红、深红色或深棕红色的粘土,夹层状钙质结核,底部有砾石层或砂砾石层透镜体,厚5~20m。

盆地中的隆起带,岩性多为棕黄、棕红及褐色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与层数不等、厚度不等的砂层、砂砾层及砾石层。埋深100~200m,厚10~40m。

2.第四系

(1)下更新统

泥河湾组(Q1n):盆地内广为发育,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岩性为灰绿色、杂色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及砂层、砂砾或砾石层,常夹富钙粘土、泥灰岩、淤泥层或泥炭层。盆地中心厚度为200~400m,盆地边缘厚度为30~100m。

(2)中更新统

离石组(Q2l):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广泛出露,主要为离石黄土,为灰黄、棕黄色粉土、粉质粘土,夹2~5层棕红色古土壤及钙质结核层,底部或下部砾石层分布不稳定。厚度一般为5~20m,个别地段可达30~40m。盆地内,为河湖相沉积,岩性为棕褐色砂层、砂砾石及砾石层,常夹灰绿色砂、泥岩。厚度为10~50m。

(3)上更新统

许家窑组(Q3x):广布于大同盆地内及盆地边缘。盆地边缘为桑干河、南洋河及其主要支流冲积物,组成河流Ⅲ级阶地以及Ⅱ级阶地底部,岩性为灰黄、棕黄及灰褐色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及砂层、砂砾层或砾石层;盆地内,夹有数层灰绿色砂、泥层、富钙质及富炭质粉质粘土薄层,在大同火山群分布区,湖相沉积层中上部夹大同期玄武岩。盆地边缘,所见厚度为5~30m,在盆地内为10~50m。自盆地边缘至盆地内,灰绿色砂泥层增多,单层厚度加大。

马兰组(Q3m):马兰黄土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为灰黄色、浅黄色粉土,均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大孔隙发育。局部地区下部夹有一层棕黄—浅棕红色古土壤。厚2~20m。

峙峪组(Q3s):分布广泛,为桑干河及南洋河冲积物,组成Ⅱ级阶地。具二元结构,上部岩性主要为灰黄、浅棕、棕黄及浅褐等色调的粉土、粉质粘土,下部为砂、砂砾石层。平原区为河湖相沉积,岩性为灰绿色砂泥层,夹有灰白色薄层状泥灰岩或黑色泥炭层。水平层理清晰,厚5~30m。

(4)全新统

为现代冲洪积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砂层、砂砾层及砾石层。在桑干河、南洋河及其他较大支流沿岸形成Ⅰ级阶地。

三、盆地发展史

大同断陷盆地是汾渭地堑的一部分,位于盆地的北端,是在中生代NE向褶皱构造基底上发育的新生代盆地。见图3-4-7。

图3-4-7 桑干河新裂陷地质构造剖面(据山西省地质石油普查队资料,1980)

古近纪,在NW-SE向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NE向、NNE向和NEE向3组断裂拉张,有的断裂深达上地幔,引发玄武岩喷发,形成大量繁峙期玄武岩,沿这些断裂发生断块陷落,盆地开始形成。

新近纪,盆地进入裂陷期,盆地不断张裂、沉陷,形成湖盆,沉积了数百米厚的保德组和静乐组河湖相地层。早期,玄武岩喷发强烈,形成大量的黄花岭期玄武岩,分布于保德组湖相地层中;晚期,火山活动减弱,古气候变得温凉、潮湿,形成了静乐组以棕黄、棕红及褐色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为特征的河湖相地层。

早更新世,盆地进入拗陷期,气候温湿,湖盆面积扩大,大部分地区为水体覆盖,湖泊发育鼎盛,形成泥河湾组河湖相沉积。早更新世末至中更新世,盆地停止沉降,转为抬升,湖泊进入收缩期,气候变得干冷,水体范围逐渐缩小,水体出现咸化。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气候由温凉变为干冷,蒸发强烈,湖泊萎缩,统一的大湖分解为数个小湖,湖水逐渐咸化,最后消亡。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气候比较温润,桑干河切穿湖盆,盆地以冲洪积相沉积为主,局部地区还有火山喷发,形成大同火山群。

盆地形成发展的历程中,不同时期的沉积物分别形成了保德组、静乐组深层承压含水岩组、泥河湾组承压含水岩组以及许家窑组和峙峪组潜水-微承压含水岩组。

四、地下水系统

1.岩溶含水系统

区内朔州的洪涛山和鲁县大面积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构成岩溶含水系统,其底界为寒武系下统的页岩,朔州的神头泉群是岩溶水天然集中排泄带。

神头泉是山西着名的岩溶大泉之一,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盆地北缘、洪涛山南坡,泉域总面积4950km2,是以平鲁向斜为主体构成的巨大岩溶储水构造,NE-SW向的洪涛山山前大断裂与NWW向担水沟断层的次级断裂相交,形成阻水构造,上升成泉。大泉排泄点分布在源子河洪积扇的中上部5km2范围内,共有大小100多个泉点,多年平均总流量为8690L/s。小平易以西至下窑沟、马关河一带隐伏岩溶发育,岩溶地下水丰富,单井出水量为8000~27000m3/d。

朔州盆地内,近SN向和NE向断层较发育,是泉域南部神池、宁武一带奥陶系岩溶水排向神头泉的通道。该区岩溶水承压水头较高,东侧水磨头福善庄700~900m深的钻孔揭露中寒武统和下奥陶统的岩溶水水头高出地面2m左右,自流量可达60m3/h。

2.玄武岩裂隙-孔隙含水系统

新生代玄武岩多期喷发,其中大同期橄榄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气孔较多,形成玄武岩裂隙-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大同以东的火山群、桑干河沿岸、山阴的黄花梁等地及大同县桑干河北岸、大同火山群周围地区。第四纪玄武岩形成大面积缓坡低台地,在一些浅沟和桑干河岸边有泉水出露,流量一般1L/s左右,单井涌水量可达500~1000m3/d。盆地中部黄花梁周边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单井出水量为500m3/d。玄武岩裂隙-孔隙水水质较好,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小于0.5g/L。

3.基岩裂隙含水系统

区内基岩裂隙含水系统主要由构造裂隙、风化裂隙网络组成,由于降水稀少,补给不足,富水性较弱。如泉口断裂鹅毛口段,断裂带两侧主要为碎屑岩,在鹅毛口沟内3km处深420.63m的勘探孔不同层位抽水试验表明:二叠系降深120余米,涌水量仅1.2m3/d;石炭系抽水降深150多米,涌水量为5.4m3/d;奥陶系抽水降深25m,涌水量仅为16m3/d。

4.第四系孔隙含水系统

大同盆地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厚数百米,在凹陷处可达1000~1500m。盆地边缘山前地带主要为冲洪积相砂卵砾石层,构成潜水含水系统;向盆地中心逐渐相变为河湖相砂、泥互层,成为承压含水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区内中、上更新统洪积、冲积砂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厚50~100m。

(1)潜水含水系统

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山前倾斜平原,较大河流形成的倾斜平原由粗大的卵石、砾石组成,厚度大,渗透性好,储水空间大,直接接受河流渗漏补给,水量充沛,尤其是洪积扇轴部富水性强,单井出水量可达10000m3/d,是区内最富水地带之一,已成为城镇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可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

恒山山前潜水含水子系统:分布在恒山山前倾斜平原,受山前大断裂控制形成大小相连的30多个洪积扇,含水层岩性为卵砾石和砂层,厚30~80m,富水性强,单井出水量在1500~2000m3/d以上,个别地段达3000~8000m3/d。洪积扇边缘和扇间洼地富水性较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0m3/d。新、旧广武、马兰峪、茹越、大小石峪和北楼口洪积扇等上游轴部水位埋深10~60m,单井出水量为3000m3/d左右。王千庄、唐峪河和凌云口洪积扇单井出水量可达3000~8000m3/d。

雷公山-七峰山山前潜水含水子系统:由十里河、口泉河、鹅毛口河及大小峪口5个洪积扇组成,其中十里河洪积扇最大,面积40km2,下游与御河冲积层相交重叠。口泉、鹅毛口和大峪口洪积扇面积约20~30km2。洪积扇轴部中、粗砂和砾石层发育,地下水较丰富,100~150m内含水层有数至十数层,厚15~60m,单井出水量1000m3/d左右,较富地区可达1500~2000m3/d。

朔州源子河潜水含水子系统:分布在朔州市源子河的洪积扇,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层,厚30~70m,水位埋深20~38m,受隐伏岩溶水的顶托补给,地下水丰富,单井出水量为1500~3000m3/d。

(2)潜水-承压含水系统

分布在大同盆地中部,沿桑干河、黄水河一带分布。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

上部潜水:为冲积、淤积的亚砂土、亚粘土,10~30m以下以湖相杂色黏性土堆积为主,夹中、细砂或粉砂层,厚5~10m,在洪积倾斜平原与冲湖积平原过渡带或古河道厚度可达15~20m。潜水位埋深很浅,多为2~3m,蒸发浓缩作用强烈,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盐渍化面积占平原面积的25%~30%。

下部承压水:平原地区30~50m以下为承压水,局部自流。含水层主要为泥河湾组和中晚更新世河湖相砂层、粉细砂层,含水岩组厚50~100m,单井涌水量为500~1500m3/d,矿化度为1~3g/L,在山阴合盛堡、大虫堡等地,氟离子含量较高。

五、地下水循环

大同盆地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主要受水文地质、地貌条件及气象、水文等因素的影响。

1.地下水的补给

盆地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入渗、河流渗漏补给、山区基岩的侧向补给。

山前倾斜平原潜水含水系统是区内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其补给主要来自河流渗漏补给、大气降水入渗和山区基岩的侧向补给。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位埋藏浅,水力坡度适中,水交替积极,富水性强,水质好,地下径流向盆地中心汇集。

盆地中心的冲湖积平原,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入渗、侧向径流补给和灌溉回渗,地下径流滞缓。

2.地下水径流

桑干河及其支流横贯全区,是盆地的侵蚀基准面,地下水运动状况基本受其控制。地下水由洪积倾斜平原向盆地中心运动,到盆地中心,含水介质颗粒变细,水力坡度变缓,地下水流呈现滞流状态,缓慢地向桑干河排泄。

3.地下水排泄

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蒸发和地下径流排泄。洪积倾斜平原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位埋藏浅,单井涌水量大,水质好,易于开采,人工取水成为地下水重要的排泄方式,有些地段长期过量开采,引起大面积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如大同市大量开采西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御河沿岸漫滩阶地地下水(采水量达31×104m3/d),使地下水位普遍下降,成为区域性下降漏斗,仅大同市就有城西、城南、城北古店-白马城和御河铁路桥4个地下水降落漏斗。

蒸发主要出现在盆地中部的冲湖积平原,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流滞缓,地下水水位埋深多为2~3m,潜水蒸发成为主要排泄方式。

冲湖积平原一部分地下水向人工排水渠系和桑干河系排泄。

六、地下水化学特征

1.浅层地下水

大同盆地浅层孔隙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环带状分布,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HCO3·SO4型→HCO3·SO4·Cl型和·SO4·Cl型演化。水化学作用依次为溶滤型、径流型和蒸发型。

山前倾斜平原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河流渗漏和基岩山区侧向补给,水交替积极,以溶滤作用为主。由冲洪积扇顶部到边缘,大多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为0.2~0.5g/L。

盆地中部冲湖积平原地形平缓,地下水埋深小,以蒸发排泄为主,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型→HCO3·Cl型→Cl·HCO3型→Cl·SO4型,为矿化度大于1.0g/L的微咸水,部分地区为矿化度大于5g/L的咸水。

2.中深层地下水

从山前倾斜平原上部到边缘,水化学类型变化依次为HCO3-Ca型,HCO3-Ca·Mg型和HCO3-Ca·Mg·Na型,矿化度为0.23~0.71g/L。朔州神头一带,受下伏神头泉岩溶水顶托补给,水质较好,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为0.35g/L。部分地区受煤系地层影响,出现HCO3·SO4型水,矿化度也较高。

冲湖积平原,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型、HCO3·SO4·Cl型、HCO3·Cl型和SO4·Cl型,局部出现Cl·SO4型和Cl·HCO3型。矿化度为1~3g/L的微咸水。

七、地下水资源

据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山西六大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报告(2006),大同盆地第四系孔隙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7.17×108m3/a。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2.53×108m3/a,侧向补给量为3.13×108m3/a,河流渗漏补给量为0.596×108m3/a,渠系渗漏补给量为0.363×108m3/a,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量为0.12×108m3/a,地下水灌溉入渗补给量为0.432×108m3/a。

㈡ 山西省大同市地理位置重要性

大同最早为代京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着;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着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㈢ 关于大同的历史

大同,在大禹划分九州的时代,是属于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边界,离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华夏族与北狄的交接地带。等到商朝的时候,商朝开国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区,分封了一个国家,叫代国,他跟商朝王室一样,姓子。

代国的历史从商朝初年一直到战国初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国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领地,史书记载,这些部落有东胡、林胡、娄烦等几个不同的民族。等到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灭亡了代国,其领土就跟这些游牧名族接壤,经常受到他们的侵扰。

不久,赵国就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凭借这支部队,赵国军队将东胡,林胡,娄烦这个几个民族从大同地区驱逐了出去,并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三个郡,云中郡、雁门郡和代郡,并建立了大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平城。后来,赵武灵王的墓也建在了大同下面的灵丘县。

西汉初年,刚刚建立汉朝的汉高祖刘邦在大同白登山,被匈奴冒顿单于四十万骑兵,围困了七天七夜。据说,最后靠陈平献美人计而逃脱。从此,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七十多年,汉朝和匈奴一直是以和亲政策为主。

等到汉武帝时期,大同是边关重地,飞将军李广也长期在大同一代同匈奴作战。

大同,在大禹划分九州的时代,是属于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边界,离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华夏族与北狄的交接地带。等到商朝的时候,商朝开国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区,分封了一个国家,叫代国,他跟商朝王室一样,姓子。

代国的历史从商朝初年一直到战国初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国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领地,史书记载,这些部落有东胡、林胡、娄烦等几个不同的民族。

正是由于大同是山西北部难得的一块平原,而且又紧靠游牧民族所占据的蒙古高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门户。所以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

等到三国时期,这里重新被游牧民族乌桓和鲜卑占领,平城逐渐成为废墟。等到南北朝时期,蒙古高原上的鲜卑族逐渐强大起来了。他们建立了北魏王朝,他们在汉代遗址之上,重新修建了平城。公元398年,北魏帝国正式迁都平城,大同开始了他作都城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情,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大融合的一段时期,也是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大融合的一段时期。大同作为北魏帝国的首都,见证了一段历史。

在辽代,大同作为这里的地名被正式确定下来,一直到现在。看来,游牧民族对大同世界,也是非常的向往。

明代,大同终于又回归汉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但也意味着,他又成为边塞之地,杀戮的战场。更重要的是,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这里成为保卫北京最重要的军事重症,将会承担更多的冲击。

1453年,蒙古大军入侵大同,皇帝明英宗帅50万大军御驾亲征,如同汉高祖一样,又被包围了。但这一次,他没有刘邦那样幸运能够逃脱,而是全军覆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俘虏皇帝之一。

明代,大同对北京太重要了,所以这里留下了坚固的城墙。城墙的夯土是如此的结实,以至于建国后一直没有拆除完毕。当城墙砖被后人渐渐拿去建房子之后,就剩下黄黄的土墙了。

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多年,曾经让大同的市容大受影响。近年来,大同重新维修了城墙,加添城墙砖,重修城楼,让大同城墙的雄姿重现于世。

(3)大同盆地为什么地理重要扩展阅读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北的采凉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朔州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着;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

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着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㈣ 大同的地理位置、历史、雅称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1-2]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3]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着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3]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3]
大同这座有着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城市,历经多年的投资与建设,城市绿化与园林覆盖取得明显效果。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㈤ 大同巿地理位置、地形概况、气侯情况、着名景点、主要物产

大同市位于省境北部,介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大同盆地的中心。为山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晋、冀、蒙三省(区)和山西省北部各县的交通枢纽,为山西省北部门户,自古就是军重重镇和战略要地。
全市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总人口298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城区迎宾西路。邮编:037008。代码:140200。区号:0352。

大同市辖4个市辖区、7个县。即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4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塞上古城大同,是我国北方的历史文化名城,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旧时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属冀州、并州。战国末期开始置郡没治,公元前三世纪,大同已建城池,赵之名将李牧修筑烽火台及部分长城。西汉初,大同称平城县属雁门那。公元 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大同),建都达96年之久。在此期间,大同曾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宫室、宗庙上百座,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就是这一时期开凿的。北齐天保七年改称恒安镇,北周置云中县,隋改为云内县属冀州郡。唐初名定襄县和云中县,属云州治天宝初为大同军治。辽重熙十七年始置大同县,为辽金陪都称西京,至元二年云中县并入大同县。明、清两件皆设大同府。1949年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管辖,1952年划归山西省。1993年 7月原雁北地区撤销,左云、大同县、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等原雁北地区所属部分县,统划大同市所辖。

该市三面环山,御河纵贯南北。中部、南部是广阔的平川(大同盆地),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山区可分为南、中、北三段。南部山区山势险峻,主峰塔儿山海拔1714米。大同煤田主要分布在这里。中部山区,最高峰为大钟山,海拔1417米,是大同中部制高点。北部山区群山交错,为深坡陡,最高峰银星山海拔1565米,野孤岭海拔1201米,与东南部马铺山构成大同北部门户,也是京包铁路咽喉。西北部丘陵、山地交错,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境内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淤泥河。雨季河水暴涨,平时水量极小。较大水库有赵家窑水库、石家寨水库。城区和矿区水源充足,山区部分乡村饮水困难。该市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年均气温6.4度,一月均温--11.8度,七月均温21.9度,年均降雨量 400O毫米左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 125天左右。

全市现有耕地801.7万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一。主要种植谷子、玉米、薯类、小麦、该麦、葫麻、蔬菜等。由于市域内多丘陵山地,无霜期短,雨量稀少,故农业不甚发达。

该市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石墨等。其中尤以煤炭储量为最,且煤质好、热量大,是优良的动力用煤,素称“工业细粮”。着名的“大同煤田”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主要煤田之一,可供动力、炼焦、化工、民用。全市主要工业行业有煤炭、电力、机械、建材、化工等。大同矿务局年产原煤3000万吨以上,占全市原煤产量的四分之三,居全国之首。此外山西柴油机厂、大同水泥厂、大同机车厂等都是规模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营骨干企业。大同西部云岗沟内的四台沟矿,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特大型矿井,年产原煤 500万吨。大同二电厂是京、津、唐地区城市供电基地之一。

大同境内交通发达,该市地处同蒲、京包、大秦铁路的交会处,为晋、冀、蒙三省(区)的交通中心,也是由北京经乌兰巴托至莫斯科的国际铁路线的重要联运站。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重载运煤铁路专用线,并有口泉和云冈两条支线,连通市区和各主要煤矿。大同现有对外公路七条,分别和北京、包头、太原、繁峙、保定、左云、丰镇相通。另有至塘沽的大塘公路正在建设。境内还有县级和乡镇级公路多条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大同市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古迹众多。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云冈石窟;善化寺;上、下华严寺等。
大同市行政区划
大同市面积14176平方千米,人口298万(2003年)。
城区 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037008。区人民政府驻迎宾西路30号。
矿区 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44万。邮政编码037001。区人民政府驻新平旺同泉西路248号。
南郊区 面积 96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037001。区人民政府驻五一路。
新荣区 面积1006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037002。
阳高县 面积1678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0381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天镇县 面积1635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38200。县人民政府驻玉泉镇。
广灵县 面积1283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037500。县人民政府驻壶泉镇。
灵丘县 面积2720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034400。县人民政府驻武灵镇。
浑源县 面积1965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037400。县人民政府驻永安镇。
左云县 面积1314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37100。县人民政府驻云兴镇。
大同县 面积150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037300。县人民政府驻西坪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大同市城区

城区位于大同市中心,东邻御河,西衔南郊区马军营、平旺乡,南接南郊区的东河河、时庄乡,北达南郊区的白马城、安家小村乡。总面积46.129平方千米。总人口60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迎宾西路30号。邮编:037008。代码:140202。区号:0352。

城区辖14个街道:南关街道、北关街道、东街街道、西街街道、南街街道、北街街道、新建南路街道、新建北路街道、大庆路街道、新华街街道、西花园街道、老平旺街道、向阳里街道、振华南街街道。
大同市矿区

矿区位于大同市西南部。总面积62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新平旺同泉西路248号。邮编:037001。代码:140203。区号:0352。

矿区辖24个街道:新胜街道、新平旺街道、煤峪口街道、永定庄街道、同家梁街道、四老沟街道、忻州窑街道、白洞街道、雁崖街道、挖金湾街道、晋华宫街道、马脊梁街道、大斗沟街道、王村街道、姜家湾街道、新泉路街道、民胜街道、口泉街道、马口街道、燕子山街道、杏儿沟街道、青磁窑街道、平泉路街道、四台沟街道。

解放初期矿区为大同市第五区。1950年3月第五区撤销,改为“口泉矿区办事处”。1951年4月改名为“口泉矿区人民政府”。1954月5月,口泉矿区改称口泉区,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还与城区、郊区共管27个乡134个村。1958年,大同市划归雁北专署领导,口泉区与城区、郊区、古城区、怀仁区、云冈区共管24个公社601个自然村。1965年,大同市从雁北划出,大同、怀仁两县划归雁北,城区、口泉区共辖13个公社182个村划归大同市。1966年5月,将城区、口泉区所辖农业区域划出,成立郊区,口泉区转以城镇工作为中心。1970年10月,大同市划归雁北领导,全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北郊四个行政区。矿区隶属大同矿务局和大同市双重领导。1979年口泉镇、马口街道及南郊区管辖的部分工业企业划归矿区,同时改变“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矿区脱离与大同矿务局的隶属关系。1980年2月,矿区直属大同市领导,形成了矿区与南郊区交错的格局。
大同市南郊区

南郊区东邻大同县,南连怀仁县,西接左云县,北与新荣区毗连。总面积966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五一路,邮编:030001。代码:140211。区号:0352。

南郊区辖3个镇、7个乡:古店镇、高山镇、云冈镇、口泉乡、新旺乡、水泊寺乡、马军营乡、西韩岭乡、平旺乡、鸦儿崖乡。

古店镇
辖:古店村、北宋庄村、圣水沟村、马站村、北羊坊村、山底村、孤山村、北榆涧村、窨子沟村、赵家窑村等。
高山镇
辖:小窑头村、罗家辛窑村、段家小村、南信庄村、南辛村、峰子涧村、马脊梁村、枯树村、东店湾村、燕子山村、桃柏沟村、白塘子村、小蒜沟村、黄土沟村、窑洞村、南沟村、万家嘴村、辛庄村、南羊路村、北羊路村、碾子沟村、高山村、业家村、上碗沟村、张家湾村、二台村等。
云冈镇
辖:云冈村、吴官屯村、姜家湾村、白庙村、大南沟村、三道沟村、荣华皂村、刘官庄村、兴旺庄村、栗庄村、石头村、张寺窑村、校尉屯村、竹林寺村、麻村村、水泉村、榆涧村、红墙村等。
口泉乡
辖:口泉村、回去村、同家梁村、银塘沟村、曹家窑村、四老沟村、郑家岭村、白洞村、永定庄村、里南沟村、店村村、韩家窑村、赵家小村、米庄村、落里湾村、大路辛庄村、辛寨村、堡子店村、墙框堡村、苏庄村、西房子村、高庄村、甘河村、西万庄村、下窝寨村、郊城村、上窝寨村、羊坊村、榆林村、杨家窑村、小营村、张留庄村、郝庄村、五法村、窑子坡村等。
新旺乡
辖:五爱村、永久村、解放村、新华村、先锋村、和平村、新民村、永宁村、新旺村、新中村、红旗村、新泉村、新胜村等。
水泊寺乡
辖:水泊寺村、石家寨村、泗庄村、海力村、肖家寨村、东坟村、西坟村、牛庄村、燕庄村、泉寺头村、金家湾村、马家小村、梓家村、古城村、马家堡村、曹夫楼村、齐家坡村、小南头村、寺儿村、沙岭村、艾庄村、塔儿村、西谷庄村、东王庄村、西王庄村等。
马军营乡
辖:马军营村、小站村、五里店村、宋庄村、阳合坡村、上皇庄村、下皇庄村、安家小村、小石子村、白马城村、陈庄村、田村村、东河河村、西河河村、智家堡村、周家店村、房子村、新添堡村、十里铺村、十里店村、西水磨村等。
西韩岭乡
辖:西韩岭村、东韩岭村、东肖河村、小太村、肥村村、太善村、马辛庄村、魏辛庄村、仝家湾村、茶坊村、北村村、南村村、南湾村、高店村、谢店村、要庄村、冯庄村等。
平旺乡
辖:平旺村、拖皮村、王家园村、时庄村、马营村、三井村、煤峪口村、石岩庄村、忻州窑村、大北沟村等。
鸦儿崖乡
辖:鸦儿崖村、常流水村、魏家沟村、马林涧村、乔村村、兴胜沟村、双井沟村、盘道村、高驼村、黑流水村、王村村、红糜沟村、官窑村、老窑沟村等。

大同市南郊区于1970年10月成立,因区政府驻地在大同市西南,且辖区土地又以市郊南部为最广,故名南郊区。1949年5月大同解放后,初期市郊及邻近厂矿、村庄分属一、二、三、四、五区和矿区管辖。1952年改为城区、口泉区、郊区管辖。1958年后,又分属城区、口泉区、郊区、古城区、怀仁区、云冈区管辖。1966年5月,成立大同市郊区,以市级农业系统各局和城区、口泉区的农村部分为行政区域。1970年10月,撤销郊区,成立南郊区。
大同市新荣区
新荣区北靠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南接南郊区,东邻阳高县、大同县,西连左云县。总面积1006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30002。代码:140212。区号:0352。

新荣区辖1个镇、6个乡:新荣镇、破鲁堡乡、郭家窑乡、花园湾屯乡、西村乡、上深涧乡、堡子湾乡。

新荣镇
辖:辛窑村、上甘沟村、新胜沟村、里场沟村、外场沟村、总高墩村、新荣村、李大头村、王堂窑村、小官窑村、畔沟村、鲁家沟村、村安乐庄村、光明村、前井沟村、张布袋沟村、后井沟村、庞家窑村、下甘沟村等。
破鲁堡乡
辖:火石沟村、破鲁堡村、东旺庄村、彭场村、裴家窑村、高向台村、黄土口村、吴施窑村、山前庄村、王屯村、八墩村、水深唐村、刘家窑村、西旺庄村、碱滩村、六墩村、栗恒窑村等。
郭家窑乡
辖:郭家窑村、半坡店村、红沟梁村、二队地村、东张士窑村、东渠村、拒门堡村、贾什队村、二队窑村、二道沟村、梁顶村、菜元沟村、贾家屯村、芦家窑村、东胜庄村、助马堡村、砖楼沟村、二十五村、四道梁村、北刘窑村、木家坪村、助马口村、北温窑村、庄窝墩村、张士窑村、杨家场村、张力窑村、座堡窑村、元营子村、十三边村等。
花园湾屯
辖:青羊岭村、花元屯村、前井村、沟涧寨村、杨窑村、苇子湾村、清泉村、靳沟窑村、马庄村、太平庄村、谢士庄村、于政府村、张指挥营村、麻口村、镇川堡村、万泉庄村、西寺村、三里桥村、镇川口村、三墩村、元墩村、姜庄村、侯家堡村、马河村、常胜庄村、圪坨村、尚龙门村、道士窑村、水沟畔村、青花村、赵彦庄村、三百户村、黍地沟村等。
西村乡
辖:西村村、沙河村、五旗村、谢场村、狮村村、新站村、东村村、夏庄村、白山村、甘庄村、户部村、镇虏村、李花庄村、七里村、和胜庄村、智家堡村、鸡窝涧村、碓臼沟村、大窑山村、小窑山村、畅家岭村等。
上深涧乡
辖:上深涧村、下深涧村、蔡家窑村、蔡店村、张大仁村、施家洼村、刘中和村、刘安窑村、张旺庄村、马家村、后所沟村、前窑村、新村、西梁村、北辛窑村、东梁村、前坡村、东坡村、后坡村等。
堡子湾乡
辖:拒墙堡村、刘新庄村、杨州窑村、高家窑村、草汉窑村、拒墙口村、李三窑村、闫家窑村、风咀梁村、蔡家窑村、马武沟村、马厂村、祁皇墓村、靳圪塔梁村、堡子湾村、胡家窑村、二十一墙村、得胜村、镇羌堡村、河东窑村、黑土墩村、二道沟村、四道沟村、杨里窑村、马家窑村、李培沟村、磨复其湾村、宏赐村等。
大同市历史沿革

战国属赵,秦置平城县。北魏天兴元年于此定都。北齐天保七年改称恒安镇,北周置云中县,隋改为云内县。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金西京路总管大同府。元因之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大同路;至大元年(1309年)改属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年)复属宣慰司。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县并入大同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
春秋时期为游牧民族楼烦占据。战国时期属赵国,设置云中、雁门、代郡。秦统一六国后置雁门郡。两汉时期为平城县,隶属雁门郡。三国曹魏时隶属冀州新兴郡。北魏自云中徙都平城,置司州牧及置代尹,又置恒州,领辖八郡十四县。北齐将北恒州改为恒安镇,隶属恒州太平县。北周将太平县改为云中县。隋以其地属云、朔、代三州,为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的名讳,故而将云中县改为去内县。唐开元年间置云州,天宝初年改云中郡,乾元初年复为云州,咸通九年置大同军节使,领辖云、朔、蔚三州。五代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辽重熙十三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大同始称于此时,领辖弘州、德州二州以及大同县、云中县、天成县、长青县、奉义县、怀仁县、怀安县七县。北宋宣和五年预置云中府路,因宋辽对峙,大同为辽所占据,故而云中府路只是虚设而已。金为西京路大同府,置西京路总管府,又置留守司。西京路领辖二府(大同、德州)、七节镇、八刺郡、三十九县、九镇。大同府领辖大同县、云中县、宣宁县、怀安县、天成县、白登县、怀仁县七县以及奉义、窟龙城、安七疃三镇。元朝大同中书省河东山西道,改西京道为大同路,领辖八州、五县、七屯。八州:弘州、浑源、应、朔、武、丰、东胜、云内;五县:大同、白登、宣宁、平地、怀仁;七屯:山阴、雁门、马邑、鄯阳、洪济、金城、宁武。
明朝实行省、府、县三级制。明初设山西行中书省,不久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共辖五府、三直隶州、七十七县。大同府辖四州、七县、十三卫所。四州:朔州、应州、浑源州、蔚州;七县:大同县、怀仁县、马邑县、山阴县、广灵县、广昌县(河北省涞源县)、灵丘县;十三卫所:大同前卫、大同后卫、大同左卫、云川卫、大同右卫、玉林卫、阳和卫、高山卫、天成卫、镇鲁卫、平鲁卫、威远卫、井坪千户所。
清朝定鼎中原以后,承袭明朝辖制,山西为十八省之一,共辖九府、十直隶州、六散州、八十五县、十二直隶厅。大同府(治大同)辖二州七县一厅。二州:浑源州、应州;七县:大同县、天镇县、阳高县、怀仁县、山阴县,广灵县、灵丘县;一厅:丰镇厅(由丰川、镇宁二卫合并);朔平府(治右玉),辖一州三县一厅,一州:朔州;三县: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一厅:宁远厅(丰、宁二厅今在内蒙)。
中华民国元年大同府废,民园二年五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十三县和析州十三县,共计二十六县。当时雁北十三县有:大同县、怀仁县、应县、山阴县、朔县、平鲁县、左云县、右玉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
1937年9月13日,日寇侵占大同之后,二10月15日成立"晋北自治政府",1939年4月成立“晋北政厅”隶属日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3 年改为“大同省公暑”。在此期间所辖雁北13县,即:大同县、怀仁县、应县、山阴县、朔县、平鲁县、左云县、右玉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于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以京包铁路和北同蒲铁路为界线,成立了东西大同县,东大同县属晋察冀边区,西大同县属晋绥边区。1949年5月1日雁同地区解放以后,划归察哈尔省管辖。
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后,雁北十三县及大市又划归山西管辖。1958 年雁北地区与忻县地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61年雁北与忻县两个地区分开,大同改为省辖市。1964年恢复大同县、怀仁县,属大同市管辖,1965年二县划归雁北专署管辖。1970年4月,大同市划归雁北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2年3月,大同市复为山西省辖市。大同市辖有四区,即: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雁北地区辖有十三县,即:大同县、怀仁县、应县、山阴县、朔县、平鲁县、左云县、右玉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以上摘自网络)

雁北专区、晋北专区、雁北专区、雁北地区

1952年原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原由察哈尔省直辖的天镇县划入雁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辖大同、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应县、怀仁、山阴(驻岱岳镇)、朔县、平鲁、右玉、左云等13县。1954年大同、怀仁2县合并,改名为大仁县(驻大同市)。雁北专区辖12县。1958年撤销雁北专区,改设晋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原由省直辖的大同市及原雁北专区所属大仁、天镇、灵丘、应县、朔县、左云、阳高、广灵、浑源、山阴、平鲁、右玉等12县及原忻县专区所属忻县、代县、五台、阳曲、岚县、岢岚、河曲、五寨、宁武、崞县、繁峙、定襄、静乐、兴县、保德、偏关、神池等17县划入晋北专区。撤销阳曲县,并入太原市;撤销大仁县,并入大同市和山阴县;撤销应县,并入山阴县;撤销忻县、定襄2县,合并设立忻定县(驻原忻县城)。撤销崞、代2县,将崞县部分地区并入宁武县;代县部分地区并入繁峙县;崞、代2县其余地区合并设立原平县(驻原崞县城)。撤销岢岚县,并入五寨县;撤销神池县,并入五寨、宁武2县;撤销岚县,并入静乐县;撤销保德县,并入河曲、兴县2县;撤销偏关县,并入河曲县;撤销天镇县,并入阳高县;撤销广灵县,并入浑源县;撤销平鲁县,并入朔县;撤销右玉县,并入左云县。晋北专区辖大同市及忻定、原平、繁峙、五台、静乐、兴县、河曲、五寨、宁武、阳高、灵丘、浑源、山阴、朔县、左云等15县。1960年,恢复广灵、保德、偏关、应县4县。原平县由原崞县城迁驻原平镇。晋北专区辖1市、19县。1961年撤销晋北专区,复设雁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大同市改由省直辖。将忻定、宁武、原平、繁峙、五台、静乐、兴县、河曲、五寨、保德、偏关等11县划归忻县专区。恢复天镇(驻天镇县城)、平鲁(驻井坪镇)、右玉(驻右玉县城)3县。雁北专区辖11县。1965年大同市所属大同(驻大同市)、怀仁2县(此2县为1964年恢复),划入雁北专区。辖13县。1970年雁北专区改称雁北地区,地区驻大同市。辖大同市及大同(驻大同市)、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怀仁、应县、山阴(驻岱岳镇)、朔县、平鲁(驻井坪镇)、左云、右玉等13县。1971年大同县驻地由大同市迁西坪。1972年大同市改由省直辖。雁北地区辖13县。1973年右玉县驻地迁梁家油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9年1月,成立朔州市,辖有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区(原平鲁县)、山阴县。
1993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山西省撤销雁北地区调整大同市、朔州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1993]93号)批复:撤销雁北地区;将原雁北地区管辖的左云、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7县划归大同市领导;将原雁北地区管辖的怀玉、右玉、应县3县划归朔州市领导。山西省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实施方案》。7月10日正式实施。

大同市地图

山西政区目录

太原市:太 原 市;古 交 市;清 徐 县;阳 曲 县;娄 烦 县;太原城区
大同市:大 同 市;大 同 县;天 镇 县;阳 高 县;左 云 县;广 灵 县;灵 丘 县;浑 源 县
朔州市:朔 城 区;平 鲁 区;山 阴 县;应 县;怀 仁 县;右 玉 县
忻州市:忻 州 市;原 平 市;繁 峙 县;代 县;五 台 县;定 襄 县;宁 武 县;静 乐 县;神 池 县;五 寨 县;岢 岚 县;偏 关 县;河 曲 县;保 德 县
阳泉市:阳 泉 市;平 定 县;盂 县
吕梁市:离 石 区;孝 义 市;兴 县;交 口 县;方 山 县;石 楼 县;岚 县;中 阳 县;交 城 县;临 县;文 水 县;柳 林 县;汾 阳 县
晋中市:榆 次 区;介 休 市;昔 阳 县;寿 阳 县;和 顺 县;左 权 县;榆 社 县;太 谷 县;祁 县;平 遥 县;灵 石 县
临汾市:临 汾 市;候 马 市;霍 州 市;隰 县;蒲 县;吉 县;古 县;安 泽 县;乡 宁 县;汾 西 县;洪 洞 县;浮 山 县;翼 城 县;襄 汾 县;曲 沃 县;大 宁 县;永 和 县
运城市:运 城 市;绛 县;夏 县;闻 喜 县;垣 曲 县;新 绛 县;稷 山 县;河 津 市;万 荣 县;临 猗 县;永 济 市;平 陆 县;芮 城 县
长治市:长 治 市;黎 城 县;武 乡 县;沁 县;沁 源 县;襄 垣 县;潞 城 市;平 顺 县;壶 关 县;长 治 县;屯 留 县;长 子 县
晋城市:晋 城 市;高 平 市;陵 川 县;沁 水 县;阳 城 县

阅读全文

与大同盆地为什么地理重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