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德育要贯穿地理课堂教学的始终
德育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该从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中挖掘教育素材,寻找德育与地理知识教育的结合点,把思想教育与地理知识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结合我国钢铁、煤炭、石油等工业所取得的成就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结合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可以结合地理现象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教育。例如,通过讲解板块构造理论讲述地球上地震和火山现象成因。通过学生旅游实地考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劳动的精神,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二、创造良好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所特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是在师生双向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课堂教学来说,只有创造良好愉悦的心理环境,形成一种团结进取、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共同的情感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学生愉悦地接受和自觉地掌握。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讨论问题时敢于让学生大胆质疑,形成畅所欲言、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等,对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环环紧扣,节奏张弛适度,过渡自然巧妙。教师的讲授应突出重点,目标明确,启发思维,切忌一讲到底。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训练内容,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照顾到中差生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课堂教学必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地理教师应随机应变,选择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有针对性的教法,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挖掘与拓展,善于发散、引发思维、开阔思路。
四、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能否顺利贯彻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目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由目前的“主演”变成“导演”。教师要带有饱满的稳定的激情,指导点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言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整体参与的主战场。教师更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学生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指标,可以通过预习、阅读、复习,以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逐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力培养是长期和连续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活动的自我差距,并且自我完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统一起来。
六、提高教师素质,保证优师育人
在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地理教师队伍建设当作“重点工程”,做到“爱师有情,重师有诚,用师有长,培师有方。”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师德教育活动。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⑵ 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中学教育中,素质教育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无论是对于德育认识,还是审美能力,抑或创新精神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21世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在教育领域,有一句话很是得到大家的肯定,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这句话延伸到现在,就演变成了朱熹的一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就是说教师的文化素养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无论是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是其它学科的业务知识,我们需要更广泛地博览,更深刻地把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教学艺术趋于完善。
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师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要做一名出色的地理教师,强化素质教育的极力实施,我们还需要在教育专业的能力提升方面下大力气,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3.提高教师的师德。教师职业的本质,就是奉献,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价值不能简单地用几千块钱的工资来衡量,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也不仅仅在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是对于学生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施与榜样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必须树立坚定的爱国爱生,奉献教育事业的信念与理想,另外,我们还要在师生关系,以及个人魅力方面来潜移默化地施与学生正面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给他们的人格养成注入强大的活力。
二、注重教学细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地理教材所编入的知识体系当中,很多内容都渗入了一定的爱国主义因素,这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学生成才,知识成长的一个必需环节。教师在讲解这些章节时,要以情动人,注重语言的感染力,与学生情感共鸣。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需要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神色情态来进行无形的渗透。众所周知,我国的地理常识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比、比较,增强学生爱国之情。比如讲到中亚南亚西亚严重的民族宗教冲突时,可与我国进行对比。我国对民族关系较好的处理,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的优惠,是很多国家难以做到的。从民族关系上看,中国是世界上多民族国家中最团结最和谐的国家。这样对比,就更加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再比如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特别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家乡的发展变化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使之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有血有肉的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三、及时吸收地理信息,补充时事知识
地理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传授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它只能编入一定时期内有限的地理知识,不可能包罗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所有知识。因此,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地理知识的滞后性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地理教材中的知识与变化着的形势不相符的情形。这时,是照本宣科地硬教还是及时吸收新的地理信息,丰富学生的时事地理知识,是对地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考验,关系到是否对学生进行新知识教育和捕捉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师要教“活”,学生要读“活”书,从而较好地克服教材的滞后性,丰富和超前地修正地理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获得更新、更准确的地理知识。
四、积极培育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界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各层教育人员都在围绕课改理念深入学习,积极践行,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求知欲,让他们在地理知识的强大魅力影响下,养成积极探究,昂扬向上,执着追求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行。这方面,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建立对于学生求知意识的唤醒,追求意识的强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加以注意。首先,对于优等生,我们不能偏袒,不能恣意包容他们学习及为人当中的种种缺陷,我们要向他们渗透强大的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这样,健康积极的师生关系才有着存在的基础。其次,对于中等生,我们不能忽视,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与缺陷,树立强大的自信,培养他们向优等生看齐,并勇于超越的信心与愿望。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主流思想,对于我们今后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革命性的意义与影响。我们教师当着眼现实,积极进取,在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进而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⑶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局限在学习的结果上,且具有鉴别和选拔“精英主义”功能倾向,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如何把激励性评价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让评价成为学生向上攀登的阶梯
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激励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1、“沙里淘金”,消除自卑
适当、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为落后学生或学生学习中暂时落后的方面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运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方法,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例如:我有一位学生,通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在同学心中,甚至在她的心目中,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语言天赋极差的学生.为此,他上课几乎从不举手发言,与小组内同学合作表演他也很少参加,作文语句都写不通顺,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他都显得非常被动.直到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参加了他们小组的活动.在课堂上他在小组伙伴的鼓励下,表演了课文的情境对话.表演中虽然表情、语调尚需加以提醒,但对他来说,已经相当不简单!当时我高兴地举起他的手说:“大家瞧,他今天表演得多棒呀!看来只要勇敢地尝试,就一定会有进步!”其他同学也发出了赞叹声.这时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成功的喜悦.接下来的语文课里我常能看到她自信的笑容,她学语文的兴趣也在逐日提高.所以只要教师提供激励学生发展的反馈信息,使“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就可以为学生今后如何发挥强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也充分开发了儿童的发展潜能.
2、以“我”比“我”,激发自信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所关注的焦点往往是那些少数的优等生.而学习水平一般或是不太好的同学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如果能够引导他们以“我”比“我”,从纵向比较中,他们将会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前进的动力.如:课文朗读正确、流利,体会作者感情准确到位,遣词造句新颖独特,作业书写工整漂亮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也可以通过填写随堂记录卡的方式进行评价.如:“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学生就可以在这栏后面画上一个笑脸的符号.使学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3、找“岔”挑“刺”,消除自满
教学评价中应避免“廉价的表扬”,对于较轻松的学生,频繁的激励式评价会使他们飘飘然不知所向,助长他们的自高自大的情绪.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和平日的学习表现,展开生生互评或自我评价.找缺点,寻不足,让“优生”心服口服,使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激励他们精益求精,锦上添花.
二、关注学习过程,让激励性评价成为开启艺术殿堂的金石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当我们的孩子在积极提问和答问时,当他们大胆尝试时,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我都及时对这一切给予鼓励和肯定.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不管孩子最终表达出的结果怎样,过程中的那份肯定的激励的评价都会给他以成功的感觉.传统的教学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没有明确要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方面,也仅限于老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
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种激励性的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大大地改善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1、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在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智育得到发展很重要.教学评价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因为这些内容是培养目标的一部分,是必须关注的,同时它们也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这样才能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
2、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
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往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可能每次都正确,这时,有些老师便常常以“对”或“不对”来评价,或者引导学生以“好”或“不好”来互相评价.至于好在哪里,又错在哪里,该怎么分析,学生无从知晓.在激励性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才是更有利的.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如一位教师在即将下课时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作如下评价:“今天一堂课,同学们通过分角色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懂得了寓言两则的深刻含义,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真值得嘉奖.”这种带有激励色彩的评价,体现了教师评价对学生通过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肯定,有利于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我设计的随堂评价记录卡中还有这样三栏:你今天认真规范地书写了吗?你今天主动阅读了吗?你今天主动用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了吗?我想这都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评价.如果他们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那在他们的成长记录卡上会出现许多张可爱的笑脸.
三、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让评价成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激励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评.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如:引导学生设计自评卡进行自我评定.
其次,鼓励生生互评.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进行比较和判断,可以提出疑问,请发言者解答.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互动、讨论、碰撞后形成对评价结果的共识.经过生生互评,被评价者都会高高兴兴的接受对方的建议,也有少数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断陈述自己的理由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积极鼓励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总之,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
⑷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人类要发展, 一方面要面向未来, 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 向我们的先辈吸取智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应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接轨, 使其融入现代教育的体系之中.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现有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开辟中国优秀传统教育的通道: 在不影响原有课程和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在有关学科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通过报告、讲座, 或参观、旅游、表演、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 显然, 这是各相关学科教师, 包括地理教师, 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1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 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地理学科融自然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所以, 地理学科易于同其他学科建立科际联系, 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特定的地理舞台, 存在于某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地理学科中多显性分布在人文地理学, 诸如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游地理和农业地理等分科知识中. 例如, 物质文化层面的中国古代耕作文化、南北方古民居和园林的不同文化特色、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 精神文化层面的宗教文化、风俗民情等.由此看来, 地理学科涵盖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 借助于地理教学这一载体, 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现实、可行的。
2 、将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努力挖掘知识元素, 精选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上的伟大成就中, 有些内容在地理教材中显而易见. 诸如, 夏历中十九年七闰法比古希腊天文学家默冬发现这个周期早160 多年; 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 我国古代有关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述等. 教授这些内容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达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其中, 有些内容地理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挖掘.例如, 关于地壳运动“沧海桑田”之变, 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玛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可进一步, 从宋代着名科学家沈括引入: 沈括于公元1074 年到河北西路(约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区) 边防去察访时路过太行山麓, 发现“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 横亘石壁如带, 此乃昔之海滨”,便实现了渗透之功效.利用古代地理知识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注意精选相关内容. 例如, 关于教材中的地图知识, 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显着的成就, 但是在教学时要有选择地介入. 关于经纬度制图, 清朝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最早采用经纬度制图法测绘的地图. 道光年间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采用经纬度制图法编绘的世界地图集. 该图集在地图投影的选择上, 与现代地图中根据区域位置和轮廓选择投影基本吻合,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现代地图也有类似之处, 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比例尺, 堪称为中国制图学史上一部关于世界地图集方面的开创性着作。
(2)以多元化途径营造教学氛围, 创设学习情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出现于地理教学中, 往往是作为一些支撑知识用来论证和说明问题的. 教师要深入探讨、精心设计, 采用灵活的方法以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教学时限内既不喧宾夺主, 又能生动而鲜明地突出地理知识点, 同时起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之目的. 对于人文色彩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 居住文化的地域性, 教师可以准备图片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平原地区的口袋房、内蒙草原地区的帐幕(如蒙古毡包) 、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洞穴(如延安窑洞) 以及岭南地区的干阑(如吊脚楼) 等,从中体会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关于风俗民情, 诸如民族服饰文化,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民族服装实物展示或让学生穿戴好模拟表演, 使教学更生动, 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性格.
③以构建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机制, 搭建互动平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 具有广阔的外延,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走出地理课堂, 利用互联网搜集或社会实践调查, 发掘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相关的报告、讲座、参观或旅游, 注意寻找切入点, 针对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激励他们大胆阐释自己的观点, 甚至提出有价值的创见; 还可以组织学生竞赛、社团宣传活动等, 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究中, 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探索精神, 从而转化为一种文化能力和人生智慧。
总之, 地理教师要充分挖掘、吸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中有地理学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用历史和时代的眼光审视、甄别和探讨, 根据时代需要在地理教学中加以融入和渗透, 把地理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一起来, 从而实现现代教育的总体目标。
⑸ 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解读地理课标的陈述结构、分析课标要求。
2.全面、适切,“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符合学生实际。
3.表述明确、可测,采用行为目标方式。
4.体现层次性、差异性,重点、难点准确。
二、教学内容设计
5.能对比和分析各种版本教材,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
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有效。
7.重视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
8.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等,体现地理特色。
三、教学策略设计
9.能体现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所隐含的认知规律。
10.课堂交往方式多样,合作、竞争和个体化活动和谐统一。
11.强调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2.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特征。
13.媒体选择与组合体现实效性和先进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
14.体现对学习的积极评价,并强调标准参照评价。
15.评价内容全面,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地理语言。
1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相结合。
五、整体设计
17.系统、全面、有序、反馈。
六、设计特色
18.考虑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A、教师表现
一、内容呈现
1.目标呈现明确,并可激起学生学习愿望。
2.内容充分分析和把握,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有概括和检查,满足学生需求。
3.充分使用地理(含图表)语言,体现地理特色。
二、组织教学
4.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因材施教。
5.学法指导有效,情境创设合理,组织有序,引导得法。
6.教学民主,尊重、理解、激励学生,师生互动,反馈与调控及时。
7.传统与现代地理媒体、传统与现代地理教学方法匹配、恰当。
B、学生表现
三、学习状态
8.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参与面广,主体地位体现充分。
9.学习方式多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现。
10.思维活跃,能质疑问难,充分展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四、学习效果
11.达到预期的基础、提高、体验等学习目标,有成功体验。
1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13.思维活动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体效果
14.系统、有序,效果明显。
D、特色创新
15.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教学反思写什么?
课后用随笔的方式及时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是实现自我反思、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
(1)记录反思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2)记录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汲取的教训。
(3)记录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4)记录和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5)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
我们地理教师还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时再实施、再感悟,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⑹ 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地理老师
(一)凭魅力迷住学生。所谓德高为师。行正为范,好教师必须凭借自身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能力吸引学生。每个教师的行为特征,与教学方式散发的个人魅力可能各有千秋。但我认为这几点尤为重要:首先,对生活有阳光思维。 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能因生活中的小事影响自己上课的情绪。一定要避免迁怒于学生。学生最喜欢的是笑口常开的老师,最害怕的是愁眉苦脸的老师。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阳光思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具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学生。 其次,对学习有极大热情。把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优秀教师身上并不过分。教师在课堂上简洁精练的语言,准确生动的阐释,都是靠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得来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引领着孩子在课堂上深入浅出,领悟学习的真谛。要想拥有吸引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我们除了要拥有精神的专业的知识外,还能努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并融入教学之中。例如声情并茂的朗诵,端正遒劲的粉笔字,优美动听的歌声,简洁流畅的简笔画,高超的电脑技术等,都为课堂增色添辉,而这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了孩子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 再次,对教学有充足的准备。再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再强的老师,也不能打无准备之战。精心地备课,是上好课的最关键的环节。现在的学生程度好,见识广,课前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学生情况,有效地设置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所备内容要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得。 (二)靠爱心感化学生吗。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作为老师不仅要爱那些优等生,更要偏爱那些差生,让每位同学都体会到老师的爱不仅是无私的,更是公平的。老师的爱,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找理由爱你的学生,有人可爱,有人聪明,有人勤奋,有人宽容。当你为调皮的学生生气时,你就告诉自己是孩子就会犯错误,再气人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我们也有自己的孩子,就当每个学生都是你的宝贝就可以了。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是能够体会到的。当学生生病时,送上暖人的关怀,当学生失败时,给予真诚的安慰,当学生进步时,报以衷心的祝贺。 (三)想办法鼓励学生。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个信条是我成为好老师的无上法宝。人曾经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所以我们要善于赞扬和感谢他人,而不要轻易批评他人。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经常鼓励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怎么鼓励学生呢? 首先,尽力关注每个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鼓励他们。当孩子听讲很认真时,你可以说:你很会倾听,听课状态特别好。;当学生回答错问题时,你可说:很接近,虽没答对。但能举手回答问题,用其可嘉。很容易回答出难题时,你可以说:这么有难度的问题,你一语中的,真了不起!总而言之,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孩子们学习越来越起劲。在课堂上不仅请积极举手的孩子回答问题,更应该给那些胆小自卑的孩子更多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自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让那些在课堂上活跃的孩子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关照他人。 其次,善于赞美孩子。当一个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再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我们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当我们充分相信学生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对学生不要总是说你能做好吗之类的话,而一句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变批评为赞赏,会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 赞赏要从小处着眼,积极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期末考试和开学考试成绩,而忽视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会使学生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目标,会缺乏耐心和意志力。 赞赏可以适当地重复几次。强化一下赞扬的效果。我有一个学生,他语文基础非常差,所以毫无学习兴趣。有一天,他第一次举手回答了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别人都没回答上,我大大赞扬了他一番,在随后的几天中,我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方法有对于此事赞扬了他,而且还给他的母亲打电话表扬他。他一下子就有了自信心,随即对于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越来越好了。 赞赏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语言的作用时最重要的,加之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赞扬,就更富有感染力。我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评价我的课: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是有针对性的。这些问题中能把课上默默无闻的同学变得争先恐后;又能让积极的同学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在同学回答问题之前老师一定会搜索同学们的眼神,因为眼神能让她阅读我们的心灵,有的眼神仿佛在说让我试试!我有信心回答!捕捉到这样的眼神,老师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叫他起来。正中下怀似的,同学一个大步几乎跳了起来回答葛老师的问题。如果回答得好,葛老师就会马上给他一个红对勾似的眼神,大声地在全班面前鼓励她一番。如果回答得不太流利,葛老师就会用那种她独有的眼光来提示,鼓励他说下去,一面手上拿振奋的动作,一面心中那呼之欲出的语言都溢于言表。直到他说出了正确的答案,老师的嘴中就会爆炸出一声春雷一样的好字。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赏识也要有分寸,绝不能过分,如果学生完成了一件很容易做的事就受到赞赏,会使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的全部能力,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了。在教育工作中,赏识的魅力无处不在,老师们,请别吝啬你的赞赏,它会助你成功! (四)用技巧引导学生在做到了以上三个方面后,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我以自己交的语文课为例:新课的字词听写,如果马个学生累计五次全对,我就发给他一张赦免卡,有了这张卡,如果没做作业,可以被赦免一次。学生们都想得到这张卡,因此预习的质量就特别高。还比如,我让学生自己统计上课举手的次数和回答问题的次数,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参数,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特别高,授课过程中师生的互动特别好,授课效果当然就非常好,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语文成绩也在逐步地提高。 二、与其他老师的关系。单纯地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还不够,还要处理好与其他老师的关系。对同事要团结互助,乐于分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树立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思想,加强同事间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成长。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听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吸取别人的教训,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另外,如果你是科任老师,还要处理好与班主任的关系,因为教育是一项整体行为,割裂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班主任对你的教学活动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三、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家长的教育方法,多与家长合作、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对家长要正确引导,加强合作。 具体做法是:多与家长沟通,树立在家长面前的威信。重视每一次家长会,在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家长交流时,多探讨,少告状。抓住每一个家长的心,让他们与我们站到同一战线上,共同面对和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 总之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以上这三种关系,为这三种关系的融洽,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只要我们朝着优秀教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
⑺ 初中地理如何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是开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南方的水稻土、红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标本并进行观察记录,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做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又如讲述广州地区“三年一中变”的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编辑,进行演示性讲解,教学效果比老师讲授好得多。
9、增强学生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学会发问、懂得看书、学会查找资料,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读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悟性。
三、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地理知识之间带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性,学习上要悟,则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懂得知识间一般的联系,引导他们去发掘课本上的知识,不要包办一切。如在区域地理中,气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响,气候和地形等又决定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而经济特征、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交通和资源分布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综合法),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好像讲述青藏地区的特点时,由于前面已讲述了多个区域特点,学生已大概掌握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此时,就不应再由教师讲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几个提纲式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解决,再由教师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设立一个地理主题,让学生按小组收集资料进行讲解,效果也好。
小结
前面所讲述的只是个人的粗浅见识。在实际教学当中,还需要对地理的教学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特别是考试制度和内容的改革(现在有关部门已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使教师摆脱教材的困扰(初中地理教材编排过于严紧,缺乏轻松)以及作为次科的制肘(教学时间不足、课外活动时间和资金严重缺乏,教学用具欠缺等),做到教者放心、学者轻松的良好局面,只要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真正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