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一上地理考试一般考什么内容期末考试
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 (地图很重要!!)
复习地理必须复习地图,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是搞好会考复习,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
一是中国政区图。政区图是各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要把众多的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政区图必不可少。要熟记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要掌握各省、区与重要山脉、大河、海洋、邻国的相对位置。
二是中国地形图。熟悉地形概况,对掌握各区域地形的特征,对了解气候的重要界线,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大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农业、矿产、森林的分布,都有重要意义。对地形图要牢记主要山脉的位置,并熟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祁连山分布的省、区及与长江、黄河的相对位置。还要了解地势的三级阶梯。
三是气候图。包括一月、七月份平均气温图、温度带图、年降水量图、干湿状况图。掌握上述气候图,对了解气候的空间分布与主要特征,了解区域地理的水文、农业等差异都有好处。在上述气候图中,要掌握一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年降水量图中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五个温度带、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其中以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最为重要。
四是主要铁路干线、重要城市图。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两者放在一起,点线结合,学生容易掌握。铁路干线图要求学生掌握重要铁路干线,掌握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的会合点,南北向干线与长江的会合点,学会利用铁路干线作假想旅行,还要了解主要城市是否临海、临河,是否是铁路枢纽或港口城市。
五是四大工业区与矿产图。要把重要工业区与矿产相联系,掌握四大工业区重要工业中心及其矿产资源。
怎样才能熟练掌握这几幅地图,首先要在地图知识部分打好基础。如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会在不同类型经纬网图上定方向,会判读和分析等值线图,如能做到默画中国轮廓(有长江、黄河)示意图则更好。
要熟练掌握上述几幅重要地图,还必须突出练字。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填空图进行练习,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复习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把两幅或三幅有关地图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推理、判断,以得到系统知识。进行比较时,可把属自然地理内容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图放在一起,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如河流的水文特征)特点的形成。有时可着重对比分析某地理界线两侧区域地理特征。也可以把属于经济地理内容的地图,如土地利用的农业、牧业、林业图,和自然地理内容地图进行比较,分析地理环境与生产发展的练习。我们还可以在利用铁路作假想旅行时,把地形、气候等图与旅行线对照起来,把沿途经过的地形区、气候变化、主要农产、矿产资源和工业中心等内容都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练习,起到以线带面,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作用。
在运用地图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练习时,要注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正确掌握因果关系,并能用正确的地理语言来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还有就是重视 乡土地理的复习
乡土地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初中地理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考纲规定考试范围包括“乡土地理概况(自然条件、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约占10%”。在会考复习中,教师必须重视乡土地理的复习。从历年会考试卷看,乡土地理的重点应是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等内容。复习乡土地理,教师可变换方法,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开发上。复习中可要求学生运用复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对照地图,自己提出问题,对乡土地理各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印象,掌握乡土地理基本概念,还能提高学生地理分析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三、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Ⅲ 初一上地理必背必考内容有哪些
初一上地理必背必考内容如下: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6、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8、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9、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Ⅳ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知识点有:
1、地图的种类包括: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
纬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Ⅳ 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主要能考哪些
http://wenwen.sogou.com/z/q202862438.htm
第一节、我们生活的大洲
1、亚洲: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
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中部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着
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
亚洲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分析。
⑴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
在夏季。
⑵、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⑶、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易产生旱涝灾害,威胁农业生产。
⑷、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⑸、通常,人们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P3图6.4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人口最多的大洲 P10图6.14
⑴、2000年,在世界60.55亿人口中,约有36.8亿人生活在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⑵、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六国人口超过1亿。
⑶、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P5”阅读材料”及表格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实现良性循环?
2、 多样的地域文化
⑴、文化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关系:P13图6.17
A、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方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B、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当地人身着毛皮服装,大
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称
为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
C、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
梯田。
D、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终年湿热,河网密集,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E、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岛地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
他们都居住在高脚屋内。由于过的是聚居生话,所以房屋很长。
F、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有“地震国”之称,所以
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3、 经济发展差异
⑴、亚洲经济的总体特点: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很大。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⑵、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影响亚洲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
⑶、三类产业的划分:P16图6.19和阅读材料
①、三类产业的含义;
②、三类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P18图7.2
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
⑴、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⑵、日本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P20图7.5
A、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来说,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火山能带给人们灾难,但是在非活动期间,可以为人类造福吗?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
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
⑴、加工贸易型经济:原料燃料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
⑵、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
原因: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而且这里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地,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P23图7.13及表格。
⑶、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世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⑴、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⑵、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典型。
⑶、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第二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2、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3、重要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P27图7.19及文字部分)
5、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第三节、印度
1、概况:(P35图7.34)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
热带和亚热带。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 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印度的自然资源总量
较多,但由于人口较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所以说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印度的地形特点:(P35图7.34)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
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 印度的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
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月份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一月
东北风(陆地→海洋)
少,旱季
七月
西南风(海洋→陆地)
多,雨季
5、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受季风影响,,尤其受到西南风变化的影响:(P37图7.38\7.39\7.40)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6、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归功于印度的“绿色革命”。
7、印度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分布的关系:(P38-39图7.41-42)
农作物
分布地区
地形
降水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平原
多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高原、山地
较少
8、印度的工业特点:
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
工业部门
分布中心
资源条件
工业分布与原料的关系
钢铁工业
加尔各达
煤、铁、锰
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
棉纺织业
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
棉花
麻纺织业
加尔各达
黄麻
9、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软件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什么落后的。
第四节、俄罗斯
1、面积最大的国家:
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属于欧洲。
⑵、地理位置:亚洲北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西南部里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2、地形:(P41图7.45)
⑴、地形特点: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为主。附:主要的地形区
西 俄罗斯 东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
亚山地
⑵、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⑶、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
4、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
季短促而温暖)。P43图7.46
5、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P44图7.48
⑴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矿产资源(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⑴、俄罗斯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但轻工业薄弱。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⑵、四大工业区:P44图7.48①、圣彼得堡工业区;②、莫斯科工业区; 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亚洲).
⑷、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有着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临波罗的海;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临太平洋;④、摩尔曼斯克:临北冰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⑤、目前,俄罗斯的航空航天技术、核工业技术、深海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7、发达的交通P46图7.50
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尤其是管道和铁路运输。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地区分布不平衡:①、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②、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又被成为是亚欧大陆桥。
第二节: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欧洲西部的区域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如:英国、法国、德国。
10 欧盟:EU 总部所在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⑴、欧盟成员国以及首都:P59图8.15
⑵、欧盟对成员国的影响:P58图8.14
⑶、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各国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内外贸易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欧洲各国形成同一种势力与美国代表的世界强势集团抗衡,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小视的力量。
4、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⑴、制造业: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如钢材制造成机床、汽车等。
⑵、制造业人口比重越大,人均GDP越高,所以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较大。
⑶、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多而密集,呈十字型分布。西到英国,东到波
兰,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南到意大利。
⑷、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英国,中部和南部,法国的东北部,德国的西北部和南部。
5、传统的畜牧业: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地理位置:
⑴、纬度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主要位于热带地区。
⑵、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面临大西洋,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热带草原上有许多野生动物:如羚羊、鸵鸟、长颈鹿、大象、斑马、狮子
3、本区的地形特点P67图8.26
⑴、特点: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⑵、主要地形区:①、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峰(山顶积雪);
③、刚果盆地-----世界最着名的大盆地;
④、东非大裂谷----世界最长 ,“地球的伤疤”
⑤、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770万平方米);
⑥、几内亚湾-------非洲最大海湾;
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岛屿。
4、气候:⑴、非洲绝大部分在热带,平均气温高(25℃以上)称为“热带大陆”或“阳光灼热的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气候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状分布
A、G地中海气候;B、F热带沙漠气候;C、E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M、高原气候
⑶、本区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⑷、热带草原的国家,常受到到干旱的威胁
5、河流:⑴、尼罗河——世界上最长河(6000千米)注入地中海;
⑵、刚果河——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
6、物产丰富(“富饶大陆”):矿产资源: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几内亚湾的铝土,南非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7、单义商品经济:
⑴、经济特点:单一的商品经济(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
⑵、经济落后的原因: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使本区成为殖民国家农矿产品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地。
Ⅵ 初一的地理考试一般会考什么
初一第一学期的地理主要考的是,关于地球经纬度的,五大地形的知识(可能会选中国的某个地方),中国的省份形状图,最后的大题一般都是长江流域或黄河流域的
Ⅶ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知识点有: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Ⅷ 初一上地理必背必考有哪些
初一上地理必背必考有气温与气温的分布,地图和地球,七大洲四大洋。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年变化
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2)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4)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4、大洲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3)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亚、北美:白令海峡。
Ⅸ 初一下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做好初一下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会让你一闭上眼睛就知道考的是什么。所以做好知识点归纳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下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下册地理必考知识点
1.经纬线特点
南北为经线,相对成等圈。
长度都相等,形状是半圆。
东西为纬线,独成平行圈。
长度不相等,形状是圆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地球形状大小
地球是个大球体,面积5.1亿平方千。
半径六千三百七十一,赤道周长约四万。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经纬度判定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向西增大是西经,向东增大是东经。
判断好后添字母,东E西W北N南S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北纬是北球,南纬是南球。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五带划分。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北逆南顺。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转中心,
地球地轴。公转中心,就是太阳。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时间一定要牢记。
两至日期二十二,两分日期减加一。
冬至 阳光射南回,昼短夜长北极夜。
夏至 太阳射北回,昼长夜短北极昼
春分 秋分 射赤道,全球昼夜一样长。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回归和极圈,度数要分清。
回归二三五,极圈六六五,别忘添字母
①温,指温度。
五带气候特点
热带阳光直射,气候终年炎热。
寒带极昼极夜,气候终年严寒。
温带两个没有,气候四季分明。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东西,经线指南北。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地图要素要牢记,方向图例比例尺。
洲界国界要分清,铁路公路看清楚。
方向判断三步走,一看标了方向没。
二定中心点坐标,三画十字坐标系。
比例尺大小难判断,比例大来范围小,
内容描述越详细。比例小来范围大,
内容描述越简单。
比例尺表述有三种,线段文字比例式。单位换算要弄清,厘米至千米五个零。线段别忘写单位。
地形图的判断
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你要分清。
等高线图,判定起伏。密集地方,表示坡陡,稀疏地方,表示坡缓。
分层设色地图,颜色越深,数值越大。
五种地形要记住,高原平原和盆地。
还有山地和丘陵。高原海拔高平坦,
平原海拔低平坦,盆地四周高中低。
山地起伏大而高,丘陵起伏小而低。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岛:格陵兰岛面积最大。
10.海陆变迁
地壳变动,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海陆就变迁。
板块运动,大陆就漂移。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火山地震。
太平洋周,喜地中海。火山地震频。
六大板块,亚欧非洲,
美洲南极。印度太平洋。
1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一天有变化,最高2点低日出。
陆地气温有高低,七月高来1月低,
海洋依次推一个月。
气温的分布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
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1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世界的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变化大。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变化小。
气候类型分布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11个气候遍全球,热温寒带各不同;
寒带气候在两极,高山气候见高原。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
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
热带季风中南印,高温多雨又多灾。
温带大陆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
温带海洋居西部,欧洲西部最常见;
温带季风大陆东,中国北部看清楚。
地中海气候好简单,地中海边最常见。
最是特殊亚热季,我国南部最常见。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三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15.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增长,先慢后变快。
出生高来死亡低,现在已到65亿。
非洲人口增最快,欧洲人口负增长。
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亚洲东部和南部,
欧洲大部美洲东,中低纬度近海平原,
人口分布最稠密。
沙漠雨林高原和高山,生存困难人口少
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过快害处大,环境经济社会受影响。
衣食住行都困难,还有工作又难找。
所以计划生育一定要,社会经济相适应,
环境资源相协调。
不同的人种
人种区分看体质特征。
皮肤头发面庞和体毛。
淡黄黑直扁平毛中等,
浅色波状高鼻体毛多,
黑色卷曲厚唇体毛少。
人种分布
白色人种分布广,欧洲西部非洲北,
印度北部美州大,殖民传统美名扬。
黄色人种亚洲东,爱斯基摩在北极,
美洲当地土着人,印第安人被欺压。
黑人原产非中南,奴隶贸易遍美洲。
16.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主要语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语言。
汉语使用最多,亚洲中国东南①;
英语使用面广,英澳北美印度;
俄语比较集中,拉美西语侵占②;
法语世称美丽,主要法国内焉;
阿拉伯语亚非,国际重要语言。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兰。
__十亿,欧美洋广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兰,
六亿穆斯林,亚非最多见。
①欧美洋,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初一地理复习计划
一、 重视知识的系统整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主要起引导学生去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不能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背诵课本表面的知识,复习课是更高层次的新授课,不仅复习知识,还应串联知识,归纳知识,整合知识,加深内涵的理解。
二、注重学法指导, 总结 解题 方法 。
好的 学习方法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做图分析题,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好做题方法,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最终还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提高学生看图分析的能力、和做题方法。
三、精讲典型例题,培养 创新思维
以往我们上复习课时经常使用练习卷,采用学生练——老师讲的方式进行,不自觉的陷入题海战。结果是学生喊累,老师着急,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识。这次我们采取各章突破综合复习练习的方法;并且可用少数的几个典型的习题,例如气候类型的分析,组织学生分析该题主要考点、讨论解题方法,还可让学生自己围绕该题进行相互出题和解题,然后引导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初一 地理学习方法
课上注意听讲。 七年级地理 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注意地图的重要性。地理学有很多知识单靠文字去学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看图,看图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要忘记。
持之以恒,每天看课本10——15分钟。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2.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3. 七年级必背地理知识点
4. 初一地理知识点大全
5.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总结归纳
Ⅹ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 想得高分一定不能错过
想要学好初中地理,就要掌握好地理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我整理了初一上册地理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⑹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明确内容
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或者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这个是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一定 要明确的,之后明确了这个内容,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地理。
把握地理规律
我们要知道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每天腾出一定时间复习
每天一定要给自己制定复习地理的计划,没有制定计划的同学,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很迷茫的,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