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有什么地理名词解释

有什么地理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2-12-27 21:44:49

1. 地理的名词解释

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阳风
[1]
是从恒星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在不是太阳的情况下,这种带电粒子流也常称为“恒星风”。

当太阳表面活动旺盛,特别是在太阳黑子极大期时,太阳表面的闪焰爆发次数也会增加,闪焰爆发时会辐射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及高能量的质子和电子束。其中的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短波通讯所称的磁暴。

太阳常数
[1]
(solar
constant),表征的是到达大气顶(大气层上界)的总太阳能量(即包含整个太阳光谱)值。由于太阳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缘故,太阳常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当中的变化幅度在1%左右。

2. 地理名词解释!!!

30度到60度是中纬度地区
国家领土的边缘是陆上国界线//但这个国家不一定整个大陆都是他的,这块大陆的边缘是海岸线,比如亚欧大陆
领水面积指一个国家境内的水域面积之和。包括内陆水域和海域。。包括内陆水域和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拥有的内海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归属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 陆架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 这样我国的领土、领海和管辖的区域面积已达1200万平方千米.

领海是沿海国陆地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过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根据《公约》的规定,一国的领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沿海对其领海、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
中国水域面积为270,550 km²

3. 中国地理名词解释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4. 中国历史地理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历史方面的有:四大书院 八大古都 四大名楼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王安石变法 王叔文变法及八司马 土木堡惨败 等等.
地理方面的有:1梅雨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降水丰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风力、大气闷热.
2.寒潮冬半年降温幅度较大的大气现象.标准日降温高于10度温度天距平高于10度温度页距平高5度.
3.伏旱发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即梅雨过后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的干旱天气现象.

4.干湿度地带性海陆分布及其对比关系形成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别大陆内部和东西两岸各植被类型的差别以及景观的干湿度差别这种差别常呈经度分异的方向变化故习称为经度地带性或称为干湿度地带性.
5.滩涂海陆之间的交接地带其地貌沉积、土壤都与潮汐、海浪及泥沙来源密切相关.
6.黑潮暖流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隧道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其潮流因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故谓黑潮.
7.冷岛效应绿洲内部防护林和农作物使风速减速蒸散强烈使用相对湿度增加下垫面的改变使温度变幅减小且平均值低于周围荒漠.这些特点不仅有利于绿洲化过程持续进行还对绿洲边附近的荒漠侵袭起着某种抑制作用.
8.土地资源从自然属性看是指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其性质取决于土地要素的组合关系和综合特点.从社会属性看是具有可促使发展农业生产的具有经济特征的社会财富.
9.地域分异规律指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空间分异现象.10.区域文化形成于一定地区的地理单元内的以一定地域概念为基础的相对明确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系统文化.
11.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5. 地理名词解释

1]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他是太阳磁场剧烈活动的结果,也是证明太阳磁场存在的证据。 rumen8.com-入门吧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日珥是突出日面边缘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它们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日晕(即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直接看到。因此必须使用太阳分光仪、单色光观测镜等仪器,或者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 rumen8.com-入门吧,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日珥像太阳突然长出来的朱红色大耳朵。全日食时可以用肉眼观看。日珥的爆发最为壮观,爆发前是一团密密实实的“冷气团”,温度只有7000℃,悬浮在100万℃的日冕中。日珥在大小、形状和运动方面差别很大,而且有活动日珥和宁静日珥两种主要类型。活动日珥快速喷发,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活动日珥和黑子群有关,而且同黑子群一样,在数量和活动上都同太阳活动周期紧密相关。宁静日珥喷发平缓,减退更慢,可延续几个月。 2]太阳风[1]是从恒星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在不是太阳的情况下,这种带电粒子流也常称为“恒星风”。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km/s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体流。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它为太阳风。当然,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子。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 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太阳风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这种粒子流是从冕洞中喷射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氢粒子和氦粒子。太阳风有两种:一种持续不断地辐射出来,速度较小,粒子含量也较少,被称为“持续太阳风”;另一种是在太阳活动时辐射出来,速度较大,粒子含量也较多,这种太阳风被称为“扰动太阳风”。扰动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它抵达地球时,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与强烈的极光,同时也产生电离层骚扰。太阳风的存在,给我们研究太阳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提供了方便。 3]当太阳表面活动旺盛,特别是在太阳黑子极大期时,太阳表面的闪焰爆发次数也会增加,闪焰爆发时会辐射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及高能量的质子和电子束。其中的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短波通讯所称的磁暴。所谓强烈是相对各种地磁扰动而言。其实地面地磁场变化量较其平静值是很微小的。在中低纬度地区,地面地磁场变化量很少有超过几百纳特的(地面地磁场的宁静值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都超过 3万纳特)。一般的磁暴都需要在地磁台用专门仪器做系统观测才能发现。
磁暴是常见现象。不发生磁暴的月份是很少的,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一个月发生数次。有时一次磁暴发生27天(一个太阳自转周期)后,又有磁暴发生。这类磁暴称为重现性磁暴[1]。重现次数一般为一、二次。4]太阳常数[1](solar constant),表征的是到达大气顶(大气层上界)的总太阳能量(即包含整个太阳光谱)值。由于太阳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缘故,太阳常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当中的变化幅度在1%左右。
定义:
第1种:在日地平均距离(一天文单位)处,与太阳光束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受到的太阳总辐射能。所使用的单位为W/m2,或卡/平方厘米/分钟(cal/cm2/min)。
第2种: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地球大气外界垂直于太阳光束方向上接收到的太阳辐照度(在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即观到的瞬时值.),称为太阳常数,用S0表示.
解释:
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但由于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因此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而且一年里每天的日地距离也不一样。众所周知,某一点的辐射强度与距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地球大气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会随日地间距离不同而异。然而,由于日地间距离太大(平均距离为1.5 x 108km),所以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数。因此人们就采用“太阳常数”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测定:
1881年,第一次试图直接测定太阳常数的是法国物理学家Claude Pouillet(1790-1868)和英国天文学家John Herschel(1792-1871)。两人分别独立地设计了不同的测定装置。但原理都一样:利用已知质量的水在太阳光下放置一定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升温过程,水的比热已知,则可以计算得出光照强度。(附图为Pouillet日温计)。他们推定的值是现在所用值1367(±4) w/m2的一半左右,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考虑地球大气对光的吸收。
1875年,法国物理学家Jules Violle(Jules Louis Gabriel Violle)以在位于法国和瑞士交界的阿尔卑斯山Mont Blanc第一个开展高海拔区测定太阳常数而闻名.
1902-1957, 斯密森研究所的科学家C.G. Abbot(Charles Greeley Abbot)等人在根据多年高海拔地区观测结果,基于地基法确定的数值为1322-1465W/m2。近年来通过各种先进手段,基于地基法测得的太阳常数的标准值为1353w/m2。
1976年,美国宇航局根据高空平台的观测结果,发布的太阳常数值为1353(±21)W/m2(TheKaekara,1976);
根据1978-1998年6颗卫星上的观测平台近20年连续不断的观测结果,得出的太阳常数值为1366.1 W/m2,标准差为425ppm, 0.37%的波动范围(1363-1368 W/m2)(Lean and Rind,1998)。20年卫星数据也揭示了太阳常数也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波动。
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决定采用1380W/m2。
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w/m2。
多数文献上采用1367W/m2。
太阳常数也有周期性的变化,变化范围在1%—2%,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

6. 关于地理的名词解释....!! 会的进来看看

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沉积岩发生弯曲
断层:岩层受了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断裂面产生显着地位移
岩浆岩:是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
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垒:两侧陷落中间凸起部分
地: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

7. 世界地理名词解释

终于总结好了!

★盎格鲁撒克逊美洲——
北美洲,就经济政治地理而言,是指美国南部国界以北的美洲,即通常所说的盎格鲁撒克逊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占据了北美洲的绝大部分,这两个国家受英国殖民(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影响极大主要语言为英语,与主要受西、葡文化影响的拉丁美洲有显着区别。

★钦诺克风——
春夏之交,在40°N以北,落基山以东的大平原地区,西风在翻越落基山脉后,气流下沉,于落基山东麓形成的焚风叫做钦诺克风。(欧洲的焚风叫布拉风)

★阳光地带——
美国的“阳光地带”是七十年代出现的概念,一般指北纬37°以南地区,大致范围是:西起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东到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罗来纳州,北至密西西比河中游,南到墨西哥湾沿岸的一个区域。阳光地带之意为:南部“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地带”,亦有“这一地带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经济日趋繁荣”之含义。这个昔日以贫困落后,种族歧视,人口外流着称的地区,由于其低廉的房价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随着人口的迁移,以及当地丰富的能源、农业资源,吸引着美国的新兴工业在南部的布局,从而形成了美国三大工业区之一的南部工业区。我们称之为美国的“阳光地带”。

★普列利亚群落——
是北美温带高草原植物群落。多分布于落基山脉以东,密西西比河以西。草被由1.5米高的禾本科植物组成,土壤肥沃,腐殖质多,春季开满鲜花。适宜发展牧业。

★希列亚群落——
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一般称为希列亚群落。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多南美特有种。树高可达80—100m,有些树种在树干底部生有板状根。

★沙巴拉群落——
在亚热带夏干气候条件下,植物一般具有常绿、叶片硬、光滑等生态特征,一般多为高于2米的落叶灌木。这种类型的植物在南美洲的40°—30°N的太平洋沿岸地带,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向下延伸到下加利福尼亚有典型分布,称沙巴拉群落(欧洲称马基群落),与之相搭配的土壤是褐色土。

★坎普群落——
受热带干湿季气候的影响下,分布于巴西亚马逊河与巴拉那河间的巴西高原上的稀树草原,称为坎普群落。因排水良好,易受干旱。多禾本科植物,双子叶草本植物则以豆科和菊科占优势。

★里雅诺群落——
受热带干湿季气候的影响下,分布于奥里诺科平原的稀树草原称里雅诺群落,它的外貌和种类成分与坎普群落有一定差异。由于地势较低,雨季遭受定期泛滥,土中水分较充足,草被生长非常茂盛,多为2m 以上的高草,以禾本科、莎草科以及菊科为主。

★潘帕斯群落——
占据着30°S 以南的大陆东岸地区,包括巴西高原南缘、乌拉圭、阿根廷的河间区南部以及潘帕斯东部。这里气温年较差不大、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应该宜于森林发育,但实际上除了沿河两岸有走廊林外,基本为无林草原,一般称潘帕斯群落。草类中占优势的是硬叶禾本科植物还有多种多样的双子叶植物,特别是菊科植物。豆科植物较少是该群落的一大特点。此外,由于植被发育历史不长,所以特有种比较贫乏。

★岭谷区、瀑布带都市
阿巴拉契亚山脉大的西南区自动向西依次排列着山麓台地、蓝岭、岭谷区和阿巴拉契亚高原几个地貌单元。山麓台地和蓝岭岩性古老,与海岸的陡崖相衔接,河流至此陡落,形成着名的瀑布线,其间分布着众多城市。蓝岭是崎岖的山地。岭谷区以上古生代沉积岩为主,有一系列平行褶皱和冲断层,在地形上呈岭谷相间的特征,分布着纵横交错的水系。阿巴拉契亚高原包括阿勒格尼高原和坎伯兰高原,地势较为平缓。

★托纳托风
因为大平原春季增温较快,形成热低压中心,形成的陆龙卷风。美国境内落基山以东,五大湖以南,春夏皆有,春季最多。

★拉丁美洲
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桑鲍人
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称为桑鲍人

★中美地峡
即中美洲,位于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狭长地带,东临大西洋的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包括7个国家: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

阅读全文

与有什么地理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