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的地方时咋求
地方时计算的步骤: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大的在西,小的在东。
(2)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仅对计算时间是对的,对判断方向不对)。
4.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❷ 地理区时与地方时怎么计算
75度W的时区为西5区,西5区中央经线(75度W)的地方时就是西5区的区时.
=12+11(11是他们之间的时区间隔)=23.在75度W的区时就为23点.但是由于向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所以要减一天,也就是2007年9月23日23点;
地方时=12点+(60度+105度)*4分钟=12点+11小时=23点,同理,由于向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所以要减一天,也就是2007年9月23日23点.。
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❸ 地方时怎么算
关于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
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
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
或经度差= (180° 一两经度和)。( 在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
即:地方时差=经度差六15° /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
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拓展资料: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存在一定关系。例如,北半球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
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区时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也就是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❹ 地理中的地方时该如何计算
经度差:一个东经,一个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经度差等于两经度相加;
20°+15°=35度;时差是2小时20分(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所以20°E的地方时为14时,15°W的地方时是14时-2小时20分=11时40分
20°+3°=23°,时差是1小时32分,3°W的地方时是14时-1小时32分=12时28分
❺ 地理区时与地方时怎么计算
1.一个原理:
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❻ 高中地理中怎样计算地方时
地方时是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统称地方时,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地理学中所说的地方时通常指的是地方平时。地球表面经度每隔15°,地方时刻相差1小时,如北京和西安的经度分别为116*19'E和10855'E,两地的经度差是7024",,则它们的地方时相差29分36秒,即当北京地方时为正午12时,西安的地方时则为11时30分24秒。
恒星时、视时、平时都由时角定义,而时角是从子午圈量起的,对于地面上不同地理经线的地方,它们的子午圈是不同的,时间也就不同。因此,以地方子午圈为基准所决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在同一计量系统内,同一瞬间测得地球上任意两点的地方时刻之差,在数值代表的地理意义上等于着两点的地理经度差。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不停地自转,所以每根经线上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并不相同。所以地球上每根经线都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存在一定关系。例如,北半球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❼ 地理 地方时的计算
地球上每隔15度是一个小时。也就是每度是4分钟。
东经位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边,它的时间比本初子午线的时间要早,所以要用加的。116度=120度-4度=8个小时-16分钟=7小时60分钟-16分钟=7小时44分钟。本初子午线是12时,那么东116度经线应该是12时再加上7小时44分钟,也就是19时44分钟。
6点56分比12点少了5小时4分,也就是比本初子午线要晚了5小时4分,因些它位于本初子午线的西边也就是西经。两地相差的经度就是5*15度+4*1度=79度。说明这个点的经度是西经79度。算时区就用79除以15约等于5.3。3小于7.5,因些它跑商数在同一个时间,也就是西5区。
❽ 高中地理地方时怎么计算 和区时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地理地方时怎么计算,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步骤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步骤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步骤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首先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1.地方时,每个地方都不相同,所以只能用一条一条的经线计算.推荐方法:
先算该地区时再算地方时.算法等会儿再说.
2..区时:自麦哲伦环球航行以来就存在东西半球日期不同的问题,所以产生了24个时区,中时区较特别,西12区与东12区是同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就是该地的区时.而且都是15的倍数.以中央经线为中,向西7.5度,向东7.5度,组成一个时区.
❾ 地理地方时和区时该如何计算
很多同学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不明白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同学们。
1.地方时
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于是在同一时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不同。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迟”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计算公式为: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
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
2.区时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故合为一个时区。
应用:(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公式:某地所在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
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加1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至7.5°W为零时区;172.5°E至172.5°W为东西十二时区)。
1.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2.半区计时法:根据本国所跨经度范围,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印度采用东5.5区。
3.东部时区计时法: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